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81.11KB ,
资源ID:86377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377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氨基酸的代谢.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氨基酸的代谢.docx

1、氨基酸的代谢一、氨基酸代谢的概况 重点、难点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取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食物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进人体内的氨基酸称为外源性氨基酸。机体各组织的蛋白质分解生成的及机体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内源性氨基酸。在血液和组织中分布的氨基酸称为氨基酸代谢库(aminoacidmetabolic pool)。各组织中氨基酸的分布不均匀。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也参与合成多肽及其它含氮的生理活性物质。除维生素外,体内的各种含氮物质几乎都可由氨基酸转变而来。氨基酸在体内代谢的基本情况概括如图。大部分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在肝脏进行,氨的解毒过程

2、也主要在肝脏进行。图8-2 氨基酸代谢库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酮酸的过程,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脱氨基作用主要有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一)氧化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的同时脱去氨基的过程。组织中有几种催化氨基酸氧化脱氨的酶,其中以L-谷氨酸脱氢酶最重要。L-氨基酸氧化酶与D-氨基酸氧化酶虽能催化氨基酸氧化脱氨,但对人体内氨基酸脱氨的意义不大。1.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由 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dehydrogenase)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谷氨酸脱

3、氢使辅酶NAD+还原为NADH+H+并生成-酮戊二酸和氨。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为NAD+。谷氨酸脱氢酶广泛分布于肝、肾、脑等多种细胞中。此酶活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不需氧的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其逆反应为-酮戊二酸的还原氨基化,在体内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transaminase ansaminase)的催化下,某一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另一种a-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a-酮酸。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因此,转氨基作用既属于氨基酸的分解过程,也可用于合成体内某些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图8-

4、4 转氨基作用除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外,体内大多数氨基酸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人体内有多种转氨酶分别催化特异氨基酸的转氨基反应,它们的活性高低不一。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又称AL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transaminase,GOT,又称AST)最为重要。它们催化下述反应。转氨酶的分布很广,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转氨酶活性高低不同,如心肌GOT最丰富,肝中则GPT最丰富。转氨酶为细胞内酶,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极低。当病理改变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组织坏死或细胞破裂时,转氨酶大量释放,血清转氨酶活性明显增高

5、。如急性肝炎病人血清GPT活性明显升高,心肌梗死病人血清GOT活性明显升高。这可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也可作为观察疗效和预后的指标。各种转氨酶的辅酶均为含维生素B6的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它们在转氨基反应中起着氨基载体的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磷酸吡哆醛分子上,生成磷酸吡哆胺和相应的酮酸;而磷酸吡哆胺又可将其氨基转移到另一酮酸分子上,生成磷酸吡哆醛和相应的氨基酸(图86),可使转氨基反应可逆进行。图8-5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转氨基作用图8-6 磷酸吡哆醛传递氨基的作用(三)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酮酸(-keto

6、acid)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图8-7 联合脱氨基的作用(四)嘌呤核苷酸循环由于骨骼肌和心肌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较低,氨基酸不易借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脱氨基,但可通过转氨基反应与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 cycle)的联合脱去氨基。在肌肉等组织中,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将其氨基转移到草酰乙酸上形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可与次黄嘌呤核苷酸(1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经酶催化裂解生成腺嘌呤核苷酸(AMP)并生成延胡索酸。肌组织中富含的腺苷酸脱氢酶可催化AMP脱下来自氨基酸的氨基,生成的IMP及

7、延胡索酸可再参加循环。由此可见,此过程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联合脱氨基作用。图8-8嘌呤核苷酸循环(五)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个别氨基酸还可以通过特异脱氨基作用脱去氨基。如丝氨酸可在丝氨酸脱水酶的催化下脱水生成氨和丙酮酸,天冬氨酸酶催化天冬氨酸直接脱氨。三、氨的代谢体内氨主要自氨基酸代谢产生,氨是毒性物质,血氨增多对脑神经组织损害最明显。虽然氨在人体内不断产生,但肝脏有强大能力将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维持人血中氨在极低浓度(一)氨的来源和去路1.来源人体内氨的主要来源有:组织中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肾脏来源的氨和肠道来源的氨。图8-9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1)氨基酸可经脱氨基反应生成氨 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8、。此外,体内一些胺类物质也可分解释放出氨。(2)肾脏来源的氨 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分解。血液中的谷氨酰胺流经肾脏时,在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经谷氨酰胺酶催化分解为谷氨酸和氨,其它氨基酸在肾脏分解过程中也产生氨。(3)肠道来源的氨 一小部分来自蛋白质腐败作用,另一部分来自肠道菌脲酶对肠道尿素的分解。肠道产氨量大,每天可产生4g氨,并能被吸收入血。因NH3比NH+更容易透进细胞而吸收,当肠道内pH值低于6时,肠道内氨偏向于生成NH+,利于排出体外;肠道pH值较高时,肠道内的氨吸收增多。临床护理中给高血氨患者作灌肠治疗时,应禁忌使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灌肠,以免加重氨的吸收。为减少肾中NH3的吸收,也不能使用

9、碱性利尿药。2.去路(1)肝脏合成尿素。(2)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3)氨的再利用:参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如嘧啶碱)。(4)肾排氨:中和酸以铵盐形式排出。(二)氨的转运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必需经过转运才能到达肝脏或肾脏。机体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化合物,在血中安全转运。氨在体内的运输主要有丙氨酸和谷氨酰胺两种形式。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占机体氨基酸代谢库一半以上,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通过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即可将肌肉中氨基酸的

10、氨基转移到肝脏进行处理。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就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肝脏为肌肉提供了葡萄糖。图8-10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谷氨酰胺的合成与运氨作用 谷氨酰胺的合成由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催化,其合成需消耗ATP。谷氨酰胺的合成与分解是由不同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图8-11 谷氨酰胺的合成与运氨作用主要从脑、肌肉等组织向肝、肾运氨,是脑中解氨毒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氨的运输形式,也是氨的贮存、利用形式。临床上对氨中毒患者可服用或输入谷氨酸盐,以降低血氨的浓度。谷氨酰胺在肾脏分解生成谷氨酸和氨,氨与原尿H结合形成铵盐随尿排出有利于调

11、节酸碱平衡。体内存在L天冬酰胺酶将天冬酰胺水解为天冬氨酸和氨,由于某些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获得谷氨酰胺及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酶和天冬酰胺酶可作为抑肿瘤成分。如临床上常用天冬酰胺酶以减少血中天冬酰胺浓度,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三)鸟氨酸循环与尿素的合成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用于合成无毒的尿素。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但在肾及脑中也可少量合成。尿素合成是经称为鸟氨酸循环的反应过程来完成的。催化这些反应的酶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尿素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鸟氨酸与C02和氨结合生成瓜氨酸,然后瓜氨酸再与氨结合生成精氨酸,最后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再重复上述循环过程。每

12、经过一次循环,一分子C02和两分子氨合成一分子尿素。1.尿素生成的体合成过程如下:(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I,CPS1)催化氨和C02在肝脏线粒体中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此为一耗能反应,需2分子ATP和Mg2+参与,N乙酰谷氨酸(Nacetyl glutamatic acid,AGA)为CPS工必需的变构激活剂。生成的含高能键的氨基甲酰磷酸有很强的反应活性。肝细胞中存在两种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上述的CPS工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以NH3为氮源,产物用于合成尿素。而另一种CPS存在于肝细胞胞液中,以谷氨酰胺为氮源,生

13、成的氨基甲酰磷酸是嘧啶合成的前体。(2)瓜氨酸的合成 线粒体中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 transferase,OCT)催化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缩合生成瓜氨酸。借助线粒体内膜上的特异载体,鸟氨酸不断由胞液转进线粒体,而生成的瓜氨酸由线粒体转入胞液。(3)精氨酸的合成 瓜氨酸进入细胞浆,由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lnatesynthetase),催化瓜氨酸与天冬氨酸缩合,为尿素合成提供第二个氨基。反应需要ATP和Mg2,生成产物精氨酸代琥珀酸。后者经过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rgininosucclnate, lyase)作用裂解生成精

14、氨酸和延胡索酸。反应中生成的延胡索酸在胞液中类似三羧酸循环相似反应,先生成苹果酸再脱氢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再经转氨基作用接受多种其他氨基酸的氨基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作为氨基载体又可参与精氨酸生成反应。(4)精氨酸水解及尿素的生成 肝细胞中的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尿素合成的全过程可用图812表示。图8-12 尿素合成的过程2.尿素合成的特点(1)合成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和胞液中进行;(2)合成一分子尿素需消耗四分子ATP;(3)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关键酶;(4)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源于NH3,一个来源于天冬氨酸。解除氨毒的主要方式是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

15、素。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障碍,氨在血中积聚导致水平增高。增高的血氨进入脑将引起脑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为肝性脑病或肝昏迷。这可能由于脑主要利用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来消除增高的氨,并消耗大量。酮戊二酸氨基化以补充谷氨酸,使三羧酸循环因中间产物酮戊二酸的减少而减弱,脑组织缺乏ATP供能而发生功能障碍。肝中尿素合成途径的5个酶中任何一种有遗传性缺陷,也会导致先天性尿素合成障碍及高血氨。降低血氨有助于肝性脑病的治疗。常用的降低血氨的方法包括减少氨的来源如限制蛋白质摄人量、口服抗生素药物抑制肠道菌;增加氨的去路如给予谷氨酸以结合氨生成谷氨酰胺等。尿素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

16、食物的影响 如高蛋白膳食者尿素合成速度加快,排泄的含氮物中尿素占80一90。2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的调控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为尿素合成关键酶,N乙酰谷氨酸是该酶必需的变构激活剂。精氨酸增加可作为激活剂增高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促进尿素合成。3鸟氨酸循环中酶系的调节作用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其活性改变可调节尿素的合成速度。四、酮酸的代谢氨基酸经联合脱氨基作用或其它脱氨基方式生成的酮酸有以下去路。(一)重新氨基化生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二)氧化生成CO2和水从图813可以看出,酮酸先转变成丙酮酸、乙酰辅酶A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产生ATP供能。

17、氨基酸可作为能源物质,但此作用可被糖、脂肪替代。图8-13 糖、脂、氨基酸代谢相互关联图(三)转变生成糖和脂肪从图813可见,多数氨基酸能生成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再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这些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亮氨酸能生成乙酰辅酶A转变为酮体,称为生酮氨基酸。少数氨基酸既能生成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也能生成乙酰辅酶A,这些氨基酸称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也可通过上述反应的逆过程合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凡能生成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均能参与脂肪酸和脂肪的合成。(四)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糖在体内可以生成脂肪。糖代谢某些中间产物能参与合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但氨基仍来自蛋白质的分解,而8种营养必需氨基酸也需要由食物提供,因此糖不能转变为完整的蛋白质。脂肪分解时仅生成的甘油可作为糖异生的原料转变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变为糖,脂肪酸也不能转变成蛋白质。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补充组织蛋白质的消耗、更新组织蛋白质。剩余部分可转变为糖或脂肪在体内储存也可氧化分解供能,但这部分作用可由糖、脂肪替代,见图813。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