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6.58KB ,
资源ID:91793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793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数学教案几倍求和差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数学教案几倍求和差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1、数学教案几倍求和差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数学教案几倍求和(差)应用题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教案与评析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P103-104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目标: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记者应聘”一事,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正确地解答几倍求和(差)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两块表格式的小黑板板书设计: 小 小 几倍求和(差)应用题 黑 黑 33+99=132分 3

2、3+333=132分 33(3+1)=132分 板 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描述1、谈话引入师:大家知道“处州晚报”吗?我们班有没有处州晚报小记者?今年处州晚报记者部经理公开招聘记者,准备培养一位优秀记者,于是进行一场考试。考试分为口试(满分为50分)和笔试(满分为100分),总分高的被聘用。这里是四位参赛者的成绩(挂黑板)。如果你是经理,要想从中选出一位当记者,那么你认为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先算出总分。师:我们来当经理,算一算他们的总分。为了速度快,分工合作,第一组算甲的成绩,第二组算乙的成绩,第三组算丙的成绩,第四组算丁的成绩。开始!2、复习旧知做后反馈:每组各抽一生说出算式

3、(师板书算式:33+99=132分)小结:聘用谁当记者?要求总分,只需怎样?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身边的开放性事实,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一个决策者的思维方式。二、观察规律,自主探究1、师生谈话,合成目标师:请同学们观察“乙”的两项成绩,口试与笔试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笔试成绩是口试的3倍。师:同意吗?(拿出另一块黑板,板书学生的发现)师:那大家能不能像陈老师这样,表示出其他三位应聘者口试与笔试的关系吗?(生说师板书)师生合作生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开放地探究解题方法。2、小组讨论,初步决议师:根据第二块黑板上的信息,你能再次列式计算他们的总成绩吗?生:响亮自信地回答:能!(师明确要求

4、:仍然分组算总分;汇报时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是什么”进行分析。)生独立思考解题,师巡视了解情况。反馈:师:谁愿意自告奋勇地先来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是什么”?(学生自信地举起小手。)方案一:生:我是这样想的,先求出笔试成绩333=99分,再求笔试与口试的总分99+33=132分,我的算式是33+333=132分。师:板书算式。师:也是这样做的请举手。生举手,师再次抽一生说思路。师:其他组也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师每组请一生说。(其余学生争着要发言,师让生同桌相互说步骤和方法。) 方案二:生:我的算式是:33(3+1)=132分,其中“3+1”表示笔试的3倍加上

5、口试的1倍,一共4倍,再把每一倍的334就是它们的总分了。(学生基本还是模糊,这时教师借助了线段图再让该学生进行分析。)师:板画线段图,我们再请这位同学结合线段图说一说他的思路。生:“3”就是笔试的3段;“1”就口试的1段;“3+1”就是表示笔试与口试一共有几段,每段是33分,所以33(3+1)=132分就是口试与笔试的总成绩了。 (教室里顿时掌声响起。)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这种解题思路?(抽学生说了之后进行同桌互说这种想法。)再次反馈:用这种方法求其他几名记者应聘者的总分,会列式吗? (师重点要求学生说括号中的(2+1)等所表示的意义。)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所以以上教学过

6、程()体现了该教师上课的“实”。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学生模糊时教师又能及时利用了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体现了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合作者的作用。三、组际交流,发表决议1、解决采访问题师:经理聘用乙记者作为培养对象,第二天布置给他一个任务,采访调查丽水市的轿车动态,并写一篇1200字的调查报告。你们说乙该怎么办?课件出示采访情况:乙记者经过一天对轿车动态的调查采访,他下午收集了5条信息,上午收集的信息是下午的4倍。师:你知道了哪些情况?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乙一天一共收集了多少条信息?”和“上午比下午多收集多少条信息?”教师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师引导先解决

7、“求和”问题,再解决“求差”问题。反馈:抓住中间问题(第一步)提问:表示什么意思?比较新旧知识,得出不同和相同点。 师指着板书(包括两块小黑板)问:这边的题目和那边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小结:其实解题方法一样?都是求和,只是一边是直接相加,而另一边需要先求出其中一个不直接的条件,再相加。(板书课题)“求差”,比较“和与差”的异同,补充课题。学生做题反馈观察异同小结课题通过及时的巩固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师的组织比较,深刻巩固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落实。2、了解采访信息师:刚才大家齐心协力

8、为乙献计献策,使他顺利完成一天的采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采访得到的一些信息吧。课件出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去年全市轿车市场卖出7864辆轿车,今年将会降价,估计今年卖出的轿车是去年的2倍。两年一共会卖出多少辆轿车?( ) 78642 786427864 786427864 要求:默读题目;选择好用手势表示;手先放在桌板下,听口令再放出来。反馈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达到了又一个高潮。教师先请选的学生说理由(两三个学生),再问:要是使对的话,该怎么办?要是使对的话,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的回答几乎形成了辩论赛。3、自我评价师:你觉得今天自己学的怎样?如果给自己打分,打几分?教师设计了变式练

9、习的训练,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体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各种形式,同时能使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最后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四、班级讨论,形成决议师:乙记者要做一天最后的任务写报告。(课件出示:经理要求乙记者写一篇1200字的采访报告,乙打算下午写的字数是上午的 3 倍。你认为乙记者上午和下午各要写多少个字?)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设计了这道练习,既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也能让整堂课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更加完美。教后反思: 1、以一个完整的生活情景贯彻教学始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较深地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记者应聘”一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与

10、提高。3、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学习效果相当好。专家评析:1、备课时,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陈老师都做了大胆地尝试。首先是呈现学习材料,经过师生合作形成例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地位和教师是参与者的作用。其次,陈老师再用故事的延续创设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逐层地落实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2、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但又不拘于形式。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合作交流中的课堂引导。3、以上处理,很好地落实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相当好的教

11、学效果。(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口算(10分)813=3017=390030=893411= 2598= 47103=12700=1504=34099=32098=6248= 9825=49070=45101=6002=361812= 072= 032=049= 530=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三千九百七十六万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万2五十九亿五千二百万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34800厘米=()分米=()米45080千克=()吨()千克58千克60克=()克6()叫加法7计算(3549)(6357),先算()再算()8739327=7327

12、93是根据()997856000,内填()最接近9亿,填()最接近10亿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10除以任何数都得0()291能被7整除 ()345199=4511001=350 ()4长度单位比面积单位大()5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62960000000吨30亿吨()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1)36594154(2)237233(3)78102(4)1462369631五、笔算(12分)(1)369875678(2)501623685(3)628502(4)7968249六、脱式计算(20分)(1)605061946035(2)2307241265(3)

13、184381163811300(4)(7969146354)629(5)32513(266250)七、应用题(25分)1甲、乙两个班都有学生48人,每人做16朵纸花送给幼儿园,一共送了多少朵?2甲、乙两地相距456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6千米,需要几小时?3有两个粮食仓库,如果第一个仓库运走2500千克,两个仓库存粮一样多,已知第二个仓库存粮原有50200千克,原来两个粮库共存粮多少千克?4师傅每小时生产机器零件64个,徒弟每小时生产48个零件,师傅3小时生产的零件,徒弟要几小时完成?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20米,宽60米,如果每12平方分米种一棵西红柿,这块菜地一共可以种

14、多少棵西红柿?如果每棵西红柿收3千克,一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一、口算(略)二、填空139760000,3976 25952000000,60 3480,48 45,80 58060 6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7括号里面的,除法 8加法的交换律 90,9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 2 3 4 5 6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190 2230 37956 4462五、笔算142665 246477 3315256 432六、脱式计算159950 23640 3100 453 5400七、应用题11536朵 26小时 3102900千克 44小时 560000棵,180000千克小

15、学数学第八册期中综合练习 一、直接写出各题得数450360 720390 423299800125 30015 5473981650 5852 92112377(3743)40 72089 24242424二、填空14030605000读作( ),6在( )位上,表示( )2一百零四亿零三十万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 )3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4把32125=400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_53时20分=( )分 2060千克=( )吨( )千克6在1840年、1900年、1954年、1976年、1990年、2000年中,平年有( )

16、,闰年有( )732040=8( )能被( )整除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 )9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0,则被减数是( )1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与丙数的积是270已知甲数是30,丙数是6,乙数是(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12581258=1 ( )2最小的自然数是0 ( )348只能被6整除 ( )4学校操场占地面积是48000平方分米 (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7263298219234565443265992654(25025)405101876134949877125253289999998976五、求未知数x1x847=12002x587=6

17、4338640x=3204x201=1505x45=20256(258)x=1400六、计算下面各题175(47218456)2(23933414)273(262267)40476(812654)38七、列式计算1125乘以45的积,除以587与562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34倍比3700少538,求这个数(要求的数用x表示)347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25,积是多少?八、应用题1公园里有松树64棵,比柳树少16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柳树棵数和的3倍,公园里有杨树多少棵?2儿童节时两组同学用3小时共做花240朵,第一组每小时做44朵花,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每小时做花多

18、少朵?3民工队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84米,34天可以完成,结果每天修102米,可以提前几天完成?4一块长方形菜地面积是1公顷,长125米一块麦田长250米,这两块地的宽相等,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两小时行了90千米,第三小时行了48千米,正好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果园收一批苹果用小筐装每筐能装25千克,需要28个筐,如果改用10个大筐装,还要剩下50千克平均每个大筐装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三、1 2 3 4四、17561 2923 326500411000 58787 649007100000 811100五、1

19、353 21230 327430150 545 6 7六、1600 27132 4316七、1225 293 3 1000八、1(641664)3=432(棵)2(240344)6=6(朵) 3348434102=6(天)4250(10000125)=20000(平方米) 2公顷 5(9048)3=46(千米) 6(252850)10=65(千克)教学目标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教学难点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20、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2师生共探讨 的算理算法(1)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a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

21、,60加上12得72所以 教师板书过程:(可能)生2: , ,所以 (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 的积(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d操作演示: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生:因为原来有

22、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3尝试练习教师出示 ,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

23、观察对比: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反馈共同归纳: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6)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先由学生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总结出: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巩固练习1用竖式计算: 2改错练习: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法例3 243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

24、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教学过程():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 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

25、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姓名长宽厚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