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04KB ,
资源ID:80304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30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docx

1、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设计:姜静 审核:刘爱芝 时间: 编号:6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课前预习(一)背景链接左传是我国第一部_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_,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_、_。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

2、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二) 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

3、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学习过程】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函()陵氾()南佚()之狐夜缒()陪()邻阙()秦佚()之狐敝()之秦伯说()不知()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

4、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无能为()也已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郑既()知亡矣。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1)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5)秦伯说(),与郑人盟(2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27)公曰:“不可。微()夫人

5、()之力不及此。(2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30)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作业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南夜缒(zhu)而出佚(y)之狐B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秦许君焦瑕(xi)C秦伯说(yu)杞(q)子、逢孙、杨孙戍(s)之D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C. 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厌

6、: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设计:姜静 审核:刘爱芝 时间: 编号:7班级: 姓名:一.课前预习:1. 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2. 指出说明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3. 指明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特点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敢以烦执事()4.解释下列

7、一词多义(1)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其内任卿贰以上。()贰则疑惑。()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不迁怒,不贰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许君焦、暇()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微国势衰微。()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微言大义(成语) ()见微知著(成语)()微斯人,吾谁与归?()(5)敝使史更敝衣草屦()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因人之力以敝之()5.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以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而今急而求子(

8、)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永之人争奔走焉()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公从之()因人之力而敝之()行李之往来()夫晋,河厌之有()君之所知也()二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究发现高一语文导学案课题:烛之武退秦师设计:姜静 审核:刘爱芝 时间: 编号:8班级: 姓名:一.感知文本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答:2.烛之武推辞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答:3.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用文中句子回答)答:4.阅读第三节,思考以下问题请概括本节内容答:请把“说”

9、的部分划分四个层次,摘录重要语句,并品味“说”的艺术。答:请概述烛之武的形象特点:答:5概括全文脉略烛之武临危受命6.请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答:二课外作业(一)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南佚(Sh)之狐夜缒(Z)而出B.越国以鄙()远君之薄()也共()其乏困C.朝济()而夕设版焉秦伯说()失其所与()D.若不阙(q)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B。以乱易整,不武(以:用)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代词,他)D吾其还也 (其:还是)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10、。(与:结交)B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若:如果)C. 郑既知亡也。(既:既然)D.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还:撤走)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D. 吾其还也(其:表示商量语气,还是)6.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

11、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7.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9.下列各句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B.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C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是”表判断。D.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12、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

13、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12.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阅读文中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

14、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15.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15、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16.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17.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

16、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参考译文,完成1822题。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

17、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18、宣子说,乃轻币。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19、?”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子皮想让尹何掌管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

20、)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

21、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B.郑伯如晋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19.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20.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