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9.66KB ,
资源ID:854551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45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docx

1、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第一章 血液的一般检验单项选择题 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 A手背静脉 B肘部静脉 C颈外静脉 D内踝静脉 E股静脉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 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 A 抗凝血酶I B 抗凝血酶II C 抗凝血酶 III D 抗凝血酶IV E抗凝血酶V 4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小板计数 D白细胞分类计数 E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5枸橼酸钠用于凝血象检查,其主要优点在于可稳定

2、 A因子和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6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7关于抗凝剂,错误的是 A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的辅因子而抗凝 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8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EDTA-K2 BEDTA-Na2的其他盐类 C双草酸抗凝剂 D肝素 E枸橼酸钠9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A 12 B 14 C 16 D 18 E 1910全血抗凝离

3、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A血浆 B血清 C全血 D浓缩血细胞 E血清因子11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 AEDTA-K2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双草酸盐 E草酸钾12凝血象检查时,最好采用AEDTA-K2 B38g/dl枸橼酸钠 C109mmol/L枸橼酸钠 D肝素 E草酸钠13属于酸性染料的是 A美蓝 B天青 C硫堇 D伊红 E苏木素14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是 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 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15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 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先倒去染

4、液再用流水冲洗 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6对瑞氏染色的介绍,正确的是 A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蓝 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蓝 C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E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17关于瑞氏染色后细胞着色情况,错误的是 A中性颗粒为淡紫红色 B淋巴细胞胞质为蓝色 C嗜碱性颗粒为紫红色 D嗜酸性颗粒为桔红色 E单核细胞胞质为灰蓝色18关于血细胞染色,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B瑞氏染色法对细胞质染色不及吉姆萨染色法 C瑞氏染色法对嗜酸性细胞染色效果尤其好 D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差 E吉姆萨染色法为最常用的染色方法19吉姆萨染色法较瑞氏染色法的优点在于 A试

5、剂便宜 B标本色彩艳丽 C染料渗透性强 D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E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 参考答案1B 2D 3C 4E 5A 6D 7A 8A 9B 10A 11B 12C 13D 14D 15D 16B 17C 18A 19D 1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不应该出现的白细胞为 A 嗜酸性粒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早幼粒细胞 2 引起WBC 数量生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 新生儿 B 急性中毒 C 运动、情绪的影响 妊娠期 吸烟 3 改良牛鲍计数板每个计数池被划分为几个大方格 A 8个 B 16个 C 25个 D 9个 E 400个 4通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的白细胞主要来

6、自于 A 成熟池 B 分裂池 C 贮备池D 循环池 E 边缘池 5 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 A 尾部B 头部 C 体尾交界处 D 体部 E 头体交界处 6 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 A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 B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C 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 D 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 E 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 7 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为主 A 1叶 B 2-3叶 C 4 叶 D 5叶 E 6叶 8 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五叶以上这超过 A 2% B 3% C 4% D 5% E 6% 9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即可拟诊为

7、 A 急性白血病B 慢性白血病 C 贫血 D骨髓增生 E 中毒 参考答案1E 2B 3D 4D 5C 6B 7B 8B 9A 1 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玻片法计数用乙醇染料 B试管法计数用盐水染料 C染色前要充分固定 D染色时间必须充分 E37条件下染色 2 HiCN转化液应置于 A 无色玻璃瓶内 B 无色有机玻璃瓶内 C 棕色玻璃瓶内 D 白色塑料容器 E 棕色塑料容器 3 HiCN法测定Hb后,废液处理时常用 A 次氯酸钠 B 过氧乙酸 C 去污染粉 D 甲醛 E 新洁尔灭 4铅中毒时外周血涂片中易见 A 小红细胞 B 球形红细胞 C 有核红细胞 D 碱性点彩红细胞 E

8、 嗜多色性红细胞 5红细胞结构异常不包括 A 染色质小体 B 卡波环 C 嗜多色性红细胞 D碱性点彩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 6染色质小体最常见于 A 脾切除后B 缺铁性贫血 C 红白血病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7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采用 A 瑞氏染色 B HE染色 C 煌焦油蓝染色 D 加入偏亚硫酸钠后观察 E 吉姆萨染色 8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 腹泻 B 烧伤 C 铅中毒 D 溶血性贫血 E 大手术后 9不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关的是 A性别 B年龄 C精神因素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感情冲动 参考答案1C 2C 3A 4D 5C 6D 7C 8D 9D名词解释

9、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y) 也称豪焦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的紫红色小体,直径12微米,1至数个不等,已证实为核的残余物。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见于容血性贫血和脾切除术后2卡波环(Cabot ring) 呈紫红色线圈状或8字型,存在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并存,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脾切除术后。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RDW有助于贫

10、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5MCH 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以皮克 pg 为单位单位。6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有毒性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7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11、。8棒状小体(Auer body) 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16m,一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9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 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变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Downey”细胞。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和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血物质,是常用而且比较灵敏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检指标之一。11国际敏感度指数(

12、ISI) 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各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ISI值越接近1.0,试剂的敏感性越高。1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的比值,临床多用作抗凝治疗的监护指标。13凝血酶原时间(PT) 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之一。14.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阶段细胞,其胞质中尚残留部分嗜碱性物质,可被某些燃料活体染色后呈蓝色或紫色的网状或颗粒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15.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

13、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改变。骨髓增生但很少达到白血病的程度,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指在瑞氏染色涂片中,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灰蓝色点状物,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简答题1 RDW检测有何临床意义(1)确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鉴于95%以上的缺铁性贫血RDW均升高,故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2)鉴别缺铁性贫血和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两者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红细胞大小明显不等,RDW增高;后者大小较均一,RDW基本正常

14、;(3)RDW结合MCV进行新的贫血形态学分类。2简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2)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贫血愈严重,网织红细胞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在红细胞和Hb升高之前;反之,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有障碍。(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情况。3.血红蛋白测定的方

15、法学评价(HiCN测定法、SDS-Hb测定法)测 定 方 法优 点缺 点HiCN测定法参考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产物稳定可检测除SHb之外的所有Hb参考品性质稳定,便于质控试剂中的KCN有剧毒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标本可致浑浊对HbCO的反应慢(100min)不能测定硫化血红蛋白SDS-Hb测定法次选方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试剂无毒,结果准确,重复性好SDS质量差异大,SDS-Hb消光系数未确定SDS易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4网织红细胞分型及特征分型形态特征正常存在部位型(丝球型)RBC几乎被网织物充满仅在正常骨髓型(网型)位于RBC中央线团样结构松散大量存在于骨

16、髓,外周血很难见到型(破网型)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排列外周血中少量0.20.3型(点粒型)嗜碱性物质少,呈分散的细颗粒、短丝状主要在外周血0.70.85Hct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优点缺点温氏法应用广泛,无须特殊仪器难以完全排除残留血浆(可达2%3%),需单独采血,用血量大。已渐被微量法取代微量法WHO推荐为常规方法。标本用量少,相对离心力高,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需微量血液离心机血液分析仪法无须单独采血进行测定,检查快速,精密度高准确性不及微量离心法,需定期校正仪器放射性核素法最为准确,ICSH规定为参考方法方法繁琐,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6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时,如何消除外周血中有核红

17、细胞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在某些疾病如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中可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它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高。因此,当血液中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必须将其扣除。校正公式如下: 7什么是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以23叶为主,杆状核与分叶核中性粒细胞之间的比值为113。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可发生变化,即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8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有哪些?(1)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病程长的化脓性

18、感染。(2)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不均匀、随机分布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见于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时。(3)空泡: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核上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常见于严重感染。(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2m,常见于严重感染。(5)细胞退行性变和核变性: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现象。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固缩、溶解及碎裂现象。9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最为明显。如急性阑尾炎、化

19、脓性扁桃体炎。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的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急性溶血: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急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时,WBC常明显升高且出现于Hb降低之前,可能与应激状态,一过性缺氧有关。急性中毒:如化学药物(安眠药、敌敌畏)、生物毒素(蛇毒)、代谢性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WBC增高的机制与促粒细胞生成素的生成、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被破坏、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引起贮备池的粒细胞释放等有关。10试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某些感染: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

20、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某些血液病: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秉、恶性组织病。慢性理化损伤: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自身免疫性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肿大的脾脏吞噬破坏过多的白细胞以及分泌过多的脾素灭活了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子。11试述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如何避免技术误差?技术误差是造成白细胞显微镜计数误差的基本原因,是由于操作不正规和仪器不精确所造成,应通过规范、熟练的操作、仪器的校正、试剂的标准化和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加

21、以避免。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器材:使用器材均须清洁、干燥,并经过严格校准,采用标准化的试剂。(2)标本采集和稀释:原则上均应采用静脉血。静脉采血时,血液与抗凝剂应立即充分混匀、所用标本应新鲜;采末梢血时,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发绀及炎症等;采血速度要快,针刺深度要适当,不能过度挤压;稀释液应过滤,取血量和稀释倍数要准确;加入血液后应与试剂充分混匀,并放置510min后充池计数。(3)加盖玻片方式向计数板加盖玻片的方式,可影响充液的高度,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用的“推式”法向计数板加盖玻片,以保证充液体积的高度为0.10mm,减少计数误差。(4)充液的影响:充池前应充分混匀稀释液(适当用力,快速振荡30s即可),但应避免摇出过多气泡;充液时,避免充液太多或太少、断续充液、产生气泡及充液后盖片移动,以免细胞分布不均,影响计数结果。 (5)计数压线细胞时,应遵循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6)计数池内的细胞分布要均匀,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时,各大方格间的细胞数,不得相差8个以上。两次重复计数的误差不超过10%。否则应重新充池计数。(7)有核红细胞的影响 若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因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可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高,须按下列公式加以校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