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72.15KB ,
资源ID:89542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9542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S五语下教案28孔明借箭.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S五语下教案28孔明借箭.docx

1、语S五语下教案28孔明借箭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神机妙算”“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等词语。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28孔 明 借 箭􀀋却说鲁肃领了周瑜(y)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yu):“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jn)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唬(h)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鲁肃为什么“失色”?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ji)、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

3、言语支吾(w)了半晌(shn),别孔明而回。鲁肃为什么支吾了半晌,却说不出话来?孔明嘱(zh)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叫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周瑜的话说明他是怎样的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鲁肃去探访孔明,孔明揭穿了周瑜使用计谋让曹操杀害蔡瑁、张允的事,鲁肃回去告诉了周瑜,周瑜决定要除掉孔明。为下文叙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这部分是故事的起因。И

4、588;次日,聚众将于帐下,叫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这句话写周瑜让孔明监造十万枝箭,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写孔明爽快地答应了,表现了什么?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这句话为后文哪句话埋下了伏

5、笔?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愿纳军令状”说明了什么?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瑜大喜”表现了什么?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chi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写鲁肃的怀疑,其目的是什么?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这句话表现了什么?段导读: 本段写周瑜让孔明监造十万枝箭

6、。为下文描写草船借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hu),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mn),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叫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写孔明要求鲁肃帮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同时可以看出孔明是什么样的人?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ln)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

7、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我!”段导读:本段写鲁肃来探孔明的虚实,孔明让他准备二十条船。􀀎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这句话写直到第三日孔明才有所行动,其作用是什么?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大雾漫天”“对面不相见”这些词句表现了什

8、么?段导读:本段写直到第三日,孔明才邀请鲁肃一同去取箭。段中的环境描写为下文草船借箭的成功做了铺垫。􀀏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li)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鲁肃为什么害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孔明为什么这么自信?段导读:本段写孔明邀鲁肃一同去曹营取箭。作者通过对孔明言谈举止的描写表现了孔明的自信。􀀐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n)手乱箭射之。”曹操的

9、命令说明了什么?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写曹操向旱寨调拨人手,说明了什么?比及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sho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孔明为什么“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段导读: 本段写了孔明向曹营借箭的过程。从而解开了上文的种种疑问。􀀑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

10、“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这句话写出了孔明对什么的看法?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叫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段导读:本段通过鲁肃与孔明的对话,为我们解开了疑问。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草船借箭的过程。这部分是故事的经过。􀀒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这句话写周瑜派人来取箭,有

11、什么用意?孔明叫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大惊”一词表现了什么?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孔明运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部分是故事的结果。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学习生字新词。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揭题激趣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12、的前半部分,有删改。这是篇历史性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他们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自读课文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

13、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并查字典理解词义。)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三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擂”读作li,不读成li;“丞”读作chng,不读成cng。比较下列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雷擂内呐属嘱日曰愉瑜昨诈语吾匆勿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的过

14、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的。五自己练习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投影。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1.揭示孔明特点。(1

15、)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2)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摘要板书。)2.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边默读,一边标画,一边批注。)(1)默读课文,思考。(2)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3)建议每个

16、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4)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a.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

17、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b.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都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为什么作者要那样写呢?(组织学生议论。)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

18、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真是话中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提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小结:诸葛亮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一定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19、。(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箭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这是为什么?原来,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

20、及。”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3.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第1、2自然段。)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作人物心理分析。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之死地而后生4.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

21、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5.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使借箭的妙计实施。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1)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2)题目是“孔明借箭”,那么,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3)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

22、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练地概括了孔明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的箭多。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背熟。三课外延伸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哪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三国演义。四布置作业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1.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画示意图理解借箭的经过,并通过讨论来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安排船,为什么擂鼓呐喊,学生更好地理解诸葛亮的周密计划,巧妙安排。学生发挥群体的作用

23、,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2.在读中让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感悟。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词、句、段,通过解词析句、朗读感受、讲中质疑,把读、讲、议、问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读书、思考、表达、想象的能力。3.教会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解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如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表现个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28孔 明 借 箭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支援()引,牵。帮助,救助。引用。虚实()空。不真实的。衰弱。2.辨别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1)教师节时,我对李老师说:“谢谢您对我的关

24、心。”(礼貌用语,表示感谢。)(2)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说明曹操的雄师百万斗不过这二十只船,表示对曹操的讽刺。)3.我会感受。(1)从“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中,我感受到(诸葛亮考虑得周密、成熟,既使船多受箭,又使船保持平衡)。(2)从鲁肃“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言”中,我感受到(鲁肃言而有信,忠厚老实)。4.照样子,写词语。虚实(动静)(成败)(是否)背景介绍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互相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

25、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孔明借箭的故事就是在联合抗曹时发生的。人物简介1.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被称为“卧龙”。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著作有诸葛亮集。2.周瑜(175210),三国吴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瑜多谋善断,忠君爱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因病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逝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年仅三十五岁。3.鲁肃(172217),三国吴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初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

26、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之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周瑜平反1.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再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接着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说明他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对自己人谦逊有礼,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

27、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地分析谋划基础上,不是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像,但孙策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像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地结合了。2.周瑜心胸开阔,并非气度狭小之人。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经典教案节选(一)情境采访,深化认识1.这几个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他们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呢?请大胆地

28、提出来。 选择班上的几位同学扮演罗贯中、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 其他同学当小记者向这几位提问。(如问罗贯中:“您为什么用孔明借箭为课文题目,而不是骗箭呢?”问诸葛亮:“您明知道周瑜陷害您,您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呢?”问周瑜:“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问鲁肃:“您怎么去帮助诸葛亮,这不是当叛徒了吗?”问曹操:“您为什么不派兵去攻打,而只是下令放箭呢?”)2.教师当记者采访学生: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富现场感,能极大地调

29、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与答、说与听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深化对课文内容的领会和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2.拓展:谁还知道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他故事?3.延伸:如果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诸葛亮或者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英雄人物,课后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这部名著。 4.课后把孔明借箭的故事讲给你们的父母听。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课后去看看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或把孔明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