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93KB ,
资源ID:86293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293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

1、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期中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25.90 cm.这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B)A.粉笔 B.物理课本C.课桌 D.黑板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计,长为25.90 cm应为物理课本的长度.故选B.2.铅笔的长度是16.34 c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A.1 dm B.1 cm C.1 mm D.1 m解析:因为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16.34 cm中0.04 cm是估读,分度值为0.1 cm=1 mm.3.如图所示

2、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D)解析:A中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B中带有刻度的一面没有贴紧被测物体.C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对齐.D正确.4.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C)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解析:“一声大喝,吓退”等说明该声音能量大,说明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响度大.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

3、声源处减弱噪音解析: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因为声速的大小还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错误.故选C.6.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A)A.减小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解析: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吸收噪声,

4、减少声波的反射.故选A.7.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配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远视眼D.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不属于光的色散现象解析:穿衣镜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错误;人配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近视眼,故C错误;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错误.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

5、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8 m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 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 m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3 m解析:如图所示,大括号所指示部分为所求距离.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 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 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距离为2.5 m+2.5 m=5 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3 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 m-0.3 m=4.7 m,即视力表的像离被测者距离为4.7 m.9.如图所示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6、A.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为近视眼矫正模型B.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为远视眼矫正模型C.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为近视眼矫正模型D.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为远视眼矫正模型解析:在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远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在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近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10.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矫正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

7、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解析:本题考查透镜的应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D)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8、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解析: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16 cm,f=8 cm,A错误;当u=12 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当u=20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

9、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C.可能是倒立的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解析:由题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u=50 cm-30 cm=20 cm;像距v=65 cm-50 cm=15 cm.由以上分析得:20 cm2f,f15 cm2f,解得7.5 cmf10 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处,物距u=50 cm-35 cm=15 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卷(非选择题,共64

1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3.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14.如图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1.25(0.01)cm.15.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解析: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当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16.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鲁甸

11、县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解析:自然界中的地震、台风会产生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地震中的掩埋者敲击墙体发声求救,利用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17.“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问题,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能形成倒立(选

12、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解析: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三、作图题(18题4分,19题6分,20题4分,共14分)18.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的情况,潜望镜的主要光学元件是两块平面镜,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潜望镜进入人眼的光路图.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法线,反射光线再经过二次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进入人眼.答案:如图所示19.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

13、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解析:找出小鸟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便为小鸟的像位置,连接AC,与水面交于点O,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看到水中的鱼与飞在天空中的小鸟在水中的像重合,说明小鸟和小鱼光线的入射点都在O点,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了水中的鱼与飞在天空中的小鸟的像在一条直线上.答案:如图所示20.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解析:连接A与A的顶点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光心,为凸透镜中心所在位置,A发出的与主光轴平行的光过凸透镜后

14、经过焦点,因而确定焦点位置.答案:四、简答题(共5分)21.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凹面镜.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明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面镜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呢?小明做了以下实验:他将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面镜照射,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请你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通过实验小明可得出: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

15、)如果将点光源放在图中的F点,其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的反射会成为平行光线.(3)举出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应用凹面镜的两个事例:太阳灶、探照灯;(4)请你猜想: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凸面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解析:(1)观察图像可以发现:平行光经过凹面镜的反射,反射光线会聚在一点,说明了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光路是可逆的,如果将点光源放在图中的F点,其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的反射会成为平行光线.(3)根据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的特点,我们制成了太阳灶、探照灯等.(4)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凹面镜相反,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五、实验探究题(22题12分,23题1

16、0分,24题12分,共34分)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

17、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解析:(1)此实验在较暗环境中进行效果好.(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3)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应采取B项操作.23.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面镜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黏接起来的,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1)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

18、,让入射光线沿AO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同(填“相同”或“不同”);(2)使入射角变大,发现反射角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把纸板F向后折,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由以上的几个实验我们可得出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将入射光线沿AO方向射入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因此两线方向不同,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所以纸

19、板向后折,将看不见反射光线.2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

20、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解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则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