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6.36KB ,
资源ID:93323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323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各区高三二模专题文言文二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各区高三二模专题文言文二教师版.docx

1、上海各区高三二模专题文言文二教师版2021高三二模专题:文言文二(21二模静安区)炙背轩记 (明)贝琼陇右邾君仲义,主华亭之邵氏义塾,题所居之南荣曰“炙背轩”,以书抵琼曰:“袭狐貉者不知有炙背之快,有炙背之快者不知狐貉之至美。当穷阴苦寒,吾身犹蛇之纠而不得伸也,吾口犹蝉之喑而不得鸣也。海日自东方出,乃席而坐其隅,光气所及,倏焉外融而内畅,不啻醪之沃,火之铄,温风之嘘,耳聪目明,百体潜苏,欣然高歌,作金石声,莫知其所以然者,则天下有快于此?然大明无私,吾恶得而私哉!天下固同此快也。彼袭狐貉者,惴惴不敢出闱闼,假之醪而饮焉,假之火而附焉,曰是美至足矣,又恶知炙背之为快。由是宋人欲献至尊而希其赏,嵇

2、康乃云: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迨未之知也。惟先生记之,以成吾懒。”余乃为之叹曰:“溺于物者,有无穷之欲;得于己者,有无穷之乐。方海内兵争,智勇之士各欲自炫,以徼取一时之贵富,朝暮奔走于形势之途,触风埃,覆冰雪,而未暇炙背如田夫野老者也。仲义独超然高蹈,虽王公子尊,不能屈而致之,且与田夫野老以炙背自适,则其不溺于物而有得于己,可知矣。昔杜少陵在夔州西阁曝日,见之于诗者,可谓极其形容矣。今仲义之居,亦少陵之西阁,则炙背之快,无适而不在焉,余亦将从之相与坐谈兹轩之下,而与天地间万物同被爱日之光,岂非幸欤?”是为记。仲义通经术,善持论,有司尝荐之春官。赋诗清丽有法,世多传诵云。至正二十有四年,岁在甲

3、辰,春二月既望,檇奔贝琼记。注贝琼(13141378),元明之际诗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本文写于元末动乱之季。南荣:房子南楼。炙背:太阳晒背部。袭:穿。恶:何,怎么。“宋人”语出列子杨朱,宋国农夫献负暄(晒太阳)之乐与君,以期厚赏。嵇康句语出与山巨源绝交书,意思是“虽有赤诚之意,但未免不切合实际”。徼:谋求。春官:指礼部。21.可填入第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1分)A.乎 B.哉 C.也 D.焉22.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松江是朱元璋对手张士诚故地,邾仲义作为元末遗民流寓华亭,历尽沧桑。B.邾仲义处乱世而能独善其身,淡泊名利,高蹈遗世,超然豁达,博学多智。C.邾仲

4、义致信贝琼,夺耀太阳晒背能“百体潜苏”,暗含对新朝政治的期许。D.贝琼称邾仲义“通经术,善持论”“赋诗清丽”,说明贝了解其性情才艺。23.赏析第段邾仲义来信中有关“炙背之快”的描写。(4分)24.本文前两段都在说“炙背之快”,第段在第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答案:21.(1分)A 22.(2分)C 23.(4分)对比。以穿狐貉之美与炙背之快作比,以穷阴苦寒与东方海日作比,突显太阳晒背的温暖。比喻、排比。以蛇的蜷缩、蝉的喑哑比喻寒冷中的人;以醪的香甜、火的熔化、暖风轻吹描述晒背之快。化用典故。宋人和嵇康的典故意在嘲笑炙背之快,邾仲义反其意而用之,认为晒背之快远大于穿狐貉者靠饮酒

5、、烤火取暖的乐趣。(一点2分,答出两点击可) 24.(4分)由身而心,深入一层:邾仲义来信描写“炙背”身体之快,第段作者阐释“炙背”心理之快。(2分)从形象到抽象,更进一层:沉溺外物就有无穷欲望,求诸内心才能有无穷乐趣;其时“海内兵争”,大家为富贵朝暮奔走,只有仲义超然高蹈,追求田夫野老的“炙背之快”,在“有得于己”中获得乐趣。(2分) (21二模黄浦区)赠新兴贺知州(明)丘浚朝廷以滇南地僻远,恒慎择其长吏,非其人不轻予之所,予者,必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也。天顺壬午冬十月,天官卿群士子之需选者而铨试之,首擢长沙贺恕近仁为云南新兴知州。循故事乘传将之治所,其乡友某谒予文以为近仁之官赠。予闻地

6、有遐迩,而人情之好恶,则不遐迩异也,均好生而恶死,均好善而恶恶,均好逸而恶劳,均好聚而恶散,均好取而恶予,均好利而恶害。善于治者,顺其性而导迪之,置之生全休息之地,而不拂其情,斯相安矣。彼昧者,乃荒远其地,鄙夷其人,畜视而渔食之,使之失其所以为生者,一旦至于启事造衅,非惟彼不得以安其生而已,亦不能安其位矣,岂不两有所失哉?考之前志,古人之治于斯者,若张乔除去奸猾,而二十六郡尽降,张处陀以淫虐致乱,祸延二十余万人,梁毗不取一金,酋长感悦,史万岁贪其贿赂,随服随叛。则人情好恶大略可见矣,岂以古今而异哉?且顺其情则服,逆其情则去,虽齐鲁吴越之民莫不皆然,荒服之外乎?是尤不可不加之意也。贺君湖湘故家子

7、,曾大父以下,世为显官,得家庭之传有素,发身贤科,卒业太学,遍交当世知名之士,所谓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非其人耶?天官卿首擢斯任,诚真知人。予知其必能顺民之情以导迪之,克副圣天子轸念远人之意必矣。异时政声彰闻,其名位殆不止此也。于是乎书。选自丘文庄公集21.小明发现标题中表示文体的一个字被墨迹遮盖看不清了,他猜了几种,请根据第段文意,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序 B.书 C.记 D.志2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靠近京畿地区风俗醇厚,越是偏远的地区民风越是败坏。 B.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所以无法引导管辖。 C.善于治理的人都会顺应人的天性,不拂

8、逆人情。 D.愚昧的官员却会荒废了肥沃的土地,鱼肉百姓。23.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A.而 B.盖 C.抑 D.况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答案:21.(1分)A 22.(2分)C 23.(3分)D24.(4分)祝贺贺恕被朝廷选为云南新兴知州;告诫他在管理这一偏远地区的时候要顺应百姓的天性来引导他们,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可拂逆人情;赞赏他的家世和才干;激励他有好前途。参考译文:朝延因为滇南处于偏僻遥远的位置,一直谨慎地选择掌管该地的官员,如果不是合适的人选就不会轻易地任命那个地方的官职,得到任命的人,必须精通经吏,知晓理政之道,通达管理众人之事。天顺壬午年冬十月,天官卿

9、在等待遴选的众多士人中通过考试进行选拔,首先提升长沙贺恕近仁为云南新兴知州。按照旧时的制度,贺恕将要乘传车到他所管理的地方去了,他的同乡某人拜访我让我写一篇文章来作为贺恕赴任的赠序。我听说地有远近,但是人情厚薄却不因为远近而有所区别,都是贪生怕死,都是喜欢好的人,厌恶恶人,都是好逸恶劳,都是喜欢聚不喜欢散,都是喜欢获取而不喜欢给予,都是趋利避害的。善于治理的人,都会顺应人的天性来引导他们,将百姓安置在可以修生养息的地方,而不会拂逆人情,这才能够相安无事。那些蒙昧的官员,却因为所管辖的地区偏远,鄙夷当地的百姓,把他们视为牲畜且侵夺他们的财产,让百姓失去了赖以维生的产业,一旦到了发生事端,那么不只

10、是当地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官员一样不能安守其位了,这不是两败俱伤么?考求之前的记录,古代在这里治理的,有张乔除去了奸猾之人,然后二十六郡全部降服归顺,张处陀因为淫乱残虐导致暴乱,祸及二十余万人,梁毗不取一金,酋长被感化,史万岁贪求财,当地人刚刚顺服随即又叛变了。那么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大致就可以看到了,难道会因古今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吗?而且顺应民情百姓就服从,违逆民情百姓就离开,即使是齐鲁吴越的百姓也都是这样的,何况是边远地区呢?这尤其是不可不注意的地方。贺君是湖湘一带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曾大父以下,世代都有权势显赫的官员,他得到家庭教育的传承由来已久,通过很好的科目被选拔出来,在太学里完成

11、学业,与当世知名之士都有交往,所谓是精通经史,知晓理政之道,通达管理众人之事的,不正是他这样的人吗?天官卿首提拔他来担任这个职务,确实是能够鉴察人的品行、才能的。我知道贺君他一定能顺应民情并有所启迪引导,能够符合圣天子悲切四年偏远地区百姓的心意。不久他在施政上的声誉就会显扬,他的名位大概不会止于现在这个官位的。在这样的考量下我写了这篇文章。(21二模嘉定区)灵璧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天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

12、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璧,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

13、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璧,鸡犬之声,幅巾杖履,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则 B.因 C.而 D.以22.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23.分析本文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2

14、4.第段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案:21.(1分)D22.(3分)(1)交待园亭的具体位置和漫长行程:从开封向东,先坐船再走陆路,经过使人厌倦的黄土平原,行程共八百里。(2)开篇四言句,整齐且对仗工稳,浊流、黄尘、陂田突出景色单调,令人厌倦,为张氏园亭美好景色铺垫。23.(3分 )答案示例:第三段作者表达由灵璧张氏园亭引发的议论。首先作者由“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指出“仕”“不仕”要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的观点。然后指出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的君臣节义,赞扬张氏先君用心良苦,深谋远虑,为后代修建了这样一个

15、出可仕、退可隐的好园亭,泽被子孙。议论、评价主要表达作者对张氏园亭及建造者的颂扬,曲折流露作者自己“仕”“不仕”的矛盾心情。24.(4分)文末作者表达了想在徐州买田置园以养老,与张氏庄园南北相望,且时与张氏子孙往来游乐的愿望。置园设想表达从张氏园亭受到启发,对张氏园亭的羡慕;含蓄流露作者趋归隐逸的心志;以此结尾,回应上文对张氏园亭美景、选址以及筑园深远用心的赞美,是“出可仕、退可隐”的人生观的具体表达。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

16、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商丘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

17、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

18、,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21二模杨浦区)卷雪楼记(明)袁中道质有而趣灵者,莫如山水,而常苦其不相凑,得其一,即可以

19、送目而娱老。昔宗少文怀尚平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竟止江陵,立宅三湖上。岂非深山道远,饮食药饵俱艰,于老人不宜,而三湖浩渺之波,粘天荡日,亦可借其秀润,以畅性灵耶?荆州百里,无培塿之山,而惟大江自蜀来,浪喷波腾,为天下奇观。中郎卜居沙市,既治一楼曰砚北以瞰江,其前尚有隙地。一日梯而自登其脊以望,大笑曰:“吾事济矣。”遂于楼之前复植两楹,承霤而出之,如头上髻,始尽得江势。举江自蜀趣吴,奔腾颓叠,澄鲜朗耀,震荡大地,淹润河山者,悉归几席之下。凡巴西之远峰,梦南之芳草,九十九洲,乍隐乍现。千帆竞举,惊沙坐飞;棹歌渔唱,接响互答;霁雨旦暮,烟景万状。于是中郎登而乐之,而谓予曰:“宗少文弃衡山而止江陵也

20、,有以也哉。”时暑路方升,九市如炙,而登此楼,大江如积雪晃耀,冷人心脾。故不待其成,日夕游焉,而字之曰“卷雪”。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人,著名画家。尚平:亦作向子平,东汉人。向子平的子女婚嫁后,他不问家务,游历山水,不知所终。袁中郎:袁宏道,作者兄长。霤:屋檐。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以 B.然 C.乃 D.则22.对第段中袁中郎的“吾事济矣”的“事”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能再建一亭 B.理解宗少文 C.得山水性灵 D.能登楼避暑23.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4分)24.本文以“记楼”来表现作者对“质有而趣灵” 的山水的追求,请对

21、此加以分析。(4分)答案:21.D(1分) 22.C(2分)23.大量使用整句,写出长江奔腾震荡的水势,渺远处巴山诸峰、云梦泽的芳草隐约可见,山水间的千帆、棹歌等人世生活与风雨变化的自然面貌。这些景物都是经过远观、俯瞰、多日观察概括而成,具有时空中宏大气势,而整句正好与之相宜,使宏大气势扑面而来。(4分)也可以选用观察视角(如远观、俯瞰),也可选用动静结合。多用整句/整散结或效果(1分);景物特点:句意梳理(1分);宏大(1分);情感(1分)手法判断+效果(1分),景物特点:句意梳理(1分);宏大(1分);情感(1分)24.作者认为山水既有实际形态又有趣味灵性,全文构思颇为独特。首先对画家宗炳

22、遍游山水,最后选择江陵终老的原因进行猜测,引出江陵水势浩荡,天下奇观之趣。而后通过袁中郎建楼远眺,描绘出澎湃的长江、隐约的远峰、山水间的生动的世间生活,然后进一步理解宗炳隐居江陵原因是寻找到性灵山水之趣,最后写卷雪楼命名原因,即酷热下仍能清凉入心之趣。表现出作者清雅宏大,超拔于世的精神追求。(4分)评分:江陵山水的特点(1分);建楼远眺所见(1分);收获的山水之趣(1分);命名原因(1分)(21二模金山区)偃虹堤记欧阳修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23、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

24、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

25、年某月某日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注滕侯:滕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当时被贬谪岳州担任知州。欧阳修作此文时,是在被贬安徽滁州期间。虞:忧患。杀:减少。急人:用人。21.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1分)A.哉 B.矣 C.也 D.耳22.概括第段的意思。(3分)23.对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突出了“功”字。B.第二句说明了偃虹堤受利地域之广,人数之多。C.五六两句论述事物成与坏、存与废的一般规律。D.最后一句表明滕侯求“记”是为了在后世留名。2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5分)答案:21.(1分)B22.(3分)通过作者同来自岳阳的

26、送信人的四次问答,介绍了偃虹堤的基本概况,交代了为滕侯作记的背景。(评分说明:3点各1分。)23.(3分)D24.(5分)本文通过作者为滕侯建造堰虹堤而作记,赞扬滕侯尽管被贬谪却还为民造福,深思熟虑,事半功倍,不为个人留名,而为百姓谋划长远利益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才能。这对我们,尤其对当下的为官者恐有尸位素餐之风很有教育借鉴意义。要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2分,具体的评析过程3分)参考译文:有位从岳州到滁州来的人,带着滕侯的书信、洞庭湖的全图对我说道:“希望能为滕侯所建的新堤写一篇记文。”我打开书信和地

27、图,(看见)从岳阳门到金鸡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标记,又高又长,名叫偃虹堤。(我)问来人此堤是何人所修,(客人)回答说:“是我岳州郡守滕大人修建的。”(我)问他之所以修建这道堤坝的好处,(客人)回答说:“洞庭湖乃是天下最险要的地方,而岳州又是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四路的要冲。以往在湖中来往的船舶,进到湖中却无处停泊,故而都(只能)停靠在南岸津渡,那些需要到岳州办事的人到州衙十分遥远而且往来也很辛苦,而又经常有狂风巨浪的袭击、颠覆沉没的危险。现在到岳州的船只都(可以)停靠在偃虹堤下,有需要到岳州办事的既很近又没有危险。”(我)询问此堤的大小规模、用了多少劳力,(客人)答道:“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

28、,厚度是自上而下增加二尺,堤的最上部厚度相当于底部的三分之二,用了一万五千五百个劳力,而不超过一季就建成了。”(我)问此堤修建之前是如何谋划的,(客人)回答说:“州里把这个计划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该计划是否可行,反复了数次,而又上报给朝廷,由三司来决定,然后认为可行,(这些上级部门)都没有改变我们滕侯的方案。”(客人)说:“这是有德之人的举动,可以写一篇记文。”大凡考虑百姓利益深入的人,在谋划某些事情时都是精审的,所以能做到用工少而取得的功效却很大。这道百步之长的堤坝,可以抵御天下最险恶的风波和无法预料的凶险,惠及了当地百姓,同时方便了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出行之人),只

29、要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远近,都会享受到这道堤坝带来的便利。而且岳阳又是四路往来的要冲,船只往来而停泊的,一天不知道要有多少艘呢!如果堤坝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太守惠及的人事,还能用数字来计算吗?事情不怕做不成,只怕时间久了容易损坏。建筑者最初并不是不想让它长久坚牢,然而后来者却经常会把它荒废弃置。自古以来那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仁人,替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遗迹到处都能见到。如果后来者都能像初建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实惠,普天之下怎么会有不受恩惠的事情发生吗?这也正是滕太守担心的事,所以托我写篇记文留给后来者。滕太守志向远大、才干超群,在当世颇有名声。现在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

30、时候,(他)曾经得到过朝廷的重用。而(他)还没能建立丰功伟业,便被迫退下担任了一州太守,(其实他)没有用太多的心思,只是略施他的一点(才能),来给一州百姓带来恩惠。(由于他)深思熟虑,故而事半功倍,这种做事的方法可以当作后世学习的方法,这是我应该写这篇记文的第一个理由。不单纯为了博取当世人的赞誉,而是考虑如何让子孙万代都由此获利,并且告诫后来者不要将它废弃,这是我应该写这篇记文的第二个理由。岳州的百姓和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希望有人为滕太守留下一篇记文,这是我应该写此文的第三个理由。有三个应该写的理由就不能不写了,于是写下了此篇文字。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21二模浦东区)小倦游阁记(清)包世臣

31、嘉庆丙寅,予寓扬州观巷天顺园之后楼,得溧阳史氏所藏北宋枣版阁帖十卷,条别其真伪,以襄阳米芾所刊定本校之,襄阳在维扬倦游阁成此书,予故自署其所居曰小倦游阁。十余年来居屡迁,仍袭其称,为之记曰:史言长卿故倦游,说者谓:“倦,疲也”,言疲厌游学,博物多能也。然近世人事游者,辄使才尽,何耶?盖古之游也有道:遇山川则究其形胜厄塞;遇平原则究其饶确与谷木之所宜;遇城邑则究其阴阳流泉,而验人心之厚薄、生计之攻苦;遇农夫野老则究其作力之法、勤惰之效;遇舟子,则究水道之原委;遇走卒,则究道里之险易迂速与水泉之甘苦羡耗,而以古人之已事,推测其变通之故。所至又有贤士大夫讲贯切磋,以增益其所不及。故游愈疲则见闻愈广,

32、研究愈精,而足长才也。今之游者则不然,贫则谋在稻粱,富则娱于声色,其善者乃能于中途流连风物,咏怀胜迹,所至则又与友朋事谈宴,逐酒食,此非惟才易尽也,而又长恶习。予自嘉庆丙辰出游,以至于今,廿有七年矣。少小记诵,荒落殆尽,而心智益拙,志意颓放,不复能自检束,而犹日冒此倦游之名也,其可惧也夫,其可愧也夫。(选自艺舟双楫卷二,有删改)注米芾: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长卿:司马相如的字。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因 B.而 C.则 D.以22.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因米芾在倦游阁成书,自署斋名“小倦游阁”。B.司马相如充分游学达到疲厌的程度,故博物多能。C.古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