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3.56KB ,
资源ID:89790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790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语文教案合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案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语文教案合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案集.docx

1、人教版语文教案合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案集28 醉翁亭记欧阳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讲解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欧阳修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计划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由岳阳楼记导入。二、文学常识:问: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庆历四年”,滕

2、子京谪守巴陵郡。问: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讲述: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庆历5年1045年)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庆历六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欧阳修为滁州太守后,

3、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翁亭记。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三、初步感知文章:(一)朗读指导1.朗读本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到“也”字应有较大的停顿,并注意不同的语气。文中用了21个“也”字结句,大致表达了三种语气,(1)陈述语气(描述景物);(2)肯定语气(介绍人名);(3)感叹语气(直抒胸臆)。

4、你能各举出一个例子吗?2.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二)朗读训练1.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2.生试读课文。3.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4.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四、疏通全文大意通读全文: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自疏通全文大意。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再读课文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五、把握内容: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明确:乐。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

5、?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以上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写的“乐”的主要内涵。最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当讲解也是必要的;但不必发挥得过多,点到为止。)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争取背过。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

6、时一、研读课文:(一)第一段:1.叫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朗读前提出要求:在懂得句意的基础上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2.理解词语、句子:3.理解内容:(1)第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明确: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2)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3)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

7、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图画角度: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视觉角度: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4)这一段里的名句是什么?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二)第2段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2.理解词语、句子:3.把握内容:(1)第二段包含几层意思?明确:这段包含两层意思:“若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

8、有不同的景色。“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赏获“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2)本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明确: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三)第3段1.叫一名同学朗读第三段。朗读前提出要求:在明白句意的基础上思考回答“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2.理解词语、句子:3.把握内容:(1)这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

9、系?明确: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丰乐亭记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2)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四)第4段1.全班同学齐读第四段:齐读前提出要求:在明白句意的基础上思考回答“这个结束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2.理解词语:3.分析内容:(1)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

10、人影散乱”(2)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五)总结提问: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明确: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

11、的旷达情怀。二、学习写法: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三、布置作业:背诵全文。第三课时一、质疑问难:(一)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请提出来,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二)老师把握文章深度,及时补充、纠正、最后作出肯定。1.写作特点:(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12、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4)结构严谨巧妙。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2.本文的构思如下:先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亭的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命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再观赏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乐趣。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绘“与民同乐图”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

13、手,就地取材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最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3.注意古今成语的意义不同。原文中一共出现了4个现在一直还在沿有的成语,但古今意义已大相径庭。这4个成语分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前呼后应和觥筹交错。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14、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达以文者,太守也。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作者,_(朝代)著名文学家。2上文第(一)段“山间之四时”的“四时”指_。3上文第(一)段“乐亦无穷”的“乐”指( )A山林之

15、乐 B山水之乐 C宴酣之乐 D从太守游而乐三、课文小结:回顾全文,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可谓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面对艰难的国运,欧阳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且还以精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文笔,给我们留下了这篇宝贵的文化遗产,真可令人赞叹。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引入:滁州城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间)写景: 朝暮四时之景乐亦无穷醉翁亭记 写人: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归来: 太守归 宾客从 游人去 禽鸟乐26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

16、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感受语言,背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教学重点、难点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难点突破: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畅谈读后感受(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重点字音、词语的掌握。抽查背诵。二、互动探究讨论美景,体会写法同

17、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景物进行赏析,分析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并归纳出其特点。(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引导、点拨) 共同明确:1.水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写出了清脆的流水声。作者此时也一定是惊喜万分。(重音字落在“闻”上,忽然听见水声,读出惊喜之情)。“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水尤清冽”点落在“尤”字,也正面写出了水清(板书)2.石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四个“为”字短语形象地写出了石的千奇百怪(语调应注意抑扬顿挫,读出一种欣喜之感)。3.树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8、 。“蒙络摇缀”这四个字,精确的刻画了树的美(语调应平缓,语速要慢)。4.鱼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怡然”的“俶尔”“翕忽”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鱼的情态“乐”,也侧面写出了水之清。(读时要注意“乐”是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语调应是“鱼与人嬉戏”的趣味感)。 作者综合运用了先声夺人、比喻、排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移步换景等手法,为我们勾勒了小石潭优美的景色。体会感情面对小石潭这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作者为什么又感到“悄怆幽邃”这是为什么呢?(板书:乐 凄)因为这个小石潭四周都是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所以作者感觉到神色凄凉,寒气透骨。前面小石潭的美景让

19、作者感到欢悦,现在却又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欢悦凄楚这种感情变化?(请结合作者写作背景来理解)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永洲,一贬就是十年,政治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山水,但眼前的景色即使再美,也不能真正解除他心中的忧愁,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忧国忧民的伟大的文人,他时刻牵挂着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他怎能有心情来尽享这大自然的美景呢?(板书:寄情山水 )三、学习小结内容小结: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写小石潭的石、水、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痛苦的情感。方法

20、归纳:游记里各种描写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作,精炼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四、指导背诵 欣赏这么优美的景色,难道你不想让这些优美的文字印入你的脑海吗?下面就请你挑选出你最欣赏的文段来背诵,看谁背得快,背得多,计时(检查两三人)五、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也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更是一篇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优美篇章。六、作业布置观察你上学路上的景色,用移步换景或定点特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柳宗元)石奇 乐水清 寄情山水 凄鱼欢岳阳楼记范仲淹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

21、涵。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朗读、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22、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岳阳楼简介: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背景介绍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

23、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就在此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一篇记,但范仲淹在邓州为官,不能亲赴岳州,于是滕托人捎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范便依此画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邓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雄文。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

24、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文体简介:“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词注音谪() 属(同“嘱”) 霪()霏( ) 樯() 楫()冥冥(mng) 谗()偕忘(xi) 浩浩汤汤(shng) 怒号(ho) 汀兰(tng)把酒(b)断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三、分组合作学习。要

25、求:划出疑难语句,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3.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26、得无异乎?译:被降职远调的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 第二课时一、用上节课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六段重点语句翻译: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此时)登上这座楼,就

27、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

28、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二 、分类积累一词多义1.属:属(zh)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属(zh)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类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4.备: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29、) 攻其不备(防备) 关怀备至(表示完全)5.一: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 一鼓作气(第一次)6.微:微斯人(没有) 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乃悟前狼假寐(才)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属引凄异(怪异)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 初极狭(很,非常)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不同(风景)积累词语:1.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

30、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2.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第三课时一、读文回答:1.问: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ZYB燃烧器泵2.问: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原因和政绩?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问: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答:“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4.问: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答:“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5.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7.表达作者旷达胸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