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50KB ,
资源ID:89712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712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代三首咏蝉诗.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代三首咏蝉诗.docx

1、唐代三首咏蝉诗唐代三首咏蝉诗2010-08-12 12:40:20|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全诗共四句: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托物寓意、精巧深刻的小诗。自古以来就为后人所传诵。 前两句写实,首句写出蝉的形状与食性。 “垂”,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 说 “饮清露 ”。次句写蝉声之远传。着一 “疏”字,把枝干挺拔的梧桐写 出,“流响 ”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 “出”字,把蝉声传送 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后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

2、 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 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 “居高 ”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 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 ),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 “自”字、“非”字, 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 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诗中比拟既形象又传神,达到虚与实、情与理的完美统这里,使我想起儿童时代,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绑着 用牛尾做的圈套,痴呆呆地站在树下,望着停息在高高的树梢上的 蝉,想捉又捉不到,只好看着它得意地鸣叫的境界。至今我仍能想象 到它震动耳

3、鼓的鸣声。儿时只知道贪玩,不知道能引申出这样一番道理:蝉的鸣叫传出 去很远很远,不是由于借助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自身的努力,站到 了高挺洁拔的树上的缘故。一个人的声名远播,要凭自己的品德和才 学,不是靠权势地位所能达到的。这个世界很奇怪,立身自好,品格高洁,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会 为扬名去巴结权势,结果他们声望很高,相反,道德低下,腹中空空 的草包,即使攀附上某种势力,也不会名声高远。历史上不乏昏庸无 能之辈,仅凭关系凭继承凭钻营,就享受到尘世的荣华富贵,但他们 永远得不到崇高的声名。几千年的文明进化,几千年的美好憧憬,促进人类智慧发展到能 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水准,多少次划时代的进步,使许多古老

4、的东西 渐渐绝迹,作战时再看不到血迹斑斑的矛和盾,生活中早就不用笨重 的石块和青铜。然而有一个现象却发人深思,就是人类的精神领域 里,不些东西似乎隔千年而依然如故。庸俗、卑劣、自私等丑陋的行 径,依然司空见惯,凭借秋风以扬名,攀附权贵以出头的,历来不断, 所以古人的诗文仍能引起今人思想上的共鸣。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文章。虞世南的文就像 他的人一样,时人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诗人笔下的 蝉”就是他自我意识的表露。同是唐代诗人,同样作咏蝉诗的,还有初唐文坛四杰之一的骆宾 王。他的咏蝉诗是: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5、。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政见不合,触怒了武则天, 遭到诬陷,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下狱。这首诗是他在狱中听蝉鸣有感 而作。全诗虽写蝉声,却处处浸透着一种低沉、压抑的情绪。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 深深怀想家园。这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 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 不堪”和来对”构成流 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 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 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云,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 同时更因此回

6、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 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 凄侧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 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 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 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亦如此,物我在 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 寄托遥深”。第七句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 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 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哪一个来替诗

7、人雪冤呢? 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 体了。全诗从客观到主观,层层深入地状物抒情,情绪由静静的沉思而 发展到不可抑制的呐喊。痛而不悲,失望而不消极,在古人写自己不 如意的诗作中,属上乘之作。我国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制,帝王的思想方法笼罩着主 观的阴云,只听朗朗颂词,不听逆耳忠言。就是士人的想法与说法和 帝王君主不一致,也可以给其定罪。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字狱、 言论狱,触目惊心,屡见不鲜。落魄自持,秉性高洁,敢于直言的骆 宾王,遭此劫难实属必然。我仿佛看到衣衫褴褛的诗人,站在铁窗之下,听秋蝉高鸣,感叹 自己身陷囹圄

8、,倍受折磨,青春消逝,白发增添,为此而仰天长叹: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言志,是心湖的涟漪,是灵魂的流泉。咏蝉是骆宾王作于 患难之中,故不同于虞世南平心高论,哲理丰厚,而是感情充沛,言 词激烈,取譬明切,寄托遥深,特别引起历代受压抑的士人的思想共 鸣。在唐代,除上述两位诗人外,还有一位著名诗人曾作诗咏蝉,他 就是李商隐。他的蝉诗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是晚唐艺术成就很高的诗人,这首五言律诗,借秋蝉自寓 身世之感,是他运用 托物寄兴”手法的杰作。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首句闻蝉鸣而起兴。 “高”指蝉

9、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 树吸风饮露,所以 “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 “难饱 ”而引 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 “恨 ”。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的,因 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 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 ,会不会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了呢? 比方蝉,本来没有什么 “难饱 ”和“恨”,作者这样说,不是不真实了吗? 咏物诗的真实 ,是作者感情的真实 。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 ,借蝉来写, 只要 “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 “高”和“声”的独特感 受来,可以写 “居高

10、声自远 ”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 “本以高难饱 ”, 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接着,从 “恨费声 ”里引出 “五更疏欲断 ”,用“一树碧无情 ”来作衬 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 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 “疏欲断 ”而 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作者责怪树的无动于衷,是为抒发自 己的胸中的悲愤和不平。接下去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薄宦 ”,指小官。 作者当时在各地当幕僚,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 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田园将芜胡不归 ”,更何况 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

11、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 ,作者思归就更加 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 “薄宦 ”同髙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 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末联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 蝉。蝉呵,多劳你给我敲警,但是我一家的生活本来和你一样的清 苦。”诗的这个末尾与首句 本以高难饱”前后相呼应。诗人与蝉儿同病 相怜,而世事的无绩又只能使诗人引秋蝉为同类,从蝉鸣中得到理 解,然而牢骚归牢骚,不平归不平,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也只能坚 守不移,这是从诗人的强烈而明确的爱憎中,可以感觉到的。这也使 全篇一开一合极为严谨。感伤身世之

12、作是李商隐诗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 人托物寄兴”、为情而造文”的艺术特点。本诗借与蝉对话的形式咏 物起兴,兴之所至充溢着作者的情思,那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 的沦落,世道衰败的情绪,透露着深厚的情味,使人读来有无尽的回 味之感。上面三首诗都出于唐代,都是咏蝉寄意之作,由于作者的气质、 地位、遭遇的不同,寄托了各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理想志趣,构成了不 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有人评价说: 虞世南是清明人谈论真理,骆宾王是患难之人诉说隐痛,而李商隐则是不满现实的牢骚话。 ”他们都如歌德所说:我写诗向来不弄虚作假。”三位诗人同是写蝉,我们看到的却是三位诗人各自的影子。他们在艺术上达到了虚实结

13、合,情理统一,情真意切,因而感人肺腑,成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在唐代诗歌中,有三首咏蝉诗各具特色,读后深受感动。同是咏蝉,同一意象,但却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一个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意志。作家的个性、经历不同,即便是同一意象也会表现出各异的风格。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这一时代诗歌无论从情感表达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咏蝉的诗很多,在唐代有三首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分别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咏蝉。我们分别来感受这三首相同题材的诗歌所传达的不同情感。虞世南是贞观宫廷中最杰出的诗人。他沉静寡欲,笃志好学,兼善诗文,少年时得到南陈文学家徐陵的赞誉。入隋后,和其兄

14、虞世基名震京都,被时人当作陆机、陆云兄弟。在隋代深得炀帝的器重,炀帝深爱其才华,当作重要的文学侍从。入唐后,任秦王府参军,后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为亲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秦王即位,为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虞世南的一生仕途畅达,深得统治者重用。其诗风清新雅正、圆融整丽,大多数为歌功颂德之作。他善于写景咏物,蝉就是其咏物诗中出色的一首: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历来在文人墨客心目中是清高的象征,虞世南也不例外。此诗 的前两句正面描写蝉的形象与特征。 “垂緌”一词显示出诗人对蝉观察 的仔细,而且用人比蝉,用笔独特。緌是古人用来固定冠的系在颔下 的下垂的带子,而诗人用此来比喻蝉

15、在吮吸清露时的样子。古人早已 用“餐风饮露”来比蝉的清高,从而也比高尚之人。屈原在离骚中 有这样的诗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在此,诗人 互比,将蝉比人,又将人比蝉,体现其手法高妙。蝉以其叫声著名, 所以诗人用“流响”来描写其声音,而且这种声音是从高大的梧桐树上 传出的。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描写的鹓鶵非梧桐不止,鹓鶵与梧桐 都是清高的象征。后两句带有说理的成分,说明蝉声传播的遥远不是 凭借秋风,而是自己所处位置之高的原因。诗人在此以蝉来比自己的 个性。此为咏物以自喻。所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 “咏 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骆宾王天姿聪颖,七岁因对客咏鹅,才名远播

16、,有神童之誉。他生活 在高宗武后时期,初唐四杰之一。他在穷极无聊中渡过其早年生活。 约在高宗龙朔元年,被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龙朔三年,朝廷诏令荐 举人才,李元庆让他陈述己能,他却耻于干进(自叙状),不久 即离开了元庆幕,赋闲齐鲁。高宗乾封二年( 667 )授奉礼郎,东台 详正学士。咸亨元年( 670 ),因事被谪,从军西域,在塞外游历两 三年后返回,又在蜀中游宦多年。仪凤四年( 679 )迁侍御史,又被 诬坐赃下狱。出狱后于永隆二年( 681 )除临海丞,后弃官居扬州, 光宅元年( 684 ),徐敬业在扬州暴动,辟骆为艺文令,写下了著名 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不久徐兵败,骆下落不明,或云死于乱

17、 军,或云出家为僧。唐诗纪事载: “宋之问贬黜放逐江南,游灵 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ti 0)嶤(y血),龙宫锁寂寥。 久不能续。有老僧照明灯曰:“少年夜久不寐,何也?”之问对曰:“偶 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即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之问愕然,讶其遒丽,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寺僧有知者曰: “此 乃骆宾王也。” 骆宾王的一生坎坷不遇,他的在狱咏蝉为托物言志的名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此诗的写作背景在其序文中表露非常清楚: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 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

18、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 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 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 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毛之灵姿。候时 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 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 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 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 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唐高宗仪凤三年

19、(6 7 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第一二句写蝉与自己。 西陆”为秋天,隋书 天文志:日循黄 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 之冬。”秋蝉的唱声不像夏天的声音那样有力清脆,而有点凄惨了。 这样就引起了作为囚犯的诗人对故土的怀恋。 南冠”指代囚犯,典出左传 成公九年。第三句写蝉,他看见黑色的蝉,而不堪自己白 头。第四句语意双关,白头本来指自己,由于含冤入狱,忧愁头白。 其实有用白头吟诗意。白头吟是一首汉代诗歌,普遍认为是 乐府诗,题材为弃妇诗。但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录司马相如要娶 茂陵女,卓文君有感而作。此处用来象征诗人自己被君主的抛

20、弃,这 就是以男女关系来比君臣关系。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蝉也是写自己,仍 然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最后两句对黑暗的世道进行了控诉。此诗仍然 用蝉的高洁来象征自己。但此处却写秋蝉,流露出无限凄惨之意。李商隐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极为艰难,他在家随堂叔学习。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党争的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人做幕僚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在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李商隐是晚唐感伤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寓意含蓄,诗意朦胧,故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研究者的兴趣。他的咏物诗咏蝉也非常出色: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

21、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第一二句写蝉由于居高而 难饱”比自己才才华出众而却不能被重 用。声音传得再远也是 徒劳”所以这种居高与声远只能给自己带来 更多的 恨”。三四句写尽管蝉的叫声怎样的撕心裂肺,悲痛欲绝但树 木却是无情之物,它并不理解蝉的叫声。也即自己不能被人理解,知 音难遇。五六句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伤,由蝉转向自己。 第五句典出战国策 齐策桃梗和偶人的对话。自己一生无法摆脱 飘零之苦。第六句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田园将芜胡不归”,产生归隐之想。最后两句写自己和蝉取得了共鸣,蝉启发了诗人,明白了道理。情高志洁之人在污浊之社会难以生存。总观三首咏蝉诗,清人施补华的评价后人无有出其右者: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 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