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51111828滕州三年级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为两则富有真情实感的小故事: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主题为“浓浓亲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典型的“文包诗”,文诗对照,诗文相通。课文通过巧妙的对比节日的热闹与王维的孤独对比、昔日的团聚与今日的牵挂对比,让浓浓亲情溢于纸上,通过对比把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兴味盎然。孙中山破陋习一文运用对比手法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孙中山及妈妈对缠足这件事不同的表现,强烈地控诉了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孙中山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精神。这两个小故事,之所以让读者感到
2、情真意切,亲情浓浓,是因为文本画面感很强,作者都运用对比的方法真实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提出问题,读懂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重、空、兴 ”的读音。能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经验、字词典、资料等理解“扶老携幼、天各一方、兴高采烈、思绪万千、陋习、缠足”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品读,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理解“扶老携幼、思绪万千、更加、含着眼泪、
3、深深地”等关键词语表达的情义,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4.开展“探究诗词背后的故事”语文实践活动,激发拓展读背古诗词的兴趣。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能初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用钢笔正确书写的能力基本具备,但写规范、整洁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对读懂“文包诗”这类课文、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在对比中感受文本情感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我们把“在对比中体悟语言包含的情感,学习对比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比的方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单元训练重难点。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第一课时学习生字
4、新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预习过关课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能了解“陋习、缠足、辛亥革命”等生僻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二)勇闯“字词认读”关(三)勇闯“字词书写”关(四)勇闯“朗读课文”关(五)勇闯“读懂课文”关 (六)勇闯“思考提问”关第二课时品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在对比中体悟语言包含的思乡之情。“对比阅读”指导课23.每逢佳节倍思亲1.诗文对照,读懂诗句的意思。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
5、之情。3.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二)学法指导,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3)学法实践,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四)吟诵古诗,体悟诗中言语包含的情感。(五)回顾与总结。第三课时多角度对比品读孙中山破陋习,体悟语言包含的情感。“对比阅读”实践课1.能尝试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入手,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含着眼泪、深深地、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等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2.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一)复习回顾(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三)学法实践,在多角度对比品读中体悟言语包含
6、的情感(四)回顾与总结第四课时开展“探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课1.能借助资料主动研究“诗词背后的故事”,并能初步读懂古诗大意。2.小组合作编辑手抄小报,交流研究成果。(一)复习回顾 (二)交流分享古诗词诗作背后的故事(三)小组合作拟定手抄小报的主题、素材,交流研究成果。(四)总结“预习过关”课(第1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能了解“陋习、缠足、辛亥革命、茱萸”等生僻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能了解“陋习、缠足、辛亥革命、茱萸”等生僻词语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难点:
7、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教师:根据预习单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朗读是否正确流利,哪些生字还需要进一步强调指导,了解“辛亥革命”等生僻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等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借助预习单,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等。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课前大家自己认真预习了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来一个闯关活动,大家比一比谁是“闯关小能手”?(出示)第一关:勇闯“字词认读”关。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准平翘舌音,读准多音字,得。第二关:勇闯“字词书写”关。能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第三关:勇闯“朗读课文”
8、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得。第四关:勇闯“读懂课文”关。关注课题,提出问题,读懂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得。第五关:勇闯“思考提问”关。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得。 (二)勇闯“字词认读”关1.交流难读词语。 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是否遇到一些难读或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说。2.课件出示刚才交流的容易读错的词语。 自由读,同位读,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准平舌音:“宗 孙 罪”。翘舌音“重”。空闲 痛苦 废除 既然 祖宗 受罪 重阳 孙中山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兴高采烈3.结合课文具体词句指导读准多音字“重阳”(重,在这读“chng”),“兴高采烈”
9、(兴,在这指“高兴”,所以读“xng”)。4.新鲜的词语你理解了吗?(借助工具书、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鲜词语的意思。)出示:总统 祖宗 缠足 陋习 辛亥革命 茱萸 指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5.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字词认读”关?请为自己加星。(三)勇闯“字词书写”关1.词语大家读得很好,那么生字能写正确规范吗?出示:佳 倍 扶 忆 独 挑 幼 既采 念 宗疼 痛 废2.边读边观察,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第一行:左右结构;第二行:上下结构;第三行:半包围结构)3.引导学生掌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有的左窄右宽(第一行前六个),有的
10、左右等宽(第一行后两个),如“幼 既”,书写时还要注意“纵让”关系,右边的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上下结构的字两部分要写紧凑,例如:“采”,上部要写得紧凑一些,下面的“”写长一点,托住上部;半包围结构的字,包围部分“疒、广”要写的舒展一些。 4.学生练习写字,把自己认为没有写美观的生字再写一个。 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争取把每字写得正确、美观。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字词书写”关?请为自己加星。(四)勇闯“朗读课文”关过渡:本单元两篇课文,你能读正确流利吗? 1.指导读好23课。 (1)指导读好古诗。这篇课文中的古诗你会读吗?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11、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点指导读好诗句的停顿,进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自由练读,指名读。 2.指导读好24课。(1)指导读好长句子。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你觉得哪些句子,哪些段落比较难读呢? (根据学情重点指导长句子朗读)预设1: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进而读通读顺。预设2: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
12、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重点指导结合提示语,读好人物对话。(2)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3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朗读课文”关?请为自己加星。(五)勇闯“读懂课文”关1.同学们,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请关注本单元两篇课文的题目,看看你能就课题分别提出哪些问题?预设: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什么节?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陋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2.请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默读 圈画 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合作交流初步解疑。4.交流汇报预设(一): (1)“佳节”指“重阳节”,
13、这天,人们会头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期望生活太平。 (2)因为 “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3)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唐朝的 (人物),在 (地点)已经两年了, 节到了,他非常 ,便提笔写下了 这首诗。先说给同位听,再指名说。预设(二):(1)“陋习”在文中具体指缠足。 (2)孙中山之所以要破陋习是因为“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
14、。”“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3)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孙中山小时候很( )姐姐,一天,他看见( ),感到(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 )。后来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 )。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5.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读懂课文”关?请为自己加星。 (六)勇闯“思考提问”关1.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课文内容也读懂了,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交流。问题预设:姐姐非常痛苦,妈妈也含着眼泪,为什么还要缠足?为什么不缠足就要被人笑话?3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
15、顺利闯过了“思考提问”关?请为自己加星。(七)总结:你得到了几颗星?大家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八)作业1.课下继续熟读课文。2.把生字练习写正确、写美观。六、板书设计:预习过关课勇闯“字词认读”关勇闯“字词书写”关勇闯“朗读课文”关勇闯“读懂课文”关勇闯“思考提问”关 (滕州市界河镇丁庄小学 王颖颖)附:第八单元预习单第八单元预习单一、读一读,查一查。1.读一读,再给加点字的注音。缠足 受罪 祖宗 废除 痛苦 心疼 总统 孙中山重( )阳 空( )闲 兴( )高采烈2.借助工具书、收集的资料、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孙中山 总统 祖宗 缠足 陋习 辛亥革命 大总统 茱萸
16、 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二、写一写认读生字后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写的正确规范。1.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不满意的再写一个: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不满意的再写一个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四、读懂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带着问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评: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五、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对比阅读”指导课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诗文对照,读懂诗句的意思。
17、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3.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难点: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1
18、.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说说这句诗出自谁的哪首诗? 2.指生交流。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读一读,注意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学法指导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合家欢庆的重阳节,王维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1.我们先来看看异乡京城长安的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节的?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下你的体会。(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
19、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3)集体交流。交流预设: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扶老携幼”是怎样的情景?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兴高采烈”仅仅是高兴吗?(十分快乐,神采飞扬),能换个词吗?(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兴致勃勃)(板书: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游玩)看着节日一个个热闹的场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读出节日的欢乐。2.就在异乡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度重阳节时,王维的心情是怎样的?默读第1自然段,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下你的体会。 (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20、,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 (3)集体交流。交流预设(一)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15岁”15岁还是个孩子,可王维孤身一人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两年”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何况王维从华山的东边到华山西边的长安,千里迢迢,一走就是两年,怎能不孤独不寂寞呢?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15岁 两年) 你与爸妈分别过吗?在与他们分别的日子,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读出王维的孤独寂寞。交流预设(二)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看着欢度节日的情景,
21、思念家乡的亲人。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句里的“家家户户”写出异乡所有人家都在欢度节日,“更加”就是“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表达了王维的思念之情。 再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读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更加思念。3.对比诵读,体悟思乡之情。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同学们,作者用京城长安节日的欢乐与王维的孤独作对比(板书:对比),突出了王维的孤独寂寞、更加思念亲人,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感受一下这种写法,体会一下王维的思念之情。4.回顾我们是怎样体会王维的心情的? (1)小组讨论,教
22、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情。(2)交流汇报预设:读课文想画面,先看看异乡人们是怎样过节的?再看看王维此时的情景,在对比中体会王维的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这就叫对比阅读。(三)学法实践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1.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 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下你的体会。(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3)集体交流。交流预设(一)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头插茱萸
23、 登高远眺在重阳节这一天,家乡的人们会头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祛邪避灾,期望生活得太平。(板书: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每逢”年年如此,岁岁如此,从不间断。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读出以前兄弟们一起登高的欢乐。交流预设(二)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天各一方”王维在华山的西边,而家乡却在华山的东边,这就是“天各一方”(板书:天各一方)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兄弟们思念着王维,此时王维也在思念着,也许他想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交流汇报预设:也许他
24、想到了曾经也是这样合家团聚的情景;也许他想到了如今孤身一人在他乡;也许他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 同学们,这就是“思绪万千”(板书:思绪万千),想想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想想自己的处境,王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读出独在异乡王维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 2.对比诵读,体悟思乡之情。重阳节里,王维想到(引读)“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而“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昔日的团聚
25、与今日的思念两相对比,怎能不(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四)吟诵古诗,体悟诗中言语包含的情感。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默读古诗,想一想: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王维对亲人的思念?用“”标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哪些地方体现了家中兄弟对王维的思念?用“ ”标出。(遍插茱萸少一人) (2)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庭院里,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此时此刻,眺望着遥远的家乡,你会深情地吟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 (3)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配乐)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回顾与总结1.回顾
26、(1)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是通过哪些对比来表达的?(2)小组交流(3)交流汇报预设:这篇课文抒发了诗人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感情。作者通过节日的热闹与王维的孤独、昔日的团聚与今日的思念进行对比来表达的。2.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着课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边读边想画面。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写自己的体会。在对比品读中体悟了王维思念家乡的情感。学习了“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今后再阅读类似的文章时就可以这样运用“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在对比中体悟情感。六、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比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游玩15岁 两年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
27、远眺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张 颖)“对比阅读”实践课24.孙中山破陋习(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尝试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入手,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含着眼泪、深深地、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等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2.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尝试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入手,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含着眼泪、深深地、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等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四、教学课时 1
28、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指生交流预设: 围绕着课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边读边想画面。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品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在对比品读中体悟了王维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了“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板书课题)你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2.指名交流。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学法实践在多角度对比品读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用上节课“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一起学习孙中山破陋习。 1.我们先
29、来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描写?默读课文,标画语段。小组交流交流汇报预设:姐姐缠足前、缠足后的变化进行对比描写(第1、7自然段)。孙中山和妈妈对缠足这件事的不同表现采取了对比描写(2-6自然段)2.我们先来看看姐姐在缠足前后有怎样的变化?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1、7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姐姐缠足前、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写自己的体会。(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3)集体交流(4)缠足前的姐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预设: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 “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样样活儿都干”能干(板书:能干) “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活泼(板书:活泼)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对姐姐的喜欢。(5)可是好景不长,这样活泼能干的姐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流预设(一)以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