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11.09KB ,
资源ID:90655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655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docx

1、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分析引言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是无线电电子学,而理查逊(Richarson )提出的热电子发射定律对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01年,理查逊认为:在热金属内部充有大量自由运动的电子, 当电子到达金属表面时, 如果和表面的垂直速度分量所决定的动能大于逸出功, 这个电子就有可能逸出金属表面, 而电子的速度 分布遵从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律。经过计算得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为: V WA .T exp( )kT1911年,理查逊用热力学方法对热电子发射公式进行了严格推导,得出热电子发射电流的第二个公式:j AT2

2、 exp( ),其中,A和W是两个有别于 A和W的系数,但 kT它们之间互为关系。理查逊认为第二个公式具有更好的理论基础。1915年,理查逊进一步证明第二个公式的 A是与材料无关的普适常数,于是更显示 出它的优越性。1923年,电子学家杜许曼(S.Dushman)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推导出热电子 发射电流密度:j (空兰)T2exp(),其中23ek即为理查逊第二个公式的普适h3 kT h3常数A。1926年,费米(E.Fermi )和狄拉克(P.Dirac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了费米 -狄拉 克量子统计规律,随后泡利( W.Pauli )和索末菲(A.Sommerfeld )在1927-1

3、928年将它用 于研究金属电子运动,并推出理查逊第二个公式。理查逊由于对热电子发射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电子发射定律而获得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目的1、 了解费米-狄拉克统计规律;2、 理解热电子发射规律和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3、 用理查逊直线法分析阴极材料(钨)的电子逸出功。三、实验原理(一) 电子逸出功电子逸出功是指金属内部的电子为摆脱周围正离子对它的束缚而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的能量。根据固体物理中的金属电子理论,金属中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并遵从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分布。在 T=0时,所有电子的能量都不能超过W丿W01kF1kWa)IWf11r

4、费米能量Wf,即高于Wf的能级上没有电子,但是,当温度升高时,将有一部分电子获得能量而电子逸出功与 Wf和Wa的关系处在高于Wf的能级上。由于金属表面与真空之间有高度为Wa的位能势垒,金属中的电子则可以看做处于深度为 Wa的势阱内运动的电子气体。图所示,若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必须从外界获得能量:W0 Wa Wf(1)式中Wo称为逸出功,其单位常用电子伏特表示。 利用Woe (e为电子电量),又称为逸出电位(单位为 V。(二) 热电子发射规律在温度T 0,金属内部部分电子获得大于逸出功的能量,从金属表面逃逸形成热电子发射电流。根据金属中电子能量遵从费米 -狄拉克量子统计分布规律,速度在 vdv之

5、间的电子数目为:m、2 1 , ,、dn 2(匚) (W Wf)/kT dv ( 2)h e式中m为电子质量,h为普朗克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由于能够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势阱深度 Wa,即W Wf Wa Wf Wo,而Wo kT。设电子的动能为mv2/2,则上式可以近似的写成:m、3 Wf /kT mv2 /2kT . ,、dn 2() e e dv ( 3)h设电子垂直于金属表面, 并沿x轴方向离开金属。从而,要求电子沿x方向的动能mv;/2必须大于逸出功 W。,而沿y和z方向的速度包含了所有可能。于是,沿 x方向发射的电子数为:dnmvX / 2kT -e dvxmv2 /

6、2kTe dvy2mvZ /2kTdvzF2kT则有2mv; /2kTe dVy2 kT面电流为:edNdl eSvxdn,利用(5)式可得:2同理可得 e mvz/2kTdvz2kT e 2d2kTmm从而(4)式可以简化为:式(8)即为理查逊的第二个公式。(三)各物理量的测量与处理理方法都将直接影响到 A的测量值,而且金属表面粗糙,计算所得的电子发射面积与实际的有效发射面积S有差异。因此,物理量 A和S实验上是难以直接测量的。若将式(8)除以T2再取对数,可得:Ig(黄)Ig(AS) 5.039 103 尽管A和S难以测定,但它们对于选定材料的阴极是确定常数,故(10)Ig(ls/T2)1

7、/T 为线性。由直线斜率可以求得 ,而直线截距lg( AS)不影响斜率,这就避免了 A和S不能准确测量的困难,此方法称为理查逊直线法。采用理查逊直线法分析阴极材料电子逸出功时,仅需测量阴极材料温度 T及对应的热(2)发射电流Is的测量。只要阴极材料有热电子发射,则从实验阳极上可以收集到 发射电流Is。事实上,由于发射出来的热电子必将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形成空间电荷分布, 这些空间电荷的电场将阻碍后续热发射电子到达阳极,从而影响发射电流的测量。为了消 除空间电荷的几句,维持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热电子能连续不断的飞向阳极,必须在阴极与 阳极之间外加一个加速电场 Ea。由于外电场Ea的作用,必然助长了热电子

8、发射,或者说,在热电子发射过程中,外电场Ea降低了逸出功而增加了发射电流。因此, Ea作用下测量的发射电流值并不是真正的Is,而是Is( Is Is)。为真正获得Is (即零场发射电流),必须对实验数据做相应处理。当金属表面附近施加一外电场时,金属表面外侧的势垒将发生变化,从而减小电子逸出功,致使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肖特基效应。外电场作用下金属表面1 e3E势垒减小 W0 | a,外电场Ea作用下的逸出功为W0 W0 W0,或2 0e e 1 仏 e e討。代替式(8)中e ,即可获得外电场Ea作用下热电子的发射电流:4.39 Ea /TIs Ise ( 11)对上式两边取对数

9、可得:而Ua Ua Ua,式(12)可以写成:从上式可得,在选定温度下, lg Is . Ua为线性关系。由直线的截距可求零场发射电流Is。(3)温度T的测量。温度T出现在热电子发射公式(8)的指数项中,它的误差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实验中准确地测量阴极温度非常重要。有多种测量温度的方法,但常用通过测量阴极加热电流 I f来确定阴极温度T。对于纯钨丝,加热电流与阴极温度关系已有精确计算,并已列成表或绘制成 T I f关系曲线,由阴极电流测量值 I f,可以直接查出对应的阴极温度 T。应该注意,由于阴极材料的纯度或金属表面环境都影响加热电流与阴极温度的对应关系。有时对实验用具体的阴极材料,

10、采用预先经过准确测量获得的温度 T与加热电流I f拟合公式,实验时通过测量加热电流 I f推算出阴极温度T。四、实验技术方法为了测量钨的电子逸出功,将钨丝作为“理想”二极管材料,阳极做成与阴极共轴的 圆柱,把阴极发射面限制在温度均匀的一定长度内而又可以近似的把电极看成是无限长的 无边源效应的理想状态。为了避免阴极的冷端效应(两端温度较低)和电场不均匀等边缘 效应,在阳极两端各加装一个保护(补偿)电极,它们与阳极同电位但与阳极绝缘。在测 量设计上,保护电极的电流不包含在被测热电子发射电流中。 在阳极上开一小孔(辐射孔),通过它可以观察到阴极,以便用观测高温计测量阴极温度。图 2是实验线路原理示意

11、图。本实验使用已定标的“理想”二极管。在本实验温度范围内,阴极温度 T与阴极(灯丝)电流I f的关系如图3所示。对每设定的灯丝电流 I f,禾U用T 920.0 16001 f可求得对应的阴极温度 T,为了保证试验温度的稳定,要求使用恒流源对灯丝供电。1按图2连接好实验电路。次测量。对应的灯丝温度按 T 920.0 1600I f求得。3、对应每一灯丝电流| f ,测量阳极电压 Ua分别为25、36、49、64、81、100、121、和144V对应的阳极电流Is。阳极电压调节方法:先“粗调”,再“细调”。4、作log Is .Ua图,采用曲线拟合方法求出直线截距 Is,即可得到在不同灯丝温度时

12、零场热电发射电流I s。5、作log Is T2 1 T图,曲线拟合数据分析。从直线斜率可求出钨的电子逸出功及实验六、数据记录分析在不同的If和Ua下,测量到的Is数值如表1所示表1 Is与I f和Ua关系表Is/mA Ua/V .If/A0.5750.6000.6250.6500.6750.7000.7250.750250.0300.0570.1050.1880.3280.5500.9071.468360.0310.0580.1070.1910.3330.5600.9271.502490.0310.0590.1090.1950.3390.5700.9431.523640.0320.0600.

13、1110.1980.3450.5790.9581.547810.0320.0610.1130.2010.3500.5890.9701.5821000.0330.0620.1140.2040.3560.5980.9841.5981210.0330.0640.1160.2080.3620.6081.0031.6261440.0340.0650.1180.2110.3670.6181.0191.6490.2 -0.8 -1.0 -1.2 -1.4-1.6作出log I s , U a关系图,如图4。图4 logls.Ua关系图拟合的每条直线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直线的截距、斜率与相关系数表灯丝电流

14、1 f /A截距截距误差斜率斜率误差相关系数0.575-1.555650.005230.007125.94E-040.953230.600-1.286160.002710.008153.08E-040.990090.625-1.01290.001840.00712.09E-040.993980.650-0.761220.001010.007161.15E-040.998190.675-0.519346.85E-040.007067.78E-050.999150.700-0.29495.50E-040.007186.25E-050.999470.725-0.075560.001570.00698

15、1.78E-040.995450.750A0.132820.001820.007122.07E-040.9941从表中可知除了 0.575A所对应的直线外,其余直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可以认为较好的符合线性关系。从表1可知,由于在0.575A阳极电流较小,测量仪器精度有限,因此无法分辨两个相邻 U a下If的大小,所以作图时导致相关系数只有 0.95。每条直线的截距即为不同灯丝温度时零场热电发射电流 Is,根据灯丝电流I f可由公式-7.0T 920.0 1600I f算出灯丝温度T。由此可以得到log I T2与1 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表4 log lsT2与1 T的关系表灯丝电流I

16、f / A发射电流I s/ mA灯丝温度T/K1 1 一/K Tlog(Is/T2)0.5750.02782018400.000543-8.085290.6000.05174218800.000532-7.834480.6250.09707319200.000521-7.57950.6500.17329319600.00051-7.345730.6750.30245420000.0005-7.12140.7000.50710720400.00049-6.914160.7250.84031120800.000481-6.711690.7501.35775121200.000472-6.51985

17、用origin将log lsT2与1, T的关系拟合成直线,如图 5所示。BLin ear Fit of BEquationy = a +Adj. R-Sq0.9998ValueStandardBInterce3.79680.05498BSlope-21853.40108.50175-7.2 -7.4 -7.6 -7.8 -8.2-8.0 -1/T0.00047 0.00048 0.00049 0.00050 0.00051 0.00052 0.00053 0.00054 0.00055图 5 log I s.T2 1 T 关系图可以得到直线相关信息如下:对应相对误差为:截距截距误差斜率斜率误

18、差相关系数3.79680.05498-21853.4108.50180.99983由表可知,由于相关系数 R大于0.999很好的符合线性分布,我们可以认定 log lsT2与1T的关系为线性相关,其斜率为 k=-21853 108。可以算出算出逸出电位:k V50394.34 0.02V。据此可以算出钨丝的逸出功:W0 e4.34 0.02eV。国际上钨丝逸出功的公认值大约为: 04.54V实验值与公认值的相对偏差:04.54 4.34 4%04.54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以下进行误差分析:流误差项的的误差传递函数。若取 4.34V,分别计算不同温度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a、b如下表所示:T18

19、401880192019602000204020802120log AST2 /Is11.88511.63311.3911.15810.93510.7210.51410.316a1.07311.07471.07631.07791.07951.0811.08261.0842b0.03650.03730.03810.03890.03970.04050.04130.0421由上表可知,a/b 20多,所以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是阴极温度的大小,其次才是零场发射电流的测量,而且温度的影响远远大于测量发射电流不准确的影响综上所述:(1)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缘故不能测量灯丝电流 If 0.775A时的热电

20、子发射电流,只能测量If 0.575A时的热电子发射电流,这样的话热电子发射电流比较小, 而仪器精度有限,无法分辨相邻两组阳极电压下的热电子发射电流, 因此在拟合直线时导致数据产生误差, 拟合数据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数据点比较均匀的分布在 直线两侧,并不大都在直线上。Equati ony = a +Adj. R-Sq0.9537ValueSta ndardBIn terce0.02753.82685E-BSlope5.23814.347E-50.034 - B Linear Fit of B0.030 -9 10 111213因此性能不太稳定,所以在做最后两组数据时,测量的热电子发射电流涨落

21、很大,小数点后末两位一直不能稳定, 导致我们读数无法正确取舍, 但是从上面分析可知, 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远不及阴极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所得结果不会有太大偏差。(3) 在做最后一组测量时,灯丝电流不能稳定在 0.750A,在0.7490.751A之间波动,即使过一段时间依旧不能稳定, 这直接导致阴极温度存在较大涨落, 温度涨落幅度T 1600 I f 16K,从上面分析可知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 大约产生的相对误差为:可见实验产生的误差主要有温度不稳定产生, 但在线性拟合时减小了温度引起的电位涨落,所以本实验对阴极温度的要求相当高。(4) 除了以上因素,由于本实验的仪器是经过长时间使用,

22、导致阴极钨丝的性质发生改变,直接导致材料本身的逸出功改变,所以这也是产生误差的来源。七、思考与讨论1、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为什么?答:需要测量阳极电压 Ua,钨丝电流I f,和在外电场下测得的电子逸出电流 Is ,根据log 守 log AS 5.039 103,可以通过log I T2 1 T曲线的斜率求得。T可以根据钨丝电流 | f,由式T 920.0 1600I f求得,不同温度 T下的Is可以根据式0191 i d log Is log Is .Ua,由log I s . Ua曲线中的斜率求得。T “ ln ra2、 实验中如何测量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位差?答:实验中通过利用电压表一端接补偿电极, 另一端接阴极来测量的 Ua便是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位差。3、 实验中如何稳定温度?答:首先实验开始时应该先使灯丝预热 15分钟,其次进行测量时,每次转换灯丝电流时应该等待若干时间,直到灯丝电流稳定不再变化方可进行测量,最后就是测量时始终向灯丝电流增大方向进行,不可在中途减小电流再进行测量。除此之外,补偿电极的使用也能稳定温度。(2) 在该实验过程中,运用的仪器比较陈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