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591.18KB ,
资源ID:82342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2342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盲管和生物指示剂安装对在线湿热灭菌工艺的影响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盲管和生物指示剂安装对在线湿热灭菌工艺的影响研究.docx

1、盲管和生物指示剂安装对在线湿热灭菌工艺的影响研究摘 要研究背景:因为饱和蒸汽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杀死微生物及芽胞体,所以被广泛用 于灭菌工艺中。目前,蒸汽灭菌多集中于通过湿热灭菌柜对产品、材料和设备灭菌。 但是,由于尺寸和结构的限制,大量的工艺设备无法使用灭菌柜灭菌,而整个系统 的在线灭菌可以将无菌操作(如连接)的工作大幅降低甚至消除,所以被越来越广 泛的使用。本系统在对无菌灌装罐的在线灭菌测试过程中,位于无菌气体过滤器进气口的 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失败。 研究目的: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找到位于无菌气体过滤器进气口的生物指示剂挑战 性实验失败的根本原因。 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因果分析法(鱼骨图分

2、析法)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 原因(因素)并选取重要因素, 再综合重要因素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实施试验,根据 实验结果对上述重要因素进行论证。 研究结果:通过因果分析法确定了盲管和生物指示剂的安装对湿热在线灭菌工艺造 成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设计及其实施验证了因果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的结 论。研究结论:无菌过滤器入口处的三通是比较敏感的区域,生物指示剂的安装使其成 为关键的位置。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不会安装生物指示剂,这样就不会阻碍蒸汽的 流通和冷凝水的排净,因此这一敏感区域就会很好的被灭菌。虽然在过滤器前端的 灭菌效果不会破坏罐内的无菌状态,但是为了增加无菌保障,作为改进措施,会在 进气口的

3、手动阀门前增加连通管,以确保手动阀门的灭菌效果。关键词:在线灭菌;湿热;生物指示剂;F 值;DT 值Effect of Dead Leg and Bio Indicator Installation on 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in Place ProcessBackground: because the microorganisms and spores can be killed effectively in a short time by saturated water steam,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sterilization

4、 process. Currently, steam steriliza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 in products,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sterilization by autoclave.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ize and structure, a large number of process equipment cannot be sterilized by autoclave. “Sterilization in place” can reduce or even elim

5、inate the aseptic operation for the entire system, so it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During the sterilization in place test for aseptic filling tank, the bio-indicator challenge test positioned at the inlet of an aseptic air filter failed.Purpose: this paper aims, through research, to find the roo

6、t cause for the failed bio-indicator challenging test at the inlet of an aseptic air filterMethod: firstly, find out all possible causes (factors) and select the important factors by causal analysis (fishbone analysis), and then integrate all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experiment design, and final

7、ly execute the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t factors by experimental results.Result: through causal analysis (fishbone analysi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dead leg and bio-indicator installation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in place” process. This conclusion is veri

8、fied by the experiment design and execution.Conclusion: The tee joint is a sensitive area, and it becomes a man-made critical place with BI installed. During routine production, bio-indicator is not installed and will not for sure block this sensitive area (for both the steam flow and the condensate

9、 removal). This sensitive area can be fully sterilized. Although the sterilizing effect of the inlet of a filter does not destroy the sterile state of the tank, as an improvement action to increase the sterility assurance, , a communicating pipe will be mounted before the manual valve of the inlet t

10、o ensure the sterilization effect of the manual valve.Keywords: Sterilization in Place, Moist Heat, Bio Indicator, F-value, DT-value目 录第 1 章 背景介绍 11.1 灭菌法概述2 11.2 灭菌方法介绍2 21.2.1 湿热灭菌法 21.2.2 干热灭菌法 31.2.3 辐射灭菌法 31.2.4 气体灭菌法 41.2.5 过滤除菌法 51.3 无菌生产工艺 61.4 湿热灭菌详述 61.4.1 湿热灭菌的影响因素 71.4.2 灭菌模式及相关参数 71.4.3

11、 灭菌指示剂 91.4.4 热力学和蒸汽质量 101.4.5 灭菌程序 121.5 因果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10 131.5.1 鱼骨图定义 141.5.2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141.5.3 鱼骨图制作 141.5.4 鱼骨图使用步骤 151.6 选题意义和目的 15第 2 章 利用因果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进行分析 172.1 人员 172.1.1 生物指示剂安装影响 172.1.2 检测人员污染 182.1.3 测试人员污染 182.2 机器 182.2.1 管路及阀门安装错误 182.2.2 软管连接段为盲管 182.3 环境 192.3.1 破碎的生物指示剂污染了环境 192.3.2

12、 测试环境降级为不受控环境 192.3.3 空调系统正在做烟雾实验 192.3.4 微生物测试环境受到污染 192.4 方法 192.4.1 修改后的测试条件太严格 192.5 材料 212.5.1 生物指示剂影响了冷凝水的排出 212.5.2 生物指示剂菌落数量差异 212.6 测试 222.6.1 在线灭菌系统的温度和压力探头检测数据不可靠 222.6.2 测试仪器的温度和压力探头监测数据不可靠 222.7 分析结果总结 22第 3 章 实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233.1 实验设计 233.1.1 监测仪器和试验试剂 233.1.2 实验安排 233.2 试验实施和结果分析 253.2.

13、1 试验实施和独立结果分析: 253.2.2 五次试验比较分析: 28第 4 章 实验结论 324.1 瓶装生物指示剂的安装影响分析 324.2 验证结果对日常生产的影响分析 324.3 盲管对验证及生产的影响分析 324.4 测试条件的影响分析 32第 5 章 实验讨论 345.1 讨论一 345.2 讨论二 34第 1 章 背景介绍1.1 灭菌法概述2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 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制剂、原 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对于任何一批灭菌物品而言,绝

14、对 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品中 活微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来表述,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简称SAL)。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 期的无菌保证水平。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 已灭菌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灭菌产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 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 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 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

15、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程序经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 用。验证内容包括:(1) 撰写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2) 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3) 确认灭菌设备、关键控制和记录系统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运行确 认)。(4) 采用被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按预定灭菌程序进行重复试验,确认各关键工艺参数 符合预定标准,确定经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符合规定(性能确认)。(5) 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验证报告。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

16、的辐照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灭 菌程序应定期进行再验证。当灭菌设备或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 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再验证。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与灭菌工艺、灭菌前物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因此,应根据灭菌工艺的特点制定灭菌物品灭菌 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性限度并进行监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 各种措施降低污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灭菌的冷却阶段,应采 取措施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 物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1.2 灭菌方法介绍2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和过滤

17、 除菌法。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只要物品允许, 应尽可能选用最终灭菌法灭菌。若物品不适合采用最终灭菌法,可选用过滤除菌法 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物品作补充性灭 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1.2.1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 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 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 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流通蒸汽不能有效 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

18、辅助灭菌手段。湿热灭菌条件的选择应考虑灭菌物品的热稳定性、热穿透力、微生物污染程度 等因数。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 12115min、12130min 或 11640min 的程 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温度和时间参数,都必须 证明所采用的灭菌工艺和监控措施在 日常运行过程中能确保物品灭菌后的 SAL10-6。当灭菌程序的选定采用 F值概念时(F值系当采用非 121的灭菌条件 时,该灭菌程序致死微生物的效果与 121的灭菌效果相同,在 121下的灭菌时间), 应采取特别措施来确保灭菌物品能得到足够的无菌保证,此时,除对灭菌程序进行 验证外,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进行

19、监控,证明污染的微生物指标低于设定 的限度。对热稳定的物品,灭菌工艺可首选过度杀灭法,以保证灭菌物品获得足够 的无菌保证值。对热不稳定性物品,其灭菌工艺的确定依赖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生产批次的灭菌物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水平及其耐热性污染的情况。因此, 日常生产全过程应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进行连续地、严格地监控,并采取各种措 施降低物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特别是防止耐热菌的污染。热不稳定性产品的 F值一 般不低于 8 分钟。采用湿热灭菌,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 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 冷点。当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

20、,应将其置于冷点处。本法常用的生 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1.2.2 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 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物品的灭 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 160170120min 以上、17018060min 以上或 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条件,应保 证灭菌后的产品的 SAL10-6。采用干热过度杀

21、灭的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 生物的测定。25045min 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 用具中的热原物质。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 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干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符合 设定的标准及确定最冷点位置等。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细菌内毒 素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般将不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 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单位。 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杆

22、菌内毒素(Eacherichia coli endoxin)。1.2.3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 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为60Co-射线辐射 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物品其SAL 应10-6。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 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适应 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所使用的剂量事先应验证不影响 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

23、y。对最终 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灭菌前,应对被灭菌 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 无菌保证水平。对于已设定的剂量,应定期审核,以验证其有效性。灭菌时,应采 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以充分证实灭菌物 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与灭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 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 校正。60Co-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1.2.4气体灭菌法本法

24、系指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环 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O3)等,本法适用于在气体中稳定的物品灭菌。 采用气体灭菌法时,应注意灭菌气体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残留毒性。本法中最 常用的气体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 的高压腔室内进行。该法可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不能采用高温灭菌的物品灭 菌。含氯的物品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则不宜使用。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 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数。可采用 下列灭菌条件:温度 (5410) 相对湿度 (6010) 灭菌压力 8105Pa 灭菌

25、时间 90min灭菌条件应予验证。灭菌时,将灭菌腔室先抽成真空,然后通入蒸汽使腔室内 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平衡的额定值,再通入经过滤和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过程 中,应严密监控腔室的温度、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浓度及灭菌时间。必要时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效果。本法灭菌程序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 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灭菌后,应采取新鲜空气置换,使残留环氧乙烷和其 他易挥发性残渣消散。并对灭菌物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物和反应产物进行监控,以 证明其不超过规定的浓度,避免产生毒性。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应进行泄漏试验, 以确认灭菌腔室的密闭性。灭菌程序确认时,还应考虑物品包装材料和灭菌腔室

26、中 物品的排列方式对灭菌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的影响。生物指示剂一般采用枯草芽孢杆 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subtilis)。1.2.5过滤除菌法本法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以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 法。常用于气体、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 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微孔滤膜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滤膜材质依过滤物品 的性质及过滤目的而定。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滤膜孔径一般不超过0.22m。过滤 器的孔径定义来自过滤器对微生物的截留,而非平均孔径的分布系数。所以,用于 最终除菌的过滤器必须选择具有截流实验证明的除菌级过滤器。过滤器对滤液

27、的吸 附不得影响药品质量,不得有纤维脱落,禁用含石棉的过滤器。过滤器的使用者应 了解滤液过滤过程中的析出物性质、数量并评估其毒性影响。滤器和滤膜在使用前 应进行洁净处理,并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或作在线灭菌。更换品种和批次应先清洗 滤器,再更换滤芯或滤膜或直接更换滤器。过滤过程中无菌保证与过滤液体的初始 生物负荷及过滤器的对数下降值LRV(Log reduction value)有关。LRV 系指规定条 件下,被过滤液体过滤前的微生物数量与过滤后的微生物数量比的常对数值。即: LRV=IgN0LgN式中N0 为产品除菌前的微生物数量。N 为产品除菌后的微生物数量。LRV 用于表示过滤器的过滤除菌效

28、率,对孔径为022m 的过滤器而言,要求每1cm2 有效过滤面积的LRV 应不小于7。因此过滤除菌时,被过滤产品总的污染量应控制 在规定的限度内。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除菌级的过滤器串连过滤,或 在灌装前用过滤器进行再次过滤。在过滤除菌中,一般无法对全过程中过滤器的关 键参数(滤膜孔径的大小及分布,滤膜的完整性及LRV)进行监控。因此,在每一次过滤除菌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整性试验,即气泡点试验或压力维持试验或气体扩散流 量试验,确认滤膜在除菌过滤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完整性的测试标准来自于 相关细菌截留实验数据。除菌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进行验证,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工 作日。过滤除菌法常用的

29、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iminuta)。通过 过滤除菌法达到无菌的产品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过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 并防止再污染。1.3 无菌生产工艺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必须在无菌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制剂的方法。无菌制剂的生 产通常分为最终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产品常见的包括大 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等;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常见的包括无菌灌装制剂、 无菌分装粉针剂和冻干粉针等。无菌生产工艺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并 应在无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过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

30、装容器、塞子及其他物品应 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并防止被再次污染。无菌生产工艺过程的无菌保证应通 过培养基无菌灌装摸拟试验验证。在生产过程中,应严密监控生产环境的无菌空气 质量、操作人员的素质、各物品的无菌性。无菌生产工艺应定期进行验证,包括对 环境空气过滤系统有效性验证及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1.4 湿热灭菌详述在中国药典收载的灭菌方法中,湿热灭菌是这些灭菌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它系指物质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或其他热力学灭菌手段杀灭细菌,具有穿透力 强,传导快,灭菌能力甚强,为热力学灭菌中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方法。由于蒸汽湿热灭菌本身具备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不破坏产品表面,容易控制 和重

31、现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最终灭菌药品(尤其是注射剂)的除菌过程中。 湿热灭菌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核酸变性导致其死亡。这种变性首先是 分子中的氢键分裂,当氢键断裂时,蛋白质及核酸内部结构被破坏,进而丧失了原 有功能。蛋白质及核酸的这种变性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虽然微生物 功能性结构被破坏,若氢键破裂的数量未达到微生物死亡的临界值,则其分子很可能回复到它原有的形式,微生物就没有被杀死。为有效地使蛋白质变性,就需要水 蒸气有足够的温度和持续时间,这对灭菌效果十分重要。高温饱和水蒸气可迅速使 蛋白质变性,在规定操作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性的过程即微生物死亡的过程,是 可预见和重复的。1

32、.4.1 湿热灭菌的影响因素1.4.1.1灭菌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微生物耐热性相差很大,微生物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所需灭菌的温度 与时间也不相同。根据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最初微生物的数量越少,所需要的灭 菌时间越短。1.4.1.2灭菌溶液的pH值微生物的存活能力因介质的酸碱度差别而不同。一般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 性最大,在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介质最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如pH为68时不 宜杀灭,pH小于6时,微生物容易被杀灭。1.4.1.3灭菌物的性质溶液中若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氨基酸等,会对微生物有营养保护作用,并增 强其耐热性。1.4.1.4蒸汽的饱和度饱和蒸汽的穿透性比过热蒸汽、干热空气的穿透性强很多,而蒸汽冷凝时会将 释放的大量潜热传递给被灭菌物,使微生物被杀灭,因此尽可能使用饱和蒸汽进行 灭菌。1.4.2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