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54.94KB ,
资源ID:80699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699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docx

1、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脆弱地区的基本含义。2.结合实例,说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探究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3.归纳生态脆弱地区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2生态脆弱的原因(1)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植

2、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较为干燥的春季不利于地表植被的及时恢复。(3)黄土土质疏松:以细粉沙为主,抗冲、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4)地表形态沟壑纵横:多塬、墚、峁和沟谷等多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5)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判断1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易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的区域。( )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 )3千沟万壑的地形加剧了黄土高原的风蚀作用。( )4人类活动一定会加剧水土流失。

3、(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1水土流失严重(1)水土流失面积广。(2)水土流失时空分布集中。2自然灾害易发: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冻等灾害最为常见。洪水和暴雨还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壤侵蚀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判断1降水量大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黄河上游河水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水土流失最严重。( )3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4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保土保肥能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2优化产业结构。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判断1工

4、程措施见效快,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2建设淤地坝是治理坡面的有效工程措施。( )3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减弱流水对耕地的侵蚀。( )探究点一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1填写图表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体会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答案低高黄淮海内蒙古多少 湿润内陆草原2说出黄土高原黄土的特点。答案黄土以细粉沙为主,多孔隙,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3黄土高原地区有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是轮荒耕作,指出其特点及影响。答案特点:掠夺性开发、破坏面积广;耕作方式粗放、落后,广种薄收。影响:地表林草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5、,无法恢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4以图表的形式,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答案图表如下: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因素具体影响位置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坡度大,坡面径流速度快,流水冲刷能力强土质土质疏松,抵抗流水侵蚀能力弱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冲刷力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地质灾害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具体表现:人类活动具体影响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轮荒耕作,使地表变得疏松,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毁坏林木和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开矿破

6、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拓展延伸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 B河床淤积C土壤肥力下降 D植被条件变差答案1.D2.B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因果关系可知,和造成了水土流失,所以和是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故为地表侵蚀;而土壤退化会造成植被条件差,推出为植被条件差,所以为地表起伏大。第2题,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随着

7、流速的减缓发生淤积,阻碍内河航运的发展。(2020北京临川学校期末)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4题。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答案3.C4.A解析第3题,江西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故选C。第4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破坏植被,土壤被侵蚀,

8、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故A正确。过度放牧主要发生于我国牧区,B错误。开山取石不会造成石漠化,C错误。“红色荒漠”的形成与环境污染无关,D错误。探究点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1形成图中所示景观的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人多地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2读图,说出甲与丙、乙与丁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答案甲与丙为塬面和陡坡,适宜发展林草业;乙与丁为缓坡和沟谷,适宜发展种植业。3把下列选项填入图中对应空格中。打抗滑桩建引流渠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答案A;B;C;D;E;F(可互换,可互换,可互换)。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黄土高

9、原的沟谷坡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在沟谷两侧的坡地实施各种工程性措施可以减轻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作用。位置措施及目的坡面打抗滑桩防止山体滑坡;开建与等高线平行的引流渠减少坡面径流;挖水平沟让坡面径流转为地下径流;建鱼鳞坑储水并护坡沟谷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林草覆盖率。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技术具体措施目的耕种手段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技术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灌溉技术喷灌、滴灌(2)优化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加大农林牧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10、。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2020全国文综)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57题。5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6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7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

11、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BC D答案5.C6.B7.C解析第5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其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A、B、D是淤地坝具有的功能,排除,选C。第6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对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选B。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精耕细

12、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正确,选C。(2020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月考)谷坊坝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谷坊坝修建可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沟道下蚀作用增强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A B C D9“柔性坝”建成后,谷坊坝内()A泥沙颗粒变细 B泥沙沉积增多C

13、水体含沙量增大 D耕地增速加快答案8.B9.A解析第8题,据材料可知,谷坊坝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因此,谷坊坝的修建可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对;谷坊坝也能够降低河流的流速,减弱下蚀作用,错;谷坊坝降低河流的流速,能够减轻下游的山洪危害,对;谷坊坝拦截泥沙,沟道出口地区泥沙量减少,带来的淤泥减少,使得土壤肥力降低,错。故选B。第9题,植物柔性坝能够拦河落淤,使泥沙颗粒变细,降低河水含沙量,减少河道内的泥沙沉积,A对,B、C错;柔性坝修建后,下游泥沙来源减少,耕地速度减慢,D错误。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县河流下游剖面图”。

14、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2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该县造成的影响包括()加重河流泥沙淤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沟壑逐渐趋于平坦有利于发展农业A B C D3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开发治理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修建梯田 B乙地打坝淤地C丙地平整土地 D丁地建设村落答案1.B2.A3.C解析第1题,图中乙地坡度最大,植被覆盖度差,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第2题,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水土流失使该县沟壑纵横,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发展农业。第3题,甲地修建梯田会造成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乙地坡度大,适合植树造林;丙地地势平坦,适合平整土地,

15、发展耕作业;丁地位于河漫滩地带,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不适合建设村落。燕沟流域位于陕西北部,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其治理,流域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下图是“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耕地面积增加 B天然林地面积增加C人工草地面积减少 D荒坡面积减少5燕沟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B将天然林改造成果园C大力开发、改造荒坡D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答案4.D5.D解析第4题,结合图例及数值可知,荒坡面积减少,D正确。第5题,由上题结论可知,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

16、措施是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D对。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67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6.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7

17、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有()自然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答案6.D7.B解析第6题,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可知,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第7题,由表可知,自然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开垦坡地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将5千克土壤分成相等的两份,堆成两个不同的圆锥体(如下图),然后分别将200毫升水在距土堆顶部20厘米的高度上慢慢淋至两个圆锥体上,观察土堆边缘

18、泥土的多少。据此完成89题。8该对比实验模拟了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的()A降水强度 B土壤质地C植被覆盖率 D地形地势9下列属于合理应用该原理的人类活动是()A缓坡修筑梯田 B陡坡开垦梯田C改良土壤性状 D改进灌溉技术答案8.D9.A解析第8题,该对比实验中,两个锥体的坡度不同,模拟的是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的地形地势,D对。第9题,该实验原理是坡度越大,越易发生水土流失。属于合理应用该原理的人类活动是缓坡修筑梯田,既增加耕地面积,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对。(2020湖北黄冈期末)为创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振兴模式,早日建成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科学

19、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其中包括构建丘陵沟壑区三元可持续景观模式(如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在削峁建塬地带布局药果复合生态园,主要是因为该地()A降水较多,水源丰富B地势平坦,涵养水土C病虫害少,环境清洁D海拔较高,阳光充足11山坡地带种植灌木草本植物的目的是()A发展畜牧业 B发展饲料工业C防御水土流失 D防治风沙危害答案10.D11.C解析第10题,削峁建塬地带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适宜布局果园业和药材种植业,D正确;削峁建塬地带的降水和病虫害多少与周边地区相差不大,故排除A、C项;地形平坦区水流缓慢,水土流失较轻,B项不是主要原因。第11题,黄土高

20、原土质疏松,山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因此种植盘根错节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故选C。(2020山东蒙阴县实验中学期末)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如下: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该地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

21、修建的坝工建筑物)。读“黄土沟谷特征点分布图”,完成1214题。12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13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14淤地坝最适宜建在()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答案12.D13.C14.C解析第12题,据材料“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故选D。第13题,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故选C。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拦泥淤地是淤地坝

22、的主要作用。流域自上而下:径流源点是径流开始处,基本无泥沙被侵蚀和搬运,不用拦泥;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沟谷下游的水和沙,减轻下游水土流失问题。裂点是流水下切侵蚀的部位。沟谷节点是沟谷内部的交汇点。故选C。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材料二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1)简述黄土高原

2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3)请你在图示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提出治理该地水土流失的合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答案(1)特点: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2)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时,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在450600毫米时,植被覆盖率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加(和植被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

24、蚀强度变化不大。(3)甲地:选择方案2。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乙地:选择方案1。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年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解析第(1)题,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降水的分布特点。黄土高原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多,所以距海近的地区降水多。第(2)题,根据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中的侵蚀强度变化曲线,分四段(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300450毫米、450600毫米、大于600毫米)来描述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第(3)题,根据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看出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乙地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再根据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来看,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的地区,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故甲地采用方案2合理;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的地区,植被生长条件差,侵蚀强度大,故乙地采用方案1合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