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03KB ,
资源ID:93469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46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docx

1、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1问题的提出 留守孩儿是指因父母外出 (出国、出省或出家乡)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其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或他人监护、教育的孩子。留守孩儿现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扩大的趋势,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留守孩儿族群”越来越普遍,其教育与心理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在一些地区,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面向一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或调查较多,成果也较丰富,而针对“留守孩儿”这一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状况的调查

2、与研究却很少。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了解留守孩儿的教育现状,把握其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组成课题组,在福建省内进行了专题研究。 2研究过程 21调查研究对象:014岁留守孩儿,被试共 4000名。分两个年龄段调查:07岁(幼儿组)共 993名。714岁(青少年组)共3007名。 被试分别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与乡镇。我们在福建选择三种有代表性的县、市、乡镇,地处闽南、闽中、闽北三个不同地区,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经济水平与教育模式。它们是:泉州市(闽南经济发达地区、侨乡、地级市),福清市(闽中经济发达地区、侨乡、县级市),沙县(闽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镇)。 2

3、2研究方法: 主要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别访谈法、座谈交流法、学生档案资料法等研究方法。 心理测验法主要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儿童行为量表 EPQ人格量表。调查问卷主要是采用自编的福建省留守孩儿现状调查表。 我们在省妇联、各地、县、市妇联、派出所、学校及留守孩儿监管人的支持下,抽查了4000名被试,到各地召开多场座谈会,查阅学生档案,人户挨家访谈,分别与留守孩儿及代管人进行面对面交谈,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23调查研究时间:2001年 4月5月期间。 3结果与讨论 31调查结果: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并结合与学校老师、派出所、代养人的座谈,我们认为在 4000名被试中,青少

4、年组3007名留守孩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最突出的问题是:个性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本研究着重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组3007名被试的调查结果。 32调查结果讨论 321学习成绩不良,缺乏正确辅导 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些留守孩儿存在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良问题。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参见表 1),留守孩儿学习成绩“好”者仅占305; “中”者占464; “差”生占231。以沙县夏茂镇为例,外出人口一万人,近13学生的父母外出各地从事“沙县小吃”,孩子的学习、生活完全委托他人代管,孩子学习困难也无法从长辈处获得指导。留守孩儿学习与行为主要表现分三类:I类:学习差,纪律不差;腆:纪律差,学习成绩不

5、差;类:学习纪律双差。留守孩儿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长的有力督促与及时帮助。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当。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良社会风气侵蚀。许多留守孩儿看到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出国、出省、出家乡经商却容易赚钱,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此外,学校周边环境的污染(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同伴的引导、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沉湎于游戏机或网络中而无法自拔。 322行为与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参见表1):部分留守孩儿纪律松懈、行为散漫,隐含品德问题。他们在学校内外行为表现“好”者仅占432,“一般”与“差”者分别是422与123。在经济发达的沿海侨乡,留守

6、孩儿虽然物质富裕,生活舒适,但缺乏家长的正确教育,不少青少年沾染逃学、说谎、斗殴等恶习;在经齐欠发达的内地县、乡镇,留守孩儿青少年犯罪较为“重。以沙县夏茂镇为例,当地派出所先后教育、抓甫了一些犯罪的留守孩儿,这些孩子因无人教管或家匡教育不严,经常说谎、旷课、小偷小摸、斗殴、抢力等,构成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323个性发展出现偏差,暴露不良性格特征 留守孩儿的心理发展最典型的问题是:个性问题。部分青少年存在不良性格特征。从调查结果看(参已表1),“性格健康开朗”者占432;333的学见表现为:内向、胆怯、不善与人交往;189的学生表现任性、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46的留守孩乙有孤独、

7、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不良性格特征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攻击型性格(也称破坏型性格),他们无论在家或在校,态度粗暴、目中无长辈,我行我素,常惹事生非,欺负弱小同学,这些学生经常被学校、同学的家长“告状”。畏缩型性格,这类学生自卑、怯懦,不善言谈、孤僻、敏感、多愁,凡事小心谨慎。根据学校教师反映,在留守孩儿群体中,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问题。 324亲子交流阻断,情感情绪障碍 调查发现,留守孩儿普遍反映对父母有强烈的思恋情感。他们虽寄居他人(亲戚)家中,内心却极度渴望早日与父母相逢,向双亲倾吐内心衷肠。在被访的 7-14岁青少年组中(参见表2),713的学生表达非常思恋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

8、而填写“不想念”的学生仅占42,这些青少年与父母相见的次数平均1- 2次1年,而父母在境外的学生则几年才能相逢。这些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更需要成人的关心与爱护。从现状看,他们与父母大多数是通过电话来沟通(电话沟通者占86),只有极少数家长还能给孩子写信交流(24)。亲子交流减少,爱被剥夺,长期下去必然使这些孩子情感情绪异常,要么脾气暴躁,情绪自控力差,好冲动,要么孩子情感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这种负性情绪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活动,也制约了其意志行为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325代养人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孩儿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青

9、少年组被访问者中(参见表3),代养人大学文化程度者仅占39,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0I甲c,初中文化程度者213,小学文化程度者522,而且 745的留守孩儿是由祖辈或亲戚抚养,仅有37甲c的人寄养在教师家中。祖辈对孙辈较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常常以迁就为最佳教育方式,重生活呵护轻心理教育。孰不知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有许多心理烦恼需要向成人倾吐,需要得到启发、开导、教育、帮助,但是大多数代养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这也是造成留守孩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建议与对策 41重视留守孩儿问题的研究,提高留守孩儿的I综合素质 留守孩儿虽然只是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其

10、教育问题不可忽视。留守孩儿教育问题的紧迫性应引起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留守孩儿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福建省福清市、泉州市、沙县等地留守孩儿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留守孩儿的个性、行为发展均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与及时教育,很可能日后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走上青少年犯罪的歧路,给家庭、社会、学校造成危害。所以留守孩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贯穿整个素质教育之中。 42提倡教育职能部门参与留守孩儿教育,形成政府行为,构建教育系统工程 留守孩儿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这种现状亟待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联合协作,以政府行文方式下达各学区、学校。政府应把

11、留守孩儿的教育问题列入教育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划入学校系统教育工程的范畴。 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教育政策,投入一定资金,责成专人负责,加强宏观监督;学校应具体执行责任包干制,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师,制定留守孩儿完整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其在校表现情况,责成家长或代养人重视与学校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实施有效教育措施。 43提高代养人综合素质,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对留守孩儿的教育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严格型:这类代养人非常关心留守孩儿的生活与学习,要求严格,把留守孩儿视如子女,爱而不溺,宽而不纵。放任自流型:这类留守孩儿的代养人较不负责任,只负责孩子的起居饮食、生活安排,

12、较少关心留守孩儿的个性成长、品德发展和学习情况。他们在教养中也心存顾忌,一者害怕自己对别人孩子要求太严,孩子父母不理解而忌恨在心;二者托管人自身受教育程度低,甚至是文盲,无法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三者,代养人教育责任心不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权利义务去管教孩子的其他方面。这样一来,一部分留守孩儿在代养人家庭内处于放任自流、无人管教、散漫无纪律的状态,这些孩子一旦交友不慎,很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影响社会治安。 加强代养人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我们呼吁有关社区街道、报刊媒体、学校、派出所等各方面人士共同创造条件,加强对留守孩儿代养人的教育。学校定期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应开设专题讲座,对留守孩儿代养人加强

13、教育,强化他们教育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另外,留守孩儿父母拥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与义务;我们建议学校、社会、代养人家庭应督促留守孩儿父母要承担家长不可逃避的义务与责任,履行父母的义务,应及时与代养人、学校、教师、孩子保持通讯联系,时刻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品德发展等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各方及时沟通,协商对策,制定措施,让孩子心里充满父母浓浓情爱,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44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功能,创设条件,实施共同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不仅是学校、家庭的义务,而且也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社会则是影响孩

14、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对象、不同伙伴交往中,逐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完成了个体从幼稚、不成熟到成熟、有独立人格的心路成长历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互相渗透,互相补偿,彼此影响,相互制约。 首先,家庭内代养人与孩子父母应承担教育孩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双方协商、明确安排子女所寄养家庭的代养人应履行哪些生活责任与教育责任,明确父母应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代养人与孩子父母双方共同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计划。 其次,学校应重视留守孩儿教育,对他们一视同仁。要建立“留守孩儿”个人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孩儿各方面的状况,指

15、定教师包干负责,定期上门家访,及时对留守孩儿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往,体验集体的温暖,增强自信心。 再次,发挥派出所的教育功能,加强法制教育。学校每学期应邀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教育青少年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杜绝青少年学生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犯罪团伙接触交往,一旦发现苗头,要耐心教育引导,预防青少年犯罪。 第四,净化文化环境,整顿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社会与学校应通力合作,及时清理、整顿、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提倡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区、街道或邻里互助活动,创设并形成健康活泼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有益孩子身心健康。 45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促

16、进留守孩儿个性和谐发展 “留守孩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课题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目前留守孩儿主要存在比较突出的三大问题:行为问题(行为障碍),个性问题(不良性格),学习问题(学业不良与学习困难):鉴此,我们建议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实际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分别管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类 特殊管理的有机结合。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重点是实行学习辅导。具体而言,要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辅导人手,帮助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学习,鼓励他们课堂多提问题,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对纪律较差的学生,应重在品德教育与个性培养上;对学习和纪律均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双管齐下,既

17、要实施学习辅导,又要加强品德教育,规范言行。学校尽量开设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优先推荐这些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进行针对性练习,及时补缺补漏。 我们要重视留守孩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感,激发他们体验丰富的内心感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顽强、自制、自觉、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性格弱点。创设条件让留守孩儿积极与同学交往。学校要特别关心那些性格内向、任性、孤僻、害怕与人交往、学业困难的留守孩儿,加强心理辅导与教育帮助,让每一个留守孩儿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促进留守孩儿与其他孩子一样身心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如读者对本文调查结果有不同看法或建议,请与编辑部或作者本人联系。作者联系方式:0591344896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