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9.94KB ,
资源ID:852195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5219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话叶圣陶二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话叶圣陶二十.docx

1、对话叶圣陶二十对话叶圣陶(二十) 之一:不一定非让孩子进好学校 学校,我想也不是与儿女有什么了不起的关系的。学习一些符号,懂得一些常识,结交若干朋友,度过若干岁月,如是而已。一定要有理想的小学才把儿女送去,这无异看儿女作特别珍贵特别柔弱的花草,所以要保藏在装着暖气管的玻璃花房里。何况世间为生活所限制,连小学都不得进的多得很,他们一样要挺直身躯立定脚跟做人。学校好坏于人究竟有何等程度的关系呢?(做了父亲,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313页至314页) 朱永新解读: 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这是许多父母都会尽力而为的事情。每年开学前,全国都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择校活动。父母们会调动所有的人脉资源,为孩子

2、们选择所谓的“好学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小学初中,也成为许多父母的选择。 其实,择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大流,主要是为自己的“面子”择校。一些父母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进不了最好的学校,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关系不够,就是没有“花头”。另外一种就是一厢情愿地为孩子选择未来的同学和朋友(现在的校友),而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适合孩子的学校,父母自己也不清楚。 叶圣陶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的三个孩子,就在家门口的小学读书,“学校也不见特别好,但是我毫不存勉强迁就的意思”。 其实,选择家门口的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为孩子省去大量的交通成本和时间,赢得大量的游戏和阅读的时间与机会,应该

3、成为我们教育的常态。作为政府,应该尽可能办好每一所学校,尽可能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 之二:不为考试而学习 不要说“为考试而学习”是个怪口号,只怕已经有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真的相信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考得好,得到多量的分数了。再加上名目繁多的考试,更使人加强这种信念。这么多的考试关,非一个一个通过它不可啊!努力吧,为考试为分数而使劲学习吧!这种情形,就教育的道理着想,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考得好,分数多,固然是学习得好的证明,可是决不该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如果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我想,那就会在学生心头形成压迫之感,好像欠了还不清的债,总不得轻松舒坦,这是一。(我希望心理学者研究并测验

4、,这种压迫之感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损害?如果有,有多大?)其次,可能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看做敲门砖。假如真看做敲门砖,那么不管门敲得开敲不开,手里的砖总是要丢掉的。第三,可能有极少数的学生存着顺利过关的想头,采取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应付考试。那更是有关品德的问题了。 所以我老在心头祝愿,学校和老师期望学生全都学习得好,这种期望是非常值得铭感的,但是千万不可拿考试和分数来做鼓励学习的手段。鼓励学习,无须外求,就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可能最有实效。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学生如沐春风,如入胜境,自然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思考问题,试作实验,教师只给简要的提示,学生须作艰辛的努力才得解决;当解决的时候,学

5、生的欢快好比爬上了峨嵋的金顶,正是继续努力的推动力。我料想,这样的佳况在好些学校里已经实现;而在不远的将来,由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勤勉,将会普遍实现。(晴窗随笔?再谈考试,载于叶圣陶集第11卷第283页至284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1980年1月27日写下的文字。34年过去了,为考试而学习,为考试而教育的情况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叶圣陶先生分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三大弊端:第一,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好像欠了还不清的债,总不得轻松舒坦”。所以,他希望心理学家们好好做一些实证研究,看看到底应试教育给学生们造成了多大的心灵伤害。第二,使学生把学习作为敲门砖。学习本来是增进

6、知识、陶冶情感、形成技能的重要路径,但是,考试分数成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时,学习也就发生了异化。第三,使学生的品德发生偏差。为了好的分数,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作弊抄袭。 所以,叶圣陶先生希望,不要把考试和分数作为教育的目标,应该鼓励老师和学生关注学习的内在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鼓励学习,无须外求,就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可能最有实效”。 其实,好的教育是不畏惧分数的。把分数作为教育的额外奖赏而不是教育本身的目标,是新教育人的理想。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就可以实现这个理想。 淡化分数而不放弃分数,是每个父母应有的态度。 之三:学习必须为己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

7、,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说所学都归自己受用,生活从而丰富美满。为人,就是说所学跟生活不发生关系,学如未学,徒然说些空话,摆个空架子,使人家误认他已经学了。孔子这个话,慨叹他当时的学者学而不得其道。学如未学,又何必学,诚然可以慨叹。咱们从此应该相信,事不论古今,学必须“为己”才行。 咱们认定了“为己”这个标的,然后去学习各种功课,情形就大不相同。咱们将不再以为做功课仅是“读书”,只须记得牢,背得出,答得出老师的考题,取得到及格的分数。书固然要读,可是印在书本上的不过是各种道理跟做法的记录,最要紧的一步还是把这些道理跟做法化为咱们的知跟能。说到“化为”,光是“读”决不济事,必须随时随地使各种功

8、课跟咱们的思想行为打成一片才成;打成一片是咱们自己的受用,咱们不但要知道必须如此,而且要乐于做到如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了“乐之”的阶段,凡是所学的东西还有不是“为己”的吗?(为己,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174页至175页) 朱永新解读: 怎么检验学习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其实,关键是看学习能否学以致用。为别人的学习,是记忆之学、考试之学。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我们说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就是为别人的学习。为自己的学习,则不是要求能够“记得牢,背得出,答得出老师的考题,取得到及格的分数”,而是真正地把所学习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化为自己的

9、知识与能力,化为自己的行动,“使各门功课跟咱们的思想行为打成一片”。分数,不应该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学习的副产品,是学习的额外的奖赏。 衡量学习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快乐,是否兴趣盎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乐之”的阶段,学习一定是有所成效了,一定是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了。 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叶圣陶先生的两个标准去帮助、引导孩子,不要急功近利,简单为考试而学,而是努力践行、快乐学习。 之四:临时抱不住佛脚 所修习的功课如果能够完全消化,应付考试是不用临时预备的。我们可以来个比喻

10、:一个提得起五十斤重量的人,他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提得起五十斤,除非他病了或是衰老了;他有这力量是平时练成的,临到提东西的时候,他不需要什么预备。现在一部分青年却需要临时预备,在揣摩以前的考试题目之外,再要看书局里请人编出来的解答,不是表达他们平时对于所修习的功课还不能够完全消化吗?我们以为这比较起毕不成业或是考不上大学来,在青年本身更是严重的问题:因为不能够把所修习的功课完全消化,在知识上能力上就多少有点不健康,这不健康会影响到青年整个的生活。 我们也知道现在中学毕业会考以及大学入学考试,有一些主试者往往出些超出应试者的程度的题目,使应试者不得不“临时抱佛脚”,以期在群集的竞赛中不致落选。这

11、是最没有道理的事情,应该用舆论的力量和教育行政当局的制裁使它改善。在没有改善之前,青年为“志在必胜”起见,临时抱一抱佛脚,自是人情之常,未可厚非。但是,如果意不在此,而只为程度还没有达到水准,所以不得不匆匆忙忙临时预备,这就很可虑了。一个青年应当知道: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一个青年更应当知道: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方法,并不是修习的目的;他必须为自身受用而修习,不该为对付考试而修习。(“临时抱佛脚”,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139页至140页) 朱永新解读: 与把读书与就业挂钩一样,把学习与考试挂钩,也是教育的一大弊端。 1937年春天,叶圣陶先生去南京,在火车

12、上看到许多学生厌倦而烦躁地看着中学会考问题解答和大学入学考试题目汇编之类的书籍,于是,写下来上述的文字。 70多年过去了,叶圣陶的担心依然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读教辅书的“临时抱佛脚”更加轰轰烈烈,以至于不少出版社靠出版教辅书才能够生存。但读书学习本应该像平时吃东西一样,在嘴里嚼得极细,在胃里磨得极烂,在肠里吸收得极充分。总之,“要让东西消化掉,成为自身的血肉”。真正消化了的知识,一定是能够融会贯通的,不需要临时为考试去突击的。 现在许多学校流行一句话:“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其实就是把学习与考试彻底地挂起了钩来。这样的学习只是为了短期的考试目标,而不可能真正充实自己的头脑

13、、丰盈自己的心灵。所以,叶圣陶先生告诫大家: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方法,不是修习的目的。 之五:教育的“收入”与“付出” 人们常说“教学相长”。教孩子学习各种学科,最要紧的是教师自己熟习那些学科。所谓熟习,意思是不仅记住那些学科的内容,而要把那些内容消化了,随时随处都能拿出来运用。熟习是没有止境的,在教中可以学,向年长于我的同事学,向我所教的一班孩子学。怎么说向我所教的一班孩子学呢?他们天天在我面前上课游戏,做种种活动,只要我能随时留心随时想,这些个全是活生生的教材,随时在那里教我怎样懂得他们,怎样教他们。 除了一边教一边想办法,还要抽时间进修。有些教师不这么做,以为凭现有的一些知识和能力尽够对付

14、了,以为当了教师,就可以只管“付出”,不必讲求“收入”了;结果往往会感到拮据,能“付出”的不够充裕,工作做不好,事业心也不免因而动摇。所以我要告诉准备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青年人,在不断“付出”的岁月里,同时要源源不断地谋求“收入”就是说要努力进修。“收入”越丰富,工作越能左右逢源。(小学教师的工作,载于叶圣陶集第11卷第257页至258页) 朱永新解读: 过去经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现在看来,教育远远不像倒水那么简单。学生不是一个死的杯子,任你倒水。倒猛了,一桶水可能在杯子里也留不下多少;倒偏了,一桶水可能全部流到了杯子外面。 但有一条是肯定的:教育者应该努力走

15、在学生的前面,应该不断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向其他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如果只是“吃老本”,就会“坐吃山空”,就会“入不敷出”,就会“囊中羞涩”,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能付出的不够充裕,工作就做不好,事业心也会因此而动摇。 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只有不断自我得到锤炼与成长,教育他人时才会左右逢源,顺风顺水。如果只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么一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胜任工作的要求。 独生子女政策,让绝大多数父母都只有一次教育子女的机会,和教育着、教育过成百上千孩子的老师相比,父母不仅相对而言欠缺教育理论,也缺乏教育经验,这样的情况下,父母更需要通过学习,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顺利培养出好孩子。 (责任编辑 韩瑞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