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79.16KB ,
资源ID:80215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215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58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A.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B. 生物不是不变的,会发生变异C. 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D. 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达尔文进化论的确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也认为生物会变异,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进化论也强调生存竞争的自

2、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一,一般进化论、二,共同祖先学说、三,自选选择学说、四,渐变论。2.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银河”型计算机诞生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文革”的时间范围。文革时间1966-197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银河”型计算机诞生是1983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是1966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

3、射成功是1970年,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科技成就3.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A. 杂交水稻B. 青藏铁路的开通C.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D.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答案】C【解析】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与回收成功,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正确。4. 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A. 华罗庚 B. 苏步青 C. 李四光 D. 茅以升【答案】D【解

4、析】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5.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 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根据基础知识分析即可,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

5、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18日至5月21日,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考点:新中国科技点评:“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6.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

6、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可以看出本题想考查1970年“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所以本题选C,A、B、D与题干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7.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A.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

7、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答案】B【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时中国已经跨入了核国家行列,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属于航天领域的成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是和平利用核能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8.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科学家: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8、,他所赞誉的人物是( )A. 袁隆平 B. 瓦特 C. 爱迪生 D. 达尔文【答案】A【解析】注意引文“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养活了更多的人,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新动力,和丰衣足食无直接的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是改变了照明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和丰衣足食无直接的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 20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

9、水稻A. B. C. D.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是在1970年;是在1983年;是在1964年;是在1973年。所以综上所述此题正确选项是B。10.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李四光 D. 华罗庚【答案】B11. 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 )A. 1980年月10月 B. 1999年10月 C. 2003年10月 D. 2005年10月【答案】C【

10、解析】我国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载入“神舟五号 宇宙飞船,杨利伟随飞船绕地球习行了14圈,飞船飞行的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2. 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 中国科学院成立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 中国科学院成立是 在1949 年;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是在 1956 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是在1985 年;

11、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 1988 年,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3. 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牛顿力学体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B. 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 牛顿力学体系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论兴起后,应该否定【答案】D【解析】故答案为D。牛顿力学体系的确是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但相对论兴起后也不应该否定牛顿力学体系,因为该体系也不是不科学的,牛顿所创造的概念仍指导着今天的物理学思想,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牛顿力学

12、体系的确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力学体系能够正确反映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爱因斯坦只是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是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因为该理论是当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时候适用的一种理论,因此牛顿力学体系是相对论的一种特殊情况。牛顿提出的关于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14.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驱散这“两朵乌云”的重大科学发现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爱因斯坦提出光

13、的量子理论? 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A. B. C. D. 【答案】D【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对于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无法作出解释,所以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危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即、均属于正确答案,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5.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B.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科技成就。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他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

14、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C说法过于绝对;D是量子论,不合题意。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相对论16. 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领域里的巨大的发展,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结果,得益于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也得益于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因此都是正确的。故选C。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

15、车分别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和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的列车,并非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因此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点评:当今世界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相关的科技成就学生应该清楚,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方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等。17.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 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 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 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16、解决问题能力。1964年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两弹一星”成果取得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取得的成果;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时期解读正确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C。18. 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

17、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B【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是指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旧科学概念”是指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非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量子理论等,所以选项A、C、D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B。19.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D. 2003年,“神舟

18、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进步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向太空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太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并没有进入太空领域,故A项错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五号”飞船都不是“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故CD项都错误。故选B。20.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

19、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都正确,故答案为C。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邓稼先21. “两弹一星”是指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20、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A正确。22. 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答案】C23. 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A. 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C. 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案】D【解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

21、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4. 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评论的是我国(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 “银河号”研制成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 ,A出现于1964年,B出现于1970年,D出现于1984年,而C出现于21世纪初,这与题中的“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22、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5. 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A. 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B.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C. 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D. 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苏联不愿意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它不愿意看到强大的中国威胁到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 ,这是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

23、权主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也得有核武器而不是中国不必有核武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已经出现了裂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面对核威胁中国必须有核武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6. 超级计算机即高性能或巨型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是A. “银河号”问世 B. “银河号”问世C. 1957年的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 D. 曙光2000机【答案】A【解析】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而“银河号”问

24、世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所以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号”诞生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诞生。27.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A. 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

25、,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袁隆平不属于航天领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袁隆平不属于基因研究领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袁隆平不属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8. 以下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王珩 D. 杨利伟【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几个选

26、项均是不符合题意的,例如,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和题意无关,排除。 29. 2008年,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下列有关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他是科学家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他的成功启示人们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的成就进一步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故正确;袁隆平的成就并不能

27、说明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故错误;袁隆平的成功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正确;袁隆平的成就也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袁隆平的巨大声望和贡献,误导学生选择“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这是个陷阱,必须要排除,从而提醒学生注意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二、非选择题(42分)30. 材料一 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今后各地戏曲改进工作应以对当地群众影响最

28、大的剧种为主要改革与发展对象。 周恩来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年5月5日)材料二 1953年,郭沫若与范文澜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当时任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陈伯达就此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表示要“百家争鸣”。材料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写字,我就写了这两句话:“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的事实,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

29、会越多。 毛泽东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

30、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1)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初分别是针对什么具体问题提出的?在材料三、四中有何发展?(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目的。【答案】D(2)时代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党和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迫切任务;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强调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新的

31、历史条件下需要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科学文化领域给予一定的创作自由。主要目的:总结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中的“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和“1953年,郭沫若与范文澜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可以看出,新中国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初分别是针对戏曲艺术和历史分期问题。在材料三、四中的发展可以根据“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