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四、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而高效率地达到一个组织的预定目标所进行的活动。简单地说,管理就是通过协调不同个人的行为,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2。管理职能:管理活动自身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即管理工作应承担和可能完成的基本任务,换言之,就是管理工作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管理这种“劳动”需要做哪些方面的事情。3计划职能:管理者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步骤的管理活动。计划工作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做什么,二
2、是怎么做。4组织职能: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各成员的职责,并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组织成员协调 统一行动去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5控制职能:用一定的标准检查实际工作情况,以保证执行过程 和工作结果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6。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教育行政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手段,将人、财、物等各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 实践活动。 7调查法:对幼儿园管理中的某个方面的问题或某项工作进行了解,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
3、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8文献法:通过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来了解和研究有关幼儿园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 9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理论设想或思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实践,以试验和检验某种管理方案,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方法。 10案例法:将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矛盾或典型经验编写成案例,供学习研究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其主要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研究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筒答题 1简述管理的特征。 答:(1)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是社会共同劳动的必然要求; (2)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有关个人的活动,以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
4、能,如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3)管理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的行为; (4)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工制约的各个人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1+12。 2、简述幼儿园管理的两重性。 答:幼儿园管理具有二重性。幼儿园工作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社会共同劳动,需要周密的组织分工和协调指挥,要有专职管理人员和适宜的组织机构及必要的工作制度,并遵循科学规律,组织幼儿教育与管理工作,提高共同劳动的效率、效益。这是其自然属性。 同时,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贯彻一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一定社会、国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实施教育,并通过建立园所领导体
5、制与组织机构,以及处理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活动,实现园所的整体工作目标,体现出其与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简述泰罗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一切工作方法都应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来决定; (3)高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实现工作的最佳方式; (4)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就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按高标准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 (5)要为工人的工作提供标准化条件,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 (6)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4简述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
6、观点。 答:(1)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应是建立在理性与严格法规基础上的职位、职权与职责系统。 。(2)任何组织都有层次,各层有若干工作部门,各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组织呈梯形结构,按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 (3)组织中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各种基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成员。要明文规定组织中的每一职位的权利和义务。 (4)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而不是个人情感关系。 5简述梅奥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
7、样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有“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3)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使之与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要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而激励其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6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双因素理论是美国人赫茨伯格研究人的动机而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的有两类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即有关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等,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职工就会不满
8、意,难以维持工作状态,但是这些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另一类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影响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的赞赏、责任、被提升等,这类因素能真正激励职工的工作动机。 7简述管理文化研究及其意义。 答:管理文化研究是在更高层次上,将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两学说统一起来,将管理置于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深层次透视。它不仅研究一般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科学,而且注重将管理诸因素纳人文化系统,考察其特殊性即个性区别。 把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有助于整体把握和全面认识管理的结构与性质,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自觉推动管理文化的更新。 8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行为科学认为
9、,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引起动机的则是人的需要。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关键是满足其需要,从而激励行为的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和顺序的,主要有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即情感和归属需要,尊敬即地位和得到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善于了解并注意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注意激发高层次需要,以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 9简述XY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行为科学认为,人并非简单地仅为传统管理理论所描绘的那样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美国的麦克雷戈提出了XY理论。麦氏对人性持乐观看法,认为人并不是天生厌
10、恶工作的。管理上可以通过善的人性的诱导,即实行民主领导,注重沟通,满足职工需要和适当授权等,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管理把人看作经济人,对职工采取严格监督制裁的管理方式,是消极的办法,只能引起对立和对抗,无法激励其积极性。 10简述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执行特定功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一个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系统。其各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某一部分的活动一定会影响其他部分。在管理活动中,不能孤立地处理每一部分的问题,而应该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又认为
11、,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与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 组织应通过内外信息反馈网络,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和实 现自我发展。这意味着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视野,能从组织的全局,以及 组织与外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管理问题,做好工作。 小 11简述决策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是当代著名管理学家西蒙,他曾说“管 趣就是决策。”决策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活动的内外部条件非常复杂, 殖织成败的关键不是资源与技术问题,而是有关战略决策问题。决 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决策过程。决策是个完 整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搜集资料拟订方案选定方案。 i瞥理者首先必须
12、调查所有有关组织发展的各种资料;进而据以寻找 ,l謦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拟订可能的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 技术对方案做比较抉择,确定最优方案,付诸实施。 r 舻,12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菇答:管理的权变论者认为,管理活动中内外环境多变,科技突飞 猛进,人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要寻求永恒唯一的适合于各种条件各 类组织的最佳管理方式是困难的。因此,任何组织均应根据环境的 变化来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可以将环境作为白变量,组织设计和 管理方式作为因变量,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管理方式是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变量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 境,外部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即社会大环境,以
13、及特定环境即直接影 响组织效能的工作环境。有效的管理是与内外环境的变化动态相应 的、随机相宜的。管理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13简述Z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z理论为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认为,企业管 理当局与职工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要上下 结合制订决策,鼓励职工创造性地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提倡 和衷共济、共度难关。Z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既非绝对好又非绝 对坏;人有人性的一面,又有非人性的一面。因而管理上有时应着重 奖励,有时需强调惩罚,要强制与民主并行,物质与精神结合,即结合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实施管理。 六、论述题
14、 1如何理解管理的两重性? 答:管理具有两重性,即管理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指挥劳动、协 作劳动)的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所决定的,是进行社 会化大生产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管理的这一职能或属 性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监督劳动)与 上层建筑的管理职能。管理总是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管理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与人的关系,管理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以及原则、方法等均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性质,取决于一定社会 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经济关系,性质不同的经济 关系,即所
15、有制关系规定着管理特有的社会性质,决定着管理所要达 到的预期目的,即为谁管理的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管理 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 管理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它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人 类社会的各种组织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处于具体的地域与 民族中。不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传统、思维方法 等有着深刻的差异,管理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模式与风格。 管理的两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是不可分 割的。 2如何认识协调管理职能? 答: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协调是主要职能,是关键。通过协调,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16、。协调活动是任何有组织的活动所必需的,是组织职能的组成部分,往往并称为组织协调。它包括人与人的协调,物与物的协调,人与物的协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协调。管理者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方法,使组织成员间、组织各部分之问、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协调,从而相互配合、协同一致,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不仅如此,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中协调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可见,每一项管理职能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因此,一般不把它看作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管理职能。 3论述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的必要性。 答:(1)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 前,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正在从城市走向农村,从数量扩大转向教
17、育 质量的提高,其关键在于管理。幼儿园管理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 需求,进行办园体制与园所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水平,这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幼教管 理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索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 (2)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改革幼儿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的需要。要搞好幼儿教育,在幼儿阶段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就要认真研究影响幼教质量的各方面因素,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各方 面工作及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要通过科学管理,改进和提高教育质 量,推动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3)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探索规律、发展学前教育管理理论 的需要。我国自建国以来的5
18、0多年里,幼教事业有了重大发展,长 期的幼儿园管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使之系统化、概念化, 上升为理论形态还很不够,学科仍处于初创阶段。因此,我国理论工 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携起手来,共同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研究,积极探 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园效益的规律,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 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4)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是提高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幼儿园管理水平如何,则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人们 常说,一个好园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园所的管理者、领导 者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师。他们应注重通过学习和研 巍幼儿园管理问题,深刻认识我国幼教的性质、特点,了解掌
19、握有关 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真正成为园所管理的内 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管 理效益,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行政: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 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 , 2教育行政体制:一个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领 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由教育行政系统机构的 设置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3幼教行政:在教育行政中以幼儿教育领域行政管理为基本内容 的,被称作幼教行政。幼教行政主要指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 对幼教事业的宏观
20、管理,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 规划、法规、政策等,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进行组织、协调、引导、督导和 评估,以及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以保证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行政的作用。 答:教育行政的作用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对教育行政客体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权力限制作用和非权力促进作用实现行政领导和、fk务 领导。 (1)权力方面的限制作用。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对行政客 体或限制其行为或要求其承担一定义务等权力作用。教育行政主体 的权力作用主要是通过行政指令与教育立法体现的。前者指教育行 政部门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与服从关系,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的 手段。包括制定教育发展战
21、略、方针、政策,部署教育的重点发展项 目,直接任免教育行政机关或部门领导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等。后 者指教育行政主体按照教育法、教育法规,对教育管理的手段,它具 有权威性和强制约束性,保证教育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2)非权力方面的促进作用。指教育行政主体对行政客体的教 育工作给予技术上、专业上的指导和建议,或给予经费补助。主要包 括教育督导、教育经费拨发、提供师资培训或信息服务等,从而予以 支援、协助和促进教育的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目标,应当是通过系统地改革现行 的教育行政体制,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行政体制。 其具体含义主要包括:
22、 第一,在政治领导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行政的政治领导,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政治领导机制。既要避免否定党的领导,或忽视党在教育行政中的政治领导地位的现象,又要防止党的政治领导等同于行政管理,出现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组织包办一切的现象。 第二,在中央、地方、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建立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的运行机制,防止出现权力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调动中央、地方、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办学积极性,共同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在教育行政权力的配置上,坚持适当分散原则,健全教育行政的决策、执行、监督组织体系,避免教育行政职责权限界线不清、职能混淆、功能紊乱的现象。 第四,在
23、教育行政职能上,逐步简政放权,使教育行政由重直接管理转变为重间接管理,由重微观管理转变为重宏观管理。 第五,在教育行政的手段上,根据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由主要采用教育行政指令、行政监督的方式,转变为主要通过教育立法、教育督导、教育规划、教育拨款等手段行使教育行政职能。 , 第六,在教育行政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根据精简和高效的原则,根据教育行政职能要求,科学地设计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部门,合理设置行政职位和职数,避免教育行政机关部门林立、冗员充斥、教育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3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幼教行政管理的主要成绩。 _I 答:(1)确立了幼儿教育的性质和任务。r我国幼儿教育兼具教育性和福利性双
24、重性质。 (2)确立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3)明确了托幼机构的领导职责。 (4)加强对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 (5)重视幼教干部与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4简述我国幼教管理体制及其特征。 答:我国幼儿教育行政体制: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这一管理体制具有如下特征: (1)政府负责,幼教事业管理地方化; (2)分级管理,教育部门发挥主管主导作用; (3)分工负责幼教事业管理社会化。 5简述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缺点。 答: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点是:便于国家对教育事业的 统一规划和调控;有利于对全国教育活动的统一指导;便于有
25、计划地 进行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开展有关实验。 缺点是:不利于调动办教育的积极性;只强调全国的统一性,不 利于因地制宜,决策容易脱离实际;由于统得过死,妨碍各级管理者 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致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生机和活力。 6简述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缺点。 答: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地方各级政 府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公民和公共团体及各种社 会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集资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从 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办教育,使之与当地社会经济密切结合、 协调发展;有利于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教育改革,规划教育发展, 从而形成各地的办学特色,发挥各地
26、办学优势。 缺点是:不利于国家对全国教育事业的统一规划和调控;由于各 地教育法规不一致,致使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无统一标准, 易造成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权限主要归地方,而各地的经济、社 会发展不平衡,甚至悬殊很大,由此必将造成各地办学条件、师资水 平的差距,从而出现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7什么是教育行政均权化趋势? 答:教育行政均权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行政改革与发展的趋 势,主要指的是教育行政中实行的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正在相 互靠拢,相互协调,而不是两者分别朝两个端点发展。也就是说,实 行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的国家逐渐给地方以更多的权限;实行地 方分权制的教育行政的国家将涉及国家利
27、益的教育事宜交由中央统 一管理,逐渐加强中央的权限。这表明了各国力求使中央与地方教 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能得到协调。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行政的特点? 答:教育行政具有政治性和教育专业性的特点。 所谓政治性,即教育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体现国家或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教育行政的管理和调控,保证教育的发展方向,保障国民的受教育权利,培养特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教育行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过教育行政的专业化、行业化管理,体现教育的规律,使教育这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的。 教育行政是政治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政治性寓于教育专业性之中,并通过教育专业性活动而得到体现。实际上,
28、教育行政的政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是管理二重性在教育行政管理这一领域的具体体现。 2如何理解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方针? 答: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是:“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对于这一方针,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多渠道。 多渠道,即办园途径的多渠道,而不是单一渠道,不仅地方政府要举办,更主要的是动员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群众团体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来兴办;不仅要有全民性质的以及大量集体性质的幼儿园,还可以有个人办的个体幼儿园。总之,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发展渠道。 对这一方针的理解
29、,要从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人口众多,人均教育资源短缺。从建国50年来看,在教育事业发 展上属“穷国”办“大教育”,因此,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兴办托幼机构, 国家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在办园体制上需要采取多元化、灵活化、社 会化的发展途径,而不是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 从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来看,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教机构担负着保教结合、教育幼儿和 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因此,发展幼教事业不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 幼教事业也并非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而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关 心、支持和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各单位和集体,以及公民个 人均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从
30、我国幼教事业发展50年的历程来看,我国幼教事业发展始 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注重依据各地实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 量兴办幼教机构和组织。从总体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办园已经成为 我国幼教机构的主要形式,而直接由政府教育部门办园仅占很小的 比例。 (2)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幼儿教育发展受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制约。在我国这样一个人 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发达且不平衡的大国中,要为学前儿童提 供广泛的受教育机会,仅靠发展正规化的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 而,需要探索多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中蕴藏的人力物 力,发掘多种教育资源,以适宜的形式,多种渠道发展幼儿教育,为适 龄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机会。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和家长的 教育功能,举办家长辅导班,开展家长亲子活动,幼儿教师入家庭指 导幼儿教育等活动,以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幼儿教育要适应多种需要,要将办教育的形式与渠道途径 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拓宽幼教事业发展的空间,扩大受教育范围,为 更多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3论述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特征及趋势。 答: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