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第 六 单元第 1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数的认识(1)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及“做一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的概念,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深入掌握在直线上表示数,学会简单的识图能力。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一、整理数的概念。二、整理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负数三、整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负
2、数四、整理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五、整理倍数与因数相关知识。课上互学:复习一:数的分类 (教师出示PPT课件)观看中国奥运健儿伦敦展风采,统计其中的数据。数能分成哪几类?都有什么数?你学过哪些数?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阅读下面的资料,你能发现什么?1、获取信息,理解数的分类。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2)动手操作,给学过的数分类。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过的数分类整理。(同学们在小组内分类整理)数复习二:在直线上表示数()是正数,()是负数,()是自然数,()是整数。(1)区分直线上的数。(2)在直线上表示数。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3、获?课后练学:1、教材第73页“做一做”。2、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1,2,3,4题。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1)整数分数小数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2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数的认识(2)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473=5页及“做一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理解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2.牢记数位顺序表,利用数位顺序表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3.复习整理因数、倍数的含义,解决因数、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深入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牢固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一、整理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的含义(举例说明)二、整理因数和倍数知识点: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因数和倍数的特征3、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4、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5、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课上互学:复习一: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PPT课件出示例1)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区别?填写数位顺序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回忆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2、深入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师:计数单位就是表示数的大小的单位,而数位指的是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3、学生利用
5、已有知识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师:看表,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想想表格应该怎样填写。(学生按照小组汇报)复习二:因数、倍数的含义122=6,算式中()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师:请大家说说算式中的因数和倍数。复习三: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在小数中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是什么?复习四:比较数的大小你能举例说明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生练习完成后汇报完成结果,师生评议)课后练学:1、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6,7,8题。2、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9题。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2)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顺序表因数和倍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
6、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3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数的运算(1)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在四则运算中 0或1参与运算时的特殊情况。 2.深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在辨析中学会整合、理解知识。3.根据学过的知识整理四则运算中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利用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四种运算的意义,正确、灵活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深入掌握四则运算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之间关系加法减法乘
7、法除法课上互学:一、复习准备27+68=910-540=1840=91070=78-0.8=37= 6.30.1= 3625%= 48+6.52= 1.02-0.43=二、复习内容整理1.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任何数加上或减去0,和或差都不变;0乘或除以任何
8、数(0除外)都为0;两个相同的数相减为0;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变为原来的2倍;任何数除以或乘1,结果不变;1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是该数的倒数;任何数(0除外)除以本身,商是1。4.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探究,得到讨论结果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困惑?课后练学:1、教材第76页“做一做”。2、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第1,2题。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1) 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4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数的运算(2)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内容。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五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
9、灵活运用五种定律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3.掌握估算的运用原则,了解估算策略,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4.在实际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一、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二、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上互学:一、复习准备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和()叫做第一级运算,()和()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运算,后做()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二、复习内
10、容整理1.运算定律。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3.87+2.9975.2-19.8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174.37+88+0.63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10.47-5.68-1.325.39-2.88-1.39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1.25723856+4438 941015.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使运算简便(除数不为0)。3900(3925) 5700(579)6.估算。师:在我们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怎么估算呢?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后练学:1、教材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2、教材第7
11、9页练习十五第3,4,5题。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2)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5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数的运算(3)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内容。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从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2.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建立学生的社会实践性。教学重点: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教学难点:运用解决问题的主要步
12、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课上互学:一、复习准备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二、复习内容整理1.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师: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说出加、减、乘、除)2.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师:如果是一道
13、复杂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第10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问:解决问题时一般可以分成几个主要步骤?每一步做什么? 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几种方法?你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需要借助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吗?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1)独立探究。(2)组内交流。(3)集体汇报。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练学: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2题。2、教材第
14、80页练习十五第8,9,10,11,13,14题。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3)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1.理解题意,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2.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检验,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6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式与方程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内容。教学目标:1.整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提升学生的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2.理解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理清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灵活地掌握解方程的方法。3.在实际问题中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
15、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牢固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灵活解方程。教学难点: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决数学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自主整理以下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二、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三、等式的性质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课上互学: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师: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CCTVSOSUFONBA师: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所涉及的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二、复习内容整理1.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等。(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
16、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2)完成教材第81页表格。集体订正。2.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的注意事项。 师: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3.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师:同学们,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三、
17、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练学:1、完成教材第81页“做一做”的习题。2、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7-14题。板书设计: 式与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为x 找出具体的数量,列出等量关系式 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并写答语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7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比和比例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2.进一步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3.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18、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教学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一、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二、比、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名称联 系比分数除法课上互学:一、复习内容整理1.比和比例。师:提出问题:(1)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3)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表1,完成表1。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提出问题,学生讨论。(1)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2)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4.PPT课件出示
19、教材第84页表2,完成表2。5.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6.正比例与反比例。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1)独立探究。(2)组内交流。(3)汇报展示。教师总结方法7.用比例解决问题。师: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E.解比例; F.检验。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后练学:1、教材第85页“练习十七”的习题。2、教材第85页练习十七第1,2题。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
20、成什么比例;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 F、检验。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8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2.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整理以下关于图形与几何知识点:1、图形的分类 2、直线、射线和线段 3、相交、垂直、平行4、角的意义和分类 5、三角形的有关知识6、
21、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分类 7、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及圆环课上互学: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一起学过哪些图形?直线、线段、射线、长方形、三角形 二、复习内容整理1.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请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角。师:我们学了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3.三角形。师: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在一个三角
22、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的关系: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最多也只有一个钝角。4.四边形。师: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圆。师: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总是半径的2倍。三、课堂小结: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课后练学: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的习题。2、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1题。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图形 图形相交、垂直、平行 角的意义和
23、分类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分类 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及圆环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9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
24、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课上互学: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这节课我们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入手,进行整理和复习。二、复习内容整理1.周长。提出问题: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 (1)独立探究。(2)组内交流。(3)集体汇报。2.面积。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测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单位面积量出来的。(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
25、当于长方形的宽。(3)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拼凑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2倍。(4)圆形。割补法: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将圆沿着它的半径等分若干份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3.完成教材第87页图。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后练学: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的习题。2、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27题。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10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内容。教学
26、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2.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自主整理关于立体图形的知识点:1.立体图形的特点。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上互学: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从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入手,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复习。
27、二、复习内容整理1.立体图形的特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圆柱与圆锥。圆柱是以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得到的。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3.回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3)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4)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4.公式之间的联系。(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2)圆柱与圆锥的联系。课后练学:1、完成教材第88页
28、“做一做”的习题。2、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9-16题。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长方体:S侧=2(a+b)h, 正方体:S侧=4a2, S表=(ab+ah+bh)2, S表=6a2, V=abh。 V=a3。 圆柱:S侧=Ch=2rh, S表=2rh+2r2, 圆锥: V=Sh=r2h V=r2h。课后反思:第 六 单元第 11课 主备人 王晓燕 课题:图形的运动教师笔记(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能明确含义、特征和性质,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并能画出旋转90后的图形。2.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绘制等活动来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感受旋转图形的美来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体验生活。教学重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画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整理学过的图形运动相关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 2.图形的平移3.图形的旋转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5.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课上互学: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