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2.86KB ,
资源ID:83519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519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闻理论十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闻理论十讲.docx

1、新闻理论十讲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 一、新闻宣传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时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分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合起来说呢? 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传播,也可以夹杂着宣传的成分。 新闻和宣传的差别: 1、

2、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舆论 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新闻和舆论是什么关系呢? 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新闻反映了舆论的时候,就与舆论有了关系,但新闻页可能没有反映舆论。 五、中国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

3、中国古代生活传播结构有一下几个特征: 1、信息内敛,文化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依托。 2、文化封闭,在认知上趋向于同化对象,对外部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内部协调比应对外部更有现实价值。 3、内圈往往是进入外圈的必要精神基础。 4、圈层间具有内在的彼此渗透性和灵活的伸缩关系。 现代生活传播结构的特点: 1、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发散的活动趋势。 2、打破了生存的封闭性,人民比较容易顺应外界的变化。 3、人民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频率高,变化大,方向不确定。 4、处于这种社会结构中的人,趋向于个体精神的开放,人格特异、独立。 中国古代社会传播结构的特征: 1、社会组织高度统一,但社会是分散的。 2、上一层次比

4、下一层次获得较多的信息。 3、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主管意向的遮蔽,任何层级获得的信息都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 4、一旦外部真实的信息扩散,社会顷刻瓦解。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3年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发表背景是1942年解放日报改革。 九、新闻的特性 1、新闻报道的是现实事物。 2、强烈的时效要求。 3、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一类信息。 4、现代新闻业造就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 第二讲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 2、接受者的“不知”。 3、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 二、为什么人能够判断

5、事实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 新闻从业人员发出信息,一般会考虑:第一,新闻对受众的使用价值;第二,媒体的利益;第三,政治利益;第四,传播者的个人偏好。 人们关注有价值的新闻的原因: 1、人对异常事物的关注。 2、人对相关利益的关注。 3、人对个人偏好的关注。 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 2、事实的不确定性。 3、与受众利益的相关性。 4、影响的范围。 5、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6、著名人物、地点、时间。 7、事物的冲突性。 8、表现人的情感。 9、心理的替代性。 10、在比较中的反差。 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什么事儿变成了极端的事情就有了新

6、闻价值。 五、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 1、从意识形态角度看,相当多的宣传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选择事实。 2、从传媒市场的角度看,报道一个复杂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 3、从新闻实务的角度看,事件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发生、记者是否恰好在场、值班主任的个人偏好、照片的清新度、版面的文字等,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 六、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 影响我们按照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因素: 1、传媒运作的时间周期。 2、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 3、事实的清晰度。 4、文化接近或利益接近相关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5、与先入为主的观念相符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6、符合报

7、道连续性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7、版面或节目组合中,从整体均衡出发,有对比特色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第三讲新闻真实 一、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是对事实的叙述,理论上讲,你的叙述与事实是否相符,事实时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但是,毕竟新闻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不是事实本身,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如果这个距离适当,大家都会认为你的新闻报道是真实的,不会苛求。具体的事实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而你在报道的时候,文字篇幅、时间都是有限的,说的差不多,大家都会认为你的报道是真实的。 新闻与它所反映的事实本身不完全是一回事,很多事实是复杂的,头绪很多,新闻只能在有限的时

8、间、有限的叙说里报告这个事实,很难做到“完全相符”。 二、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2、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人们对事实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可能真实到什么程度。) 3、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4、选择事实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认。 5、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展差异。 三、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原因 1、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合理想象

9、不可取) 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起的失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采访不深入、编辑差误、编辑环节缺乏沟通、编辑合适程序不对、写作者想当然)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传媒假事件特征:第一,信息来源于报道者重合;第二,隐藏着传媒自身的公关需求,或记者的单纯职业主义动机;第三,方式上,传媒或记者导演事实;第四,事件媒介化媒介对自己导演的事件进行报道;第五,暧昧的“真实”由传媒决定事实的发展方向)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6、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 7、一种看不见的不真实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10、有偿不闻) 四、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新闻工作的特点很容易造成科学新闻的失实: 1、记者对科学事实的选择偏重于事实的轰动性和影响力。 2、可续的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和有许多附加条件的,但是新闻报道需要肯定的、精确的事实。 3、以叙述性和形象性的新闻语言表达科学术语,注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 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 一、客观性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客观性理念出现的历史背景: 1、从19世纪中叶开始,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的转变。 2、19世纪以来哲学认识论关于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确认。 3、传播科技的发展(照相术、电影、电视等)支持者客观性理念。 “一般的公正”即“共同的公正”,指在报道新的事实、争论双

11、方的观点时,报刊一般应该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平衡的态度。报刊面对的每一事件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报刊本身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社会性的传播媒介,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就不能只报道自己赞同的观点或偏爱的事实,而要尽量表现出公平的态度。它是报刊一种形式上的姿态,就具体的关于事实的报道或描述而言,“公正”则表现为客观,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全民反映。于是便出现了所谓“客观报道”。马克思把这种方式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 二、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 客观性原则有两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二是操作层面。 作为一种理念,客观性是指在工作之前,新闻从业者的脑子的一种对这个职业的认识我要向公众客观的报

12、道事实,而且相信能够把事实和关于事实的价值(对事实的评价)分开。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二者分开。也就是说,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事实时,对事实本身要非常尊重,对有关事实的评价要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的内涵: 1、诚实。 2、超脱、平衡、公正的对待事物。 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守己见。 4、不牵扯个人利益。 5、只相信事实,怀疑处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开。 三、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 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 1、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 2、以超脱感情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 3、努力做到公平和平

13、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 七、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 1、记者在报道事实之前,其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意见存在了,超越个人的局限是可能的,但是超越传统和文化的束缚很难。 2、不少事实本身,体现了一定的立场观点。 3、人对事实的感觉具有相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会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 4、信息时代信息过载,人民在传媒提供的海量事实面前虽然无暇思考,只能接受媒介提供的“事实“,到那他们有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标准,即使记者真诚的以客观的理念来报道所选择的事实,仍然难以让每个受众都感到”客观“。 第五讲大众传媒的职能 一、一种泛化的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 马克思恩格斯:

14、报刊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机关。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马克思把报刊与舆论的关系比喻成驴子(报刊)和它驮着的麻袋(舆论)。 二、从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 1、新闻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个国家大众传播媒介刊播的新闻,总体上带有那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印记。 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具体的新闻谈不上什么阶级性、政治性。但是对新闻的整体进行分析,确实能够看到明显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痕迹。 2、把传媒的职能比喻为“喉舌” 3、传媒的职能表现为某种“工具” 4、列宁关于“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观点 5、传媒教育、引导群众的职能 6、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官报、党报、

15、商报)与传媒的党派属性 我们的传媒要坚持党性原则,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责任。但是,我们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该用同一种观念强加于外国人,不用采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批判人家。 三、关于传媒的四大基本职能(参考郭书) 四、从传媒与经济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 一般媒体的新闻交换一般有三种途径或方式: 一种发生在新闻稿件的写作者与传媒之间。 一种发生在传媒与受众之间。 一种发生在传媒与广告商之间。 五、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 传媒(形态)的职能是什么? 是一种现代技术,这种技术表面上由人控制,实际上却控制着人,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人的思想。 异化 新的问题:科学技术和社会操纵

16、结合在一起,人们的私人空间由于技术的发展而遭到侵占,自我深化的多元化的过程在工艺过程和机械反应的状态下被固定化、单一化,个人只能模仿外界,再也不能对社会提出抗议。 我们不是被人所控制,而是被人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传播科技的力量所控制。 第六讲新闻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人权宣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密尔论自由 第七讲新闻法 区分法制和法治 我国新闻法的法律依据: 1、国际条例和公约 2、中国宪法 3、国家的基本法和法律 4、法规 5、行政规章 新闻法的四权理念:知晓权隐私权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诽谤是指散步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包括三个要件: 1、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而且这样的事实社会评

17、价为绝对否定性的,包括无意的图片传播 2、虚假的事实涉及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3、事实虚假的程度判断方面,严重失实或基本失实而损害当事人的名誉 侮辱是指通过信息传播,泛泛的骂别人的行为 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 1、法的刚性与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 2、法的权利的普遍性与传媒权利实际上的等级性的矛盾 3、法的稳定性与舆论导向随机性的矛盾 4、法的普遍性与纪律的有限性的矛盾 5、对传播的随机控制和依法行政的矛盾 新闻官司就是与大众媒介有关的诽谤诉讼案件 第八讲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业的行业道德,分为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标准。 新闻自律是新闻传播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公约或行业公认

18、的惯例,包括现在非法律的新闻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规则和处罚条例。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着职业意识的一套新闻传播专业的操作要求。包括: 1、专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 2、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意识 3、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4、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的认可制度 5、专业内部的自律 6、专业精神的范例 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目前需要做的事情:1、将记者的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 2、立足于同行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内化而形成 3、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职业规范 4、提升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学术质量 目前普遍存在的违反职业规范的现象:1、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

19、2、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3、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4、受贿无闻5、假新闻6、制造传媒假事件7、免费接收被采访 方的各种好处8、侵犯隐私权9、侵犯著作权10、媒介审判11、介入式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12、拒绝更正与答辩13、炒作明星绯闻与犯罪新闻14、无人性的冷血新闻15、直接展现暴力、血腥、灾难、痛苦的照片与画面16、虚假新闻与庸俗广告 第九讲宣传学 宣传时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的几个特点: 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为辅,宣传者总是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3、

20、宣传的对象分为同道者和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5、宣传不是万能的,是由条件的,纯粹的技巧必须与环境背景相契合 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 1、西方常用的宣传策略或技巧 第一,加以恶名,又叫标签法。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经验证就对某种观点、人物、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如民族败类、反动派。 第二,美化,又叫光晕效应。与第一相反. 第三,假借,即以某种受人尊敬的权威、公认的信誉加之于另一事物之上,使后者更易于为人接受。 第四,现身说法,又叫佐证法。即请某个受尊敬的或被憎恨的人来评价某个观点、产品、人物的好坏。 第五,以平民百姓自居,即说话人企图让人们

21、相信他和他的观点都是好的,因为他属于人民,来自普通的老百姓。 第六,洗牌作弊,即选择并运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论证,以使某个观点、方案等处于最有利的或最不利的情况之下,即宣称者一面倒的美化或丑化某一对象。 2、中国常见的其中宣传策略或技巧 第一,“最大最大”策略,这是指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强调增加你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第二,求同存异。 第三,无我策略。强调这个事情完全没有我的利益,仿佛不是为了我。 第四,小骂大帮忙。 第五,适可而止。 第七,微调,即在宣传上不出现过大的变动,慢慢的调整。 第六,强调移情,扮演角色。让你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想,如果你处在他的位置,你会怎么办? 第十讲舆论学

22、 舆论的八要素: 1、主体公众 2、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 3、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4、舆论的数量,即一致性程度超过三分之二 5、舆论的强烈程度 6、舆论的持续时间 7、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 8、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 舆论一般形成过程: 1、社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或者积累了一些问题,大家对周围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议论纷纷。 2、多样化的个人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同,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舆论领袖。 3、权利组织及其领导人、大众传媒促成所希望的舆论。 形成舆论的三个条件: 1、一定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和交往频率。 2、空间的开放程度。 3、空间的感染力或诱惑程度。 舆论监督: 概念: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利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效果:保证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制腐败的产生和蔓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