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44.60KB ,
资源ID:93812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81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京大学历史笔记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京大学历史笔记整理.docx

1、南京大学历史笔记整理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源”与“流”1、来源:1)晚清以来经中国人阐述过的西方思想的影响;经日俄阐释过的西方的思想:日本的西学来源2)中国的传统文化:士大夫传统(与制度相联系)、太学传统-重视干政议政,师生切磋、求真向善、爱国救亡2、流派:1)自由主义全面肯定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中国固有传统的革故鼎新,持比较温和的改良姿态,主张个人自由、政治民主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富强、振兴中华民族.2)保守主义充分褒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优长,选择有限度的接受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验与成果,同时猛烈批判其负面影响,主张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现代化.3)激进主义

2、不满足于兼顾中西古今的持中立场,它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又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就持怀疑态度,激烈地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建立全新的现代社会二、新的知识分子的成长-新文化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1、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式学校的发展新式学堂学生的数量: 1909-160万;1912-29万;1919-450万与之相维系的文化运作方式发生改变2、新知识分子精英群体 1)留日潮与留日学生精英 不下10万人(留日学生) 如:陈独秀多次留学 李大钊19131915留学 鲁迅1902-1909留学 周作人1906- 1911留学 钱玄同19061910 2)庚子赔款减免的留学学生 对中国开放和中美关系发展

3、有利 梅贻琦1909年第一批 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王世杰1912年第二批 后来留美通过清华学堂招考进行,一直持续到1945年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从形式和载体上推动)1)步骤1916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8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新青年改用白话,“五四”以后,白话文逐渐推广1920 教育部将白话文确定为国语,国民学校废除文言教科书,采用白话文教科书2)新文学运动的主要成就:a、白话文学得到广泛承认;b、新文艺诗歌、散文题材得到发展;c、现代文学理念写实主义产生;d、文学社团兴起,新文学家的诞生;e、平民文学、俗人文学、民俗学兴

4、起,大众文化被挖掘,从以贵族为中心推广到以大众为中心;(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2、民主与科学1)敬告青年一文的核心词是科学与人权(青年人如何自我定位),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退缩的2)两条路线的鲜明对立: 科学理性-人权-民主共和-现代性 迷信-儒家礼教-帝制政治-封建主义存在的问题:民主直接批判的对象是君主专制,但对民主是什么却不详。如袁世凯死后帝制观念仍然存在3、伦理革命:批判旧伦理,确立新道德1)关于“批孔”:立新道德2)新青年“易卜生专号” 胡适易卜生主义的目的是为新文化运动确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即个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本位伦理观对尊卑等级的伦理观

5、念的冲击;胡适不朽,我的宗教中,个人是小我,社会是大我,阐述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试图界定个人与社会、国家如何做出适当的边界划分,不可能与传统本位观念完全决三、新青年同仁分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转向1)1919年11月,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胡适的十六字方针);胡适提倡以“一点一滴的努力,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教的功夫,来改造古老的中国文明。(救亡与启蒙,研究与行动孰是孰非,没有定论)2)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从1920年9月的8卷1号起,新青年成为共产主义组织的机关刊物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近代化界标,甚至被人称作中国

6、的“文艺复兴”(胡适在美演讲的类比,认为二者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2、也被称作20世纪全面反传统主义的源头(引申:后来反思新文化遇到是否是正面的,是否是反传统的,以致成为后来文革等反传统运动的源头)第三节 其他政治主张与社会思潮一、无政府主义(五四前后最有影响的思想派别)1、早期代表:刘师培、张继等 天义报 东京 1907 吴稚晖、李石曾等 新世纪 巴黎 无政府主义的出现既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子,也有西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2、民初的无政府主义:以师复为中心(师复起先主张反满,后倾向无政府主义),反对以政府为核心的一切强权,向往未来的理想社会,主张采取“平民革命”手段(无政府主义的发展与新文

7、化运动势如破竹的推动有关,1919年后向中小城市推动,主张自由,认为最大的强权是政府,主张取消政府,废除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公有制,因受洛克思想影响且更加走向极端);师复只是一个精神领袖,只依靠其观点维系,是一种松散的思潮,没有组织结构,只在早期对青年人有吸引力。3、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之争1)黄凌霜、区声白等: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组织无非建立私权,保护少数特殊幸福的机关。”2)陈独秀等:在阶级消灭之前,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强权所以恶,是因为有人拿他来拥护强者”参考:蒋俊、李兴芝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 二、空想社会主义1、江亢虎

8、:中国社会党 上海 1911年宗旨:“于不妨碍国家存在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党纲八条:相对零散,包括孙中山革命派的一些思想:“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1924重组中国社会党,主张经济改造与政治改造同时进行;评价:三民主义与同时期其他思想相比更加明确,更加容易被界定,后又被其他党派从中吸收其思想,因此有其持久的魅力2、吴稚晖、郑佩刚等人的工团主义吴稚晖、梁冰弦 劳动 上海 1918共产主义思潮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组织的活动3、梁启超、张东荪等人基尔特社会主义张东荪、俞送华改造月刊 1919-1922工团社会主义以颠覆政治的国家为职志,依工人直接行动的结果改造社会,而基尔特社会主义则在相当程度

9、内承认国家的权力和政治的作用;19201921罗素来华与社会主义之争.罗素的“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论”:社会足以只适用于已发达的国家,而不适用于实业为发达的国家,中国不可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张东荪、梁启超:资本主义是不可越过的必然的阶段,社会主义不能在发展资本主义之前进行;救国之路就是开发实业,以增加富力。李达、陈独秀等: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中国要开发实业,最好采用社会主义4、周作人的新村主义在各种争论中,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而早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纠缠不清三、实用主义(实验主义)1、实用主义的英美起源 1870 美国:实效主义 工具主义英国:人本主义后人的阐释

10、:实用主义是一种典型的“美国”主义,美国的哲学精神就是实用主义1、实用主义在中的传播胡适的震撼:发愤读尽杜威书-杜威来华与“杜威热”1919、4-1921、7实用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郭秉之、陶行知、张伯苓、晏阳初等,平民教育的兴起2、实用主义的核心观点:科学、试验的精神;对平民的关注四、保守主义1、保守主义的基本脉络1)1860年代,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奠定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基调2)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章太炎等人的“保护国粹”4)康有为的儒学重建5)1920年代东西文化论战,交战之高潮之后以返本开新的新儒家面貌出现2、清末的国粹派:1)兴

11、起:国学保存会 国粹学报19052)代表人物:章太炎 黄侃 邓实 刘师培3)立场:“研究国学,保存国粹” “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契合者也”4)国学的内容: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 5)活动:国粹宣传、古籍校勘整理6)意义:大变革之际只是精英的自觉的文化选择3、民初的孔教运动1)组织:孔教会 1912 ;孔教总会1913 孔道总会 19142)康有为不忍;陈焕章孔教会杂志3)活动:1913年,孔教会代表上书国会参众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1916年康有为上书北洋政府,要求定孔教为国教,以孔孟伦理为立国精神4)反应:袁世凯尊空崇圣,但主张孔学不是宗教,反对定位国教;基督徒、新派知识分子反对

12、孔教运动5)评价:传统意识形态的末世挣扎,尊孔但不复古4、新保守主义:学衡派1)兴起:学衡杂志 1922-19232)代表:吴宓 、梅光迪、胡先马肃、柳治微3)思想来源: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家白璧德的新人类主义4)立场:对西学“明其本源,查其流变、融会贯通、审慎选择”;对中西文化“无偏吴堂,不激不随”;目标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5、新儒家的发端熊十力唯识学概论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张君励、冯友兰、方东美五、民族主义1、从传统种族主义到五族共和1)华夷之辨、夷夏大防2)清末革命党人的种族革命思想3)民初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2、国族主义:从思想启蒙到群众运动1)一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思

13、潮2)孙中山的国族主义思想 3)阶级因素的加入4)国族主义涉及公民共同体的建构,后马克思主义者加入阶级因素,将群众运动解释为无产阶级运动六、国家主义1、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1)德国的国家主义:费希特、李斯特2)少年中国学会,北京 1919、7 王光沂 曾琦等3)中国青年党 巴黎 1923、12 曾琦、李璜等;醒狮周刊 上海2、国家主义派的基本主张(有些成为国民党的统治思想,如国家至上和安内攘外)1)“国性”为本2)国家至上、民族至上3)全民政治、民族政治;全民革命、安内攘外4)国家主义的经济政策,阶级调和5)重视文化教育七、好政府主义1、胡适的“好政府主义”的演讲 1921.82、我们的政治主张

14、1922.5 胡适、蔡元培、陶行知、李大钊、丁文江、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等3、“好人”内阁:好政府主义的短暂实践八、联省自治思潮(湖南为发端)1、联邦主义在近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角色2、晚清的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 3、1920年代初的“省自治”:湘、苏、鄂、浙、云、粤(陈炯明)4、知识分子对“联省自治”的评论欧美联邦制、君权、自治、联合成为关键词,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效结合;晚清时期,孙中山都有过地方自治思想;地方自治造成了地方主义,导致国家分裂,与欧美形成鲜明对比;后来追寻通过联邦的路子整合国家,其结果反而成为地方自治的法理支持;陈炯明的叛乱使得“联省自治”背上不好名声而载入史册。第一节 国共

15、合作的酝酿与实现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南陈北李相继建党1)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2)上海共产主义小组3)其余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2、共产国际的促动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1920、7-82)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工作的规划3)从维经斯基到马林,1920、4-1921、6加剧美英中的冲突,这样有利于苏;支持东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知识分子对苏的巨变触动很大,认为可以仿效之。3、中共一大的召开1)会议的筹备:马林、李汉俊、李达2)会议的成果:党纲决议和宣言5)新式革命政党模式的确立: 组织形态:民主集中制 行为方式:革命政党进行各种革命宣传,发动组织革命阶级起来夺取政权() 行动目标:无产阶级革命

16、、具体为反帝反封建二、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国内学者:“衡量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是发展了还是没有发展,主要的标准只能是根据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的态度来定。”参考:林家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觉醒,177-179) 1、“再造民国”: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1)1920.11 孙中山重返广州,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2)1921.5.5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3)1922.6.16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 依靠军阀、地方部队护法、重整民国旗帜4)孙中山的反思:“做了五六年的护法功夫,最后曹锟、吴佩孚也赞成护法”;“现在的中华民国只有一块假招牌”,“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5)方向的转变:把现有的“民国”

17、置于一边,从根本处入手,重新解释政治的合法性问题,赋予自己领导的国民党以新的历史使命;努力以新生的国民党来“把国家再造一次”,开创中华民国的新纪元。6)新的中华民国是什么样子?长远目标:民有、民治、民享现实目标:以“党治国家”取代共和式的旧“中华民国”2、再造民国的路径1)以孙中山的政治理念来改造国民党,并由国民党发动、组织群众,重建一个皈依“主义”的统一,集权政体,即“党治国家”孙晚年强调2)具体途径:军事斗争和群众动员3)人之分等:先知先觉(少)、后知后觉(多)、不知不觉(大部分)4)中华革命党的领袖集权体制:“凡进本党者,必须以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而图革命之成功为条件,立约宣誓,

18、永远遵守”;党员必须绝对服从党魁之命令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思想源头与此有关5)唤起民众的重要性:五四前后思想转变,适应当时情况,由知识分子承担唤醒民众的任务,要重视宣传,重视民众运动,而此前则依靠军阀3、孙中山寻求西方列强支持的失败无资金、武器,曾寄望于列强,年前后开始失望 “对于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或是其它强国的援助,我们已经绝望了现在,只有一个国家愿意帮助我,这就是俄国苏维埃政府”()三、共产国际的推动 国民革命三方面因素:国、共、共产国际1、接近吴佩孚与试探陈炯明 :1920年1)加拉罕两次对华宣言 1919.7 1920.9在知识界反响很大 2)苏俄与直系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的初步交往:优

19、林使团、张思麐代表团3)苏俄人士对孙中山的印象:不切实际的梦想家,不适于合作 4)接触陈炯明:从漳州到广州 陈炯明有粤军,漳州也受新思想影响,学校报纸etc 1920前后2、联合孙中山 :1922年以后1)1921、1922年,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会见孙中山,商谈合作2)苏俄特命全权代表越飞来华 1922.83)越飞对孙中山的好感4)孙文越飞宣言 1923.1 5)苏俄与孙中山的分歧和潜在矛盾:苏俄:推广共产主义运动,增进俄国在远东利益越飞来华碰壁:北京政府提出两个先决条件:苏俄从外蒙撤兵,无偿归还中东铁路东北。越飞不能答应,谈判没法开展。1923加拉罕来华,与北京政府

20、谈判年余,1924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互相承认对方为一国之合法政府,苏俄放弃在华特权,但不能就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实质性让步孙中山:获取苏俄的财政、军事援助,对宣传共产主义不感兴趣6)孙中山的以俄为师:“俄国革命六年,其成绩既如此伟大;吾国革命十二年,成绩无甚可述”;当“效法俄人”“以党治国”3、推动中共确立联合战线政策中国一大:独立斗争路线马林与陈独秀关于党内联合的统一战线之争。马林:党内联合中共二大:党外联合战线西湖会议: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李大钊第一个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四、国民党的改组1、国民党的改组自上而下,借鉴苏俄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改组

21、特别会议,任命廖仲恺、汪精卫当时思想较激进、戴季陶、张继老一派、李大钊等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召开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成立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组之前国民党内部地域派系分明,政见有分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党治国家体系监察委员及监察委员候补人无共产党员2、自上而下革命政党模式的确立:1)全国代表大会常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分权、制衡,有一定民主成分,隐患:最高层可能分裂。2)孙中山为国民党总理,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有最后决定权。3)国民党一大制定了党的纪律,要求党员严格遵守党章,服从党义,党内问题可以自由讨论,当一经决议后即须一致执行。4)19

22、25.8-1926.3 毛泽东任宣传部秘书、代部长期间,改造宣传系统,从中央到省、地方党部宣传整齐划一3、确立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现代权威国家模式:首先,以先知先觉者的思想、主义,来教育、训练党员,使其成为“能宣传主义、运动群众、组织政治之革命的人才”其次,以全党之力,在全体国民中普遍进行宣传,唤起民众,“使加入国民运动,取得政权,克服民敌”再次,取得政权之后,“以党为掌握政权之中枢”,以确保“有组织、有权威之党”能够去实行其主义4、国民党改组引发的新旧/左右矛盾:1923.11,国民党元老人物邓泽如等11人联名上书孙中山,攻击共产党,反对联俄容共国民党方面不说联共第二节 “十年建设”一外交1

23、、改定新约运动(废除或修改不平等条约):1)目标:取消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收回租界、铁路、邮政、海关2)1925底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主席王正廷):目标:“收回关税自主权”成果:决议“自,中国可享受关税自主权”(暂不论效果,但至少“师出有名”)3)关税自主:美英期满比、西、丹、葡、意、法日4)领事裁判权:已撤除德、奥、苏 放弃:比、意、丹、葡、西 条约期满:日、瑞典、墨、秘鲁 无须磋商:瑞士 依然有效:美、英、荷 决定起,外国侨民一律遵守中国法理规章 :所有在外华人均受中国法律,月暂缓施行2、收回租界:比利时交还天津 英还镇江 厦门威海卫 沪、广、汉、津租界未收回,北平

24、使馆区均为交换,日占旅、大更无余地南京政府重“精神”轻“实利”:“此约对中国为精神上之安慰,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此处委屈在彼处达到更大目标”;新政权亟需外界支持,因此在条约商谈中有所让步中英威海卫交涉: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二、经济1、统一财政、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经济与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奠定现代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2、币制改革废两改元一律使用统一铸造的银币,不得使用银两,确立了银本位制度币制改革:法币取代银元,作为全国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国有,不得流通。英美支持,日本反对。货币统一有利工商业的发展和全国统一市场

25、形成3、工商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1937年民族工业之状况:工厂数量3935家,资产3.78亿,工人45.7万。资本家自力为主,政府促进为辅企业集团与资本集中趋势: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面粉大王、面纱大王申新集团茂新、福新集团永安纺织集团4、政府的经济建设:发展国家资本;开发重工业:交通、能源工业为主;建设委员会-主要经营全国电厂、淮南,煤矿;资本:1928-1935 10万-5000万;资源委员会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1935-地点-以两湖、江西为重工业建设基地 规模-计划投资2、7亿 目标-使国防必需的战略兀自基本自给 效果-至1939年3月只投资了0、28亿;国家直接插手经济且公私不分,仍

26、是传统的政治行为方式三、文化方面的保守与革新1、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34蒋介石:“恢复民族固有道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陈立夫:中国文化为本位,调和中西文化中国文化建设协会:文化建设杂志,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年月尊孔祀圣国民党继承五四精神破坏旧文化以后,要建设应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框架,采取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这与国民党大部分是精英知识分子有关,这种影响意志持续到1949乃迁往台湾,至今,其与国学传统的隔阂少于大陆2、新生活运动(年左右发起于江西南昌一带)1)目标:“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改造社会,复兴国家”2)要求:“重组织,尚团结,严纪律,守秩序,知振奋,保严肃”3)具体标

27、准:“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四、农村问题1、二、三十年代的农村危机农业经济的细小化,乃至副业化;劳动时间分配向种职业以外的行业分配,农村危机最主要的表现:很多农村人进入城市;中国遗产分配使土地趋于细小化,在当时国际社会化大生产的冲击下,小农经济更加危险世界经济萧条,农村金融枯竭,农产品价格猛跌自然灾害的大面积破坏2、南京政府的农村政策(基层政权建设、减租、土地清查和整顿、“复兴农村”的整体努力)1)基层政权建设:a、乡村自治健全区、乡镇两级政权b、保甲制 1934 :建立村级政权(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基层控制)c、保甲的职责:管、教、养、卫蒋介石:“要拿军队组织的方法来部勒群众,以

28、军队训练的精神来训练民众”2)减租:“二五减租”:两湖、两广、江浙(作为口号、政策提出,但是基本上未实行)(此时国共尚在合作)土地法:公布,1936年施行地租不得超过耕地正产物收获总额37.5% 土地私有,增值部分税率20%-100% (民生主义的确认与改良) 农村土地、租佃关系的法律框架确立,但只能反应国民党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一个。没有实质性成效土地清查和整顿“复兴农村”的整体努力组织农村合作社:新技术、新品种,基层合作社可民间借贷(试图打破农村权力格局)农业技术和产品改良:金陵大学农学院 中央农业实验所 1932 1934年全国农事机构691个,人员7678人 3、地方当局支持下的乡村建设

29、探索 晏阳初:定县实验(1931-1937) 梁漱溟:邹平实验(1929-1937)1)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河北定县四大病根:愚、穷、弱、私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三大教育方式:学校、社会、家庭四种力量:知识、生产、强健、团结推广平民文艺、良种、卫生、合作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个人本位、阶级分论(西方)伦理本位、职业分论(中国)阶级斗争行不通和毛争论a、近代中国衰败根源: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失调。伦理本位丧失,固有传统破坏,以个人、社会为本位皆不成功,东不成、西不就。没有阶级,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乡村建设,救活农村,复兴中国经济破坏:外国人的商品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造成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政治破坏:北洋政府对地方只是榨取,不重建设b、梁漱溟的邹平实验:政教富卫合一韩复渠任山东主席,尊重知识分子乡学和村学:基层行政机构教育化(乡长、镇长等行政长官和国民学校校长合体)合作社:信用、运销、林业、产业、仓库、购买推广良种,促兴农业,引发工业,工农协调推广卫生,改良社会风气。乡村自卫团第四章 抗日战争要点:从九一八到卢沟桥两条战线的抵抗战时内政和外交第一节 从九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