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5.87KB ,
资源ID:86155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155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探讨36页.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探讨36页.docx

1、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探讨36页A A : : : & ,430074,2005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研究 以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考察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人力资本,即将其具体操作化为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健康要素入手,研究了大学生人力资本在其就业过程中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和质量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中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以及文献收集资料,并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第二部分详细的

2、介绍了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核心变量的操作化和测量指标、样本的抽取和资料的收集方法,并对本次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为结果和分析部分。首先,采用相关系数法探讨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其地位获得机会的影响,接着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其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变量的实际情况,利用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讨论了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其地位获得机会和质量的影响作用。第四部分为小结和讨论部分。首先总结了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其地位获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变量(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和出生地)对大学生地位获得所起的作用;接下来对社会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大学生地位获得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由此引出了对“人力资本

3、”概念的适用性问题的探索性思考。最后针对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本 大学生 职业地位获得 a . , , , . , , . . . , . , , . , s , . . , . , . , : ? . . : , 一、导论1.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以来,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已经结出相当丰硕的成果,而以往以研究社会资本为最的社会学家们也逐渐的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尤其是近几年,关于人力资本的社会学研究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在进行地位获得研究时,一改传统的“先

4、赋性”与“自致性”因素分析,转而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角度着手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与理论论证。这也是与改革开放时期就业市场的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时代下,就业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已往所没有的开放性、包容性,这为许多求职者提供了计划经济时代所不能给予的宝贵机会。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发映了就业市场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竞争性。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素有“天之骄子”之称的中国大学生,在毕业之际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变得十分巨大。再加上高校扩招政策的继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已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迈进过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近些年来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

5、学研究所副所长莫容研究员指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象,也与我国教育现状有关。2.相关文献的研究美国社会学大师索罗金于1927年出版了他的社会流动( )一书,由此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之先河。在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研究都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而缺乏经验的证明。直到1967年,和合著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的出版,才使得该项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该书中,他们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讨论了美国人民在教育、职业方面的成就与其社会出身,即其父亲的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具有多大意义上的关联性,并由此提出了“地位获得模型”( ),而该模型也被后来的

6、学者们所认可和接纳,成为地位获得研究的基本模型。在和的地位获得基本模型中,他们以受访者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代表受访者本人的社会背景,而本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第一个工作则代表着本人的训练和早期的职业经验1。前者表示代间流动的基本情况,而后者则是代内流动的指向标。因此,他们追溯个人的社会出身、教育程度、职业生涯起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探寻前者对后者影响力的大小,也即探讨世袭性因素对个人成就的影响作用。在结论中,他们分析指出:受访者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对受访者本人子的职业成就具有20的解释力。具体而言,父亲的教育程度对儿子的第一个工作以及目前工作的职业地位并无直接效果;而父亲的职业地位对儿子

7、的职业成就则具有直接影响,即在统计上控制儿子的教育程度和早期工作经验之后,仍有长久持续性的影响。并且,对儿子的职业成就影响最大的,首推教育程度,次为第一个工作。在地位获得基本模型提出之后,也有不少学者对地位获得进行了探讨,他们大多是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变量作部分的修正,从而获得了许多的衍生模型。在这些衍生模型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种:一、,与的模型针对和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中没有讨论过的部分,与对代际地位的传递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在出身背景方面,他们增加了子女人数这一讨论变量;在个人成就方面则加入了收入变量;并且他们还将智能和成就动机这两项社会心理变量纳入中间变量的范畴。二、与的模型与的

8、模型,又被称为威斯康星模型,其与基本模型的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型增加了一些游离于出身与成就之间的社会心理变量,且以智能为主要的社会心理变量。三、等人的模型哈佛大学教育学家 ,和他在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同事以( a ,1973)和其他资料,于1979年出版了谁走在前( ?)一书。在该书中,他们研究了家庭背景、智能、教育、认知能力等因素对经济成就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家庭背景、教育和智能三者,并没有说明了多少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决定值0.39)2,因此,他们的结论是:在美国,一个人的经济成就,与个人的出身与能力的关联性较小,而主要在于他们个人的运气。四、与的模型与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不能仅仅

9、以职业地位本身的高低为测量指标,同时还应考虑到个人的从业身份。因此,在对出身变量的操作化过程中,他们将父亲的从业身份加入进来。对于一个人的从业身份,他们以四项指标来进行判断,即一为是否自营,二为是否受雇者,三位是否属下,四为是否受雇,从而得出了雇主、经理、工人和小生产者四种从业身份。在分析时,与还以将年龄作为自变量放入模型中进行讨论。根据所得结果,与指出:教育和年龄说明了15的所得差异。加入职业变数到此回归方程时,决定值仅增加4.1,但是加入两个从业身份的虚拟变数,决定值的增加量为9.4。而所有的变数配合起来时可以解释约27的非农业出身的男性白人的所得变异量3。在对以上几种出身与成就模型的讨论

10、与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地位获得研究的主旨,一言以蔽之,乃在探讨地位继承或地位世袭的问题,从而对社会流动所表征出来的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或者封闭性进行阐释与预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地位获得研究代表着近二十年来社会阶层化和社会流动研究的主流,地位获得研究虽有其特色,然而,其本身也并非没有缺陷。地位获得模型的建立基本上都是把教育作为成就变数,而教育本身是否完全是一种非赋予性力量,还有待商榷。和(1967)以美国1962年一代的职业变迁( a ,简称)作为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显示:出身对教育的决定值为0.25左右。和(1976)用同样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扩大了所测量的出身变量,所得结果认为出身

11、对教育的决定值约为0.37。(1972)也曾通过研究指出,出身对教育的决定值高达0.52。不过,由于计算上的失误,经的修正,这一系数减为0.42。因而,用世袭性的出身变量来解释世袭性的成就变量,成为地位获得模型的一个主要缺陷,此其一。其二,在该模型中,受访者均为男性,虽然在和的模型中,将母亲教育纳入了出身变数的范畴,但对于女性的地位获得研究仍是一片空白。这种局限性也似乎普遍存在于早期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之中。二、研究设计1.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在社会学界,以往传统的地位获得研究均以出身(先赋性因素)和成就(自致性因素)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考察某个群体的地位获得的基本情况,并借此来分析整个社会流动

12、的质性。然而以这种标准来划分两类不同变量的方法却不尽如人意,尽管文化程度被作为一种自致的教育资本被引入模型进行分析,但教育仍摆脱不了“世袭”的干系,这也即是说,传统研究思路中对出身和成就变量的操作化是有着明显的弊端的。如何找寻一种新的分析变量来研究地位获得,并进而揭示整个社会的机制运行特点,成为一个有待进一步发现和挖掘的问题。本文试图为地位获得的社会学分析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在丰富现有成果的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客观变量为操作化的主要数据来源,探讨大学生人力资本如何作用于其职业地位获得的过程。本文除了对大学生的职业地位获得机会进行调查外,还对大学生的职业地位获得质量进行研究。

13、根据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初级劳动市场和次级劳动市场的划分,作为拥有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他们的职业地位获得主要存在于较高层次的劳动市场中,因而传统的以职业声望为重心的地位获得研究并不适应目前的研究对象,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反传统之道,转而以职业所得(即月薪)为讨论的重心。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属于定量研究,采用以封闭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人力资本和地位获得概念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地位获得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描述和探讨。本次研究的主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建立相应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地位获得机会和质量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地位获得机会是一

14、个二项分类变量,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可对其进行虚拟变量操作,以是否获得就业作为因变量,操作化的人力资本诸要素为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而对大学生地位获得质量的研究,由于因变量为连续型变量,我们拟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来分析人力资本对就业情况的影响。3.核心变量的界定及其指标操作说明许多经济学家都给“人力资本”下过各种不尽相同的定义。在本文中,笔者采用的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是目前理论界较为认可的一个定义:“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4 ”。 此外,本文的另一个核心变量地位获得,根据社会学的一般性解释,“就业即可视为职业地位获得的一个过程5”

15、。 根据上述定义,笔者将人力资本这一核心变量操作为3个基本要素: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健康要素;而对地位获得这个变量,可分为地位获得机会和质量两个部分。具体的操作化如表1所示:表1 核心变量的指标操作说明要素名称 变量名称 变量类型 对变量的说明知识要素 所学专业 定类变量 分为理、工、文、法、管理、农、医、外语、其他 学位情况 定类变量 分为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未修读其他学位 学习成绩 定距变量 分为前1,前10,前25,前50和其他 获奖情况 定距变量 分为5次以上,34次,12次和没有技能要素 学生干部 定序变量 分为担任过校级、院系、班级干部和没有担任过 工作经历 定距变量 分为5次以

16、上,34次,12次和没有 培训经历 定距变量 分为5次以上,34次,12次和没有 资格证书 定距变量 分为三项及以上,两项,一项和没有健康要素 身体状况 定序变量 分为很好,良好,一般,较差 患病情况 定类变量 分为是和否 (注:此问题考虑的是患慢性病的情况)地位获得 获得机会 定类变量 分为是和否 获得质量 定距变量 分为1500元以下,15012500元,25013500元,3500元以上 4.研究假设的建立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建立以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知识因素对大学生是否能获得职业地位具有显著影响,与地位获得后的收入成正相关。 研究假设2:技

17、能因素对大学生是否能获得职业地位具有显著影响,且对地位获得后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研究假设3:健康因素对大学生能否获得职业地位影响显著,与地位获得后的收入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5.样本抽取与资料收集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自填问卷式调查,并辅以个案访谈法。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武汉市2005届大学毕业生,因此在抽样方法的选取上采用判断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武汉市高校分布的实际情况,我们抽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化工学院六所大学进入样本框,然后按照院系的分布情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在每所学校各抽取调查对象25名,按照上述方式

18、共抽取150名大学生作为最终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05年2月底到3月初进行,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为94%.实际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见表2(见下页)。表2 样本构成情况()样本特征 频数 频率 样本特征 频数 频率性别 男 75 53.2N141 女 66 46.8 工 学 51 36.2 理 学 10 7.1 专业 法 学 34 24.1 141 文 学 11 7.8 外 语 13 9.2 管理学 12 8.5 其 他 10 7.1 华中科技大学 24 17.0 中南政法大学 24 17.0 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 21 14.6N141 中南民族大学 24 17.0

19、武汉科技学院 25 17.7 湖北化工学院 23 16.3 中共党员 41 29.1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91 64.5383 群 众 8 5.7 其 他 1 0.7 大 城 市 14 9.9家庭所在地 中小城市 33 23.4 140 乡 镇 32 22.7 农 村 61 43.3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大学生地位获得情况的基本描述如表3所示,调查中,49.6的大学生已经找到工作,50.4的大学生仍未找到工作。这一调查现状表明,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50,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确不容忽视。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200

2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6在持续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以统一分配的形式进行的,而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引入和大学扩招力度的加大,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月薪调查中,发现薪金主要集中在15012500元,有超过50的大学生的月薪在这一区间,也有较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月薪分布在25013500元之间,占总数的32.4,而月薪在1500元以下和3500元以上则较少。月薪调查结果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特点。表3 大学生地位获得情况()回答 频数 百分比你的工作是否确定:是 70 49.6否 71 50.4合计 141 100.0你的工作待遇是:

21、1500元以下 6 8.8 15012500元 38 55.8 25013500元 22 32.4 3500元以上 2 4.0 合计 68 100.0 2.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机会的相关分析 根据对调查数据进行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从表4中看到,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地位获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上,而健康要素对大学生地位获得机会的影响并不显著。表4 人力资本对工作是否确定的影响交互分类项目 、系数 X2 P知识要素:所学专业与工作是否确定 0.125 11.811 0.050学位情况与工作是否确定 0.056 2.339 0.310学习成绩与工作是否确定 0.072 0.951 0.

22、566所获奖励与工作是否确定 0.052 4.142 0.387技能要素:学生干部与工作是否确定 0.086 15.256 0.035工作经历与工作是否确定 0.348 12.776 0.046培训经历与工作是否确定 0.053 6.191 0.185 英语证书与工作是否确定 0.048 3.551 0.470计算机证书与工作是否确定 0.038 4.430 0.489职业资格证书与工作是否确定 0.000 0.193 0.908健康要素:身体状况与工作是否确定 0.104 7.444 0.059患病情况与工作是否确定 0.032 0.559 0.756在知识要素的构成因素中,学位情况、学习成

23、绩和所获奖励均未通过检验,仅有专业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值为0.125(0.050),即说明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地位获得存在低度正相关的影响作用。如表5所示,工学、理学和外语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50,而法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则未超过半数。尤以法学最低,仅有17.6的被调查者目前已有确定的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中,理工科专业的就业需求一直要高于文史类的专业。由沈阳市人事局发布的沈阳市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及2004年需求情况7中,工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达8082人,就业率为94.6;理科就业人数971人,就业率为72.6;而文科类毕业生实际就业3614人,就业率为68.1

24、。2004年需求排名的前10个专业全部是理工类,文科类榜上无名。而2005年2月在江苏省的一次就业统计中8,也发现南京、苏州、无锡的几所综合性大学应届文科毕业生签约率都要远远低于理科毕业生,有的高校文科学生的签约率只有总签约率的30%。另一方面,撇开理工科学生较为专业的技术背景不谈,在许多管理、销售等行业领域,也出现了他们求职的身影。另一方面,从前相对热门的管理学专业如今也遭遇了就业的滑铁卢,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管理学专业学生过低的就业率呢?如果仅从就业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显然是无解的,因为在就业市场上,管理类的人才的需求空间依然是巨大的。由于近年来管理专业的持续走热

25、,许多高校盲目的扩大管理类专业的招生人数,致使管理类学生的就业队伍不断的膨胀,供大于求成为该学科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表5 专业类别与工作是否确定()专业类别 工作是否确定 合计 是 否工学 39(76.4) 12(23.6) 51(100.0)理学 6(60.0) 4(40.0) 10(100.0)法学 6(17.6) 28(82.4) 34(100.0)文学 3(27.3) 8(62.7) 11(100.0)外语 8(61.5) 5(38.5) 13(100.0)管理学 4(33.3) 8(66.7) 12(100.0)其他 4(40.0) 6(60.0) 10(100.0)合计 70(

26、49.6) 71(50.4) 141(100.0)在技能要素中,培训经历、各类证书对大学生就业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以及是否有过工作经历则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值和值分别为0.086(0.0350.05)和0.348(0.0460.05)。表6 是否担任学生与工作是否确定的交互分类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工作是否确定 合计 是 否 校级学生干部 9(64.3) 5(35.7) 14(100.0) 院系学生干部 19(63.3) 11(36.7) 30(100.0) 班级学生干部 22(45.8) 26(54.2) 48(100.0) 没有担任过 20(40.8) 29(59.2)

27、49(100.0) 合 计 70(49.6) 71(50.4) 141(100.0)由表6可见,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较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担任校级学生干部的大学毕业生中,目前的就业率已达到64.3,而从未担任任何学生干部的大学毕业生中,仅有40.8的人目前找到了工作,两者相差了20多个百分点。在用人单位的新人才标准中,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被认为是应聘者理想的能力9,而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往往通过组织活动、主持会议、参与决策等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且在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再来看看培训经历。培训经历与大

28、学生就业的相关值超过0.3,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如表7所示,随着兼职或全职经历次数的增多,就业率也大为提高,尤其是具有5次以上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工作是否确定这一问题回答“是”的高达78.6,有过3-4次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中,一半以上的已经找到了工作,47.5%的有过1-2次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找到了工作,而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仅有35.1%的人目前已确定了工作,两者之间相差更甚。对于有过多次兼职或全职经历的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他们较早的接触到了社会,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有一定的领悟,因而用人单位大多愿意接收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来单位工作。此外,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些有过多

29、次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大学生而言,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而目前的大多数单位和企业看中的便是这种动手能力。表7 工作经历与工作是否确定的交互分类表()大学期间有过几次兼职或全职的经历? 工作是否确定 合计 是 否 5次以上 11(78.6) 3(21.4) 14(100.0) 34次 17(58.6) 12(41.4) 29(100.0) 12次 29(47.5) 32(52.5) 61(100.0)没 有 13(35.1) 24(64.9) 37(100.0) 合 计 70(49.6) 71(50.4) 141(100.0)3.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质量

30、的相关分析如表8所示,在对人力资本和工作待遇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人力资本的三要素,即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健康要素均对大学生地位获得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表8 人力资本对工作待遇的影响 人力资本 系数 X2 P知识要素:所学专业与工作待遇 0.324 29.443 0.043学位情况与工作待遇 0.241 4.392 0.624 学习成绩与工作待遇 0.183 10.145 0.603 所获奖励与工作待遇 0.202 16.448 0.172技能要素:学生干部与工作待遇 0.289 13.665 0.135 工作经历与工作待遇 0.111 9.405 0.401 培训经历与工作待遇 0.310 1

31、2.368 0.193 英语证书与工作待遇 0.369 14.730 0.257 计算机证书与工作待遇 0.255 12.089 0.439 职业资格证书与工作待遇 0.451 23.223 0.001健康要素:身体状况与工作待遇 0.116 7.799 0.554患病情况与工作待遇 0.313 17.124 0.009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知识要素。据表中数据显示,对大学生工作待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变量是所学专业。其值为0.324(p0.0430.05), 具有中度正相关性。专业影响职业薪酬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曾有学者通过明瑟教育收入函数方程对我国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之间的“行业收益”差异十分显著10。2005年3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部分2004年在不同岗位上工作已半年的毕业生收入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发布了127个毕业生最新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数据显示11,在2004年毕业生从事的各类岗位中,工作半年内月收入中位数最高的是专业技术岗位,达到2185元,其中,“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月收入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