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8 ,大小:176.14KB ,
资源ID:92676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676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详案第6单元精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详案第6单元精编版.docx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详案第6单元精编版第六单元本单元课文主题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展开,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这儿真美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古诗三首中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洞庭湖朦胧月色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海滨小城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北国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

2、情。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将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培养孩子围绕一个意思写句段的能力。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组成。“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关键句”的位置,并将这一发现应用于写作。“识字加油站”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细心观察加点字,积累词语,感受形声字的特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好词好句,背诵古诗。3.通过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为写作做准备。【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好词好句,背诵古诗。【难点】1.通过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为写作做准备。古诗三首 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海滨小城 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总课时 13课时17古诗三首本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组成。古诗三首表达了古代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

4、判期间,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1.会认“亦、抹、宜”等字,会写“断、楚”等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5、。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更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的特点,对于语言精练、抽象性较强及年代久远的古诗教学提出了相对于以往更高的要求。为此,有三点建议: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古诗美的意境。古诗中的语言简短且优美,教师在朗读古诗时可带有感情地描绘其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情境中。2.讲解古诗背景,加深学生的理解。理解古诗要与诗人在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紧密的

6、联系,这些诗作大部分是诗人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所以大部分诗词都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3.引入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发展学生创造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谓创造力即学生自身拥有被激发的潜质,相关研究也指出,表演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自主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多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针对这三首古诗的教学建议是:(1)在本课教学前搜集有关这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识字与写字对于中年段学生而言仍然是重中之重,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预习任务。(3)熟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7、教师准备】1.本课PPT课件。2.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学生准备】1.搜集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2.预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内容。3课时第课时1.会写“断、楚”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朗读感悟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激趣导入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

8、白的诗以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创造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设计意图李白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简单介绍李白的风格、成就能使孩子产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并且能很快进入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一、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1.学习生字。PPT出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不准的字要多读几遍。读不懂的语句要做好标记。(学生自学,轻读,思考。)2.检查生字。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以下生字。教师课件展示:断楚孤帆(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生字,并相互正音。)二、再读诗词,感知诗韵。1.生字回文,练读诗句。2.师:应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这首诗

9、的节奏呢?预设: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价。)师:同学们刚才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读得很好!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的读音,并且读通了诗句。三、图文结合,把握诗意。(1)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学生小组学习,先个人读悟,再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大致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2)质疑。师:根据初读情况,提出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预设:楚江在哪里?是指长江吗?师:楚江是指流经古代的楚国的这一段长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3)学生讲诗意,然后再齐读古诗。四、品读词句,感

10、受诗境。1.初谈感受。师:结合刚才自己对诗歌的大致了解,读完后,谈谈自己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诗,老师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是从哪里体会到这种气势的。)生:自由读,小组内交流。预设:学生感受到这首诗有磅礴的气势是因为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2.补充资料。让学生想象,想象“孤帆一片”从“日边来”,让人感觉这长江水好像是从天上来的一般。PPT出示:他人对这首诗的评价:1.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2.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3.学生根

11、据资料和自己的感受,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1)品读1、2句。感悟主次远近。师:结合以上的评价,感受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感受到的?预设:学生相互交流,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师:这首诗表现了汹涌奔腾、吞吐山河的气势,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仔细品读,并想象,找出有关的词语,从“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的“开”字,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从“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中的“回”字,说明长江水一到这里就回旋。)感

12、受气势。教师激情引导,让学生想象画面,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水就变得更急了。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缓了。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回过来。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长江水的“急”。课件展示这一情景。(学生观看,感受长江水的急。然后,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出这两句诗描写的气势。可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2)品读3、4句。感受“动”“静”。读读3、4这两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江水的气势的。(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从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其中的一个“出”字,使静态的山一下子有了动

13、态美。)自由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学生想象情景,当孤帆顺流而下,天门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读出感受。A.读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从这句诗中找出关键词语,谈体会。(学生齐读后,抓住“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的“出”字,谈谈自己的感受。)B.读读“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联系上一句,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结合以上感悟,自由谈感受。既然青山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日边”相对应,传神地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亲睹名山胜景的情状。)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的笔下,山,灵秀;水,

14、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都天然巧成。再联系这两句来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的,并找出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学生读诗句,再次揣摩,从“出”字看出,当时诗人李白坐着小船,行驶在长江上,向天门山驶来,离天门山越来越近,山看起来越来越高。)C.老师引读3、4句。读出诗句描写的气势。通过以下提示来读。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像在比高矮。读(学生读3、4句。)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学生读3、4句。)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学生读3、4句。)五、入情入境,悟诗情。(1)补充资料,了解作

15、者的心境。师:到这里,我们读出了这首诗的气势,那么,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PPT出示:背景资料: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时,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学生联系以上资料,交流李白当时的心境。)(2)感悟诗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想象,说说当时李白写这首诗的情景。(学生小组内讨论、想象。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诗人坐在这只小船上,望见“天门中断楚江开”,望见“碧水东流至此回”。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青山相

16、对出”。当他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当他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让我们随着音乐走近天门山,感受“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走进李白的内心,感受他喜悦的心情吧!课件展示:(播放音乐,学生美读。)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自主质疑,抓重点字“回”“开”“出”。理解这首古诗,结合文中插图、课件,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引导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诗情。六、拓展背诵,书写生字。1.拓展背诵。师: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

17、画啊!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再一起读读这首诗。(学生齐读整首诗。)李白被天门山感动了,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课下要求学生收集读一读。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让学生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学生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最后指名背诵。)2.练习生字。要求学生掌握本课会写的生字,由于生字不多,写字时要先认真观察生字,在书写时,想想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请给同学们提个醒。(学生先自由读读,再交流识字、写字经验。)重点提示:“断”“孤”“帆”都是

18、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匀称和紧密。“孤”字右边是“瓜”,不能写成“爪”。“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一点,下面的部分注意不要写错。师:同学们先看老师范写一遍,然后自由练习写字。(学生先看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然后每个字写两遍。)3.默写积累。让学生再读读古诗望天门山,找出难写的字好好识记,然后默写。(学生先重点识记自己容易出错的字,再默写整首诗,小组内互相批改,纠正错误。)1.这首诗的题目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读完这首诗,你又感受到每句诗都隐含着“望”字,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请同学们一定好好想象、品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2.背

19、诵古诗。3.默写古诗。1.理解句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2.填空。望天门山的作者是,表现了。3.默写望天门山。望天门山唐,。,。【参考答案】1.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2.李白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以及诗人乐观豪迈、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3.略-雄伟之美第课时1.会认“亦、抹、宜”,会写“饮”。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感悟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的题目,想

20、一想:透过诗的题目,你读出了哪些内容?(学生小组交流:a.地点湖上舟中;b.干什么饮酒聊天;c.天气变化初晴后雨。)师:根据以上理解,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学生小组内自由说、指名说等。)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通过古诗题目思考古诗内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一、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重点指导PPT出示:潋滟lin yn空蒙kng mng淡妆浓抹dn zhung nng m相宜xing y“妆”:是翘舌音,注意与“女”区别,采取给“女”加偏旁的方法识记。“亦”: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

21、读准。2.初步感知古诗大意。(1)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诗句。可自由读、比赛读。(2)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知道写的是西湖的景色。)PPT出示: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看西湖美景,补充介绍西湖,丰富对西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3)初步感知诗意。师:这么美丽的景色,苏轼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逐句来看。二、再读古

22、诗,精读感悟。1.感悟晴天西湖。(1)理解“潋滟”。师: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PPT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水光潋滟晴方好。让学生读这句诗,想一想,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并交流。(学生交流,从“潋滟”一词可以想象湖水波光粼粼的样子,并想到了“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学生齐读这一句诗。)(2)想象画面。启发想象。是什么让湖面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启发想象,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想象。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

23、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把自己置身于这种美的感觉中去,自由地读古诗。(学生自由读。)指导吟诵。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会怎样吟诵这句诗?(学生换位想象,美读,指名读。)从读中就能感觉到同学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愉快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们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真叫人陶醉,不禁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学生美美地齐读。)(3)感悟用词的美妙。理解“方好”。过渡: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用一个字来赞叹一下。(学生认为用以下词语较

24、好,如“好、美、妙、奇”等。)比较“方好”:这里诗人用“方好”来表达。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PPT出示: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请给“方”选择正确的解释。A.正直;B.正当,恰好;C.一种形状。(学生选择B.正当,恰好。)感悟用词。从这个“方好”你读出了什么呢?自由交流,谈谈个人的看法。(西湖晴天的美,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不能少了这一抹阳光,也不能少了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诗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学生齐读。)2.感悟雨天西湖。感悟“山色空蒙”。比较。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天上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如细线般的

25、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请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湖上下起了雨,用“朦朦胧胧”一词来形容。)指导学生体会“山色空蒙”,作者把这朦胧迷茫的景象在诗句中用“山色空蒙”来表达。PPT出示:雨天的西湖图片山色空蒙雨亦奇。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用一个什么字来表达?(学生通过读诗歌回答:奇。)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请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去。(学生练读,互评,再指名读。)引读。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加娇嫩。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

26、柔美,不禁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风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在不同天气下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3.领略西施之美。过

27、渡: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知道“西子”就是指的西施。)简介“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PPT出示:(插入图片和资料)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服,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材料,知道了西施是出了名的美女,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4.感悟“淡妆浓抹总相宜”。(1)理解“淡妆浓抹”。联系生活理解。读读这句诗,从古诗中找一找

28、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学生从“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等方面回答。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装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装扮叫作淡妆。)感悟“总相宜”。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西施化浓妆、化淡妆、不化妆时美不美,为什么。(让学生小组交流,大自然赋予她天生的美,不论化不化妆,西施都非常美丽。用诗中的词语“总相宜”来表达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来夸一夸西施的美(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读懂这句诗,这句诗仅仅在赞美西施吗?并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

29、交流、启发。这句诗不仅仅是赞美西施,更重要的是赞美西湖。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同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2)激情引读。请女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施,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过渡: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欣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

30、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领略诗歌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设计意图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三、总结全诗,深化认识。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时,苏轼便喜欢上了西湖,更喜欢用诗来描述西湖,这里留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师:让我们闭上双眼、摒除杂念,努力让这首诗中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次感受西湖的美景吧!(配乐师生朗读)一、看拼音,写词语。zhng dun()ch gu()xi zh()g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