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14KB ,
资源ID:83238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323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x

1、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必修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概念: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聚落 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分类: 城市 和 乡村 北方平原地区:规模一般较 大 ,多呈 团聚 型、 棋盘 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 多 。地形的影响 南方丘陵和山区:规模一般较 少 ,空间分布相对 分散。 聚居的人口较 少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 水文 等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资源、城镇分布 、工农业生产水平 等我国交通线路空

2、间分布差异:西部 稀疏 ,东部 稠密 平原地形:限制较 少 ,一般呈 网 状分布地形的影响 山区地形:限制较大 ,多呈 之 字型分布,造价较 高 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 等;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选择有利 地形,避开 不利 地段,尽可能降低 工程造价 ,设法减少对 生态环境 的破坏科学技术的影响: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 震旦纪 大冰期,石炭二叠纪 大冰期, 第四纪 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 大间冰 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 波动变化 之中,

3、冷暖干湿 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 较长,寒冷期 偏短; 湿润期 与 干旱期 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 湿润期 为主。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1500 年的 温暖 期;另一次是 15世纪 以来的 寒冷 期。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上升趋势,由此造成了:1、近现代全球陆地 降水量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 雪盖 和冰川面积减少,二十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3、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二十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 0.10.2 米。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

4、响 1、第一,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 条件的变化。第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原有 生态系统 的改变。第四,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五,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 和 气候 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第

5、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概念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 物质 与 能量 的总称。属性: 有限 性, 整体 性, 地域 性, 多用 性, 社会 性。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自然属性分: 矿产资源、 气候 资源、 水 资源、 土地 资源、生物 资源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 可再生 资源、 非可再生 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以 木柴 、 水力 等为主,煤炭的开发利用程度 很低 ,而木柴 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被称为“ 木柴 时代”。2、煤炭时期 以 蒸汽机 为主要标志的产

6、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形成了十九世纪俄国的 顿巴斯 、德国的 鲁尔 、美国的 阿巴拉契亚 矿区等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大型工业区。至二十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 “ 煤炭时代”。3、后煤炭时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石油 消费量超过了煤炭,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 石油 和 天然气 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了“ 石油 时代”。 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 化石 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 能源 ( 太阳能 、 水能 、 风能 、 生物能 等)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时期,仍以 石油 、 天然气 、 煤炭 为主。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1、农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 自然环境 和 自然资源 的依赖程度很大。2、工业社会阶段 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石油、天然气、铜、铝等 矿产 资源,对资源 性产业和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石油工业城市: 大庆 、克拉玛依、 东营 钢铁工业城市: 鞍山 、 本溪 、 攀枝花 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 、铜陵 、 个旧 3、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的后期,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 、 智力资源 、 信息网络 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 低 ,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 减少 ,自

8、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 弱化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 地球表层系统 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 自然 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 频率 、 影响范围 和 危害程度 。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 、气象灾害 、 生物灾害 、 海洋灾害 等。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有复杂性、潜在性、群发性、 多因性、突发性、周期性。二、自然灾害的危害1、自然灾害不仅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 和 人员伤亡 ,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 和 干旱 最为常见

9、,并且危害范围较广。三、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特大地表径流 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 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因长期 大雨 或暴雨 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 地貌 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 大 、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 气候 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 季风 的影响,水资源 时空 分布极为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 大 ,季

10、节分配不均,因暴雨容易酿成洪涝灾害。3、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地区分布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春夏之交(4、5月)华南地区夏季风开始盛行,冷暖空气交绥,锋面雨带控制,暴雨时常发生6、7月份江淮地区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暴雨8、9月份东南沿海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

11、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模式特 点时代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

12、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 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

13、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

14、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

15、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阶梯上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谷地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