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99KB ,
资源ID:83506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506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洪山区部分学校九年级十月联合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度第一学期洪山区部分学校九年级十月联合测试.docx

1、学年度第一学期洪山区部分学校九年级十月联合测试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洪山区部分学校九年级十月联合测试语 文 试 题命题学校:英格中学 命题人:英格九年级语文组 审题人: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1、(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疫情挑战,湖北省医务工作者和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勇挑重担,广大社区工

2、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广大群众 、踊跃参与。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坚守在一线岗位民警许小峰无数最美逆行、无数挺身而出,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守护着人民健康。A.闻令即动 众志成城 逆行出征 B.逆行出征 闻令即动 众志成城C.众志成城 逆行出征 闻令即动 D.逆行出征 众志成城 闻令即动 答案:B。“湖北省医务工作者和援鄂医疗队员”是“逆行出征”,“闻令而动”的是“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广大群众”是“众志成城”。根据语言搭配习惯来进行选择,先排除,后优选。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

3、,宛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B.一段时间以来,湖北省各地举行盛大仪式,热烈欢送援鄂医疗队胜利凯旋。C采取各种办法提高餐饮业服务人员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D这家企业能否扭亏为盈,取决于其改革创新的决心与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B句“胜利凯旋”语意重复。其余三项均无语病,故此题选B。判断病句首先要熟悉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然后可采用审读法、逻辑法、语法等方法来判断。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B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

4、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的写照。C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扫除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以及新出现的生态领域、民生领域等过去旧体制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弊端。D在多个场合,李兰娟院士都提到了“四抗”,早期抗病毒治疗、进行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答案D,“四抗”后的逗号应为冒号。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古代的私塾教育当代中国,国学正被人们重新认识,很多小朋友又开始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些民办国学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

5、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

6、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

7、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

8、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4.对于私塾,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私塾承担着古代下层教育的重任,孩子们上私塾只能进行基本的读书识字,并不参与上层社会的竞争。B私塾是民办的教育机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C.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官学”相对,共同承担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重任。D.只要我们搞定了“三”“百”“千

9、”(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可以穿越到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5.对于私塾的教学内容,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在古代私塾,儿童们通过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来培养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也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B. 历代私塾的教学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要受罚。C. 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D.古代私塾不但传授文化课程,同时也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6.对于私塾的管理,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古代私塾

10、盛行体罚,学业或者品行不合格者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有时还会惩处家长。B.私塾老师会通过“日考”“月考”“季考”等来检查学生的功课,并将成绩排名,成绩不好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C.明代私塾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D.古代私塾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来分班,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要想进入“上舍”,必须努力学习。答案4 C(对应第二段内容) 5 B(这是宋代小学的要求)6 D(原文是“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三、(共12分,每小题3分)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雨过

11、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落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释】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写乡村景致,鸡鸣、农舍、修竹、清溪、小桥,构成一幅静谧的山村风景画。B.第三句写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透着亲切,虽然农事繁忙,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其乐融融。C.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开在庭院枝头。一个“闲”字,衬托出农家生活的悠闲舒适。D.全诗描写了山村幽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农家景致,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答案C,作者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出村民们都十分忙碌的

12、情景。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呼?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

13、,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注释】鈇钺(f yu):斫斧、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规矩绳墨: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令持戟 持戟:拿着戟B. 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 左右:身边的人C. 约束既布 既布:宣布完了D. 见且斩爱姬,大骇 大骇:非常震惊答案B 左右:左右手9.下列对文中画波

14、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B.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C.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D.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答案 B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名武,是齐国人。因为他精通兵法,所以被吴王阖庐接见。B.孙子告诉那些妇人,向前,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向左向右,就看左右手所对的方向;向后,就看背所对的方向。C.孙武在反复交代清楚规则后,妇人们仍不遵照号令行事,于是就杀了两队队长以威慑吴王的两个爱姬听从他的号令。D

15、.吴王终于任命孙武做了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答案C 是杀了担任队长的两个爱姬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呼? 答案:先生(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全)看过了,可以用来试一试训练(指挥、统率)士兵(军队)吗?“子”“尽”“勒兵”翻译各1分,问句语气带疑问词1分,句意正确2分翻译孙武是齐国人.以兵法进见吴国国王阖庐.阖庐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用来试一试训练士兵吗回答说:可以.阖庐又问:可以用妇人来试试吗孙武回答:可

16、以.于是吴王允许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任队长,命令所有的人都拿着戟.向她们下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妇人回答说:知道.孙武说: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就看背的方向.妇人说:是.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于是又设立起军中的刑具,然后又三番五次地讲解纪律.于是才击鼓传令让她们向右看,宫女们放声大笑.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这是将帅的罪过.于是又三番五次地宣讲纪律命令而后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仍旧大笑不止.孙武说:既然已经明确了却不依照法令去做,这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说着就预备将左右

17、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从台上看到自己的两个爱妃将被斩首,大为惊骇,赶忙派遣使者传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您能用兵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斩杀她们.孙武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把两个队长斩首示众.任用下一名为队长,于是又击鼓发令.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从此阖庐知道孙武能用兵,最后终于用他为将.后来吴国往西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巨大影响。五、(26分)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只见军师吴学究引着一行人马,都到庄上来与宋江把盏贺喜。宋江与吴用

18、商议道,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济大忠,也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那钟离老人只是下拜。宋江又道:“我连日在此搅扰你们百姓,今日打破祝家庄,与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赐粮米一石,以表人心。”就着钟离老人为头给散,一面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当有村坊乡民,扶老挈幼,香花灯烛,于路拜谢。宋江等众将一齐上马,

19、将军兵分作三队摆开,前队鞭敲金镫,后军齐唱凯歌,正是:盗可盗,非常盗;强可强,真能强。只因灭恶除凶,聊作打家劫舍。地方恨土豪欺压,乡村喜义士济施。众虎有情,为救偷鸡钓狗;独龙无助,难留飞虎扑雕。谨具上万资粮,填平水泊;更赔许多人畜,踏破梁山。12.选文叙述了什么故事?(3分)梁山义军(打破祝家庄后)厚待乡民。1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义军的什么特点?(3分)除暴安良(爱憎分明)4分。只答到为民除害(灭恶除凶)2分,或接济他人(善待百姓)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端午:苏东坡钟情的节日刘隆有华夏诗国,诗人多如繁星,王国维却只特别推崇屈原、陶渊明、杜甫和苏轼,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此

20、四人者。而四人中就有两位屈原和苏轼,与端午联系至为深切。纪念屈原,已成为端午节最重要的内涵。苏轼在端午节里挥洒的词作,倾情赞颂仗义扶危的友情、官民同乐的欢情,则给这个古老的节日,于纪念先贤、驱避五毒、赛龙舟、吃粽子等丰富多彩之中,注入了温馨的人间真情,感人至深。据苏轼年谱,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农历五月五日,杭州游人都登上十三间楼欢度端午,苏轼赋南柯子杭州端午,“与民同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美是滋养人类心灵的尤物。但美易遭摧,需要尽心呵护。杭州之美,名扬天下,而杭州之美主要得之于西湖

21、,得之于水。苏轼一生,两次到杭州任职,两次都主抓理水治湖,治绩斐然,有力地拯救并发展了升华了西湖之美,他是西湖的护美使者。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苏轼任杭州通判两年半,其间,协助知府疏浚著名的钱塘六井,保证了州城饮用水的质量。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府,次年即组织疏浚西湖。苏轼看到西湖因久不疏浚,已淤塞过半,湖水加速干涸,长满野草,估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他上疏朝廷,痛心地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倘若“杭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经过他的争取,浚湖工程终于在元祐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开工,百姓欢欣鼓舞,踊跃投入。到端午这天,不少人

22、来到十三间楼,饮酒放歌,热热闹闹,既庆佳节,又庆浚湖开工。十三间楼在杭州城的钱塘门外,苏轼经常来这里办公。百姓到此欢庆,明显有感谢苏轼之意。这让一贯亲民的苏轼颇感欣慰,深受鼓舞,激情汹涌,化而为词,将一场官民同乐的盛况,展现得淋漓尽致,意象、意境、意味俱佳。远山如眉,与歌者的秀眉并美;湖光与目光相映,闪耀着畅饮的醉意。满城游人都到十三间楼欢聚,盛况空前,再用不着羡慕杜牧笔下唐朝的扬州。粽子味美,菖蒲酒香甜,酒杯斟得满满。谁又唱起了水调歌头,美妙的歌声飞向远方,绕碧山婉转,天边几朵暮云听得陶醉,一时间,竟忘记了飘动。钱穆国史大纲称赞苏轼苏辙兄弟对世务“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的确如

23、此。苏轼做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处,总是坚持调查研究,故其谋政多精确而睿智,施之于政,多见实效。苏轼治理西湖更是如此,既投入了满腔为民兴利的爱意,也展示了高超的施政艺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也曾疏浚西湖,引水灌田千余顷。自那以后,历代相延,疏而浚之,成为治理西湖的唯一法宝。苏轼漫步湖上,详观细察深思,久之,灵感突降:倘若沿袭旧法,将淤湖的污泥杂草从湖中掏出,如今湖中污泥杂草极多,望之如云,掏出后,堆放到哪里去?西湖很大,南北相距三十里,人们绕湖而行,一整天也打不了个来回,这问题也需解决。何不来个废物利用,就将湖中淤塞之物在西湖中筑一条长堤,以通南北,则淤物去而行者便,岂不一举两得?治湖工

24、程按苏轼的妙思进行,一挥而就。长堤修成,苏轼又命“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又是一举两得:既适用,又增美。杭州百姓欢喜不尽,亲切地把长堤称作“苏公堤”。西湖美,美如画。这美既属天生丽质,更多诗人护美之笔。游览西湖,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默诵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也请注意:元祐五年宋朝那个端午,那个端午节里诗人苏东坡与杭州百姓共庆治湖,官民同乐的欢情,特别是那欢情中所展示的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同样值得追忆。14.阅读第段,思考作者所说的“苏轼在端午节”“注入了温馨的人间真情”其中“人间真情”指什么?(4分)参考答案:仗义扶危的友情;官民同乐的欢情;15.作者评价苏轼词作

25、“意象、意境、意味俱佳”,阅读两段,说说苏词的“意象”和“意境”分别指什么?(4分)参考答案:意象:山、湖、楼、人、酒、粽、歌、云;(写出三种得1分,共2分)意境:官民同乐(与民同乐);(2分)16.钱穆称赞苏轼苏辙兄弟对世务“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阅读第段,简要说说苏轼聪明的具体表现。(6分)坚持调查研究,施政实效明显。废物利用,在湖中筑堤,以通南北,一举两得。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既适用,又增美。(每条2分,意思到位即可,照抄原文得一半分)17.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说苏轼“有力地拯救并发展了升华了西湖之美,他是西湖的护美使者”?(6分)拯救:面对西湖淤塞荒芜,上书朝廷,推动

26、浚湖工程;发展:筑苏堤于湖中,增添自然景观; 升华:赋诗作词,与民同乐,增加人文景观。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奋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文慧中学为了激发同学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文慧中学九年级(1)班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你作为组长,请你为本次活动安排合理而具体的步骤,让同学知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表述清楚每一步该做的具体事项。(至少包含三个步骤)(3分)答案:

27、1.组织成员讨论,确定演讲主题。2.组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撰写演讲稿。3.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演讲比赛。19.文慧中学九(六)班的张才辉同学,父母双双残疾,家庭贫困,生活十分困难。许多爱心人士愿意捐款救助,但都被他婉言拒绝。坚持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帮忙妈妈打理早餐店,维持生计,供自己上学。班上有同学认为他很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00200字。(5分)评价标准:1.观点明确。2.内容围绕主题“君子自强不息”并结合事例分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同学:上课听讲认真,作业从不晚交,按家长安排,周末奔波在各种补习的路上,但成绩依

28、然徘徊不前。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公司员工:每天准时上下班,份内的工作从不耽搁,日复一日做着能轻松搞定的事情,可35岁了还拿着25岁时的工资。有的勤奋,其实只是在认真的重复和敷衍,时间的流逝并不一定能带来能力的增长。世界永远不会奖励认真敷衍的人。只有真正热爱所做的事,才有可能不断突破自我,获得进步。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题意解读:只有真正热爱所做的事,才有可能不断突破自我获得进步。写作重心应该是在阐述热爱带来的行动,与突破自我获得进步之间的关系,泛泛地谈热爱带来成功,只能算题意表达缺陷。题意的逻辑事理是:只有热爱,才会积极思考,提高效率,获得进步;只有热爱,才会有创造;只有热爱,才会接触到更多未知,突破自我;只有热爱,才有勇气打破自我的舒适区题意表述:只有真正热爱所做的事,才有可能不断突破自我,获得进步。题意支撑要素: 1、热爱所做的事正在做、已经在做的事; 2、热爱的行动区别于简单重复和敷衍的积极态度,可理解为积极思考,提高效率,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打破自我舒适区,勇于挑战等; 3、结果突破自我,获得进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