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39.39KB ,
资源ID:86506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506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下第四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下第四单元.docx

1、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下第四单元三下第 四 单元 课题 长城和运河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先学提纲、挂图、生字卡片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应以的朗读为主,要指导学生读出韵脚,通过反复诵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美丽,体会诗的含义。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悠

2、久的历史,古代有许多伟大的工程,你知道有哪些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和运河,这是我国两大不朽的工程。(板书课题)她们一个像巨龙,穿行于中国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3.出示挂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注意说得具体些。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改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2.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互相评价。(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关注差生朗读情况。3.学习生字。(1)朗读出示的生字词。(2)自己辨析、记忆字形。(3)交流需要特别注

3、意的地方,以防写错。(4)重点指导:蜒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每一部分都写了哪些方面?直接回答有困难,设计梯度训练:(1)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2)再作者眼里,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3)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导朗读:(1)通过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注意一定的停顿。“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结合诗句,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2)齐读全文。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学习对“

4、长城”的描写。1提示任务:出示长城图,欣赏长城奇景,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2.自主阅读:出示第一部分,学生反复朗读。3.展示交流: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板书:奇迹)b“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应该怎样读,指导读出惊喜之情。c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相关句子。此时的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像一条长长的龙。)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用钢笔给生字描红。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部分。板书设计: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嘉峪关不朽 创造奇迹 诗篇 天堂 杭州 奇异的景象民族 绸带 万里长城教学反思:三下第 四

5、 单元 课题 长城和运河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小学 施高英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重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及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及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先学提纲、挂图学情分析学生因为环境所致,没有丰富的旅游经验,但是他们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对一些伟大的工程有所了解,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

6、验,启发他们回忆这些伟大的工程。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出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3.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看着课文插图,说说你眼中的长城。用上“曲折 蜿蜒 连绵起伏 巨龙 奇迹”。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提示任务: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自主阅读:自由读第一部分。展示交流:1.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2.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

7、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3.想象一下,“巨龙”穿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用手指在插图上和长城一起行走。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4.比较句子。向巨龙穿行在大地。向巨龙爬行在大地。5.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

8、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句子: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意思一样,但第一句设问句语气强烈,强调了奇迹的创造者。)应该怎样读这一句话?(敬佩、自豪)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7.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不畏艰难,创造了这人间奇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8.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部分。 提示任务:跟随作者继续鸟瞰祖国大地欣赏另一人间奇迹运河,谁来说说它的全称。自主阅读: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奇异的景象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9、展示交流:1.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2.如果说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雄伟壮丽,运河留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那是?再来读读,读得再轻柔些。3.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作(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处:长、扁、柔软、有光泽等。)朗读时注意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用两个词概况特点:动人、秀丽。(2)如果将“像绸带飘落在大地”改成“像绸带飘落到大地”或“像绸带飘向大地”好不好呢?为什么?讨论。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

10、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运河长,运河美)运河美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除了展示京杭大运河的长,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将诗歌从前面对奇异景象的描述过渡到对“奇迹”的赞美。朗读诗句,读出赞美之情。4.是谁创造了这奇迹?我们勤劳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这世界奇迹,你们有何感想?带着自豪敬佩之情朗读最后两行。5.朗读第二部分。6.观察课文插图,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运河,谁来说说运河的样子。7.孩子们,运河实现了人们“陆地行舟”的梦想,它是我们东部的母亲河灌溉农田让南水北调,它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我们江苏的苏州、扬州和淮安等城市都在

11、运河边上,它们在历史上的崛起和发展,运河是他们吸允的乳汁,运河是它们得以成长的血液。8.听了我的介绍,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入课文中,一边读一边想,好吗?就是这么一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就是这么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这么一条美丽的大运河,它今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得感谢9.指导朗诵。10.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你还知道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吗?四、检测完善1.续写。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谱写了_诗篇。是谁创造这人

12、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2. 观察长城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些词语写一段话。3.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长城 和 运河像巨龙 像绸带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东起山海关 北起首都北京西到嘉峪关 南到天堂杭州教学反思:三下第 四 单元 课题黄山奇松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小学 施高英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

13、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先学提纲、挂图、生字卡片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应以的朗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松树的雄伟美丽。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谈话激趣、直入课题。1.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天,我们也要去黄山观光。教师板书:黄山。2.简要介绍黄山。正因为黄山有四绝,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但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温泉云海,只赏奇松。教师板书:奇松 (齐读课题)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黄山松奇在哪里?)4.徐霞客曾说过:“五

14、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触摸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无穷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2.集体朗读课文。3.交流自学的字词。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生字卡片上的拼音来解决。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松,用横线画出来。3.课件出示认识字“潇、徐、悬、臂、

15、屹”,让学生认读。生:“潇”和“啸”是形近字,应读一声。生:“徐”不要只的右边。生:“悬”不要读成“xin”,应读“xun”.生:“臂”应读“b”不要读成“p”。生:“屹”应读“y”不要读成“q”。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潇洒 徐霞客 悬崖 手臂 屹立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7.指导写字。(1)观察“陡、崖、观、屏、宾、赏、舍、状”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生:“陡、观、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生:“崖、宾、赏、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宾、赏、舍”上面偏旁要盖住下面。(3

16、)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四、走进文本,品悟奇松。1.是啊,有了千姿百态那么多(板书:多)黄山松装点,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人们钟情黄山松的是什么?2.学生交流:生:情有独钟:特别喜欢,格外喜欢“山顶上”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松却生存了下来!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他们傲然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文中哪两个词?生:潇洒、挺秀。3.你有什么感情油然而生?生:爱慕、仰慕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

17、出赞美、偏爱的感情。4.自由读,齐读。5.小结。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 ch) 潇洒(xio xo) 悬崖(xun qun) 手臂(b p) 2.看拼音,写词语。du y gun gung y png lubn k xn shng xng zhung 3.照样子写词语。 例:郁郁苍苍 _ _、_ _、_ _例:依依不舍_ _、_ _、_ _例:千姿百态_ _、_ _、_ _教学反思:三下第 四 单元 课题黄山奇松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小学 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

18、,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先学提纲、挂图、生字卡片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应以的朗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松树的雄伟美丽。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

19、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

20、的迎客松吗?(课件出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知道为什么

21、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生: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

22、,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课件出示:陪客松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课件出示:送客松图)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

23、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女生读。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

24、吗?播放录像。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教师板书:千姿百态(齐读)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四、布置作业。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2.为了让黄山美景永留人间,我们应该怎么做?(保护环境)请你为黄山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组词。 陡( ) 观( ) 赏( ) 崖( ) 徒( )

25、现( ) 裳( ) 涯( ) (二)选词填空屹立 挺立 矗立 耸立1.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世界的东方。2.昔日的小渔村,如今( )起一座座高楼大厦。3.商贸中心的摩天大楼( )在街旁。4.操场四周( )着一棵棵白杨树。(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3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四)动动脑筋,按要求改句子。1.缩句:送客松向山下伸出了长长的“手臂”。 。2.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板书设计:黄山奇松迎客松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教学反思:三下第 四 单元 课题古

26、诗两首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小学 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先学提纲、挂图、生字卡片学情分析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日出江花红似火

27、”生: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生: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生:二月春风似剪刀。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春天。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教师板书:游园不值。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5.指名读,再评价。6.

28、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屐”应读“j”不要读成“zh”。 “扉”应读“fi”不要读成“fi”。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一)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不值:没有遇到。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生:游园不值: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二)抓字眼,明诗意策略: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1)生汇报:应:应该。 怜:爱惜。屐齿: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

29、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印: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苍苔: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柴门。“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是什么意思?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2)师补充:A.屐齿: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见过吗?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B.苍苔:绿色的苔藓。(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C.柴扉:(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