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4 ,大小:96.97KB ,
资源ID:836897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689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1、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题:安全第一课课型:新授课执教人:彭邻之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第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1)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2)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三、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

2、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靠右行。(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 最后老师补充归纳: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二,新年刚过,同学们又大了一岁,也渐渐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应该记住的安全知识。常人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

3、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四、小结 1让学生牢记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并自觉去遵守 2学生

4、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课题:认识方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天平?指针指着中间,说明什么?(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天平有一边下垂,说明什么?谈话: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一些数学知识

5、,请看投影上的天平。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例1图。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5050100 (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象这样的式子你能说几个?随机板书。(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2教学例2。(1)出示例2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xx200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为两类,怎么分?为什么?指

6、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3随堂练习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4+x=21 20-a 12m=96 44m12 36a=b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2)完成第2题。(3)完成第3题。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四、课堂总结通过

7、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练习一 第1、2题板书设计认识方程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课题:等式的性质(一)与解方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新课1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

8、、方程有关的知识。(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

9、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3)出示下面3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x2525”化简后会得到什么?“x1818”呢?2教学例4。(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

10、未知数的值。(2)出示例4。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完成试一试。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 (5)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说说你的想法。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

11、程左边只剩下x?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三、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习一 第3、4、5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一)与解方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课题:等式的性质(一)与解方程课型:习题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

12、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一),并根据等式的性质(一)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12a4 x123845x30 x1428 4513x16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18x18 18x0 x1533X108 x1818 x3183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二、讲解练习1讲解练习一的第1题。看图列方程时要理清等量关系。2. 讲解练习一的第2题。同样的是看图列方程,这题的要求比第1题高,要试着把语句排好顺序再进行解

13、答。3. 讲解练习一的第3题。要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不然无法正确判断方程的解。4、讲解练习一的第4题。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再进行书写。如果先在草稿本上写好第一步再誊作业本上更好。5、讲解练习一的第5题。看图列方程的一大难点就是找等量关系,所以找到等量关系就可以列方程了。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把作业上的错题改在改错本上。课题:等式的性质(二)与解方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2、使学生

14、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第5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学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他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5。(1)出示例5图。引导学生

15、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集体核对思考: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3)归纳。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4)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填写。X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2教学例6。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

16、)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解:40x4096040 X24检验:4024960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如何检验?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说说这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五、作业

17、练习一 第6、7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二)与解方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找到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6课时教学过程:

18、一、教学新课1引入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例7。(1)出示例7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小红今年的体重比去年增加2.5千克”,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运用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在小军的成绩上打“”)“去年的体重”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示范: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X+2.5=36在小组中说说:

19、x、2.5、3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小组交流。会解这个方程吗?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X+2.5=36解 X36-2.5X33.5指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千克”,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说说检验的方法。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2)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主意什么?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独立完成。(2)交

20、流汇报,集体核对。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二 第1、2、3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21、的紧密联系,体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成功和愉悦,形成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第7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新课1、情境导入西安大眼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2、理解题意已知量是大雁塔的高度,未知量是小雁塔的高度。以质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是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3、列方程解题。(1)找数量关系“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是把小雁塔的高度看作标准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2)列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已知量和未知量,设小雁塔

22、高x米,可列方程:2x-22=64。(3)解方程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转化为2x=86,然后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求出x=43.书写格式:2x-22=642x-22+22=64+222x=862x2=862X=43检验:把X=43代入原方程中,因为243-22=64,所以X=43是原方程的解。答:小雁塔高43米。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二 第4、5、6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

23、验比写答语。(不要求检验的在草稿本上检验)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2、会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所列方程进行检验。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x=c的方程。教学难点:会用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8课时教学过程:一、 教学新课1、情境导入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公顷?2、理解题意根据“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发现本题包含了两层关系:一层是颐和园占地面积与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很显然“陆地面

24、积+水面面积=颐和园占地面积”;另一层关系是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即“陆地面积3=水面面积”。用线段图表示如下:陆地面积: 290公顷水面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面积是标准量,水面面积是比较量。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已知量,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均是未知量,这里含有两个未知量,可以把一个量(通常是标准量)设为x,另一个量(通常是比较量)用含有x旳式子表示,即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x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3x公顷,可列方程为x+3x=2904、解方程。x+3x=290解:4x=290X=2904X=72.53x=372.5=217.5检验:检验方法

25、一:常规检验法,将未知数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方程左边=x+3x =72.5+372.5 =290 =方程右边所以X=72.5是原方程的解。检验方法二:因为两个未知量之间存在“和一定”的关系,又存在“倍数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从两个未知量相加和相除这两个方面进行检验。72.5+217.5=290(公顷)217.572.5=3符合题意,所以X=72.5是原方程的解。答: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72.5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有217.5公顷。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

26、么?四、作业练习三 第 1、2、3、4、5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或差)及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量”的问题,一般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通常社标准量为x),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根据等量关系,用形如axbx=c的方程来解答。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

27、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会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9课时教学过程:一、 教学新课1、情境导入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2、理解题意已知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以及两辆车的相遇时间。其中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求货车的速度。可以画线段图表示如下:95千米/时 ( )千米/时 客车 货车 540千米 3、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

28、”,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列方程解答。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3x+953=5403x+285=5403x=25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方法二:根据“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列方程解答。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x+95)3=540x+95=5403x+95=180X=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三 第6、7、8、9、10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

29、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者画图来寻找等量关系。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型:习题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x=c的方程。教学难点:会用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10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练习。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基础练习1、先设要求的数为x,并列出方程。(不解答)(1)一个数的20倍是70,求这个数。(2)38比什么数多19.5。(3)4.7与哪个数的和是11。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汇报,集体核对。2、完成练习二第8题。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方法。你是怎么想的?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9题。(1)读题,理解题意。(2)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样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