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07KB ,
资源ID:9006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006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互助的力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互助的力量.docx

1、互助的力量互助:教师腾飞的翅膀基于跟踪指导的一点思考徐铎厚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刘老师是一位来校不久的青年老师,已有5年教龄,但由于一直在职业高中工作,与初中学生的交往不是很多。来到这所初中学校后,总是但觉到自己授课有点单纯说教的不足,急于想改变自己。在新课程改革的中,学校领导非常赞赏这种勇于突破自己,勇于超越自己的精神,随即安排学校业务领导和同组教师前去听课,以期让刘老师分享到更多地集体的智慧。这便有了连续两次的听课和研讨。第一节的内容是“交往的艺术”。现将其课堂教学简要叙述如下:课前教师开始播放歌曲永远是朋友,至上课铃响后约2分钟停止播放,尚未播完。随即采用一问齐答得方式得到歌曲的名称,稍加

2、分析引出课题:交往的艺术。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本P48的几幅图,说明图中表现的是什么艺术。由于这几幅图的共同标题是“学会倾听”,学生即便是不观察具体的图示内容,也能说出。随即回答“学会倾听”。教师由此引出第一部分内容“学会倾听”。教师板书“一、学会倾听”后,让一位学生回答“倾听的意义”。该学生照本宣科,把书中的定义读了一遍。接下来教师又提问另一位学生,“学会倾听的要求”有哪些。这位学生同样照着书中的相关内容读了一遍。看到学生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正确”回答,教师略显高兴,又强调了一遍“学会倾听的要求”,那就是“四心耐心,虚心,用心,会心”。实际上,这“四心”就是书上所给结论的核心,教师只

3、是又读了一遍罢了。到此,算是完成了第一个环节。接下来教师讲了一个故事:某人请客,已经来了3人,还有1人未到,主人说:“该来的没来”。其中一个客人感觉到“可能我不该来”,随起身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个客人想“看来应该我走”,又起身走了。主人再说:“我说的不是他”,第三个人实在坐不住了,只好选择离开。从课本中的内容安排来看,教师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体悟表达的艺术,引出第二环节的内容:“学会表达”。当学生还沉浸在故事的体味中时,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打断别人的话语,好吗?”被指定的学生起立回答“不好”。教师作出了及时评价:“对,是没有教养,不礼貌的行为。”从教材中对所

4、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第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中,与“学会表达”没有什么联系,事后经与该教师核实,是教师在上一个环节中设计的问题,当时忘了,想起了后就随意补充到这里来了。所以,当时不论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一头雾水,也就不奇怪了。对“学会表达”教学内容的处置,与前一环节“学会倾听”惊人的一致。仍然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学生回答的内容,也都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具体就不在赘述。教师看到学生“掌握”的差不多了,教师要求学生看课本P50做练习,并“明确”提出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随即阅读书中的练习材料。稍后,在教师的提问下,先后有6位学生轮流尝试回答。显然,这些学生的回答深得

5、教师赞许:通过同学们对以上6个问题的回答,说明大家与人交往还是不错的。其实,学生的回答既不是真实生活的反映,也不是学习相关内容后联系实际阐释的个人观点,完全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从教师的赞许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追求指向了何方,“导之以行”的路还有多远。按照教材内容安排,在第三个环节将学习“学会赞美”。作为引子,教师让一位学生读教材上的故事:一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不自信,后经同学们不断地恰如其分地赞美,逐渐变的自信起来。教师随即板书:三、学会赞美。教师提问一位学生:“你有没有赞美别人或被别人赞美的经历?”该生回答:“我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对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问题,也许是超出了备课的预设,教师未作

6、任何评价。又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提问另一学生:“被老师表扬后心情怎样?”该学生回答:“非常开心,快乐。”就是这位学生即兴回答,让老师如释重负,有一点总算是完成了该项任务的样子。实际上,这个环节就是学习“学会赞美”。当教师听到刚才第一个学生那样回答后,如何“赞美”这个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便是教师没有预设到这样的答案,也应该用较教师的教学机智巧妙处置这一问题,而不是急于找到预设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教师提问:“在生活中可以赞美别人的哪些方面?”不同学生分别回答出“学习、生活、做好事、品格、穿着、心理素质、外表、内心”等方面。接着教师又问到了“赞美的技巧”,学生则以“真诚领先”应对。至此,教师

7、提出了“赞美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残疾人面前不能说“我佩服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在秃顶的领导面前不能说“你聪明绝顶”。不知是语速快,还是事例与学生生活情境距离远,在学生中没有半点波澜。无奈,只好要求学生看P52书中内容,然后完成教师预设的练习:赞美班上的男生、赞美班上的女生、赞美成绩比我好的、赞美成绩不如我的、赞美我班得了体育冠军、班长得了荣誉。在学生看书讨论了一会后学生逐一回答。学生的回答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根本没有体现出班级个性、学生个性。就在学生不断“赞美”的声中,下课铃响了。教师用最快的速度把板书的内容读了一遍,作为对这节课做了总结。从这一点上也看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的不足问题。课

8、后,听课的教师都参加了组内研讨,试图为刘老师提供一点自己的看法,共享各自的实践智慧。刘老师首先作了自我反思。他说,自己在职业教育学校形成的一些做法,总是占据大脑,来到初中后,也想利用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来改造自己的课堂,但初来乍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一时还不便从一个方面深入下去。总是自己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讲解说教上。就这节课来讲,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少。就像“讨论”环节,中间虽然安排了,但考虑到讨论时间少了不深入,讨论时间长了又怕收不回,在放与收之间徘徊,导致有讨论安排,但没有展开的时间,所以,学生的回答总是表面化,套话,说教材上的已经呈现出的话,就是没有学生的真话。在有些环节,想让学生多参与

9、,进行不下去,可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缘故,也许学生对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的内容少。在最后环节,想用一些生活化的材料,但考虑到让学生总结时可能会偏离预设,不好用,也就把这些环节简化了。实际上,有些生活场景,学生都熟悉,也就没有必要引入课堂中,我描述一下,也就可以了。至于课堂上展示的具体细节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我就不再一一细说。以上都是我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目的,就是为大家从多方面剖析这节课提供更多的素材,以便让我更多地分享大家的智慧。接着大家便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从研讨发言中不时有教师插话可以看出讨论的还是非常热烈。A老师:这节课提问次数多,

10、学生机会多,空间大,让学生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了。课本上有的结论学生说了,不会的教师补充B老师插话:不论是学生的回答,还是教师的补充,都是课本上的原话,在我看来,只是给学生呈现了课本中的现成结论,充其量是让学生找到了预设问题的答案,至于学生理解到何种程度,能否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一个大问题。学生起来坐下,表面上看课堂非常“繁荣”,但回答没有思维含量,至多也就是鹦鹉学舌。A老师:我的意思是刘老师重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地表现机会。B老师:关键是表现什么,如何表现。C老师:这节课我刚上完。但没这样上。我也担心放手多了收不回来,时间不够用,探究等练习做不完的问题。我刚用新教

11、材才一个月,没有什么经验,但我认为刘老师没有脱离教材,步步推进,与新课程的要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有点不符。我认为完全可以补充一些鲜活的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多讨论,在讨论的前提下谈感悟,谈收获。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少,但是书上列举的材料多,学生的活动多,上课时我也觉得不好处置。还望大家给予帮助。D老师:我感觉刘老师的在课堂中的表现还是有点保守,可能是各年级的内容都都进入中考的缘故,教师都想交待。师生互动多,当然,不是单纯的提问多就是互动多。用歌曲引入的方式好,但要注意细节。E老师(教研组长):在组内研讨的时候我已经听过几次刘老师的课,恕我直言,刘老师在这几次讲课中的思

12、路没有多少变化。这几节课,总是给人同样的感觉,就是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没有探究感悟的过程。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策略一般是注重情境的创设,材料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感悟探知结论,当然,一次探究不可能就会得到人们熟知的标准答案,但在多次探究过程中,学生明确大家所形成的共识的过程,以及在这样的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刘老师自己也已经意识到了,但实实在在地说,真正的脱胎换骨式地改造,还没有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我期待着在大家的帮助下,让刘老师早日摆脱这样的困境,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探讨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新路子。在具体环节的处置方面,我提一点自己的看法。我总是觉得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指

13、向不是非常明确。比如“学会倾听”,应将问题分解,让学生探究归纳出结论。在“学会赞美”环节,提问学生“你有没有赞美别人或被别人赞美的经历”的设计很好,但是,教师在处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教师对细节问题也要充分考虑,对过程中的生成问题,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把握。比如,当学生在回答如何赞美“成绩不如我的同学”时,用了“大器晚成、大智若愚”,从赞美的角度讲可能很好,但如果被赞成的学生反驳说“我没有愚的表现”时,说赞美话的人该如何是好?这些都需要“穷追不舍”。除此之外,教师在精选情境材料时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情景材料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年龄特点。假如都是从教师

14、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成人化的材料,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至于具体教学表现形式的选择,就完全可以放开,像小品表演、漫画创作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当然,远不止如此。总起来说,完全不应该拘泥于课本,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尽多的利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好。王主任:我是教数学的,这次听政治课,算是外行看热闹。但我发现,刘老师也想极力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但有点脱离不开教材。采用先得结论后读书的办法,不是通过探究感悟得出结论。最好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个人生活经验自由广泛地发言,然后总结提炼出结论,在与书本中的结论对照一下,找到得出结

15、论的办法更好。交往是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生的,让学生讲讲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从列举的大量事实中剥茧抽丝,找到共性的东西,提炼出一般规律,概括出必要的技能技巧,再谈一下应该注意的事项,就可以了。当然,深化一下,从具体到抽象,从技术上升为艺术,学生的收获将更加丰盈。授课的刘老师插话:学生思维固定了,不让学生看答案,学生也去看。教导处李主任:歌曲导入,营造气氛的方式好但不到家。升华不够。总体感觉是不放心不放手。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不仅是负担有点重,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但关键是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需要不合拍,阻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习得,当然也谈不上思想品德课功能的全方位发挥。所以,应

16、该大胆整合教材。学会赞美是学会表达的一个方面,同样在生活中学会交往也绝不是教材中的这三种方法,应该通过学生活动、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再对照一下课本,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升华一下。应充分预习,收集实例,教师要吃透教材。引导学生赞美时要注意赞美的针对性,真实性,否则,是虚假赞美。课堂教学中学生说出的有些赞美,是通用式赞美,用在别的班或其他同学身上都行,不具个性化。避免学生照本宣科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做法,谈感受,其中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对待教材中的既有答案。我认为,即便是书上已经有的答案,也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启发,不会是也不可能是

17、学生建立于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全部感悟。主持人:(在教师们发言后,笔者做了主题发言。)首先问刘老师几个问题:为什么上课后约2分钟将未播放完的歌曲突然停止,然后开始正式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照书读现成的答案,有什么价值?说明了什么问题?G老师插话:关键是考试要考,甚至在有些教师看来,错一个字也判错。主持人:这样的事例并非没有,但是咱们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从本课的具体内容来看,教师的教学,到底应该是偏重学生得到现成结论,还是偏重学生建立在联系实践经验后的体验感悟?是侧重于知识的重现,还是侧重于建立在知识掌握之后的方法建构和价值关系的判断?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刚才教师们的发言已经给出

18、了较多的修正意见。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据我统计,本节课总共提问了43次,是否有点多?提问次数多的直接后果就是独立思维的深度和强度不够。这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通过具体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掌握社会生活规则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应该从整体上考虑本节课的设计问题。我赞同刘老师从歌曲引入的办法。这对提高学生兴趣有很大作用。所以,受刘老师的启发,我认为,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可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歌曲引入-得出歌名(朋友)-提出问题(朋友哪里来?)-交往-提出新问题(怎样交往?)-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学生(教师)板演,记录,分类

19、,讨论总结出三种方式,将三种方式之外的再归类,超越课本。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重在引导学生找到个性化结论和标准答案之间的异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分析优化个性化结论,从中发现探寻共识的一般策略,并通过优化这种策略,来达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具体说,就是从引导学生从“交往的技术”上升到“交往的艺术”,避免给学生突兀的感觉。否则,学生无从下手,也无从思考。这样处置,就会避免“既不放心也不防手”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通过反面的事例强化学生的感知,发散学生的思维,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因交友不慎造成的悲剧太多了。所以,对学生成长来说,适当开拓一点教学资源,是非常有好处的。至于学生

20、用课本中的结论回答问题,我也认为有点模式化,凝固了学生思维。教师应该给学生更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并在得出一些结论的时候留有余地,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现实问题,这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帮助。比如在学生说出课本上的正确答案后追问一句:“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引入学习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结论,效果更好。当然,受课本预设局限,一些鲜活的交往方式,像建立在QQ等虚拟世界基础上的众多方式,已经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途径,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误入歧途,教师并未涉猎,不能不说是本节课的最大遗憾。因为,教学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这一点在思想品德中显得更加重要。总体感觉,

21、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在教师尚未脱离旧有的思维下,这节课确实有点像御医治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路子太正规(就本论本,过于传统);不敢下猛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刘老师综合大家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刘老师:谢谢各位!下一步我将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力争早日摆脱这种“欲干不能欲罢不休”的境地。也欢迎各位继续指导。看得出,刘老师是真诚的,也是非常想尽快发展自己。在后来的日子,他多次听同组教师的课,与同组教师随时研讨交流,努力学生相关教育理论,不断蓄发展的力量。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有一个举行公开课的机会,经与政治教研组长商讨,决定让刘老

22、师上这节公开课。这既是对他的鼓励,也是检验他进步到何种程度的机会。组长也表示组织好集体备课,让大家看到刘老师的进步。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会合作”。课堂教学简要过程如下:教师上课后首先说明要把学生分为南北两个方阵,用进行竞赛的形式回答问题,希望学生踊跃发言。看得出,学生有点高兴。引入环节,教师讲述“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引入。讲完后让学生分析:同样的饭同样的长勺,天堂人吃的红光满面,地狱人吃的面黄肌瘦,原因何在?这个问题不难。一学生回答道:天堂人用长勺舀饭后送不到自己的口中,必须互相合作才能进餐。地狱人各自为战。教师追问:你认为天堂在哪里?另一学生立即起身回答:在身边,需发现。学生精彩的回答耐人回味,

23、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教师随即引出课题。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合作活动:4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代表汇报合作的事件、合作的收获。讨论时间5分钟,汇报10分钟。学生随即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表格后巡回指导。学生汇报,教师将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记录在表格中的相应部分。主要词语为:足球比赛;学习;做实验;科技攻关,比如神舟飞船;乐队合奏;拔河比赛;制造交通工具;二次大战多国合作战胜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合作;蚂蚁火中逃生团结起来生存机会大;诺贝尔奖获得者虽是个人,但取得的成果需要多人合作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这些关键词,对一些学生的表现,不仅给与计分鼓励,还随机进行口头表扬,

24、进行启发诱导。最后,教师总结点评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的历史。就是在原始社会,人与其他动物面临差不多的生存环境,但由于人能够合作,最终成为主宰,成为万物之灵。当今社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看到学生列举的差不多了,教师点拨到:现实中需要合作的项目很多,从刚才同学们回答的事件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时,一个学生照着课本读了起来: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显然,教师不喜欢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这样的层面,随即提醒道:要用自己的话说,参考表格中“事件/领域”一栏填写的内容。又一个学生回答: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教师鼓励一番后,随即在

25、表格的“事件/领域”一列的“结论”空格中写下“合作无处不在”。 项目事件/领域收获内容结论经过这样的举例和思考,便自然进入下一个环节:合作的意义。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关键词记录到表格的相应部分:实现理想离不开合作。教师总结: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要。显然,这时的教师总结确实有点唐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后再由学生总结,然后由教师画龙点睛更好。由于这个问题有点难,学生思维的过程受到阻碍,教师只好进行进一步的点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行不行,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以上学习,你受到什么启示?有两个学生先后回答,可能是回答的不恰切,教师也未加评价,又问:从收获中能得出什

26、么结论?从教师的二次追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启示”难以理解,“从收获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的追问显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也便于学生回答。一学生随即回答:生活需要合作。显然这一结论符合预设,教师便急忙将其书写到表格中的“收获”的“结论”一栏。教师是这样概括的:通过“合作无处不在”和“生活需要合作”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合作使生活之路更畅顺。在完成“同步探究”练习、订正答案后,教师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虽然学生回答时概括不够,也没能向“合作使生活之路更畅顺”这一核心靠拢。但还是非常积极踊跃。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发散了学生思维。课后照例进行研讨。教师们积极发言,研讨交流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刘老师首先进行自我反

27、思。他说,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尽量按新课改思路进行,让学生多活动,多感知,教师多引导,形成观点,尽量避免上次课的不足。从具体实施来看,这样做备课麻烦,上课省事。利用竞赛方式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但思考慢的学生回答少,面向全体体现不足。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就事论事、总结意义时提升不到位的问题,也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个性化结论引导总结出类似课本上的结论(标准答案)是难点,这节课还好点,时间长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能提高。合作的事例学生体验很多,不需强调,为了体现合作学习,设置讨论环节。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探索,感觉到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抽象概括能力不断提高。当然,学生在回答意义、启示时升华不到位,也是对学生

28、水平把握不到位的体现。A老师:这次课的教学方式与上次课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问题由学生寻找,结论由学生归纳,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活动多,教师点拨到位,表面轻松但非常到位,看得出刘老师在备课中一定用了不少功夫。B老师:听完这节课大家都能感受到刘老师的进步。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安排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问题,并从中概括提升出自己的认识,优点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也感觉到还有一点不足,就是学生在第一次讨论时,由于没有讨论主题,学生不知讨论什么。当然,教师是非常清楚,讨论什么都行,目的是体验合作,探讨合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感受合作的意义。但学

29、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清楚这些,所以讨论的时候有点乱,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再周密细致一点。教研组长C老师:从这节课的展示来看,刘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原来有了质的飞跃。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知识,发展技能,也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在第一个讨论环节,个别小组出现了应该合作而不合作这件事,应该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发现这一点,引导学生分析,让这个组的学生起来回答出现问题的原因,让不同学生谈改进的办法,在教师引导下将这一点做大做强,不仅会得到教师预设的结论,有可

30、能造就一个亮点。那样的话,该节课的价值就更大了。D老师:通过听这节课我感觉今后的教学更有方向了。看来标标画画不行,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动起来,很好,感受很深。单纯教师讲,会出现“一人难称百人心”,这种方式是“人人动手丰衣足食”,因此,“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所以说“思路决定出路”。我虽然年龄偏大,接受新东西慢,但也要尽快改变自己,否则,误人子弟担当不起。王主任:教学理念转变很大。在上一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这节课体现出教师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角色,学生是主动发现问题。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果让更多

31、地学生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效果可能更好。另一方面,教师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视不够,应归纳、总结、系统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让学生能从“感知-抽象-概括-升华”的发展过程中享受到进步的快乐。主持人:刘老师的课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从注重本本到注重学生的经验,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生在“发散-比较-归纳-优化-概括-升华”中提高了能力。因此,沿着“学生说出个性化结论-优化-概括-过渡到共性化结论”的路子学习,再加上答题技巧的指导,比如题目变换、主干材料修补、开头结尾调整等形式,学生考高分是可能的,同时能力也获得了提高,比单纯记忆效果好得多。

32、一味记忆,时间长了学生没有兴趣,知识多了学生记不过来,这都是学生不想学习,不会学习的罪魁祸首,到头来,还可能埋怨学生朽木不可雕。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得到方法的训练,时间久了,效果肯定好。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合作的项目很多,从学生的回报中也能看出这一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引导学生得到预设的结论。让学生通过归纳后得出结论显然不需要照书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刘老师展示的这节课进一步说明了“观念一改天地宽”观点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所应该呈现的真实课堂情况。当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述说自己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经历,借此展开教学过程,在得到结论的同时,不断优化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未知学习之间建立有效联系,不断同化或顺应自己的知识结构,就能达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的必由之路。当然,从整节课来看,时间充裕,但学生活动方式有点单调,回答问题用竞赛的形式,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教师不清楚。希望以后注意。希望刘老师坚持自己的改革方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