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836.54KB ,
资源ID:8595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95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福建省厦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本试卷共8页,3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歌词选段中的“可可托海”和“那拉提”均是新疆著名的夏季牧场,也是养蚌人“追花酿蜜”的理想之地,但两地气候条件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可可托海和那拉提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梨。是不是

2、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节选)1. 与可可托海相比,那拉提适合“追花酿蜜”的时期( )A. 出现较早,时间较长 B. 出现较迟,时间较短C. 出现较早,时间较短 D. 出现较迟,时间较长2. 可可托海多深沟峡谷,谷坡与谷底间存在小范围的热力环流。下图中能反映“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的是( )A. B. C. D. 3. 可可托海的深沟峡谷和歌词中的“戈壁”分别属于( )A. 流水堆积地貌、喀斯特地貌 B. 流水堆积地貌、风沙地貌C. 流水侵蚀地貌、略斯特地貌 D.

3、流水侵蚀地貌、风沙地貌4. 对可可托海牧羊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灾害 B. 洪涝灾害 C. 台风灾害 D. 寒潮灾害5. 温带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多为森林植被。那拉提的年降水量可达880毫米,其植被却是草甸,仅在其周围山地才有森林分布。推测那拉提未能形成森林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时间过长 B. 土壤养分过少 C. 冬季气温过低 D. 土壤水分过多【答案】1. A 2. B 3. D 4. D 5. D【解析】【分析】【1题详解】读图分析,与可可托海相比,那拉提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因此植物开花时间较早,而且花期持续的时间较长。故选A。【2题详解】山谷风热力环流的形

4、成是由于山谷和山坡受热的差异;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形成下沉气流;山谷降温较慢,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因山谷夜晚常形成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而形成降水,因此多夜雨。故选B。【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沟峡谷是由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地貌,戈壁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沙地貌。故选D。【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可可托海属于夏季牧场,位于阿尔泰山森林带以上海拔较高处,气候比较湿润,不易出现旱灾,A错误;可可托海海拔高,不易发生涝灾,B错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地不受台风影响,C错误;可可托海海拔较高,而且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易出现寒潮天气,对牧羊活动危害极大,D

5、正确。故选D。【5题详解】读图分析,那拉提位于伊犁河谷东端,降水丰富,地势平坦,地表河流众多,水流缓慢,而且海拔高,蒸发弱,因此多沼泽湿地,土壤水分过多,不适合树木生长。故选D。【点睛】山谷风热力环流的成因6. 河流入海时,携带的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被类型,即:草甸植被(生长在陆地环境中),以芦常为主的植被(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被(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该三角洲植被演化的顺序是( )A. - B. - C. -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植被应

6、是以碱蓬为主的植被;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以芦苇为主的植被;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不断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生长在陆地环境中的草甸植被;因此该三角洲植被演化的顺序是-。故选C。中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目前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重要证据是位于墨西哥的奇科苏户布陨石坑。该陨石坑直径约180千米,深9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下形成的。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植物是(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7、 苔藓植物8. 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撞击强烈,冲击波毁坏地表 B.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强C. 地壳活跃,火山和地震频繁 D. 尘埃剧增,光合作用受阻9. 太阳系中存在很多“居心叵测”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位于( )A.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金星和水星之间 C. 木星和土星之间 D. 土星和天王星之间10. 在80120千米的高空,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成为夜空中划过的流星。流星烧毁后留下的电离气体柱(流星余迹)具有散射无线电波的特性,可用于传输信息。与对流层相比,流星余迹所在的高空( )A. 空气密度较大 B. 空气

8、对流较强 C. 云雨现象较多 D. 大气压强较小11. 地球具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受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较低。这主要得益于太阳系的行星( )自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A. B. C. D. 【答案】7. B 8. D 9. A 10. D 11. B【解析】【分析】【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苔藓植物出现于古生代中期,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中生代主要是裸子植物的时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的时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尘埃剧增,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大量

9、植物死亡,动物因失去食物濒临了灭绝,D正确;撞击强烈,冲击波毁坏地表;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强;均不是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A、B错误;地壳活跃,火山和地震频繁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无关,C错误。故选D。【9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由材料“流星烧毁后留下的电离气体柱(流星余迹)具有散射无线电波的特性,可用于传输信息”可知,流星余迹存在于高层大气中,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空气密度减小,A错误;空气对流减弱, B错误; 云雨现象减小,C错误;大气压强较小,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具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由于地球有

10、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型其道,互不干扰;彼此间有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正确,即B正确;太阳系的金星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与其它行星不同,错误;虽然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但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错误;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天体系统的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生物进货与灭绝,大气垂直分层的变化特点等,题目简单,关键是抓住重点,联系所学知识解题。随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腹地的气候发生冷暖、干湿变化,许多湖泊周边出现一图圈如同树木年轮的同心圆状湖堤。这些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根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推测当时的

11、( )A. 水量变化 B. 盐度变化 C. 水温变化 D. 含沙量变化13. 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 )A. 干热 B. 干冷 C. 冷湿 D. 暖湿14. 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 )A. 植物种类 B. 地貌特征 C. 湖底沉积物 D. 湖水矿化度【答案】12. A 13. D 14. C【解析】【分析】【12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古湖堤可以反映出当时湖泊的水位及湖泊面积,再根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以推测出当时湖泊水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推测当时湖水的盐度、水温及含沙量。故选A。【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足迹”可知

12、,高原湖泊的面积减小,水位下降;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应该温暖湿润,湖泊水位高,面积大。故选D。【14题详解】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湖底沉积物,因为这些沉积物是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沉积形成的,记录了当时地理环境的信息,故选C。当地的植物种类、地貌特征、湖水的矿化度与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关系不大,ABD不对。【点睛】本题考查了青藏高原湖泊演化的过程,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城下水,并投放来自

13、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 )A. 受洋流影响小 B. 海水温度高 C. 受海浪影响大 D. 海水盐度低16. 夏季,深海网箱调节方向和原因分别为( )A. 向上,降低水温 B. 向上,提升水温 C. 向下,降低水温 D. 向下,提升水温17. 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三文鱼品质好,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区( )A. 饵料来源丰富 B. 海水水质较好 C. 水域空间广阔 D. 海水密度较大【答案】15. B 16. C 17. B【解析】【分析】【15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三文鱼苗

14、来自挪威,属冷水性鱼类,受海水温度影响大,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因为我国沿海较挪威纬度低,海水温度较高,B正确;洋流、海浪、海水盐度等状况与挪威沿海差别不大,对三文鱼影响小,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夏季表层海水温度高,因此深海网箱应当向下调节,以降低水温。故选C。【17题详解】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海水排放的污染物少,水质好,三文鱼的品质好,B正确;近海海水较浅,陆上河流汇入的泥沙等营养盐分多,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来源丰富,A错误;三文鱼通过网箱养殖,水域空间没有差异,C错误;海水密度对三文鱼品质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鱼类生存条件分

15、析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2月19. 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冷空气势力增强 B. 太阳辐射增强 C. 植被覆盖率提高 D. 大气降水增多20. 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化石燃料使用增多 B. 途经航空班次增多 C. 地表植被密度增大 D. 人工降雨频率增大【答案】18. C 19. B 20. A【解析】【分析】【1

16、8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7月气压值最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 C正确。A、B、D错。故选C。【19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B正确;冷空气势力减弱,A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 和大气降水增多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

17、高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植被覆盖率减小,A正确,C错误;与途经航空班次增多和人工降雨频率增大无关系,B、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对流层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关键在于看懂题目,并会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分析。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研究发现,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开始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该现象直接改变大气的( )A. 组成成分 B. 运动状况 C. 垂直分层 D. 臭氧含量22. 该现象对

18、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分别是( )A. 气温降低,减弱 B. 气温降低,增强 C. 气温升高,减弱 D. 气温升高,增强23. 该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答案】21. A 22. D 23. B【解析】【分析】【21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开始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甲烷进入大气后会直接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对大气的运动状况、垂直分层、臭氧含量不会产生影响,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图中表示太阳辐射,表示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由材料可

19、知,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因此北极甲烷向大气中释放会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即增强,进而导致气温升高。故选D。【2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正常情况下北冰洋中甲烷沉积物呈冻结状态,温度升高后解冻释放气体,北极夏季温度最高,该现象最为明显。故选B。【点睛】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平原的黑土表层疏松,底层黏重,腐殖质层较厚,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气温-0.55。冬李,裸露的黑土易遭风蚀。东北某地农民采用免耕方式,将秸杆碾碎还田,覆盖地表,以实现黑土的保护与改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天然黑土腐殖质层较厚的原因是( )A. 成土母质中

20、有机质含量高 B. 典型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 水分含量高,淋溶作用强 D. 有机质积累量超过分解量25. 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有利于土壤( )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矿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A. B. C. D. 【答案】24. D 25. C【解析】【分析】【24题详解】由材料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平原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有机质积累量超过分解量,天然黑土腐殖质层较厚,D正确;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高,A错误;天然黑土腐殖质层较厚与典型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无关,B错误;水分含量高,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低,腐殖质层较薄,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由材

21、料中信息及所学知识,“采用免耕方式,将秸杆碾碎还田,覆盖地表,以实现黑土的保护与改良”可知,免耕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淋溶和风蚀,可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正确,C正确;不能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物质,错误,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的形成及免耕的作用。为了探究土壤颗粒与透水性的关系,森特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4个漏斗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甲、乙、丙、丁土城样品(下表),再倒入等量的纯净水;静置3分钟后,观察滴入锥形瓶中的水量。实验装置与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土壤样品砂粒占比(%)粉粒占比(%)粘粒占比(%)甲9055乙80

22、1010丙353530丁559026. 该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 土壤种类和加入漏斗的水量 B. 土壤种类和锥形瓶中的水量C. 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土壤种类 D. 加入漏斗的水量和锥形瓶中的水量27.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A. 砂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B. 粉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C. 黏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D. 土壤透水性的高低与颗粒关系不大28. 乙土壤样品取自天然草坪。该草坪在一般的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后被开发作足球场。若干年后,即使降水量不大,这里也会产生积水。以下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 草坪日常维护,雨水不易下渗

23、 B. 地下水位升高,积水难以下渗C. 频繁踩踏导致土壤紧实,下渗减少 D. 草坪生长茂盛,将雨水蓄积在地表【答案】26. B 27. A 28.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组成以及对下渗的影响。【2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种类,即土壤中不同颗粒物的含量。因变量是锥形瓶中的水量。而漏斗中的水量应该固定,是需要控制的变量,本题B项正确。故选B。【27题详解】根据材料和图片,锥形瓶中的水量越多,说明土壤透水性越好。锥形瓶中水量由多到少分别为甲、乙、丙、丁,故甲瓶土壤透水性最好。说明砂粒含量越多,透水性越好,A项正确。故选A。【28题详解】草坪日常维护,会有利于雨水下渗

24、,A项错误。根据材料,该草坪在一般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改造成足球场,降水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不会升高,B项错误。因改造成足球场,土壤被频繁踩踏紧实,土壤间隙变小,下渗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C项正确。改造成足球场后,草坪生长不会茂盛,其次草坪生长茂盛会有利于雨水下渗,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前两小题可以直观的从图表资料中找到答案。最后一小题需要充分根据题意,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间隙和植被的改变,明确土壤间隙的变化和植被对下渗的影响。植被茂盛有利于下渗,土壤间隙变小不利于下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研究发现,大洋板块拉张致使地下碳酸盐上涌,至地表

25、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碳酸盐主要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30. 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 )A. 太阳辐射减弱 B. 地面辐射增强 C. 大气逆辐射减弱 D.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答案】29. C 30. C【解析】【分析】【29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大洋板块拉张致使地下碳酸盐上涌,由此推测碳酸盐源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选C。【30题详解】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由材料可知,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

26、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全球温度降低。故选C。【点睛】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4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北省恩施大峡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天抗、石桂群等多种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地学研究者与攀岩爱好者。某年8月,来探险队进入恩施大峡谷,开展地理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的一处天坑等高线地形图。(1)描述该天坑的地势特征。(2)绘制图6中A-B线的地形剖面图。(3)攀岩是一种攀爬天然岩石峭壁的体育运动。请从甲、乙、丙中选择一处最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地段,并说明理由。(4)指出探险队在图示营地可能遭遇的地质灾害,并简述相应的自救措施。考察还发现,

27、恩施大峡谷的石柱群(左图)与此前在贵州省所见的喀斯特孤峰(右图)景观差异显著。(5)简述图示石柱群与孤峰地貌景观特征的差异。【答案】(1)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起伏较大(2)(3)甲。理由:该地段等高线密集,岩壁陡峭适合攀岩。(4)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5)与孤峰相比,石柱群坡度较陡,坡面植被覆盖较少,山体裂隙较多。【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地貌的判读。【详解】(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可知,天坑四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从四周向中间,海拔高度降低,根据比例尺和高差可知地势起伏较大。再根

28、据指向标判断,地势倾斜方向大致为从西北向东南。(2)图略。图6中A-B线沿A-B地势先降低再升高,主要绘制剖面图的时候要注意坡度的陡缓变化,在河流两边1000-1200米附近坡度较大。(3)攀岩是一种攀爬天然岩石峭壁的体育运动,攀岩最为适宜的地段应该是地势陡峭的陡崖,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中,甲处等高线密集,地势最为陡峭。(4)湖北省恩施大峡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年8月,来探险队进入恩施大峡谷,八月正值恩施大峡谷的雨季,天坑坡度陡峭,营地所在位置刚好是谷地地形,雨季来临时容易有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发生时,需要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转移。(5)从题中所给两幅景观图片可以直观的看出

29、石柱群较为陡峭,坡度近乎垂直,孤峰相对较缓,植被覆盖率上面,石柱群植被覆盖率低,孤峰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石柱群表面可以看出数值的岩石裂隙,孤峰不大明显。【点睛】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送王船”是闽南沿海和马来西亚等地祈求海上平安、渔事兴旺的传统民俗活动,表达了沿海先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之情,2020年12月17日被到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送王船”的最后环节“王船焚烧”通常选择在海水退潮时,说明沿海先民已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列举2项沿海先民利用潮汐规律从事的农业活动。材料二厦门沙坡尾是“送王船”习俗的传承区城之一,原是当地渔民避风、休息的聚集地

30、,如今不再停靠益船,而发展为创意文化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中秋前后,沙坡尾街区经常积水。2016年中秋,超强台风“类兰蒂”在厦门登陆,给沙坡尾带来巨大破坏。下图示意此次台风登陆前后(凌晨2:004:00)的移动路径。(2)分析沙坡尾曾作为避风港的自然原因。(3)某个晴朗的午后,一位女游客前往沙坡尾“打卡”。她站在沙坡尾的湾口,面朝大海,留下了长发飘飘的情影。在右图中绘制导致“长发飘飘”的热力环流,并加以解释。(4)简析每年中秋沙坡尾街区易出现积水的自然原因。(5)获取和呈现超强台风“莫兰蒂”的移动路径,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和_。据左图可知,2016年中秋凌晨2:004:00沙坡尾

31、的风向由_转为_。【答案】(1)潮间带养殖;赶海;渔船涨落潮时进出港口。(2)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地处盛行风向(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下风地带,风浪较小;港湾封闭。(3)原因:(晴朗的午后,)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较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4)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正值天文大潮,潮位高。(5)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偏北风;偏西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潮间带的利用方式、热力环流、风向的判断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利用潮汐涨落的规律可以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渔船借助涨潮落潮进出港口;利用落潮的时机在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2)结合所学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