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86.54KB ,
资源ID:92891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891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1、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三)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60分)和第卷(非选择题40分),赋分100分,赋时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3.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2、)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5.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6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

3、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8. 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27638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4、)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9.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5、)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11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12.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

6、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13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4.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

7、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6.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17.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

8、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8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9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0 1949年3月,

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21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22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

10、“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3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2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11、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26.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27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12、”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28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在某中学的“上

13、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31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3分)(2)图二和图一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材料三(棉布)其幅匹之作

14、,特为长阔,茸密轻暖,可抵缯帛;且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比之苎麻,免缉绩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虽曰南产,言其适用,则北方多寒,或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比最省便。王祯农书(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元明时期我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4)材料四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5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春秋时期,

15、“子贡(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战国时期,猗顿从事河东池盐的生产和贩卖而成巨富;郭纵因冶铁获利而富甲天下。材料二(汉初)“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材料三(宋)开封城内店铺林立,处处都有商铺、邸店,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宋朝时开始使用纸币“交子”,元朝时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宋元时期,政府以开明的态度鼓励海外贸易,丝绸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材料四山西人自宋元以来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立业思想,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至

16、蒙藏边疆;驾着舟船,横波万里浪,达东瀛南洋。他们还在各地设立的会馆结成商帮,在帮内互相扶持,共同进退。他们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晋商中流传着“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采取的抑商措施,并分析其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并分析其原因。(5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晋商能够发展壮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用财守本”的思想。(4分)33.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兵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2分)材料二:大生纱厂创办之初就设想了股份制,公开向社会集股 万两,分 股,结果招股很不理想,应者寥寥。 年,大生纱厂又向社会招股 万两,分 股,还是进展不顺。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 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 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 万两。 年,上海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 依据傅国涌大商人整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筹股建厂的原因。(3分)材料二 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变革。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材料二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分)这种变革主要针对的是什么?(2分)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芗城中学高三9月考历史试题答案1、选择题(6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