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79.04KB ,
资源ID:936401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640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1、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附答案贵州省铜仁一中1617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满分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分封制遭破坏 B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宗法等级森严2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说:“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2、 )A 徙民实边,修长城 B建灵渠,出兵南越C 除谥法,废“封建” D统一文字,焚诗书3.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二者的相似作用是( )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限制、监督了皇权4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 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 D商品经济的发展5钱穆在国史

3、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 A 明、清 B隋、唐 C宋、元 D秦、汉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7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

4、,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的“剪辫”行为()A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B弘扬了传统文化C体现了民主自由思想 D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8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这表明孙中山()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C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 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9“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

5、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相同 B革命任务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革命对象相同10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11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

6、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

7、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13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 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41847年英国议会的一个报告说:“我们应当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中国)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扩大我们的交往的结果并没有证实我们的合理的期望,自然,这种期望是以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为依据的。”为改变此贸易状况,英国政府决定( )A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B伙同其它列强瓜分中国C迫使清廷接受关税协议 D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15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

8、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 )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C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下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172015年8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太行山上在描述“太原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场景: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其中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

9、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从而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D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18.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 )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19.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

10、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20.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21“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观念形态的变革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下列选项能准确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11、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 B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2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 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23 马丁路德认为:“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认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

12、也”。 16世纪东两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 A崇尚理性 B否定神性 C挑战权威 D倡导民主24为迎接铜仁一中建校80周年校庆,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部分知名校友和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我校交响乐团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浪漫主义的文艺C现实主义的文化风格 D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第卷(非选择题,满分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25. (25分)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

13、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材料二 (2)观察上面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政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8分)材料三 光荣

14、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6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文化内宗教之缺乏,中国人之远于宗教,自来为许多学者所同看到的。英国罗素在其所著中国之问题一书中,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有三:(一)文

15、字以符号构成,不用字母拼音;(二)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三)治国者为由考试而起之士人,非世袭之贵族。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封赠制是指官员的亲属可获得相应官职和封号的制度。元朝封赠制是推行汉法的结果,武宗即位后,使其制度化。宋时高级官员的亲属才能被封赠,元代一品至七品的官员均可封赠。在宋朝凡是属于同一封赠等级的官员,亲属受封的官职是固定的,而元朝“每遇子孙升品,其父祖随迁,母妻同”,同时监察御史有“体察

16、”之责。若有诈冒不实,并行追夺”,还规定“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等。宋朝封赠一般是“遇大礼”方许申请。元朝则规定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四品,封赠一次等。当时的儒者评价封赠“使居官执役者,明见赃吏之被祸,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孥,尽不免于戮辱;又见廉吏之蒙福,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妾,俱得享于荣华”。 据留明元代史、元典章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铜仁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

17、5678910111213答案ACCBADDBBAC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CDCDCCCCB二、非选择题(50分)25、(25分)(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4分)(2)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分)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3)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议会高于王权。(4分)表现: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18、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5分,且言之成理即可)26(12分)评分建议:论题2分,阐述8分,逻辑2分论题角度:(1)依据材料提到的三个特点,从文字、伦理或考试任意一个角度,提取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概括论题。(2)宏观上,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概括论题。答案示例: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了国家治理的发展。阐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以“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主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文化主流,以思想

19、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推动了汉朝社会的发展。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学正统地位收到冲击,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儒学复兴运动,宋代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使儒学走向体系化、世俗化,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突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使国家治理走向有序和完善。示例二:论题:国家治理中对传统文化的借助,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阐述:秦朝统一文字,维护了政治大一统,推动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20、展,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影响深远。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以儒家学说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汉武帝以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推动了汉朝社会的发展。隋文帝开场科举制度,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唐朝沿用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唐诗的发展。总结:在国家治理中,借助文字、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传统文化,有利于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27(15分)(1)特点:范围有所扩大;频率增加,获得荣耀更丰厚;重视监察;与官员的考核升迁紧密联系。(8分)(2)影响: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实现了官员光宗耀祖、显耀门楣的愿望;有利于规范吏治,劝善惩恶;加深了礼教对妇女的束缚。(7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