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009.42KB ,
资源ID:80737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737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朝隶书作品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朝隶书作品总结.docx

1、历朝隶书作品总结历朝隶书作品总结秦朝作品年代风格备注图片青川木牍秦武王二年至三年 版文尚处于隶变的初期阶段,篆法隶势,古今结构一应俱全,呈无序状态,版文书写平正工稳,用笔从容,从艺术角度看,版文的美感还不够清晰,也未能至于上乘,这与它处于日常实用书写的地位是相称的。1979年出土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书法史先秦.秦卷第346页云梦秦简秦昭王二十九年到秦始皇三十年间的作品秦简的书体式样和谐划一,表明隶变已进入文字体系的全面改造阶段,就其字形而言,某些字还保留了较古的写法,或采用楚字简化式样,时代的特点,地域的影响,都可以窥其大概。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总数达1155枚,大都保存

2、完好,字迹清晰,为早期隶书作品。书法史先秦.秦卷第349页睡虎地4号秦墓木牍秦统一之前A.其字线条清秀,开张恣肆,为秦文墨迹之冠,体势倾斜,笔多省减,得散逸之趣。B.字形体势有所收敛,潦草简率的用笔不变。内容为前线士卒的家书书法史先秦.秦卷第356页作品年代风格备注图片天水放马滩秦简抄录于始皇八年之前,前239年日书甲种本,其字体势修美,斜画多拖拽长出,早起隶书的特征基本清楚,但其书写横画重落轻出,兼呈弧形,是典型的古文蝌蚪笔法,某些偏旁或字形的俗省和变型,也与常见的秦人写法不同。 日书乙本,计379枚简,其字与云梦秦简十分相似,它可以告诉我们,秦文隶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性的书写现象,也是一种约

3、定俗成,步调一致的书体演进,而由于隶变是在简化“篆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字型体势,用笔方法等也都能保持大体的一致。两汉1.简牍墨迹作品年代风格备注图片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文帝时期(前179前157)为墨写的隶书,结体尚保留了篆体的纵势,用笔上,横画落笔逆锋顿按,运行时逐渐上提,收笔不回锋,形成头粗尾细的模式。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姆出土敦煌汉简汉武帝太始三年简其书改西汉早期波磔作纵势的写法,而完全取横势,每个字都呈扁阔形,左波右磔都较其他笔画丰肥,隶书已趋向成熟。 甘肃西部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关塞遗址中自二十世纪初至九十年代共发掘出九批汉简,计25000余枚。因以汉代敦煌郡范围内发现的时间最早、

4、数量最多,故称为“敦煌汉简”。 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不久就成为汉代最普及的识字书,而要比一般竹木简宽得多。风格:字体力实气空,笔法精到,其用笔瘦劲,中宫紧收,横画和左右波磔尽量向两边伸展。 仓颉篇此为同一人反复所书,结体甚为怪异,一些字的写法保留了篆书和汉初古隶的痕迹,笔画讹误缺失甚多。作品年代风格备注图片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墓出土的竹木简牍文帝时期这些墨迹虽为不同人所写,且都不在一地,书写个性也各有差异,有端庄严谨的,有清秀飘逸的,也有郁勃纵横的,代表了西汉早期的隶书风格。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汉墓出土苍颉篇、诗经等湖北江陵张家山3座汉墓中发现木简西汉早期1983年湖北江陵张

5、家山3座汉墓中发现西汉早期木简千余枚,其中有汉律等汉代法律古籍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1号墓出土竹简抄写于文景时期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1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2 号墓出土32枚,都是先秦古籍与古佚书,这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土这样多的古籍 (称银雀山汉简)。 作品八角廊竹简仪礼甘谷汉简年代墓主被确定为西汉中山怀王刘修,约写于西汉成帝时期(前32-前7)东汉中后期简牍风格用笔逆入平出,主笔皆蚕头燕尾,中段稍提笔收束,波磔较丰肥,结构宽扁,重心安稳,形态舒和,证明西汉中晚期隶书已完全成熟。共有论语等8种珍贵古籍其字结体左敛右舒,重心偏向于字的左侧,笔画轻纤而不软弱,粗细变化,飘洒流动,有百炼钢化

6、作绕指柔的感觉。,由于运笔较快,一些笔画往往出锋收笔,致使一些撇.钩.捺等类似于后世的楷书,这使我们看到了楷书是由隶书简捷书写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例证。字的主笔画伸展很长,中心结构紧密,字虽小,而逐折钩挑非常鲜明,刚健奔放而不草率,笔力可搏犀象。备注竹简文子1973年出土于定州八角廊村40号汉墓,墓主被确定为西汉中山怀王刘修,该墓位于河北省定州城关西南4公里的八角廊村,按照古文献学界的惯例,应称之为“八角廊竹简文子”。整篇抄录儒家经典,1959年7月,在甘肃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出图。是东汉中后期官文书的典型书体帛书墨迹。2.帛书作品马王堆帛书年代 西汉文帝时期风格字体为古隶,接近篆书,用朱丝栏墨书,

7、字形较长,笔画中断饱满收笔较尖,这是保存了六国古文的笔法。备注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3.碑刻作品曹全碑图片年代东汉时期风格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备注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作

8、品礼器碑图片年代中国东汉重要碑刻风格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礼器碑书法瘦劲宽绰,笔画刚健,用笔力注笔端,如干将莫邪,锋利无比。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二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 碑文中有的字笔画细如发丝,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尽管线条起伏变化,但通篇看来又不失和谐,在力量感的表现上非常成功。 备注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9、金石家评价甚高。作品西狭颂图片年代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风格西峡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备注 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 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 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 作品石门颂图片年代东汉建和二年(148年

10、)十一月刻风格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备注 它卷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 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从碑文的布局来看,石门颂与众不同的是,在全碑22行中,每行字数或30字或31字不等,形成纵有行,横则不一定成列的错落格局。石门颂正是以她不拘一格,随意发挥的

11、艺术气质为后人所称颂。正是由于石门颂这种自由的书写方式使得大量的通假字及多音字在碑文中被广泛使 用。 作品郙阁颂图片年代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风格郙阁颂,此碑为仇绋书,为汉碑中之署有书家姓名者。用笔结字,方整凝重,大气磅礴,如巨象 蹒跚,夏承飞舞以巧胜,此碑厚重以拙胜,分道扬镳各擅胜场,八分至是,真是万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备注气势磅礴孹窠大字,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审美课题。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开 通褒斜道刻石等汉刻名作。与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真正的碑相比,其一种古朴自然, 言简意远,驰骋八极,吞吐六合之大巧若拙的格调,是足以让我们为之倾倒折服无已的。这是一种真

12、正 的造化之功作品鲜于璜碑图片年代东汉延熹八年(一六五)十一月立风格 鲜于璜碑书风方整朴厚,笔法方圆结合,在存世汉碑中,与晚于它的张迁碑同属方笔一派而有别具特色。碑阴字大小不一,不甚工整,参差错落,近两爨书风,真率稚拙。备注 一九七二年到五月与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 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汉碑,现存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作品史晨碑图片年代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年)三月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风格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备注史晨碑全称

13、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隶书,两面刻,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14行,行36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记载孔庙祀孔之事。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作品备注年代风格张景碑 两汉铭刻隶书,历来是人们研究汉隶的主要对象,也是书艺风格流派发展演变的源头,标志着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现今尚有200余种,有的原石已不存,仅留拓本。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西汉刻石极少;二是大多集中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中原地区,尤以山东境内最多,达100多种。东汉后期(桓帝至东汉末) 皆

14、为八分书的典型之作,为宋代以来金石家所著录及称赏者,也为历来临习汉八分书最常用的范本,这一时期的大碑名品皆石质坚好,制作精良,书刻俱佳,用笔波挑分明,结构渐趋扁方。孔庙碑封龙山顶华山庙碑衡方碑武菜碑夏承碑孔彪碑鲁峻碑杨淮表记韩仁铭尹庙碑张迁碑全称汉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记。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此碑:“典雅饶古趣,终非永嘉以后所能及也。”此碑刻工较粗,但反而因此而获得奇特的姿致:笔画方整厚重、刀味森森、斩钉截铁,显得极为古朴刚强;结构时出别体,而或横或方,敦穆方严,饱满厚重,与曹全的秀洁恰成阳刚与阴柔两种风格的对照。唐明时期 魏晋至元明,从总体上说是隶书体的式微时期。

15、在近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楷、行、草三大书体的盛行,隶书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了古体字,仅偶而因特殊需要才书写,其主要原因是楷书作为通行的主体文字已替代了隶体的地位。1.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熹平石经图片年代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175年)风格 熹平石经的书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因系官方巨制,书丹者自当是如蔡邕。 一流其结体方正,字字中规入矩,一丝不苟,点画布置之匀称工稳,可谓无懈可击。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的国手。备注传为蔡邕所书。碑石共46个,太学旧址在今洛阳市,碑立太学门前。几经动乱,原碑早已无存。自宋以来,常有残石出上,据说现已集存80OO

16、多字,字体方正,结构谨严,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作品上尊号奏图片年代曹魏时期风格书法结体方整,运笔速捷,波磔纵肆,圭角呈露,奇伟雄强,为汉末隶书的代表作,对晋唐隶书有一定影响。 备注原为罗振玉收藏,较明拓本多字处均钤有“罗叔言”小印。有张效彬、邹锐跋,“徐紫珊秘笈印”、“张式抱翁”等藏印63方。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年代风格备注受禅表曹魏时期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三体石经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三体石经的正式格式是每行二十字,每字有三体,直下排列。另有品字式,古文居上,篆、隶分列下方。品字式只见于尚书开头的两篇尧典与皋陶谟(三体直下式也有此两篇)。另有古文一体残

17、石,古文、篆书二体残石。三体石经在每一碑面刻有纵横线条为界格。一字三体直下书刻,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每碑行数各不相同。王国维经推算认为最可能是35碑,马衡根据1922年洛阳太学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经,推断正始石经应是28碑。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郭休碑西晋晋袭魏制,仍禁厚葬和立碑,所以碑刻极少,但墓志却多了起来。隶体碑刻墓志是少数,大多为隶楷不明不分的书体谢鲲墓志东晋住城太守孙夫人碑晋辟雍碑晋吕梁表碑晋邓太尉祠碑两晋时期在书体上表现上已非尽

18、属隶书,又非尽属楷书。广武将军碑两晋时期好大王碑两晋时期北凉沮渠安因造像碑(现藏德国伯林)南北朝时期,南朝隶书近乎绝迹,北朝隶书屈指可数。在大量的北朝碑版中,已有楷书上碑额的现象。这些属隶体的北朝碑版。孟阿妃造像记道凭法师造像记东魏2.隋唐时期作品风格年代太平寺碑 隋朝隶书的存在状况,犹如北朝,在大量的碑刻墓志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了隶体。其体式特点是仅在掠笔和横画的波挑上尽力表现,结体和点画使转用了楷法。隋朝 贺若谊碑青州舍利塔下铭、谢岳暨妻关氏墓志马少敏墓志王荣暨妻刘氏墓志 这些隶楷笔法混用的墓志,显得比较整齐端庄,似乎已将两种书体的笔法技巧协调了起来刘宝暨妻王氏墓志符盛暨妻胡氏墓志卢那妻元买得

19、墓志作品风格年代备注欧阳询的房彦谦碑酷如欧楷,体势长方,用方劲的折笔写波掠。初唐殷仲容的李神符碑这些初唐隶书基本上还是追踪曹魏隶书的法则,尚未形成唐隶风格。初唐殷仲容出身书法世家,三代善书,与颜真卿家有姻亲关系褚亮碑初唐是褚遂良父亲的墓碑,由褚遂良兄长立,是昭陵碑刻群中鲜见的隶刻,但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笔马周碑初唐孝经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亲注孝经并撰序,刻石立于国学,即是石台孝经,今在西安碑林。 作品 作者唐汉纪信墓碑卢藏用苏瑰碑嵩阳观纪徐浩叶慧明碑祭西岳神告文碑韩择木尉迟迥庙碑卢舍那佛象记蔡有邻大智禅师碑史惟则庆唐观全篆斋颂李贞墓志开元年间御史台精舍碑梁异卿乙速孤行俨碑白羲晊3.宋元明时期 宋代兴

20、起的金石学,如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对以后的书学发展(包括隶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直接促使一批南宋学者致力于隶字研究,如刘球隶韵、娄机汉隶字源、洪适隶释、隶续等,还启引了元代的复古书风,出现了元代善隶书家群,并为清代碑学的兴起和篆隶艺术的全面复兴,播下了火种。金代善隶书者,仅可举党怀英一家。元代书坛以赵孟頫为主将倡导复古,史传说他也善隶,但书迹罕见,大多是楷行草三体。现今所能见到的元代隶书,有不少散见于书画题跋间,如虞集、杜本、陆友、吴搬、褚奂、莫昌等人的隶书。明代有沈度、文征明文与彭父子的隶书。清朝清初隶书首推郑篮,其次有朱彝尊、石涛等。郑篮(16221694年),字汝器,号

21、谷口,上元(今南京)人,终生未仕,以行医为业。隶书初法明人宋珏,后“深悔从前不求原本,乃学汉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他一生专工隶书,一扫魏晋以来的刻极之气,浑厚圆转,沉着飞动,名重一时,被朱彝尊推为“古今第一”。朱彝尊的隶书,以秀逸著称,并和郑篮一起研讨隶书,互相激发。钱泳履园丛话:“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辈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著名画家石涛的隶书,初受郑篮的影响,后用行书参入隶体,给古朴拙质的隶书注入了鲜活的笔法。“扬州八怪”中的高风翰、汪士慎、金农、高翔、郑板桥等,无不有一手独特的隶书本领。尤以金农的隶书创新性最强,形成了世人称之为“漆书”的艺术形象。与“扬州八怪”有密

22、切往来的西冷篆刻家丁敬、黄易、陈鸿寿等人,在隶书创作上也各有特色,丁、黄两人以工力见长,陈则气势磅礴。这些画家、篆刻家的艺术思维活跃,对隶书的审美创造别具一种眼光,这也是清隶艺术特色有别于汉隶的一大原因。清隶的确立,代表性书家是邓石如和伊秉绶。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他对篆书有创造性的发展,对隶书也下过功夫,遍临汉碑达50余种,并对篆、隶笔法互相参用。伊秉绶(1754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福建汀州人,以平直之笔写隶,不在蚕头雁尾上作矫饰,体势宽博,笔力拙质,有大气势,康有为推其为集分书之大成者。当时与伊秉绶齐名的桂馥,也擅长隶书

23、,但风格有异。 二、清朝后期的隶书 清朝后期的隶书,是在碑学思潮中发展的。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碑学,从南北朝碑版到汉碑的艺术渊源和风格流派,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复兴的清隶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推进了清隶的发展。何绍基初宗颜真卿,继究北碑,以楷行书体上独创一家,晚年遍临汉隶,每临一碑多至若干通,采用苏东坡提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每临一遍,专注一端,或取神韵,或取势度,或取用笔,或取行布,致使临书无一通与原碑全似,积而久之,融汇笔端,名曰临碑,是创作,并影响到他的其他书体创作,卓然成大家。他的汉碑临作曾刊印过。中国历代法书墨迹大观十五册刊其隶书屏,浑朴圆转,举重若轻。 赵之谦聪明过人,多才多艺,书画篆刻皆有造诣,篆隶草行莫不精能,用笔流宕,变化多姿。吴熙载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精通金石考证,篆刻师法邓石如,擅长篆隶,所临汉碑,振笔有雄风。杨守敬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曾出使日本,对日本书道的发展有过不小的影响,他的隶书苍劲跃动,带有金石味,从书风渊源上看,有近师杨岘的痕迹。杨岘隶书尚带秀逸之气。历代隶书作品总结 20111011 智慧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