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7.38KB ,
资源ID:8004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004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docx

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2017-2018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梭伦改革前雅典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A. 国王与贵族 B. 贵族与平民 C. 贵族与奴隶 D. 国王与平民【答案】B【解析】君主制被推翻后,实行了贵族政治。但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故答案选B。其他三项均不是最最尖锐的社会矛盾。点睛: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

2、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 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

3、的是梭伦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A. B. C. D. 【答案】D 3.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 民贵君轻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意为没有足够的利益不进行变革,体现的恰是与商鞅相对立的保守主张,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为儒家民本思想,与商鞅变法无关,故B项错

4、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是商鞅要进行变法的观点,强调治国治世不能只守一种方法,而治理国家也不应一味遵循旧有制度和方式,即应适时进行变法,故C项正确。D项属于墨家尚贤的观点,故错误。4.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吴起变法改变了世袭的分封制,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都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限制了奴隶主贵

5、族,双方矛盾激烈,故C项正确。吴起是被大臣射死,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但他们实施的变法却延续下来,并非不得民心,故A项错误。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但与设问不符,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说明他们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需要掌握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以及结局,解题时注意限定信息,结合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分析得出答案即可。5. 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

6、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 秦国的四位国君都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材料可知秦国能够强大得益于正确的政策,因此选C。A不全面,B、D材料没反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的秦国6. 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A. 改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 改革壮大了本国实力C. 改革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 改

7、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惨【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打击了秦国的奴隶主老世族,梭伦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阶级,二者都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故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商鞅变法,巩固了秦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故C项错误,所以选C。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梭伦在改革后被迫流落外国,二人结局都比较凄惨,故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内容,紧扣设问要求“错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

8、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条件,要全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一场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离不开改革者的开拓进取,但不属于有利条件,因此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

9、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8.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洛阳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晋宋时期洛阳为荒土,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其经济文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洛阳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宋为南朝之一,南

10、朝统治下的洛阳被视为荒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洛阳是商业中心,而是强调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故D项错误。9.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 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 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 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 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的“怕农民不能及

11、时还款”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地方官就硬性摊派”表明A项正确。“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表明B项正确。其他各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内容10.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它有利于大商人趁机控制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由政

12、府拨出巨款”可见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故正确。根据材料“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可知“市易务”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故错误,正确。从“半年出息一分”可知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正确。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11.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 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认

13、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本身属于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但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属于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概况12. 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A. 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B. 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

14、识做了批评C.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D. 梁启超指出了壬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市易法是指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免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保甲法使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体现了“警察”的作用;故这些措施反映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A项正确。材料反映梁启超赞扬王安石的做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而不是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故C项错误。材

15、料涉及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没有涉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13.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A.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B. 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 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和神学的绝对权威,主张信仰得救,故D项正确。A项是伏尔泰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错误。B项是加

16、尔文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错误。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错误。14.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15.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

17、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 维护农奴制度 B. 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沙皇专 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答案】A【解析】“(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说明不主张废除农奴制,A正确;B、C和D不符合材料史实,排除。16. 列宁评论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不能防止”1905年革命的原因是A. 1905年革命借助了1861年解放后的农奴的力量B. 1861年一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C.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

18、和阶级条件D. 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意在阐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虽然改革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它的弊端还在,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矛盾,因此才会继续爆发革命,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身的改革;C选项没有理清材料中对两者关系的阐述;D选项没有说明1905年革命爆发的原因。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弊端17.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

19、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 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 农奴摆脱了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 农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答案】A【解析】据材料“1876年农民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

20、奴制改革使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故A项正确;B项是指农民获得土地的形式,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归村社严格管理,故C项错误;D项错在“彻底”二字,故D项错误。故选A。18.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推行“殖产兴业” 废除封建制度 实施“大陆政策” 推行“文明开化”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项正确。明治政府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幕府封建领地,实行“废藩置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封建制度,

21、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项正确。“大陆政策”并非是为“脱亚入欧”才制定的,故项错误。明治政府号召向西方学习,推行文明开化,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点睛: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切入点,抓住材料要求“脱亚入欧(仿效欧美)”,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即可知道正确答案。19. “他不懂得也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部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闺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上述观点适用于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洋务运动 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 明治维新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

22、比较能力。明治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原有社会结构,并在改革后出现了实质性进展,排除,选A。基本上都符合材料意思。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洋务运动20. 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改革政府机构C. 改革科举制 D. 发展民族工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变法前,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百日维新中却并未提出、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故A项正确;B项是维新变法的政治措施;C项是维新变法的教育改革措施;D项是维新变法的经济措施。正确

23、选项为A项。考点:戊戌变法点评:在“百日维新”的过程中,变法法令的内容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设立制度局等主张,这充分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1.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俄国战败直接推动了农奴制改革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错误,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实现富国强

24、兵,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故正确。根据材料“专制立宪,得失皎然”可知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故正确。说法错误,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已经废除了农奴制。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22.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其核心主张是兴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 使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故正确。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故错误。戊戌

25、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故正确。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已从器物上升到制度,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点睛: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熟悉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3.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

26、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24.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A. 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 B.

27、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C.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 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西工业在戊戌变法后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山西工业的蓬勃发展,也不可能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故A项错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山西工业的蓬勃发展,没有涉及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故D项错误。25.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A. 西方殖民侵略与

28、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世界的重大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均为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都促进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AC和“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D和“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故选B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困的三个政治派别概

29、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 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 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主保中国,次保大清”的是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本题选B。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6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7分,共48分)27. 阅读下列材料

30、,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

31、,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6分)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商鞅与梭伦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一信息“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等,把握到商鞅的“重农抑商”指导思想;紧扣材料二信息“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