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09.65KB ,
资源ID:87325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732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学习心得5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学习心得5篇.docx

1、论语学习心得5篇20XX年X月 论语学习心得5篇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学问,必需专心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学问,由此就能猎取更深的新学问。特殊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亮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老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学问,

2、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方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

3、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赞扬,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生的特点供应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老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溶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峻,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期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

4、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觉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擅长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殊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特别高超的,他要求学生乐观地思考问题,擅长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许多学问都会飞快

5、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学问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学问,如何在学问的猎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学问,更应当教会学生学学问。老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学问,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学问。要想教会学生学学问,使学生真正把学问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特别快乐。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

6、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判,对于不愿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扬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忙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老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

7、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供应了胜利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制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间。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许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抱负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担心的时代,社会新闻许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凝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许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理想,并且也反

8、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把握学到的基础学问,又能培养学生应用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老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专心阅读、认真品尝。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宝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论语学习心得2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9、,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什么意思?“士,事也.”1也就是说,一个人被推举出来为大家做事,就是士.既然出来为大家做事,他在社会上就有了肯定的地位,有了一个位置,故而汉书食货志说“学以居位曰士.”后来选士用科举的办法.科就是一个方面的才能,举就是推举.就是通过考试看谁有能力,有能力者为士.从乡试开始,一级一级的考上去,乡试考的好的叫中举,就是你可以向上推举的意思.在全国举行的会试中,考的最好的叫贡生,贡生就是等着向皇帝进贡人才的意思.皇帝殿试以后,第一名就是“进士”.通俗的说,就是进级为士.这就是“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来历.既然被选上了,就有了升迁,就有了

10、官职的大小,“是以为大夫卿士.”2后来把出来做官,叫做出仕.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当公务员吧. 做公务员首先是为老百姓办事的.那么古人对于士有什么要求吗?有.在这里曾子为出来作士的人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他说,出来为大家做事的人,不可以不洪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坚毅、坚韧、有百折不回的气概和毅力.一个学问分子,走上了仕途,首先要志向远大,即所谓弘大,立大志向,办大事,办好事,坚决不移地向前走.为了老百姓,目标再远,困难再大,也绝不动摇.而且要把自己担负的责任看作是天职.这里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仁,以推行仁政为己任,这是最最重要的.为了推行仁政死而后已! 所以当官的不要怕

11、担负责任,你不同意担负责任就不要当官.当官的就要推行仁政,施仁政,爱人民,用仁德来管理百姓,用仁德来要求自己,用仁德来作为自己为官的原则和检查衡量能力的标准.在曾子看来,要享福别做官,要发财别做官,不能任重道远,不能吃苦耐劳,不能一丝不苟地为国家办事,为老百姓办事,不能实行仁政的人,真的不如回家卖红薯.人都是要死的,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死,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办事的人,死了才没有什么懊悔和遗憾,才能做到死而后已,否则就是行尸走肉,不配士这个称呼. 论语学习心得3 论语是孔弟及后人记述孔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

12、篇就向人们叙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殊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旧历历在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是危险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不但要努力学习,更要把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 通过学习论语后,使用明白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本书分了7个部分来解读论语:天地人之道、心灵之

13、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人生之道。 其中我感觉许多道理是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实用的。论语强调人的力气是无比强大的,假如做一件事情能够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这个事情肯定可以胜利。然而“尽人事而知天命”啊,假如个人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结果,凡事还是要懂得知足常乐吧。 有人说过了三十岁就要给自己一种减法生活。这话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拿我来说吧,我总觉得少一件衣服一个包一双鞋,常常为了要买什么样式的而苦恼。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东西,但是说明我的心灵不够平静很空洞,所谓心灵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

14、什么,我想人还是需要精神的更加丰富,而远离物质的纷杂才是所谓的减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终还是想追求欢乐的。书中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三个工匠在造一所宫殿。有人问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说:“我在砌砖”同问第二个工匠,他回答“你没看到吗?我在干苦力。”而第三个工匠却愉悦的说:“我正在造一个宫殿啊!”诚然,第三个工匠是最欢乐的。第一个人很现实,目光也很短浅;第二个人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祥林嫂”,在他心中不会有欢乐;而第三个人心中布满抱负和期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难处,而是向往着胜利后的喜悦。我想这样的人,不管胜利与否,至少他的人生布满了阳光和欢乐,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再说为人处事交朋友这

15、部分,这部分给我的提示和警醒最多。小的时候小朋友之间闹别扭我的父母总是责怪我;长大了到社会上交往,他们总是让我觉得我是欠别人的,假如有抵触,那么错确定在我。(当然,我不是责怪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时候教育他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根据黑格尔“正、反、和”的哲学理论,人生是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才好。这是后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哲学论断。)这样下来,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苦恼,我很虚心很低调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爱欺生的人会把抵触引发到我的头上来。经过几年的滚打,我树立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不是人们常说的“以德报怨”,“投桃报李”。咋听起来孔子这么告诉他

16、的弟子,感觉有些出乎意料。其实孔子是告诉我们处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当然也决不赞成以怨报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态度坦然地面对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当使用的地方。了解的这一点,我觉得为人处事仿佛轻松愉悦了许多。有了正确的处世态度,假如你又是个正直的人,那么我想会交到益友的。因为真正的好朋友不会只听得进去赞扬褒奖的话,更应当听的是批判和反面的意见,因为坦诚实在的意见是人生进步的动力。 人生之道,对于我还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毕竟我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经历的事情还很少,我期望能到达书中所说的“海到终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他讲的不是制服

17、,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这就是六经注我的境界,是三十岁这个年纪所应当具备的心灵自信的能力。我还在努力,期望好的学习能导致我的行为转变。 论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博大精深。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不间断地学习。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智慧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

18、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英勇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毅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论语能帮我们解决许多困扰已久的问题,那短短的一句又一句话,或许只要读透其中一句都能转变我们的生活。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急躁,不感到疲乏。 “学而不厌”。作为老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老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期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老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应当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老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呀。“老师

19、教育孩子要急躁”,我们常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急躁的佐证。 老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老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期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确定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示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期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忙;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当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准时调

20、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缘由,帮忙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准时完成作业 现如今,许多人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愁闷、牢骚多,工作生活乐趣少。像我们老师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我几乎每天看到老师的疲乏身影,每天听到老师不满的声音。我始终困惑,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时还真有误会和抵触,心情同样不佳。这些都影响了人的工作乐观性和工作、生活的乐趣。最近看了于丹的心得,感觉很好,有修身养心,去郁闷之效,使人心胸突然开阔。 幸福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告诉我们,为人不仅要拿的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忙那

21、些需要得到帮忙的人。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给予比猎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布满幸福感。现在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校园多奇妙!我得修炼。“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洁单,但蕴含的是老师的爱心,论语包含的东西,是精神上的追求,值得思考的,还太多。 论语学习心得4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虽是夸张的说法,但强调了学习论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学习论语是否也重要呢?答案当然是确定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而孔子是古今中外最

22、有智慧的人物之一,应当说,论语是一本布满智慧的书,学习论语,自然可以学到智慧并且增进智慧。论语又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提倡“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中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道德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学习论语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个人感触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观。论语的核心是讲做人,而做人的首要问题是立志。孔子是“志存高远”的典范,“修己以安百姓”(即“修养自己,使全部的百姓都安乐”)是孔子向君子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人生抱负,他把个人的抱负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而且坚持不懈地要去实现它,周游列国14年之久,力争转变无

23、道的现实,所以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之说。孔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执着追求抱负及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当代许多人所缺少的。 价值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即“长期处于贫困中”)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中的“利”,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是物质的、自然的方面;“义”是指反映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规范和个人的社会责任

24、,是人文的、精神的方面。孔子确定人们都期望富贵,厌恶贫贱,同时又要求根据义的标准来决定对富贵贫贱的取舍,自觉地把义放在第一位,以道义的要求约束自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子还指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和利关系的不同态度,不符合道义的富贵,孔子视为“浮云”,对其是不屑一顾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道德准则,当今社会那些“一切向钱看”、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唯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的人莫非不应当对比这一准则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么? 孝悌之道。孔子讲究孝悌之道,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即“弟子在家要讲孝,出外要讲悌”),孝悌已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慢慢丢失。我们常常能听到

25、老人食不饱腹,衣不御寒,甚至被子女赶出家门等不孝之事。那么,满意父母的物质需求就是孝了吗?孔子在回答其弟子什么是孝时曾说,赡养父母要“敬”,如不敬,那就与饲养狗马没什么区别;孝敬父母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假如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不能算孝。在向孟武伯解释什么是孝时还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不必为自己其他方面担忧。因此,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全部,还要尊重父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做人,即使事父母竭其力了,但假如在社会上行事不检点,违法乱纪,使父母担忧,也不能算是孝。 为人处世之道。论语中有许多篇幅是在讲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

26、仍很实用。例如,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和谐是贯穿在孔子仁礼思想中的根本价值追求,为了达到和谐的目标,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和中庸的思想。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宋代有名理学家朱熹,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不走极端,要恰到好处。“中”是“和”的基础,过或不及都不利于“和”。有人认为中庸之道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乡原,德之贼也”,乡原是指那些与世俗同流合污,不

27、讲原则,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可见,孔子是厌恶那些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的。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之说实属对中庸之道的偏见,是后人的错误理解。 为政之道。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即“假如为政以德,就可以像北斗星那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在它四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将政治归结为正人正己,而且正人要先正己。为政以德首先要求当政者“帅以正”,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领先垂范,这样才能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上梁不正下梁歪,假如当权者、领导者走歪门邪道,违反党纪国法,下面的风气自然会歪,更谈不上对政事的治

28、理能奏效了。 论语学习心得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洁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依据他

29、丰富的阅历,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留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忙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