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课内阅读之升学指导初中语文课内阅读之升学指导一、现代文部分(一) 回忆我的母亲(第册) 回到开头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始担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
2、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11)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摩,至今还在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 “母亲管束着我们”一句用“管束”而不用“管教”,为什么?答: _2 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答: _3 填空:A 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的”一句是第 _ 句B 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组织的”一句是第句。4 找出从宽厚、仁慈、教子严三方面写母亲的具体内容。(用原文回答)写母亲宽厚: _ 写母亲仁慈:
3、。 写母亲教于严:。5 对写家人起床、家人劳作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B 写家人起床句式整齐,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C 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句式整齐D 写家人起床用语错落有致,写家人劳作用语错落有致6 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下面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崇高精神的影响 B 深刻思想的影响C 伟大理想的影响 D 优良品德的影响答案 :1 “管教”侧重“教”,“管束”侧重“束”。“管束”有管教约束、使之不越轨的意思,比用“管教”更为妥帖。 2 改句为一般陈述句,而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表肯定的意思,强调祖父热爱劳动的习惯终生不可
4、改变。 3 A 句; B 句。 4 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清贫苦人,周济穷亲戚;“不允许”我们染上不良习惯(或“母亲管束着我们”)。 5 C 。 6 D 。(二) 藤野先生(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过了一星期,句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本,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
5、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青学,血管学,神经学。1 本文段摘自写的回忆录(藤野先生)一文。2 如用另一个标点符号代替文末的“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一句中的冒号,可用 _ _3 文中“添改”的含义不同于“添加”,因为它除了有“增加”之意外,还有 _ 的意思4 如果将“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的“便”删去好不好,为什么?答: _ 。5 对“我”之所以“很吃了一惊”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本,都用红笔添改过了B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C 交讲义要“一直继
6、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D 看到藤野先生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留学生改讲义6 在本文段中,作者记叙藤野先生的言行,主要是为了表现藤野先生的什么?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A 研究骨学,造诣很深 B 研究头骨,学术水平很高C 治学严谨,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D 放弃休息,关心学生的生活答案 :1 鲁迅又破折号 3 改正或订正个不好。因为用了“便”字,能更好地表明藤野先生工作虽忙,但仍挤出时间为“我”批阅“讲义”,而且批阅得很快。 5 C6 C(三) 我的老师(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倩
7、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 _ 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 _(2) 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7
8、如果将“迷迷糊糊、模模糊糊”恰当地填在文段中的、空缺处,应是: _ _ 8 摘引原文,回答作者记叙“梦里寻师”这件小事的六要素。人物: 时间:地点: _ 。 事件的原因: _ 。事件的经过: _ 。 事件的结果: _ 。9 对本文段记叙的人称的使用,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A 第一人称 B 第二人称 C 第三人称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10 下列句子,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句?()A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B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六尺远。C 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D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答案 :7
9、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8 我、母亲一个夏季的夜里 在家里的当屋想念我的蔡老师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走出席子六六尺远,想找蔡老师,母亲把我喊住。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9 A A C(四) 一面(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控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他微笑,默认地点
10、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11 本文段选自(一面),这是一篇以为主的记叙文。12 选文的末一段,作者对鲁迅连用了五个不同的称呼,请你根据对这五个称呼所供的含义对应填写称呼。13 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作者赞叹鲁迅自我牺牲的顽强斗志的句子。14 文段中的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怎样的品质和意志?答:15 文段开头的人称是“我”,后来则改为“我们”,作者这样改
11、用人称有什么深刻含义?答:答案 :11 写人 12 朋友同志父亲战士师傅 13 瘦 ! 毁坏了 14 突出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15 既表达了鲁迅对劳苦大众的热爱,又表明了劳苦大众对鲁迅的崇敬,同时将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鲁迅精神。(五) 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 21 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上,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
12、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散人吗 ? ’“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16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下面哪一个句子,才能使本文段上下陈述的主要着眼点更一致,语意更连贯?()A 哭声惊醒了马玉祥 B 哭声惊醒了他一阵C 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D 一阵哭声惊醒了他17 本文段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哪一项?()A 介绍马玉祥的年龄、籍贯、经历;B 马玉祥与作者的谈话C 写马玉祥由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D 写老妈妈的房子、窝棚被敌人炸毁了
13、18 对本文段表现了马玉祥怎样的思想面貌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A 热爱朝鲜人民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B 像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C 渴望多消灭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D 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19 本文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B 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C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D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20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句?()A 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B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C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D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答案 :16 C C C C A A A A
14、C(六)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 1899 年才发现。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
15、、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 5 寸至 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 8 到 14 个字。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 120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
16、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1 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成语“韦编三绝”有关的一个句子。2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主要介绍了什么?答: _末句加点的“可以说”可否删去,为什么?答: _3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层次安排方式?()A 连贯式 B 递进式 C 总分式认并列式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 分类别、列数字 B 举例子、列数字C 列数字、作比较 D 举例子、作比较4 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A 空间)顺序 B 时间顺序 C 逻辑顺序答案 :1 传说孔子多次。 2 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和它的内容不能删去。因为“这些龙骨是书籍的雏形”,是根据现已发现的
17、材料所推断出来的结论,所以必须在“是”的前面加“可以说”予以限制。 3 C C (2)B 4(七)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万人大礼堂,里面宽 70 米,深 60 米,中间高 33 米,体积达 86000 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十分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 , 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 500 个灯孔 . 灯光齐明的时候 , 就像满天星斗 .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 70 条瑰丽的光芒线和叙瓣馆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
18、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5 本文段具体说明什么?()A 万人大礼堂的体积 B 万人大礼堂的屋顶状况C 万人大礼堂的灯饰 D 万人大礼堂的规模及屋顶灯饰6 本文段抓住万人大礼堂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A 雄伟、精巧 B 精巧、壮丽C 宽大、美观 D 雄伟、美丽7 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A 从上到下 B 从下到上 C 由总体到局部 D 由局部到总体8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 举例子、分类别 B 举例子、作比较C 列数字、下定义 D 列数字、打比喻9 本文段采用了什么层次安排方式?()A 连贯式 B 递进式 C 总分式
19、认并列式答案 :5 D D 6A C C D D(八) 向沙漠进军(人教版第册)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种可以称为 游击战 .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 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拨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一种可以称为 阵地战 , 就是风 ( 甲 )_ 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 _( 乙 ) 的。当风速达到每秒 5 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
20、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民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显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 5 米到 10 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10若将“移动 推动”恰当地填在文段中(甲)、(乙)空缺处,应是:(甲) _ _ 乙) _11 本文段的中心句出现在何处?()A 段首五段中 C 段尾 D 没有出现12 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在安排说明内容时采用了顺序。13 文段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_ 的说明方法。14 在“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
21、方式”一句中:“主要”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答:“主要”一词的使用,反映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请选择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A 生动五形象 C 准确 D 通俗答案 :10 (甲)推动(乙)移动 11 A A 12逻辑 13 分类别、 打比喻 14 因为去掉后,就不能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方式中主要的两种,就变成只有这两种方式了。 C(九) 人类的语言(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
22、不容易受阻碍。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论快慢,打手势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赶不上。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15 本文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A 人类语言的起源外人类语言的发展C 人类语言的作用 D 人类语言的手段16 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一项?()A 举例子队打比喻 C 作比较 D 描写说明17 对本文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
23、应是哪一项?()A / B /C / D /18 本文段采用了“总分式”的层次安排方式中的哪一种形式 ( (A.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19. 结合上下文 , 简述 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 中的 唯一 一词的表达作用答 :_答案 :15 D D C C 17C C C 文中说明人类语言来用声音作为手段有四大优点,而不足之处只有一点。用“唯一”恰好表达了这一意思。(十) 论雷峰塔的倒掉(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作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
24、作丫爱,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们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孟军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 c 里就不舒服。后来
25、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达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做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地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1 填空。这段文字中,与“得道的禅师”中“得道”意思有联系的一个词语是。这两段文字有记叙、有议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引出。2 “白状元祭塔”之类事情写得很简略的原因是()。A 这类事情“还很多”,难以全部交代。B 这类事情“我现在都忘记了”。C 这类事情因有迷信色彩而不宜多讲。D 这类事情与本段的中心关系不大。3 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说法,说说原句好在哪儿。原句:钵益理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改句:钵孟
26、理在地里,上面造起一座雷峰塔。答:4 作者在知道雷峰塔下没有白蛇娘娘后“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其深刻的原因是()。A 祖母的故事生动有趣,给作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B 十分同清白蛇娘娘,仇恨法海样师和镇压过白蛇娘娘的塔。C 一贯同情被压迫的妇女,希望妇女解放,也希望压迫妇女的塔倒掉。D 雷峰塔已不是一般的风景堪,而是封建势力镇压人民的象征。答案 :1 非凡;记叙议论 2 D 3 原句强调是镇压的塔,带有憎恶的感情。 4 D(十一 ) 俭以养德(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脑子里过多地想着 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一架好无线电收音机
27、之类 , 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别、伏国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是鲁迅速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此其一。5 本文段的论点
28、是什么?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6 为论证论点,作者在何处运用了事实论据?()A 第一段 B 第二段 C 第三段 D 第二、三段7 写出本文段中的四组反义词。 8 对画曲线部分的三个短语可否删去一个的分析,恰当的是哪一项?()A 可以。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使句子更简洁。B 不可。三个短语连用,句子更有力。C 不可。三个短语代表了物质生活的吃穿用三个方面。D 不可。因为删去一个,就不能说是“过多”。答案 :5 物质的追求作风。 6B 6B 多少是非 新老吝啬大方或慷慨 8 C(十二 ) 白杨礼赞(人教版第册) 回到开头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速
29、科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林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 1. 本文段选自一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 _的散文。2对第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是哪一项?()A.美 B婆婆 C旁逸斜出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 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 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ABCD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B先抑后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