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7.16KB ,
资源ID:848345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483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年级:四班级:3人数:34学科:语文课题:猎人海力布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再三”等的词义并积累。2.能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分清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3.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

2、力。三、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创造性复述课文。从编排的意图来看,作为第三单元首篇课文,其用意在于体现“学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再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以下特点:一是课题表明写人;二是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三是想象力奇特丰富。2、学情分析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

3、其次,学生也具有在语境中理解、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并对转述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学好课文的有利因素。但不足的是: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还不够强,列小标题部分同学还有一些困难,复述课文往往抓不住重点,很容易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复述过程中有条理不清,言语不简洁的毛病。这也是我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认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再三”等的词义并积累。2.能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分清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3.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

4、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目标指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评价关注点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对应目标11同学们,你们听过宝莲灯、精卫填海、八仙过海这些故事吗?2这些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都有一个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具有超人的力量。我们把这些故事叫做民间故事。3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一个叫海力布的人变的,大家就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课题:8猎人海力布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对应目标1、21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1)读音:狂风怒号(ho);淹没(m)(

5、2)字形、笔画:酬2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3交流归纳:板书:起因:海力布救龙女得宝石经过: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结果:乡亲得救纪念海力布4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交流通过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用简短的话概括起因经过结果三、深入学习,研读课文。对应目标2(一)学习“得宝石”部分,从海力布选择宝石,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的品质。 1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跟海力布说了些什么呢?海力布听后是怎么想的?自读3-6节。2交流、随机理解、指导朗读。(1)指名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

6、(小白蛇说要把家里的珍宝、还有能听懂鸟语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这种用礼物答谢别人的方式就叫酬谢。)(2)指导朗读,读出感激之情。(3)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师述:海力布并不在乎珍宝,当他听到小白蛇要送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时,他想那太好了。“好”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7节内容说具体。3海力布还听小白蛇说了什么?(1)读两个句子,了解使用宝石的条件。(2)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宝石具有神奇的功能,民间故事中往往都有这样神奇的宝物,但是使用的时候是有条件限制的。(3)引读,理解“再三叮嘱”,感受条件的重要与苛刻及海力布可能面临的险情。(二)学习“变石头”部分,研读海力布面

7、对灾难时的语言,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品质。1海力布得到了宝石,有了宝石以后,他分给大家的猎物就更多了,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2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是如何跟乡亲们说的。3交流、理解、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说海力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交流,板书:着急焦急镇定(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海力布产生不同的心情原因。引读:消息令人震惊,大山要-,大地要-,不知道要-!听了消息后海力布也大吃一惊,难怪他要急忙对大家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乡亲们不相信,从“急得掉下了眼泪、发誓、恳求”中感受他“焦急”的心情。学习与老人的对话,揣摩海力布的想法,体会海力布的舍己为人。师述:

8、海力布焦急万分,可乡亲们就是不相信,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3)分角色朗读910小节4当时,海力布是怎么原原本本的告诉乡亲们呢?请你根据板书上的提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1)指导复述,一是说出宝石的来历;二是说出宝石的作用和使用条件;三是说出搬走的原因。(2)自由准备,指名复述。5引读第11节,感受人们对海力布的怀念、尊敬。指名说。四、复习巩固 1.总结课文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_、_的海力

9、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_。课文先写了海力布平时_,然后写他救了_,龙王赠给他_,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_,_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_。2复述练习小组完成复述作业第一课时作业设计:1.续写猎人海力布后记,想像小白蛇如何想方设法救活海力布,海力布如何生活等情景。附板书:8猎人海力布救龙女受感谢热心助人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舍己为人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年级:五班级:人数:34学科:语文课题:牛郎织女(一)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

10、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

11、又悲喜同在了。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文章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2、学情分析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学生也具有在语境中理解、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并对转述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学好课文的有利因素。但不足的是: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还不够强,列小标题部分同学还有一些困难,复述课文往往抓不住重点,很容易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复述过程中有条理不清,言语不简洁的毛病。这也是我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课时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

12、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目标指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关注评价点一、揭题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2、(出示)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自由读、师读)(板书:民间故事)3、这个故事是以两位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故事又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呢?生交流齐读二、初步感知指向目标1、

13、21.自由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2.开火车读文,相机正音。生读文开火车读识字课文重在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印象更加深刻。三、初读全文,知情节。指向目标1、2、31、自由读,要求:(1)读准、读通(2)思考:课文讲了牛郎织女什么故事?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2、交流主要内容:(1)同桌交流: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指名交流、指点(板书:相识结合)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3)这就是故事的情节,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书:情节)3、

14、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3)这就是故事的情节,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书:情节)3、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三、再读课文,知形象。1、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板书:

15、形象)咱们先看看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自由读15,找一找句子,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牛郎【】,织女,圈圈词语,写写感受(关键词)。2、交流1,知牛郎:(1)可怜、孤苦伶仃:孤儿;哥嫂待她不好: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2)心地善良:(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挑最好的草地、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喝最干净的溪水。(读句子)(2)“也很亲密”因为牛郎对老牛好,所以老牛也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侧面衬托)(可以不说)(3)尽管只是一头牛,但牛郎把它当成亲人来悉心照顾,心眼多好!(4)能否结合1,再来说说牛郎的心地善良?(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给他的活,他们对牛郎好吗?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

16、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把活儿干得很出色。这不也是心眼儿好的表现吗?(齐读)3、交流2,知织女:(1)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勤劳能干或心灵手巧、善良勇敢)(2)勤劳能干:织得一手好彩锦、织的彩锦装饰天空就是灿烂的云霞(心灵手巧)(3)有没有注意5中的这句话,再读读,觉得织女怎样?(出示5两句话自由读)(4)学生交流: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留下来做他的妻子,很善良。(5)引导:牛郎什么身份(凡人、可怜的孤儿,身份卑微的放牛郎、穷困潦倒)而织女什么身份?(天上的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一个是人间的穷小子,一个是天上的仙女、高贵的公主,两人身份多么悬殊。但织女不嫌

17、弃,反而看中他的勤劳善良,这说明织女很善良。(善良)(5)重点引导“勇敢”。再读“决心”句:还读出什么?(勇敢)变红“决心”:说明意志很坚定,不可动摇。你们知道留在人间与牛郎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吗?(背叛:身份悬殊、天上人间、违犯天规、受严厉的惩罚;受苦:放弃天上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与牛郎同甘共苦,历尽艰辛。)(引读)但织女还是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在织女眼中,荣华富贵不重要,受到惩罚也不怕,她向往什么?(自由、爱情)天庭冷漠、不自由,连下到人间也是趁王母喝醉酒后偷偷下来的。她更向往人间的自由与真情,哪怕吃苦与受罚,她也要大胆追求,多么勇敢!(板书:勇敢)(齐读)所以织女见牛郎(心眼儿

18、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4、体会爱情之美:(1)引读:大胆追求的结果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2)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他们的美满生活。(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你看他们一个耕田一个织布,日子虽苦心中却甜蜜。三年过去了,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齐读6)5、知老牛:(1)牛郎织女的结

19、合,还与一个人有关。(老牛)(2)读读文中写到老牛的片段,哪几段?(2、3、7)想想他具有什么特点?(3)交流: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板书:知恩图报)2老牛“亲密句:(读)温和地望着他,可能在想些什么?3老牛说话(读):没有老牛的指点,牛郎娶不到织女这样好的妻子。老牛在这里,就是红娘、月老、媒人。7:这张皮后来派上了大用场牛郎披着它上天追赶织女。你们看,老牛至死都不忘报恩,真是忠心耿耿。指名读生交流学生自由回答生划出生交流生交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寻找显性信息。四、总结课文,知情感。指向目标11.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板书:情感)对封建专制者、对

20、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作业设计:1.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具体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到的故事告诉老牛。附板书:9、牛郎织女(一)相识相爱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年级:五班级:3人数:34学科:语文课题:牛郎织女(二)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

21、色彩。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又悲喜同在了。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文章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2、学情分析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学生也具有在语境中理解、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并对转述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学好课文的有利因素。但不足的是: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还不够强,列

22、小标题部分同学还有一些困难,复述课文往往抓不住重点,很容易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复述过程中有条理不清,言语不简洁的毛病。这也是我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目标指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评价关注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哪些?(板书:牛郎织女老牛王母)3、昨天我们已经学过课文第一小节,谁能说说在文字里你感受到什么?让我们一齐带着这种感受读好第1小节。学

23、生回答。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新课二、感受人物形象指向目标1、21、自读课文25小节,思考:牛郎织女走到一起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交流: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牛郎心眼儿好(板书:心地善良)、能吃苦(板书:吃苦耐劳)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2)坦白,诚实,不隐瞒。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坦白诚实正是织女所欣赏的。2、我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什么身份?(王母

24、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3、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渴望真情、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4、织女下定决心留在凡间,可是,她的姐妹肯定会劝她,同学们想象一下她们之间会怎样对话呢?(练习说话)(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2)你看牛

25、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3)你也要替我们想想。你被发现了没关系,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4)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被打入大牢的。5、小结:姐妹们的劝说并未改变织女的决定,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享受荣华富贵吧!学生整齐大声朗读。学生自由读。学生大胆展示。学生大声齐读。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先自我尝试发现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改正认真学习。用想象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说话的学习中去。三、生活美满指向目标1、2牛郎与织女这对

26、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如愿以偿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生活“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师: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学生想象交流)师:同学们想象得真好。牛郎织女恩恩爱爱,你耕田,我织布,虽苦也甜,这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谁来有感情的朗读第六段?学生认真大声朗读。分组分节相互展示,互读互听。四、分离王母1、快乐美好的日子总是这般短暂。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此事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请同学们潜心读读9至10节,从这一段中你体会

27、到了什么?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你有了感受,圈画出来做点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读书圈画。交流: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闯、推、拽、拔、划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找、披、放、挑、跑、飞(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心急如焚、心如刀割织女之痛(挣扎)体会写作方法的运用:恰当地使用动作、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像更生动、丰满。2、说说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3、师:同学们感悟得这么好,就将你的爱恨之情放进去读。学生齐读8、9、10小节。师: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

28、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是牛郎织女有多少话要说啊!河此岸的牛郎会想些什么呢?河彼岸的织女又想倾诉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方,写一写他们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来为他们鸿雁传书!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牛郎对织女说:我们再听听织女的决心,正如黄梅戏里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学生交流织女的倾诉:师:说得多好啊!听了你写的独白,我不由得想起了秦观的一句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纵使天河波涛汹涌,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的情,因为他们心心相印,真情永恒。同学们,相爱的两个人能朝夕相处,那是一种幸福,但如果被迫分离,仍然坚守着他们的真情,

29、那就更令人心生敬佩!4、故事到这儿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读读12小节。5、这一节写什么?想一想12小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学生齐读12小节。师: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不可以去掉。因为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喜鹊都被他们感动了,可见他们的真情能打动所有的人。生:不可以。他们一年毕竟能见一次面,这多少还有点期待和希望。生: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师:说得真好。与其说不可以去掉,还不如说你们不愿去掉,不忍心去掉。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人,有心人。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用这样较为圆满的结尾来表达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天下有情人的深深祝福。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作业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读一读这些故事,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魅力。附板书:13、牛郎织女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织女心灵手巧渴望真情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老牛知恩图报王母心狠手辣专制蛮横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