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期中检测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25.90cm.这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B )
A.粉笔B.物理课本
C.课桌D.黑板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计,长为25.90cm应为物理课本的长度.故选B.
2.铅笔的长度是16.34c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 )
A.1dmB.1cmC.1mmD.1μm
解析:
因为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16.34cm中0.04cm是估读,分度值为0.1cm=1mm.
3.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D )
解析:
A中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
B中带有刻度的一面没有贴紧被测物体.
C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对齐.
D正确.
4.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C )
A.音调高B.频率高C.音量大D.音色差
解析:
“一声大喝,吓退”等说明该声音能量大,说明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解析: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因为声速的大小还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错误.故选C.
6.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 A )
A.减小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D.装饰的美观些
解析:
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吸收噪声,减少声波的反射.故选A.
7.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人配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远视眼
D.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不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解析:
穿衣镜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错误;人配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近视眼,故C错误;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错误.
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8m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m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m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3m
解析:
如图所示,大括号所指示部分为所求距离.
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距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3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3m=4.7m,即视力表的像离被测者距离为4.7m.
9.如图所示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①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③为近视眼矫正模型
B.①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④为远视眼矫正模型
C.②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④为近视眼矫正模型
D.②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③为远视眼矫正模型
解析:
在①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远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③图所示.在②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近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④图所示.
10.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解析:
本题考查透镜的应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解析:
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16cm,f=8cm,A错误;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
正确.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
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
C.可能是倒立的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
解析:
由题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u=50cm-30cm=20cm;像距v=65cm-50cm=15cm.由以上分析得:
20cm>2f,f<15cm<2f,解得7.5cm35cm=15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13.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
14.如图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1.25(±0.01) cm.
15.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
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当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16.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次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
他们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固体 中传播的原理.
解析:
自然界中的地震、台风会产生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地震中的掩埋者敲击墙体发声求救,利用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17.“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问题,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大于二倍焦距 的范围,能形成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解析:
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三、作图题(18题4分,19题6分,20题4分,共14分)
18.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的情况,潜望镜的主要光学元件是两块平面镜,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潜望镜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法线,反射光线再经过二次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进入人眼.
答案:
如图所示
19.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解析:
找出小鸟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便为小鸟的像位置,连接A′C,与水面交于点O,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看到水中的鱼与飞在天空中的小鸟在水中的像重合,说明小鸟和小鱼光线的入射点都在O点,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了水中的鱼与飞在天空中的小鸟的像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如图所示
20.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解析:
连接A与A′的顶点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光心,为凸透镜中心所在位置,A发出的与主光轴平行的光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因而确定焦点位置.
答案:
四、简答题(共5分)
21.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凹面镜.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
小明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所有可能的情况:
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面镜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呢?
小明做了以下
实验:
他将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面镜照射,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实验小明可得出:
凹面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
(2)如果将点光源放在图中的F点,其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的反射会成为 平行 光线.
(3)举出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应用凹面镜的两个事例:
太阳灶 、 探照灯 ;
(4)请你猜想:
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凸面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
解析:
(1)观察图像可以发现:
平行光经过凹面镜的反射,反射光线会聚在一点,说明了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光路是可逆的,如果将点光源放在图中的F点,其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的反射会成为平行光线.
(3)根据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的特点,我们制成了太阳灶、探照灯等.
(4)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凹面镜相反,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五、实验探究题(22题12分,23题10分,24题12分,共34分)
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解析:
(1)此实验在较暗环境中进行效果好.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应采取B项操作.
23.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一面镜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黏接起来的,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入射光线沿AO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 不同 (填“相同”或
“不同”);
(2)使入射角变大,发现反射角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4)把纸板F向后折,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由以上的几个实验我们可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解析:
将入射光线沿AO方向射入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因此两线方向不同,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所以纸板向后折,将看不见反射光线.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 倒立 、 缩小 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解析:
(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则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
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