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5.31KB ,
资源ID:92923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923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老子道德经与和谐处世之道.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老子道德经与和谐处世之道.docx

1、老子道德经与和谐处世之道红十字公益文化课堂:老子道德经与和谐处世之道 时间:09-01-24 14:15 浏览 244 次 红十字公益文化课堂专家团成员:卓晓艳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和改善,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另一方面,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到,现在的生活压力大了,人际关系复杂了。中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不和谐的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危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们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内心缺乏幸福感,相反,人们经常感到的是焦虑和压力。这种不

2、和谐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老子道德经与和谐处世之道。就是与大家探讨,如何从道德经中吸取老子智慧,来解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困惑。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比老子晚了二十年。相传孔子曾经去求教于老子,回来后对他的弟子赞叹说,我见了老子,犹如见到了天上的龙。对老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子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据说黑格尔创立辩证法,就是受了道德经的启示,计算机的发明者创立的二进制,也是受道德经启示。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推

3、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位作家之首。老子在世期间,只留下一本书,那就是道德经。道德经是本什么书?是一本讲述大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书,是一本讲述人和万事万物怎样产生、发展、壮大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的书。 那么,道德经是不是只能由专家学者在书斋里去研究,与我们普通人关系不大呢?不是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说的话很容易明白,也做得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没有做不到的。道德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是很紧密的,只不过大家还不够了解。比如有很多说法和典故就出自老子,比如金玉满堂,出生入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弱

4、之胜强、柔之胜刚,等等。可以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着老子的思想。有人说,看了道德经,常常会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醍醐,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他觉得生活当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被道德经书中短短几句话就给说透了,说准了。还有人说,道德经是人生的一道门槛,看之前和看之后,你对人生的态度将会全然不同。 究竟怎样来看待老子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去解读和运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不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而是探讨怎样把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揭示的大智慧,那些字字句句皆客观的规律性的思想运用于现实生活,因为老子的说法非常

5、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 我们要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和谐?它的根源是什么?找到了根源,又应当怎样去解决它?我们的祖先老子在道德经里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道德经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条路怎样走?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内心世界,进而建立和谐的外部人际关系呢? 第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和谐?它的根源是什么?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看动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低等动物身上的实验发现,把一顶帽子扔到正在玩耍的一群猴子中间,猴子会为了抢到这顶帽子而相互发生争斗,拼命地追打、撕咬,如果是两群猴子,战斗就更加惨烈,被咬伤、抓伤的猴子会有一半多。一顶帽子对猴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一点

6、儿也没有。一场争斗之后,拿到帽子的猴子会感到索然无味,然后将帽子扔掉,其它猴子也因为打斗得疲惫而无人再去理会地上的帽子,它们显然忘了刚才是为什么争斗。同样的实验,将喝酸奶的吸管扔给海豹,海豹也会成群地来抢,抢到了有什么用呢?没有。水中的青鱼会集体抢一根水草,抢到水草的草鱼,会将水草含在嘴里,吐出来又吸进去地玩耍,如果其它青鱼不来抢,抢到水草的青鱼就会觉得没有意思而将水草扔掉。这些实验表明,低等动物经常为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发生争斗。动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无论是猴子还是海豹和青鱼,它们如此地争斗抢夺,都是为了一种内在的满足感,为了得到一时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必须要其它动物的配合,如果其它动

7、物都不喜欢帽子、吸管或者水草,都不来争夺,那么争斗就不会发生,那些争斗的东西在它们眼中就没有价值。这里讲的是低等动物为毫无价值的东西进行争斗。 那么人类社会呢?看看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一些不和谐的人和事;上公共汽车,大家往往争先恐后,为的是抢一个座位;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有时可能会酿成大祸;一次,一个小伙子为了抢位子坐与人发生争执,又恰好与那人在同一个车站下车,小伙子怒气未消,朝着那人肚子上踢了一脚;这位小伙子在部队当过武警,会个三拳两脚,这一脚踢得那人当场倒地,起不来了;那人倒地的地方说来也巧,正在一个派出所门前,民警马上出来,把那人送到医院一检查,肠子踢断了;这下小伙子被以故意伤害罪

8、起诉,赔了那人一大笔钱,自己还被判刑三年,缓刑三年,一份很好的工作也丢了。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在公交车上抢个座,值得吗?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今年元宵节,即墨两个学龄前儿童为放鞭炮的事吵起架来,动了手;其中一个的叔叔在旁边拉了偏仗,另外一个孩子就吃了点亏;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生气了,招来弟兄去找;对方也有准备,一大帮亲戚在等着,结果一场混战,父亲被对方的凶器刺中心脏,死了;对方被抓到派出所,问他孩子为什么打架,他也不知道,那为什么动手打呢?原因很简单,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致使一个大人丧命,另一个人也面临法律的严肃处理。这两件事的内在原因,与猴子争帽子,海豹争吸管,草鱼争水草有

9、什么本质差别吗?也就是说,这种争斗有价值、有意义吗? 当然,这里说的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争斗后果的事。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和谐,明争暗斗的事就更是司空见惯,评先进,大家要不要争呢?评职称,争不争呢?提拔干部,争不争呢?涨工资,争不争呢?都要争嘛。 对于人们争斗的各种事端,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比如评先进、评职称、提拔干部、涨工资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因为评先进、评职称、涨工资,名额往往是有限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得到,就会发生明争暗斗。这是一种类型的争斗。另一类争斗则与切身利益无关,就是在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事情上,人们会发生争斗;比

10、如孩子打架,抢座位之类的事。或者是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大家也都愿意争,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人们之所以在这样一些事情上发生争斗,源于人们心中的那口气,什么气?就是遇事好争先、争上风、生怕吃亏的那口气。争到了先,争到了上风,占了便宜,他就感到满足;反之,他就咽不下那口气,就要为此而争斗。这时的争,纯粹就是要争那口气,所谓不蒸(争)馒头争口气。 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认为,在这些问题上非争不可,那就是说,争斗是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和谐相处。但是,能不能有其它选择呢?人与人之间能不能不争斗,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自己也获得美满人生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式,改变

11、心态,换一个角度来对待人生。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的祖先,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的怎样建立和谐人生的理论。 一、道德经提倡为人处事应当柔弱处下,不争而善胜。 首先,人之所以要争斗,是基于一个共识,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争强好胜,对一般人来讲,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强者呢?道德经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这就是,真正的强者往往表现出来的却是柔弱处下。也就是说,真正的强者是不与人争斗的。但这个不争斗不是逆来顺受,不是没有原则,而是以不争斗的方式去取得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也就是所谓的“不争而善胜”。换句话说,不靠争斗,而是靠在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中去取得成功。那

12、么,不去争斗能够取得人生的成功吗?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需要分几个部分来学习讨论。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道德经的一篇课文,就是第四十六课“柔弱”。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看看蒙牛的总裁牛根生成长的历程。 蒙牛全称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之初的蒙牛在全国排名1116位,总资产1300多万。6年之后,2004年蒙牛乳业收入达人民币72.138亿元。根据AC尼尔森的统计,蒙牛乳业占液体奶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3年12月的17%上升至2004年12月的22%,领先行业;2005年3月,达到25.4%,稳居全国第一。牛根生在2003年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

13、年度人物。 蒙牛成立于1999年。他的创始人牛根生在这之前是伊利的副总裁,被当时的伊利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一起被赶出蒙牛的还有他的一些部下,为了谋生,他们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成立新的乳业公司,起名蒙牛。 蒙牛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遇到了许多明枪暗箭,但是牛根生始终选择的是“不争”,当弱者。 蒙牛初生,遇到许多莫名的挫折。比如,运奶车被人半路截下,奶被倒掉;在呼和浩特市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人砸烂推倒;有人出600万巨资收买一些媒体发表攻击蒙牛奶质量的文章;等等,可以说是处处有人给他们设绊子。牛根生对此并没有针锋相对地还击,相反,他选择的是忍耐。为了减少与其他同行的冲突

14、,他制定了三个凡是的政策,一是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奶站;二是凡是与伊利收购标准、收购价格不一致的事不干;三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这样做的目的是,就是不与伊利争夺奶源,消除同行的敌意,从而保护自己的生存。 牛根生的不争还表现在他宣称要做的是内蒙第二品牌。2000年前后,蒙牛提出“创内蒙古第二品牌”的创意。当时伊利是第一品牌,蒙牛不知名,连第五也排不上。2000年,蒙牛买下呼和浩特市户外广告牌,上面写的口号是“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 这些做法表明蒙牛放低姿态,回避与同行的

15、正面冲突,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同行的敌意。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某大企业因为对蒙牛采取了不正当竞争手段,而将受到重罚的时候,蒙牛并没有乘机打倒对手,而是采取了共赢的态度,给对手一个生机。 这家大企业曾经派人半路拦截蒙牛的运奶车,并且把奶倒掉;曾经将一夜之间矗立起来的蒙牛广告牌在另一夜连根拔掉;曾经恶意地斥资600万元收买媒体对蒙牛实施有计划的新闻诽谤。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一句话,对手必将蒙牛置之死地,牛根生却一直不对此做出回应,反而一直将对手称为乳业的第一品牌。直至有些新闻媒体对蒙牛的质量进行了连续的歪曲报道,使蒙牛面临灭顶之灾时,牛根生才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希

16、望对此进行调查,还蒙牛的清白。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做出处理决定前,征求牛根生的意见,一是让对方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二是按照对方付给媒体600万的十倍,也就是6000万赔偿蒙牛损失,三是要对方保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牛根生却只接受第三条,拒绝了第一条和第二条,他认为第一条可能使对方遭受巨大的名誉损失,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他却希望与对方共生共荣共赢,不希望对方因此垮台;第二条,他认为数额太大,给对方造成太大损失,他不接受,他把这笔赔偿金视为自己给对方缴纳的学费,因为自己以及许多部下的乳业知识是从这家大企业的工作中学到的。所以他不接受对方的赔偿,只接受第三条,就是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可能有

17、人会说,牛根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比如,明明别人在打压他,恨不得置他于死地,他为什么不但不反击,却要反过来给对手打广告呢?对手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要挤垮他,上级经过调查,准备给对方作出严肃处理时,他为什么要从宽处理对方,化敌为友呢?怎样来解读他的这些行为?其实,他这些做法恰恰是符合了道德经关于为人处事的原则。据说,牛根生在成立蒙牛集团之前,曾经认真学习了道德经。 道德经在第四十六课“柔弱”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器。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在这篇课文中,道德经首先揭示了人和万物生死的规律。就人来说,人之生也

18、柔弱,其死也坚强。说的是人生下来就是柔弱的,刚生下来的小孩,全身都很柔软,但长得很快,从儿童、青年、壮年、老年到死亡,死后就变得非常坚硬。 就万物来说,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说的是万物草木生长时很柔脆,春天花草树木,长出的嫩芽非常柔弱,而且很脆,一碰就断了,但生长力很强,一天一个样,秋天死后就变成了枯黄。 从人和万物生死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人和万物在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在走上坡路的时候,都是柔弱的,而当它们开始变得坚强的时候,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当它们完全坚强的时候,就是死亡的时候。 道德经从人和万物生死的自然规律中,总结出强弱与生死的关系,那就是故坚强者死之徒,

19、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坚强的就是要死亡的,通过人和万物的生死说明了,弱者生,强者死,越坚强越接近死亡,柔弱的就是生长的,生命力特强。这就是说,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讲,强者是走下坡路的,弱者生命力强,走上坡路。 我们用道德经这个理论来分析牛根生的做法,他在残酷的商战中,并不采取针锋相对的对抗方针。相反,他以弱者的姿态处处退让,避免正面冲突。而且在对方面临制裁的时候,真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给对方留一条生路,也就是道德经说的抱怨以德。与此同时,他埋头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比如,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闪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

20、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要比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块钱。结果,就是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现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它产品拉开了档次。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他最终因为自己的产品质量被国人所认可,而且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如蒙牛酸酸

21、乳,一炮打红,最终取得了胜利。那个想整他,把蒙牛扼杀在摇篮里的对手,最后因为贪污、挪用公款而被判了十五年徒刑,但是那家企业依然发展着,成为与蒙牛并驾齐驱的大乳业企业。所以牛根生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用道德经的观点来分析,当弱者,不与人争斗,从表面上看,似乎与竞争社会不相容,从眼前看,也可能会暂时吃亏。但是由于你符合了客观规律,也就是坚持了符合客观规律的德,你的发展基础是很牢固的。从长远看,你必定会胜利,会成功。 道德经把这个规律引用到社会生活中,指出,是以

22、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器。意思是说,兵强的打败仗,历史上很多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如火烧赤壁;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

23、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在于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他自认为自己强大,不把对方看在眼里,以为可以以强胜弱,轻易取胜;结果被对方以弱胜强,最终应了那句老话,骄兵必败。这种以弱胜强的战例在现代也不少见,比如美国是二战后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但是朝鲜战争他打赢了吗?没有;越南战争打赢了吗?没有;伊拉克战争打赢了吗?也没有。 木强则器。木强则作器皿,树木长大了,就要被砍伐,造房子、做家具等。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颗大树,它的树干上有木瘤疙瘩盘结,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小树枝卷曲,不符合规矩,长在路边,木匠都不

24、看它一眼,正因为它不适合作栋梁,反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不是这样,它早就被砍伐了。 由此,道德经得出的结论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的走下坡路,走到最高处,不能再上了,所以只能往下走;柔弱的走上坡路,不能再下,只能往上走。 总而言之,道德经认为,如果按照客观规律为人处事,人要想取得成功,应该当柔弱者,而不是当所谓的强者。因为只有柔弱的,才是始终走上坡路的,争强则必定要走下坡路。 二、为什么要柔弱处下 有人会说,现代社会就是竞争社会,不做强者怎么生存?怎么取胜?是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人生的成功,问题是,你究竟采取什么方法去取得人生的成功,换句话说,你究竟选择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一条

25、道路是,做所谓的强者,那就要去与人争斗,在争斗中去取胜。在这条争斗的道路上,不论你的最后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你都要面临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你将随时树立对立面,也就是树敌。既然是与人争斗,就必然有对立面,必然树敌。争斗的结果,如果是争胜了,争败了的一方不甘心,必然要寻机报复,或者找个机会再使你失败,对立面就在这些争斗中产生了。 第二,争斗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这个欲望争到了,新的欲望又产生了;为了实现新的欲望,又要与人争斗,又要树立新的对立面。 第三,只要争斗,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争斗,他将有一个充满了烦恼和焦虑的人生。因为你想与人争斗,想着怎么去战胜别人,别人同样也

26、在这样想;互相争斗的结果,使人的一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他要不断地为此而感到焦虑和压力,这一次争胜了,新的争斗又开始了,他不得消停,永远在考虑怎样与人争斗,他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争斗的世界,不是和谐的世界,他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就象一个古希腊神话。英雄海格里斯,走路时发现脚边有个袋子很碍脚,挡路,就踩了它一脚。不但没踩破,袋子反而越踩越膨胀。于是拿木棒砸它,更加膨胀,最后竟然膨胀到把路堵死了。这时,有个圣人过来对他说,忘了它吧,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这个神话说明了什么?就是争斗是没有出路的,只能是把自己的路

27、堵死。只有不争,才能走自己的路,往前走。 道德经为我们指出的另外一条人生之路,就是不与人争斗,以柔弱的姿态处事。那么,究竟怎么个柔弱法呢?是不是要我们逆来顺受呢?或者是消极地无所作为呢?不是的。道德经在这里讲的柔弱,专门指的是不与人争斗,不要去整人,不要去与人争名利、争得失;但是不与人争斗,并不是说,要你甘于当下游,甘于落后,而是要你学会在竞争的社会中不争而善胜。 我们看,牛根生的做法是强者还是弱者?表面上看,他是弱者,在面临可以将对方一下子打倒在地的机会时,他选择的不是与之争斗,而是给对手一个生机,希望与对手共生共荣,也就是共赢。他没有把精力放在怎样打败对手上,而是放在怎样提升自我上,也就是

28、怎样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上,从而做出了一个不争而善胜的典型。 从这个事例中来看道德经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给我们指出的另一条人生成功之路,这就是,不去与人争斗,哪怕别人整自己,也尽量避免与之正面冲突,即便在分出是非曲直的情况下,也给对手一条活路,决不报复。这样做,从眼前看,从暂时看,自己会蒙受一定的损失,比如蒙牛遭遇鲜奶被倒掉,广告牌被砸,遭到新闻媒体连续的公开批评,这些对刚刚成长的蒙牛打击是很大的,但是牛根生坚持不与对手争斗,而是始终报之以善意。看起来柔弱,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强者。我们可以想一想,有几个人能做到有牛根生的这样的宽广的胸怀?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对手一而再、再而三的恶意打击?并且

29、在政府部门出面要给对手以惩罚时,有几个人能像牛根生那样替对方着想,仍然希望与对方共生共荣?能够做到上述这几条的人很少,说明什么?说明在当今社会,大家都选择走所谓当强者,与人争斗的道路,不愿意当弱者,这也是社会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根源之一。 还有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位农村姑娘,家境贫寒使她养成内向、沉默寡言的性格。大学毕业后进入深圳一家香港贸易公司实习,三个月实习期满后,是否能留下呢?业务主管说,这个女孩连话都不愿多说,留下也没什么用。香港老板说,是没什么用,但是也没什么坏处,就再让她干一段时间吧,于是延长了她的实习期。过些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公司有一批货准备明天装船运往德国,这天下午,公司派了六个人

30、前去仓库验货,规定每三箱货中抽检一箱,共二百箱。刚开始验货不久,突然停电了,夏天的深圳气温很高,一旦停电,仓库里没有了空调,顿时象在烤箱里一样,热得让人受不了。其他五个人纷纷表示不能干了,回公司去了。只有这个女孩留了下来,她想,如果今天不能把货验完,势必影响明天装船,而船是不会因此而等货不开的,一旦货没验完,船开了,就会影响交货日期,导致违反合同的事情发生,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于是她坚持按照要求验完了全部货,又找了几个临时工,以每箱一元搬运费的代价把货从仓库运到马路上,装上卡车运到码头。到了月底,老板在查账时,发现了她支付给临时工的二百元搬运费白条,问是怎么回事,业务主管抱怨这个女孩自作主张开

31、白条,老板问清原因后什么也没说。第二天,这个女孩接到人事部通知,到公司的每个部门实习一个月,几个月后,女孩就熟悉了公司的全部业务,老板任命她为公司最大的综合业务部门的主管,女孩照样兢兢业业地工作,直至有了自己的公司。以上这些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成功人士都是坚持不与人争斗的人。他们的注意力不在怎样战胜别人上,而在怎样提升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这就是道德经提倡的人生道路,做不与人争斗的所谓的弱者。这些人不与人争斗,从表面上看,似乎弱,有时还会吃亏,但是从最终结果看,他们走了一条不争而善胜的道路,不与人争斗,却取得了人生的成功。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强者。 当弱者,走不争而善胜的道路,要

32、有这样几个思想准备。 首先,这里讲的胜利,是从长远来说的,不是讲一时一事,因为从一时一事上看,或者从眼前看,从暂时看,他未必很成功; 其次,正因为是着眼于长远,所以不会是一帆风顺,会遇到挫折,遇到不顺,看你能不能坚持; 第三,能够坚持走这条路的人,他的人生观,不是单纯以物质财富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衡量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线,决不为眼前利益丧失做人的底线。只有坚持这个底线的人,才可能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做所谓的弱者,最终取得不争而善胜的理想结局。 第四,我们要遵循的道德准则,不是单纯美好的愿望,而是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道德准则,是科学的道德准则。比如一个人掉进大海,你明明不会游泳,要不要去救?如果去救,可能你舍己救人,精神可嘉。但结果却是两人一起溺水淹死。这样的道德可敬不可取,为什么?不符合客观规律。你明明不会游泳,跳下去也没用,反而赔上了自己,这就违反了客观规律。我们要遵循的道德,绝不仅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或者是一时冲动,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要当弱者,也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或者不讲原则,而是要有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的处事方法,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取得对大家都好,也就是共赢的结果。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子在道德经中教我们应当怎样当弱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