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11KB ,
资源ID:8649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49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师生冲突的原因与化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师生冲突的原因与化解.docx

1、师生冲突的原因与化解師生衝突的原因與化解目錄壹、前言貳、師生關係參、師生衝突肆、師生衝突原因伍、師生衝突的處理與預防陸、結論參考文獻師生衝突的原因與化解壹、前言 當學生認真學習時,教學是件艱難的工作;當學生不做任何努力時,教學是件不可能的事。William Glasser曾經這麼說。任何教師都知道在教學歷程中,最重要的步驟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的一個教學理念對許許多多的教師而言,似乎是知易行難的工作。教師們都深知師生關係與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我們可瞭解多少教師正處於師生關係的困頓之中? 從尊重人性的觀點來闡釋師生關係,我們會發現當校園中及教室裡充滿無條件積極的愛與尊重,才有可能引發學

2、生的主動學習,以及促進學生建立負責的行為,會尊重學生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尊重教師的學生。良性的師生互動關係可以減少師生衝突,提升教學效果。貳、師生關係師生關係為學校社會環境中最重要的一面,這是人際互動過程中最複雜、最微妙的一種關係,在學校正式教學活動中,班級是由師生構成之情境,其最主要的活動乃是教學,而教學活動即是一種師生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師生互動又稱教學關係、師生關係。教學關係不是孤立的和理想化的師生對偶關係,相反的,教學關係與師生所處的整個背景聯繫在一起,被視為互動過程的總和,即被視為支配著教學活動本身的人際關係型態和組織關係型態(劉明松,民86)。因此,師生間的交互作用關係是影響教學效率的

3、一項重要因素。 現代教育的過程有別於以往,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型態,教學的過程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因此,師生的關係即是一種雙向互動的歷程。教師必須依照學生的特質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善用與學生相處的時間,熟悉學生的次級文化,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與心理世界,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以尊重和接納的態度,主動積極的關懷,適切的傳達師生互動的訊息,增進彼此和諧。任何教學活動主要是透過師生之間所建立的關係,以促使學生之行為產生改變。(劉仙湧,民84)。 師生互動關係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止的。它必須藉助有效的媒介,如語言、文字、行為、態度.等,而互動內容所涵蓋的範圍除認知層面外,還包括情感、態度與行為層

4、面(潘正德,民82)。早在一九六六年,美國所興起的教師效能訓練浪潮,即以強調師生關係的重要性,與改善師生溝通的知能學習為其效能訓練的核心要務直至今日,仍有相當多的教育專家繼續努力鑽研,並結合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的理論與技術,發展出系統化的溝通原則與技巧,增進教師對溝通本質、歷程與學生心理與反應的了解,並靈活運用在教學、班級經營與師生互動中,建立良好之師生互動關係。 須知,有效的教學除賴教師所具備之教學技巧及學生的行為表現外,師生間互動關係的良窳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是高效能教師的重要指標,例如,教師如能適宜地運用教師權威,恰當地表現教師期望、有效地進行和諧溝通,時時言教身教為念

5、,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建立良好和諧之師生關係。因此,教師在教室教學時,必須努力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重視學生個別的反應與需求,建立和諧愉快的教室氣氛,給予學生公平的待遇,積極關懷激勵學生向上,增進教學與學習的效果。簡言之,努力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是教師進行有效能教學所必備的條件。所以,教師之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效能愈強,愈傾向能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進行有效教學;反之,則其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效能較低,則傾向於較無法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進行教學。參、師生衝突之探討一、師生衝突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在我國傳統文化之中,強調天、地、君、親、師的價值觀,所以,教師享有崇高的聲望。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教師角色與師生關係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6、。過去在教學情境中,主張嚴師為貴;今日,假使老師管得太過於嚴苛而不講理,學生可能會不滿。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交互作用,是人際關係中最複雜、最微妙的型態之一。從社會學觀點而言,教師有其地位與權威,學生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次級文化。質言之,師生彼此之間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可能並不一致。從心理學觀點而言,教師為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必須採取各種手段(例如:增強、誘導等作用)要求學生學習教師認為有用的知識,而學生只願意依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自己認為有趣興的事物。於是師生彼此之間難免形成衝突。(陳奎熹,民75)因此,教師要瞭解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事,為了要達成目標(如升學、獲得學位),教師與學生必須瞭解彼此之需求與觀點

7、並學習如何互動的方法,而衝突正是突顯師生互動問題的癥狀,也是提供雙方建設性的機會,以修正彼此缺失。(王叢桂,民87)因此,如何化解衝突,增進師生關係,藉以提昇班級經營成效,是當前教師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二、師生衝突的意義與功能(一)師生衝突的意義華勒(Waller, 1967)是最早研究班級文化的社會學者,他以衝突與批判之觀點描述班級師生之關係。他認為班級係處於一種暫時平衡狀態之專制組織(despotism)。班級教室的師生關係應是一種制度化的支配從屬(institutionalized 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的關係,彼此之間有潛在對立的情感。(陳奎熹,民85;

8、鄭詩釧,民87)近年來,由於學校組織的日趨多元化、民主化、專業化和複雜化,師生間衝突的存在,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亦即教師或學生,常因為認知、目標的差異,而產生的一種敵對的狀態。至於衝突的意義為何?國內學者張德銳(民84)將衝突定義如下:衝突係指個人、團體或組織間,因目標、認知、情緒和行為之不同,而產生矛盾和對立的互動歷程。上述衝突的定義,可以包括下列四個要素:1、雙方成為對立者:組織有了互相對立的敵對者,才能構成衝突,否則只是單方面的作為,並不能構成衝突。例如在班級之中,教師與學生成為對立者,甚至構成衝突的現象。2、觀念價值的差異:發生衝突的雙方之間,必有其不同的目標、認知、情緒和行為。如教

9、師採取絕對極權的班級管理方式,要求學生安靜自習,不准有講話的聲音出現,但是學生卻無法控制講話的意念,進而發出吵雜的聲音時,就受到教師的懲罰,產生衝突對立。3、彼此的交互歷程:師生衝突之產生,必然是由於雙方的交互作用,如果彼此之間沒有接觸的機會,則不會發生衝突。尤其班級構成的主體就是教師與學生,彼此生活在同一個生活世界,必定有互動歷程,有時和諧,有時對立。而矛盾和對立的互動的結果,並不是靜態或是最後結果,必然會影響到下次的互動關係。4、雙方的知覺感受:衝突是雙方在認知、目標的差異,所產生的一種敵對或對立的狀態,甚至會引發攻擊、抗爭的行為,所以雙方都可以感受到衝突對立的存在。所以,師生間衝突是因生

10、活背景、信念、動機、價值觀念或社會態度的差異,而形成的一種緊張或不安狀態。(二)師生衝突的功能人際之間應該避免衝突嗎?發生衝突一定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嗎?管理哲學發現,衝突的觀念已由衝突是罪惡的逐漸演變為衝突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衝突是可以鼓勵的(張德銳,民82),為什麼?因為衝突有其正面的影響,如避免整個組織停滯不前、促進問題的解決,促成某些改變、並藉此評估自我解決事情的能力(Kreidler,1984)。以師生衝突來說,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為:1、避免學習效果、教室氣氛、師生關係等停滯且惡化。2、解決師生雙方因種種的不一致所產生的問題,解除雙方的不滿與誤解,調和雙方的差異。3、促成師生雙方(尤其

11、是教師這一方)態度、觀念、言行等的改變。4、藉此評估及了解教師教學、輔導及領導能力,並可經由面對衝突、處理衝突及解決衝突而增強教師自我的能力。三、師生衝突的發展過程與影響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了解,衝突是一種動態現象,也是一連串的發展過程。處理不當,會影響到未來師生的互動關係。湯姆斯(Thomas, 1976 )就指出,每一個衝突情節(episode),是在前一個情節結束之後才產生的,而其本身結束時所產生的餘波,又導致下一個衝突情節的開始。所以衝突是一種動態的發展歷程。根據湯姆斯的看法,每一個衝突情節,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 潛在階段,(2)認知階段,(3)行為階段,(4)結果階段,其情形如

12、下:(Thomas, 1976;張德銳,民84;蔡承志,民89;鄭詩釧,民87)1.潛在期:班級內成員之間,由於年齡、學歷、認知目標、人際溝通、工作特性、法令僵化等等因素,而造成成員和團體之間,產生挫折和沮喪的感受,引發衝突的前奏。例如學生小明,平時即行為相當散漫,上課毫無精神。班級導師林老師平時常加以教誨指導,但小明仍我行我素,故林老師已教得很生氣。2.認知期:雙方之間經歷挫折後,意識到衝突的存在。然後會根據主觀意識,界定衝突的性質。在此時期,如果雙方都以負面想法來解釋對方的行為,則會加速衝突發生。例如,小明認為:林老師不公平,為何經常找我麻煩!而林老師也認為:小明平時即行為相當散漫,一定性

13、格有問題,要好好教訓一番。則雙方會產生對立衝突。3.行為期:一旦情緒不定,憤怒加深,雙方會選擇和執行衝突的解決方式,以期穩定局面或滿足彼此雙方的需求。選擇和執行衝突的解決方式,可分為五種:競爭(competing)、合作(collaborating)、妥協(compromising)、逃避(avoiding)或適應(accomodating),這五種方式的選擇,端視衝突雙方堅持己方利益和顧及對方利益的程度而定。(Thomas, 1976)4.結果期:雙方評估前一階段產生的效果,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和目標。雙方需求的滿意程度高,可以加強彼此信任和合作;而某一方的滿意程度低,則可能埋下日後更大衝突的

14、根源。師生衝突是否產生有益或有害的結果,端賴教師的管理而定。無效能的衝突管理,常肇致師生對衝突採取負向的反應。長期負向反應下來,自然會形成對立性、威脅性的班級文化,進而形成破壞性的衝突和危害到整體健康。反之,有效能的衝突管理會引導師生採取正向的反應,會塑造出彼此間合作性、支持性及親密性的班級文化,進而提升教學績效。(張德銳,民86;Owens, 1987)因此,在班級的個人和團體的互動過程,對衝突要適時予以管理,不僅能有效解決問題,也能使師生關係得以正向發展。肆、師生衝突原因師生衝突之原因可以分成個人、組織與社會三項:(Owens, 1987;吳武典,民76;鄭美芳,民87;王叢桂,民87;張

15、德銳,民86)(一)在個人方面1、教師的權威:會造成師生衝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師生權力的不平等。傳統文化授予老師管教學生的權力,使老師能控制與評鑑學生,並介入學生的生活,學生在傳統文化薰陶下,對教師干涉個人之意志興趣,大多不敢有意見。但當教師在其專業上或管教上令學生覺得不公正,且對其個人利益有損害時,會引發不公平感,而興起反抗之意願。2、人格因素:在個人人格因素,是造成師生衝突的主要原因。例如師生間在年齡、教育背景、人格需要、理念、價值、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之差距愈大,則衝突的可能性愈高。如果具有權威型人格的教師和具有強烈獨立需要的學生在一起,則會隱伏潛在的衝突危機。(二)在組織方面1、極權式的

16、文化:此種文化,是將學校視為軍隊或監獄,採取極權式的管教方式。例如在學校中,師長以傳統的權力與絕對家長式的態度來管教學生,又缺乏教育愛為基礎,學生毫無表達意見的空間,也沒有說不的權力。長久下來,積怨在心,一旦抓到機會,便有負面或消極的對抗。2、過度的競爭:今天在升學價值的壓力下,教師常要求學生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卻往往忽視了個別差異。不斷的考試,使學生有挫折感,造成情緒上的問題,甚至對老師產生不滿,往往就會形成師生間相當大的衝突。(三)在社會方面1、價值觀的混淆造成師生衝突的另一個原因是價值觀的混淆。例如:在升學引導下的能力分班,有的老師充份發揮教學的熱誠,有的則缺乏專業精神。有些學生認真學習,

17、有些則渾渾噩噩,放棄學習。造成校園不同價值體系的存在,混淆了學生的價值觀。2、不當的增強與示範:大眾傳播媒體常播放不當的節目、電影及小說內容,讓學生不知覺學習模仿。例如學生對老師的頂嘴、反抗等行為受到鼓勵,或受到大眾傳播媒體的注意,這種負向行為就可以得到增強,在同儕間被視以英雄人物看待,造成不良的後果。 伍、師生衝突的處理與預防如前所述,有效能的衝突管理,會引導師生採取正面的反應,塑造出彼此間合作性、支持性的文化規範,進而提升班級經營績效。因此,教師要正視衝突問題,善用衝突的管理,在雙贏狀況下,獲得學生的尊重,學生也得以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成功的發展其因應行為。(王叢桂,民87)以下就衝突預防

18、與衝突處理兩方面論述:(吳武典,民76;陳奎熹,民77;劉兆文,民87;王叢桂,民87;張德銳,民84;鄭美芳,民87)(一)衝突預防策略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對於負面的潛在衝突,教師應採取有效策略,來預防其發生,其作法有下列五項:1、培養和諧開放的班級氣氛:班級氣氛之良窳與學生學習意願及生活適應有密切的關係。在和諧開放的班級氣氛,學生會感受到溫暖、自信及具有成就感,師生間的感情也較融洽親密。2、了解學生次級文化:學生次級文化與教師文化或成人文化不同,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及服飾語言。學生次級文化有時能具備積極正面的性質;有時則與成人文化相抗衡,形成消極負面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充份了解其特

19、性引導其往正面發展。3、暢通溝通管道:良好的師生溝通,對於解決師生間的問題與增進彼此的關係,都有其一定的功效。教師應普及溝通管道和增進溝通效果,基於平等的立場,互相商量,互相尊重;多用傾聽、澄清與回饋,少用教訓與灌輸。以體諒的態度來對待學生。4、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不論在學習、人際或生活方面,都能獲得適當的鼓勵與成功的經驗,才能充分發揮潛能。(二)衝突處理策略1、認識並界定衝突:教師要了解師生彼此衝突的根源。究竟在於價值差異,還是解釋不同?教師要覺察到雙方的差異,才能面對問題來處理,而不是訴諸情緒,否則衝突會越演越烈。2、運用幽默:有時幽默能轉化衝突中敵意的氣氛,開放

20、溝通之門。一般而言,為對方接受的幽默,才有助化解衝突。3、進行協調溝通:由於師生衝突往往是目標期待不一致造成的,因此進行協調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透過協調溝通,彼此交換意見,強調雙方共同的利益,以建立共識。4、尋求第三者協助:當雙方協商不成,找第三者介入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安撫雙方不滿的情緒,以企圖降低雙方尖銳的對立。一方面是幫助雙方以合作的態度來溝通解決問題。5、採取問題解決的方式:哪種方式是衝突處理的最佳方式?通常是在第三者(如學校行政人員)的協助下,讓師生雙方,坦誠溝通,然後綜合雙方的意見,尋求雙方有利的方向,也就是雙方皆贏(win-win)的解決方法。陸、結論由於學校組織的日趨多元

21、化、民主化、專業化和複雜化,師生間衝突的存在,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是,衝突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處理不當所帶來的後果。不但破壞師生情感而痛苦不堪,而且嚴重影響到教學成效,危害到整體學校健康(張德銳,民84)。師生衝突或許會導致師生雙方的不愉快或是情緒發洩,但是衝突本身也的確可以避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師生互動過度僵化,以及促進教師態度、觀念、言行的轉變。因此,身為教室管理者的教師不但須建立衝突的正確觀念,更重要的是將衝突視為可解決的問題,以衝突分級管理的概念因應師生衝突,如此不但能順利的進行教學活動,更能促進師生和諧、親密、進步的關係。因此,教師要面對此一重要課題,透過師生衝突的現象,反省

22、本身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增進彼此的關係,贏得學生的尊重;而學生也學會適當的表達意見與需求。總之,教師要善用衝突管理,以引導師生採取正向的反應,塑造彼此合作性、支持性的文化規範,進而提升教學效能。參考文獻王叢桂(民87)師生間的衝突事件與處理。學生輔導,第67期。吳武典、洪有義(民76),心理衛生。台北:空大。陳奎熹(民75)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陳奎熹(民77)教師領導、班級氣氛與學習成就。載於黃光雄主編(民7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陳奎熹、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民85)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三民。張德銳(民84)淺談學校衝突管理。教師天地,第64期。張德銳(民84)教育行政衝突管

23、理。載於謝文全等編(民86)教育行政學。台北:空大。潘正德(民82)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學生輔導通訊,第25期,頁24-31。鄭詩釧(民87)國民小學班級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鄭美芳(民87)人際衝突的發展過程與管理。學生輔導,第57期,頁74-83。蔡承志等譯(民80)組織行為概念、論題與應用。台北:桂冠。劉仙湧(民84) 國小體育科輔導員之教學行為分析。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兆文(民87)相互瞭解化解衝突。學生輔導。第57期,頁118-121。劉明松(民86) 師生互動模式探討及其對突破現階段國中班級經營困境之啟示。教育資料文

24、摘,第239期,頁136-152。Kreidler,W.J(1984):Crea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Illinois, Good Year Books.Owens, R.G. (198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Thomas, K.W. (1976)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n M.D. Dunnette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Waller, W. (1967)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Y.: John Wiley.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