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4课时 诗歌的意象教学设计第四章 诗歌鉴赏第34课时诗歌的意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诗歌意象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鉴赏诗歌意象的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意象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中的意象。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诗歌、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学要点了解鉴赏诗歌意象类试题考点要求、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鉴赏诗歌意象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鉴赏诗歌意象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明确考纲明确考纲: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阅读了解考纲。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2、考题导引展示高考例题:1(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答案】C【解析】本题ABD涉及对诗中意象的鉴赏,C项涉及对诗歌意境的鉴赏。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
3、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三、四句是化静为动,五、六句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此处应是以动衬静。本题考查了动与静的相关知识,动静关系具体可分为以动衬(写)静、以静衬(写)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要详细区分。诗歌选择题特别注意意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感情中的名词术语。2(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
4、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注意读懂诗歌,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句“仔细”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题目,关键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体现诗歌的考
5、核点是基础的赏析,但也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诗歌的情境作答。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1独立完成高考典型例题2小组交流答案3展示答案4总结纠错以近年北京市和全国各省市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规律解密展示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意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北京卷对这一考点单独设题不多,但无论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都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的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北京卷一般渗透在鉴赏作者情感
6、类考题之中,呈综合命题形势。对意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1根据高考典型例题,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2对照教师总结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鉴赏诗歌意象”类考题。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全面,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方法指导展示方法技巧: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鉴赏形象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鉴赏形象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
7、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用好课本,注意迁移。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本诗词中的形象分析,可达到积累经验和锻炼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这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4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解答方法:(1)抓住下面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语
8、言、神态、动作、心理等。(2)抓住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3)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4)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友人送别、思念故乡。(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答题步骤: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例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
9、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解析】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5掌握鉴赏意象类试题解答方法:(1)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2)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3)
10、掌握一般的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4)积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捣衣、杜鹃、斜阳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冰雪、蝉爱恋、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比翼鸟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羌笛、青冢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思考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赏析。霜天晓角梅宋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
11、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注】赖是:亏得是,好在。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曲调哀愁。别,与众不同,别有情趣。元,原本。【答案】刻画了梅花坚贞、高洁、超凡脱俗的形象。(2分)这词的上片写梅花受尽寒冬折磨,不畏霜雪,不怕角声之哀怨,凛然开放,表现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坚贞不屈。下片写梅花清洁得一尘不染,只与一轮朦胧素月为伴,不愿与凡卉争胜,极力地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脱俗的个性。【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从中筛选出关于米考些梅花形象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归纳概括。词的上片“受尽寒磨折”等句写梅花受尽寒冬折磨,表现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坚贞不屈
12、。下片“清绝,影也别”等句写梅花清洁得一尘不染,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脱俗的个性。因而总结出全诗刻画了梅花坚贞、高洁、超凡脱俗的形象的结论。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3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练习提升展示下列习题:(说明:鉴赏诗歌意象类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1(2016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芳树 芳树沈约 丘迟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发景傍云屋,凝晖
13、覆华池。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注解:九华:山名;隈:wi,角落。跗:F,花的根部。华池: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1)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5分)(2)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5分)2(2016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王昭君唐李商隐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和聂仪部明妃曲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注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
14、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1)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2)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3(2016届江苏省苏州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 轼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15、(3分)(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4分)(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4(2016届山东省枣庄第八南校区高三2月教学质量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小题。(8分)晚泊长台驿张咏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注】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2)诗人是怎样表
16、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明确参考答案:1(1)【答案】两首诗中的芳树都枝繁叶茂,芳香四溢。(1分)不同之处在于沈诗中的芳树突受摧残,枝叶飘零,令人哀婉。(2分)丘诗中的芳树不仅色彩美丽,而且芳香永驻;(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中物象的理解。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两首诗中的芳树都枝繁叶茂,芳香四溢。不同之处在于沈诗中的芳树突受摧残,枝叶飘零,令人哀婉。丘诗中的芳树不仅色彩美丽,而且芳香永驻。【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答案】沈诗通过芳树在寒飚霜雪交
17、侵之下衰败零落的歌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贻误与损害的哀伤,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对被摧残者的同情。(3分)丘诗极言芳树之美好,寄寓了自己不同凡响的抱负和坚贞不移的节操;(3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是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题干中明确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这两首诗歌的标题“芳树”显示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咏物诗中多是托物言志,诗人的情感应是借助“芳树”表现出来;第一首诗中先从多个角度展示芳树之繁茂,然后借助外在的环境写芳树备受摧残,“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第二首诗歌借助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展示芳树之美好,最后又以“一朝”和“千春”的对举写其芳
18、香永驻,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抱负和节操。【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答案】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描写人物的兴趣、爱好(嗜好)的角度入手,一个人的居住环境、着装等也往往能透露其志趣。
19、“天山雪后北风寒”不仅写出了王昭君身形的地点,还写出了凄凉的环境;“徘徊”“汉宫看”写出了王昭君怀念故土、幽怨的形象。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关键词分析概括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答案】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3分)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3分)【解析】试
20、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及诗歌注释,结合着诗歌具体内容及关键词分析作答。由第一首诗歌的注释可知,李商隐仕途坎坷不遇,自然会借助诗歌借古讽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由第二首诗歌注释可知,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由“青海月”“徘徊”“汉宫”可体会出诗人借助王昭君典故来表达对汉朝的依恋之情。【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1)【答案】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3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主要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考的
21、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简析”二字很重要,表示答完手法和情感,还要有对诗句的解读。【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答案】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淸泉橫道;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4分,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诗中描写“野人舍”的地方主要是颔联和颈联。颔联写了室外的修竹和清泉;颈联着重写了竹杖和松床。特点比较好概括。【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答案】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4分,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形象的作用,因为已有“孤”字,表达诗人的孤寂之
22、情;尾联因为是景物描写,可以考虑景物的作用,因前一句“夜深”加上“孤萤”,不难想到衬托环境的幽静。【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1)【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1分)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1分)但仍心念君王、天下,(1分)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1分)的诗人形象。【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考生从诗句中体会,张咏是一个清官,而且敢犯颜直谏,由京官而放外任,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写的。当时他于傍晚船停靠在河南信阳县境内的长台渡口,住宿在靠水边的驿站中。作者从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
23、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态。结合注释可以体会出。诗句“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中关键词“满引浓醪”“ 休未得”“ 不相容” 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答案】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
24、。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蒲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是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要结合手法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答题区间“全诗”, 本诗主要抒发泊船于长台驿的感想。首句点明泊船时地,次句暗用南史谢弘微传所载其玄孙谢藩事,隐寓诗人因犯颜直谏几度出为地方官的遭遇,并表明如今只沉于酒乡,不愿再行进谏的慵倦心情。三、四句笔锋陡转,申述诗人顾瞻京阙仍思报国,不愿退隐山林的积极用世之心,与前面所言很是矛盾,真切地显示了诗人内心一时泛起的波澜。【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自主完成迁移练习题。2小组交流答案。3展示答案。4对照标准答案纠错反思。选择百强校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强化落实。布置作业展示如下作业要求:1加强古典诗歌阅读,掌握各类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表达情感。2强化练习,落实课内所讲方法技巧。按要求完成作业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练习,尽快提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