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01KB ,
资源ID:824038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403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护理系《病理学》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护理系《病理学》课程标准.docx

1、护理系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参考学时:36(理论:24学时 实验:12学时)参考学分:2分职业方向:临床护理工作资格证书:执业护师资格证适用对象:护理专业一、学习领域定位1、病理学是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学习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为提高临床护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认识判断的执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病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是执业护师资格证考试中必考项目。3、培养学生能通过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认识疾病,为临床诊断打下基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4、通过学

2、习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爱护标本的良好。品德二、课程设计(一)课程基本理念根据执业护师岗位的要求,从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以培养基层卫生专业人才为目标,基于工作岗位,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执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二)课程设计思路( 1 )制定课程标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执业护师考试大纲接轨。学时共计36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 2 )改革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是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

3、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根据操作项目分组进行演练,模拟病人、护师、针对病人的临床表现现状给予相应护理。情境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环境,并配置与实际相似或相同的仪器设备,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接受专业训练。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 3 )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分组实验实训,由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技能教学,不仅让老师把握学生操作中的不足,而且也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学生反馈技能带教老师教学的评价,从而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4 )解决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基本概念、

4、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难点: 基本理论(发热、水肿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病理生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解决措施、病例讨论:利用临床病例为载体,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实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具设备进行模拟训练,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决,强化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 、视频教学:通过病理课件、教学录像、网络资源(标本图片)等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三、学习目标(一)、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护师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理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部门从事护理等方面工作的医疗卫生人才。1、知

5、识目标1)掌握常见适应性反应的概念、形态学特点,掌握细胞、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的概念、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了解损伤原因、凋亡的概念及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2)掌握局部循环障碍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组织学类型、经过和结局。 4)掌握肿瘤的有关基本概念、一般形态结构、生长和扩散、命名和分类以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熟悉上皮性、间叶性、神经组织和其它来源的肿瘤常见类型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和肿瘤的病因、发病学。了解肿瘤的常见护理方法。2、能力目标(基本技能

6、)1)会对病理标本病变进行肉眼和显微镜的观察及初步诊断。2)能做简单大体病理标本的处理。3)初步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典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培养学生护理疾病的临床病理思维。3、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2)、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具备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四、学习内容工作流程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讨论实验(标本、切片)工作条件(工具材料)教材、教案、ppt课件、标本、切片工作方法多媒体、讲解、练习、评价工作的组织它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认识判断的执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工作、技术的要求具有

7、扎实解剖、组织胚胎、生理、生物化学等知识和显微镜应用技术工作任务的对象病人五、学习情境设计说明1.学习情境划分序号学习情境情境描述参考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绪论1. 病理简介2. 病理标本制作3.病理的今后发展202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再生、修复的概念2.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42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2.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424炎症1. 炎症的概念2.基本病理变化、分类、表现与临床联系425肿瘤1. 肿瘤、肿瘤异型性概念2.肿瘤的一般特征、命名、分期3.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426水肿、脱

8、水、钾代谢异常1. 水肿、脱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原因2.发病机制及初步诊断。417发热1.发热的概念,2.发热的类型及机制。3.发热的判断与初步处理。21总学时:36学时24122.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一绪论教学时间 2学时学习目标:1、理会病理标本的制作过程与诊断。2、理解病理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运用。3、了解病理研究疾病的方法。3、 理会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发展情景。学习内容:1、学习病理标本制作2、学习病理知识、理论在医学中的地位。3、学习病理研究疾病的内容及方法。4、 学习病理知识、理论在临床工作中意义。学习性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情感活动,能调整自我的学习行动导向,为今后的职

9、业发展打下基础。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

10、、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学习情境二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教学时间6学时学习目标: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再生、修复的概念。熟悉萎缩、变性、坏死的分类、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熟悉肉芽组织的结构形态,了解创伤愈合、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学习内容:一、学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一)、细胞、组织的适应 (二)、细胞、组织的损伤(三)、组织的修复(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学习性工作任务:掌握本章节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11、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学习情境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教学时间6学时学习目标:掌握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熟悉充血、淤血、血栓

12、形成、栓塞、梗死的原因、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学习内容: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瘀血) 原因及类型、病理变化、结局及影响(二) 血栓形成 原因和条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成、血栓的转归及病理临床联系(三)、 栓塞 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临床联系。附:空气栓塞与病理临床联系(四)、梗死 原因和条件、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病理临床联系学习性工作任务:能根据大体标本和切片说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

13、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学习情境四炎症教学时间6学时学习目标:掌握炎症的概念、领悟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分类、表现及病理临床联系。学习内容:学习炎症概念、原因、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局部临床表

14、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类型及各类病理变化特点、炎症的结局学习性工作任务:能根据大体标本和切片说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

1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学习情境五肿瘤教学时间6学时学习目标:掌握肿瘤的概念。熟悉肿瘤的特征。熟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能对肿瘤进行合理、正确的命名。知道癌前病变、非典型再生和原位癌的区别。能对肿瘤进行分期评价。了解肿瘤的防治原则。学习内容:学习肿瘤的概念、特征、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癌前病变、非典型再生和原位癌、分期与评价、肿瘤防治原则。学习性工作任务:能根据大体标本和切片说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

16、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学习情境六水肿、脱水、钾代谢

17、异常教学时间5学时学习目标:熟悉水肿、脱水概念。了解原因、熟悉类型、发生的机制及对机体影响;熟悉高钾、低钾发生的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加强预防意识。学习内容:水肿、脱水原因、类型、发生的机制及对机体影响;发生钾代谢紊乱的原因、机理、对机体的影响学习性工作任务:能根据病人具体水盐代谢紊乱说出其病理变化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

18、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学习情境七发热教学时间2学时学习目标:理解发热的含义。熟悉发热发生的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能积极处理。发生、发展过程及机制学习内容:发热原因和机制、 发热的分期和热型、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特点、 病理临床联系学习性工作任务:说出发热病人机体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采

19、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础,同时将讲授法、病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答法、场景式课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能满足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校内有综合实验室,校外有实训基地,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1、资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预习准备;2、计划: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制定工作计划;3、决策:教师审阅各组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计划;4、实施: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工作计划;5、检查:教师提供标准,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检查;6、评估:学生自评,教师总结。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测试、提问、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

20、成果等方面综合评分六、实施建议1.学习材料开发建议 现有教材仍然沿用传统的编写模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又存在教学时数与内容不匹配的现象。应尽可能开发具有职业特点并突出实用性的适合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将所有基本教学资源以任务为单元上网,如动态指导、必备知识、实训或演练内容、任务报告、综合习题、电子课件、参考文献等,便于学生学习。制作特色教学资源,如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和必须掌握的技术制作成动画放在网上,使学生通过网站学习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网站学习,拓展学习空间2课程考核建议考核评价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考核评价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平时成

21、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总评成绩A、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100%=日常行为习惯40%+课堂实训30%+作业10%+阶段性考核20%(1)日常行为习惯(40%):包括平时课堂纪律、学习行为举止、言语规范等。(2)课堂实训(20%):包括案例分析、学习情景、分组讨论等。(3)作业(20%):包括习题练习、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课外阅读等。(4)阶段性考核(20%):包括教师根据教学情境进行阶段性考核、课代表考核以及同学间的自查与互评。B、终结性评价(1)工作岗位要求(20%):工作岗位应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包含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基本病理知识、学习能力)。(2)临床病理知识问答(50%):应用病理基本知识解答分析临床病案等。(3)情境模拟(30%):病理标本识别诊断的技能考核。3.师资配备建议项目人数年龄结构45岁以上1人3545岁2人35岁以下3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专、兼职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2人专兼比例3:14.条件配备建议1)、加大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2)、备齐各种病变标本,做到标本与学生人数比为1:510。3)、建立操作练习室,供学生练习各种基本操作。3)、备齐各种操作用物,做到和临床零距离对接。七、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