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22.23KB ,
资源ID:82771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771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学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学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及答案.docx

1、化学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及答案【化学】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及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没有氧气了,白磷就不能燃烧了,故A错误,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实验2中白磷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而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D错误,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

2、的着火点,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B正确。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

3、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故选B。【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

4、,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A。4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 )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及燃烧的条件可知,在急速下坡时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选择B考点:燃烧条件5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

5、,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温度 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选B。考点:灭火的原理。点评: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空气;2、隔离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温度。6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

6、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错误。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

7、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空气的主要成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

8、项说法正确。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8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影响环境的物质B化学之最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最清洁的燃料氢气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C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D现象的解释: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CO、CO2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夏天

9、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高,原子变大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汽油洗油污:利用乳化作用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详解】A、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故A正确;B、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故形态不同,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硫元素,CO、CO2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故C正确;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

10、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汽油洗油污是溶解,故D错误。故选D。【点睛】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酸性气体,汽油洗油污是溶解,而洗洁精洗去油污是乳化作用。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

11、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10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燃烧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

12、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故选:A。1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答案】D【解析】【详解】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

13、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12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答案】A【解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

14、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故选:A。13“无焰食品加热器”给户外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加热器内的物质有镁粉、氯化钠、铁粉,需要加热的时候加入少量的水,加热器就开启工作模式。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金属粉与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利用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加入氯化钠是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D上述涉及的物质共含有4种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金属粉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B、该反应是利用化学反应放热,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C、加入氯化钠是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正确;D、上述涉及的物质共含有镁、钠

15、、氯、铁、氢、氧等元素,错误。故选C。14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答案】B【解析】A、实验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B、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中蜡烛

16、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C、在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D、实验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

17、求救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选项A正确;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选项B正确;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错误;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选项D正确。故选C。16近

18、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提高通风能力 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解: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正确;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错误;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正确;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错误。故选:A。1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

19、【详解】A、图标为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B、图标为严禁携带烟火,故不符合题意;C、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故符合题意;D、图标为禁止吸烟,故不符合题意;18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A正确;B、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

20、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B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C错误;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D正确,故选C。1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详解】A炒菜时油锅里

21、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氧气;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B。20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