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21KB ,
资源ID:90275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27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练习学生版 1.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练习学生版 1.docx

1、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练习学生版 1全国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 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练习之 其 以 而 所 者 因 何 乃 则 为 若 也 且 焉 于 与 乎 之 1代词, 人称代词,一般作第三人称,有时也作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人代事代物 指示代词,一般是近指,有时也是远指。A近指,译为 “这”“这些”“这样”“这里”等;B远指,译为“那”“那些”“那样”“那里”等。 物主代词,在句中作定浯。 2助词,包含结构助词和音节助词两类。 结构助词,又分为6 种: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之间,构成偏正关系。不译。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结构助词,用在

2、动补之间,译为 “得”E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F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音节助词,调和音节,舒缓语气。不译3 动词,相当于“去、往、到”“到去 4固定结构:“之徒、之类、之属、之群、之伦、之流、之辈”等,译作“一类、这一类、这一班、这一群、这一辈”等。 1.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4.之人也,物莫之伤 5.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6.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7.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 9.宋何罪之有? 10.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

3、馁虎,何功之有哉?11.孔子云:“何陋之有?”12.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13.不然,何忧之远? 14.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16.顷之,烟炎张天。 17.宋轻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18.沛公引兵之薛 19.王见之,曰:“牛何之?” 20.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 代词 人称代词:一般是第三人称“他(们)”“它(们)”,也可作第二人称“你(们)”和第一人称“我(们)”。 指示代词:一般是远指,“那”“那

4、些”“那里”;也可近指,“这”“这些”“这里”;有时译为“其中”。 物主代词:在句中作定语,译为“他(们)的”、“我(们)的”“其中的”。 副词,语气副词:A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也许”或许可能等。B婉商语气,译为“还是”C祈勉语气,译为“请”“可”“千万”等。D疑问语气,不用译出。E反问语气,译为“难道”“怎么”“为什么”等。时间副词,译为“将”“也将” 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或和前面“虽”呼应构成让步假设。表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还是”助词,常用于形容词的前面、后面或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后面,无实义,起加强语气,调和音节的作用,有时是结构助词“的”。 1.因跳

5、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3.樊哙侧其盾以撞。 4.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6.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7.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8.终非其任,卒与祸会。9俨乎其若是,茫乎其若迷。10.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1.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12.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何伯妇,即娉取。13.其一犬坐于前。 1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5.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遂灭滑而还。 16.其皆出于此乎。17.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

6、不必免。 18.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1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1.一之为甚,其可再乎?2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3.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济。 34.虽萎绝其亦何伤,哀众芳之芜秽。2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26.嗟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真耶?2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以 1.介词。表工具,译为:拿,用,凭着表凭借、译为:凭,靠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表带领、率领、带领表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表对象、和跟同对对于表处置(译为“把”) 译为:把。表示依据。译为:按

7、照,依照,根据。用于意念上的直接宾语之前,译为“给”。 连词,表并列,译为:并且、而、又表承接,前一动作行为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译为:而、就、然后,或不译表递进,译为:而且表因果,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译为:因为、由于表假设,译为:如果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而、的、地、着,或不译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以致、以便连接方位名词“上、下、内、外、东、南、西、北、前、后、来、往”等。(一说助词) 名词,根据语境翻译。 动词,根据语境翻译。通假字,“己”1.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2.2.夫韩、魏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常以身翼蔽沛公。 4、斧

8、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5.余船以次俱进。 6.大道以多歧亡羊。7将(qing请)子无怒,秋以为期。 8.不赂者以赂者丧。 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韩说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 12.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 14.阳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 15屠惧,投之以骨。1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18.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1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致具者少。20.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2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有三。22.作师说以贻之。23.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

9、24.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5.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不可。26.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27.吾恂恂以起/匍匐以进。 28.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30.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31.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32.信陵君不耻下交,有以也。 33.皆以美于徐公。34.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35.忠不必以,贤不必用。 36.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方来。37.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农耕和战功),而以巧言虚道。 38.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 39.以服为臣。 40.无以,则王乎? 而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目的、修饰(偏正)、假

10、设、因果、转折等关 系(注意:并列递进承接有时很难区分) 代词。 读上声(er)相当于古字 “尔”,通常代人,作第二人称,相 当于“你”“你的”,在句中充当定语。 时间副词和别的词连用,构成固定结构,如:“已而、既而、俄而、寻而、 继而、而后”等。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后来逐渐被淘汰了),有时构成固定结构“而已”。 介词,和“东、西、南、北、上、下、往、来”等词结合,译为“以、从、往”等。1.剑阁峥嵘而崔嵬。 2.宽厚而爱人。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5.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 6.孔子下车而前。 7.尉剑挺

11、,广起,夺而杀尉。8.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康肃笑而遣之。10.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11.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12.(邹忌)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 14.子产而死,谁其嗣(继承)之。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7.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 18.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1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2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4.余知而无罪也

12、。 2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7.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假诸人而后见也。28.既而敌行益迩。/既而拔出。/俄而百千人大呼。29.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30.寻而左仆射诸遂良以忤旨左授潭州都督。31.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3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3.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所1代词。具有替代和指示作用,形式有: 表替代的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所动 (或动词性短语)的 所介(“从 自 为 与 以”等)或 所介动(或动词性短语)的 指示性“所”字短语。在句中作定语,所动名的 (作定语) 所者(代词)的(作定语)既表指示又表

13、替代的“所”字短语,我们把它看作表替代:所形的(名词性的“的”字短语)或“的 ” 2助词:用在数词后,表约数,相当于“许”,古代“所”“许”音义相通,介词(又说是助词):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译为 “被”。 5名词,译为“地方、处所”等。 6固定结构, 所以。“所”和“以”组合在一起,“以”是介词,“所”是“以”带的宾 语。它主要有两种作用:A.表凭借、方法或工具:“以”当“用”讲,译为: “用来的”或“用作 ” B.表原因:“以”当“因”讲,译为:“的原因”或“的缘故”。“有所”“无所(亡所、靡所)”,“有”“无”是动词,“所”这个名词性短语充当宾语。根据语境译成: “有”“没有”。 何所

14、。“何”是疑问代词,“所”是特别指示代词。“何所”即“所何”。这个格式中,“所”充当主语,“何” 充当谓语,故“何所”结构是一个主谓;倒装结构,不是宾语前置。其翻译格式是“所者为何?”即“所的是什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2.物类之起,必有所始。3.(项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为:介词,表目的)起大事。4.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5.路旁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6.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7.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8.忧天下之所忧,乐天下之所乐。9.从女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10.今阳庆已死十年所。 11.升死,其印为群从所得。12.毋为人所制。 13.

15、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5、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16.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7.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18.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19.必纯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行吏)之往米,共(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2.卖炭得钱何所营? 者 1 代词。主要用在动词、形容词、方位名词、数词或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或“的事情“或不译。2语气助词“者”。种类有: A.用在判断主语后面,表判断;B.用在陈述句主语后面,表提顿;

16、C.用在假设分句、结果分句后面,表提顿;D.用在句子末尾,表疑问(句末是问号) 结构助词。种类有: A.相当于“的”B.定语后置标置,不译; C.音节助词,不译;D.与“似”“若”配合使用,表示比拟。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大者王,小者侯。3.前者呼,后者应。 4.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5.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7.亚父者,范增也。 8.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9.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10.何以得擅许秦者? 11.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12.人马烧溺死者无数。 13.今者项庄拔剑舞。14.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7、 15.言之,貌若甚戚者。 因 1介词。表原因、表凭借和表经过条件。 表原因,同后面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修饰动词,译为“因”“因为”“由于”等。 表凭借,译为“凭借”“依据”“根 据”“按照”“依照”“依靠”“顺着” “就着”“趁着”等。 表经由条件,通过某人才得以进行某种活动。译为“经过”“通过”等。 2连词,表因果关系和承接关系。 表因果表承接(有的也把它归入因果) 3 动词 1.岂不因生而有死,则知死体犹生体也2因材施教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4.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5.因利乘便/因势利导 6因陋就简 7、因人成事 8、廉颇闻,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18、罪。9.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10.因其无备,卒然击之。苑,在金陵,非建安山。1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12.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3行数里,醉,因卧。14.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15.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6因循守旧 何 1疑向代词,译为“什么”“为什么” “哪里”“谁”等,可以作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2副词,一般是一些带何的固定结构。译为“多么”“怎么这样”“何等地”等。 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在何地

19、? 4.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5.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6何谓宠辱若惊?7.披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8.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 乃(迺)1副词。副词的主要用法有:语气副词。常常表出乎意料的语气和反问语气。可译为“居然”“竟然”“却” “反而”“难道”“就”“怎么”等。 范围副词。译为“只、仅、仅仅”。 时间副词,译为“刚、刚才、才、这才”等。 表判断确认,译为“是、就是、只是竟是、本来是、原来是”等。 起关联作用,在句中作状语。 A.表顺承,译为“便、于是、就”。 B.表递进,译为“还”。 C.表条件,译为“才、就”。 2代词。古代“乃”“尔”音相近,是“尔”的

20、假借字。可作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也可作指示代词。可译为“你、你们、他、他们”“你的、你们的、他的、他们的、这、这样、这么”等。3 连词 A.表他转,译为“至于”。B.表假设,译为“如果”。C.表转折,译为“然而”。 D.表递进,译为“就连(就是)也”。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今君乃亡赵走燕。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5.长沙乃才二万五千户。 6.鸟乃去矣,后稷呱矣。7.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8.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9.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韩信所以去也。 10.守丞死,(陈涉军)乃入据陈

21、。11.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12.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3.天何预乃事邪? 14.子产蹙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15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16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十)则1连词。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便是”,或灵活译出。补充:常和“非则”呼应着用,构成选择关系句。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不是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

22、。可译为“就”、“又,又”“既,又”或不译。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反而”;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2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表范围,可译为“只”、“只当是”、“仅仅”。 3名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4语气词,用在句末,常与疑问代词“何”一起构成“何则”,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A非死则徙尔。B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向吾不为斯役,则

23、久已病矣。4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入则孝,出则悌。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0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1欲速则不达。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3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4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15论语六则。以身作则。 17宋人闻之,俨然感悦,而晋国日昌。何则? (十一) 为 1动词。表一般动作行为,可译为“做”“作为”“充当”“变成”“作为”等,根据语境灵活掌握。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可译为:“以为”、“认为”。判断动词,是。2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介绍

24、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表对象:“对”、“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宫。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4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5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6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9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0吾属今为之虏矣。1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3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1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15今为宫室之美为

25、之。 16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1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8 君为我呼入。19为之奈何? 20、如姬为公子泣。21、不足为外人道也。 2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一十二)若(一十三)1动词,像,好像。(一十四)2代词。 人称代词,译为“你”、“你们”。 物主代词,译为“你的”、“你们的”。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一十五)3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表他转,至于。 4助词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然

26、”、“尔”、“焉”也有这种用法,可译为“的样子”、“的”或不译。 5固定短语 “若夫”:发语词,引起下文论述。译为“要说那、至于那、像那”的意思。“若定”: 相当于“心中有数,从容不迫”的意思。 “若何”: 译为“怎么样”。“若干”: 表约数,相当于“好些”、“几许”、“多少”。1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4、更若役,复若赋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王若隐(伤痛、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7、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8、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9、至若春和

27、景明。 1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1国有道,则突若入焉;国无道,则突若出焉。1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1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乎待哉?14指挥若定。 15以闲敝邑,若何? 16车后若干递送夫。(十三)也1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主语后面可插入判断动词“是”。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2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3固定结构 “之谓也”“其之谓也”:表感叹,译为“说的就是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已矣”:

28、限止语气,罢了。 “者也”:语气助词连用,起确认强调作用。 “也者”:A语气助词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B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3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5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7古之人不余欺也。8公子畏死邪?何泣也?9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1何以能鼓乐也? 1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

29、3、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14是说也,人常疑之。 1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1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17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18岂独伶人也哉! 19亦各言其志也已矣。20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1唯求则非邦也与?2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十四) 且1用作连词。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让步假设关系,译为“尚且”、“还”。并列关系,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2用作副词。时问副词,“将”、“将要”、“暂且”、“姑且”3复音虚词“且夫”:句首发语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且如”:译为“就像”。1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5臣死且不避,卮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