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0.07KB ,
资源ID:79812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812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continuityhypothesisinsocialsciences.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ntinuityhypothesisinsocialsciences.docx

1、continuityhypothesisinsocialsciences连续性假设的社会科学涵义The Social-Scientific Meaning of Continuity Assumption内容提要:这篇文章论证了社会科学之为科学(即首先区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然后再对客体进行不断加细的界定,而不是人文学科(即首先否定客体对于主体的自在性,然后思考存在的意义,其基本条件是在认识主体的意识中研究对象的可分类性.后者要求作为研究对象的现象在研究者的意识中具有某种连续性.在连续性假设下,社会现象作为相互作用着的人的形态应当能够在某种均衡状态中被观察到.离开了连续性假设,离开了均衡状态,任

2、何科学都是不可能的.为了说明社会科学家研究均衡状态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我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讨论纳什(J. Nash在1950年给出的相互作用着人们的选择的纳什均衡的最一般条件,那是他的一个极富创见的笔记(参见本文附录:纳什笔记.关键词:认识论,阐释,拓朴,连续性,同一性,逻各斯,不动点定理.引言. 如果科学来自西方,那么它能否在中国生长,这始终应当存留在中国人的问题意识中.在所谓的操作层面,任何学术当然都能够被引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正在从五.四时期那种激烈的全盘西化和激烈的文化保守的冲突中渐渐清醒过来,正在进入一个融西入中或所谓中国学术本土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正在试图完成:(1从西方学术语

3、言理解西方社会科学,(2在中国社会体验中重新阐释(包括创造性误读西方社会科学,(3在阐释和再阐释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社会科学的语言传统,(4把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传统解释给西方社会以图交流,这样一个融西入中的过程. 目前进行着的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规范化的讨论,首先表现为坚持学术创新自由和坚持学术交流标准这两方面的对话,再具体表现为学术刊物的匿名审稿制与主编责任制之间的孰优孰劣之争.但是这个论题所涉及的,原本是关于说和思如何达到辩证统一的实践问题,如果非要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理论的问题来探讨,从规范的概念讨论到学术的概念,始终停留在概念之间,就颇有误入歧途之虞了.说这是实践问题,因为对问题的解答完全要看学

4、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我自己曾经力倡学术文章的规范化,但直到现在仍然不认为在中国实行匿名审稿制有多么大的好处.民主制度与贤均从众哪个更适合中国现状?这就是我说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学者认为什么样的学术环境好,他就应当去营造什么样的学术环境.至于各种互相竞争着的学术制度最终均衡在什么形态上,那不是理论事先可以预见或可以计划的.我在这篇文章中,希望借着探讨数学的连续性假设的社会科学涵义,澄清我自己对于说与思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思考.也算是以存在哲学的观点来提出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吧. 科学必须是关于概念的叙述.一个一般的,泛泛的,完全没有概念的叙述(如果可以想象的话,就成了关于道的叙述,

5、或者,更容易想象地,就成了关于道的沉默.因此当我讨论科学时,我必须首先讨论概念的由来.社会科学,它的现代意义上的讨论必须是包含着某种生存意义的科学叙述.不涉及意义的科学叙述仅仅把人当成物,从而仅仅是古典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因此当我讨论社会科学时,我除了讨论概念的基础,还必须讨论思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澄清海德格尔(M. Heidegger所谓科学不思的社会科学意义. 不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它的对象,还是把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者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他是必死的,他不能生存在时空的所有点上,他不能通过超越经验来完成经验科学,总是使他不得不依靠某个学术传统,理解并使用那个学术传统

6、的语言,成为那个学术传统的一部分.他因此而获得博兰霓(M. Polanyi所说的支援意识(subsidiary knowledge,这里沿用了林毓生的译法,使他所融入于其中的那个学术传统成为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上手的工具.传统,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节我将说明,就是一系列的均衡以及参与均衡的人们对均衡的阐释.当我讨论学术传统时,均衡就是指人们对学术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所达到的某种程度上的(能够自我维持的均衡状态以及人们对这种均衡状态的阐释.当我讨论社会传统时,均衡就是指人们行动的结果出现了某种程度上(能够自我维持的均衡状态,所谓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对均衡状态的阐释. 在这样的意义上,均衡只是我认为更加本质的

7、连续性所造成的结果之一.没有均衡就谈不上传统,没有对均衡状态的不同的,主观的,具体环境下和局部性的阐释,就谈不上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在这里强调学术传统或均衡或连续性假设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绝不是在上述的学术本土化争论中固执一端,而是把连续性假设当做人类理解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这个必要条件,人类就无法界定任何概念,从而无法思考任何问题,无法对任何经验现象立法和赋予意义.因此,连续性假设是争执的两端都必须依赖的. 连续性,除了可以用标准的数学分析语言来定义或解释,还可以或更应当用社会科学的语言来定义或解释.但任何社会科学的解释都必定是在那门科学的具体环境中对连续性做的阐释,因此而成为用数学分析语言定义的

8、连续性概念的具体化.换句话说,当我对连续性做数学描述时,我必须允许两个观测点(函数自变量的两个取值之间的距离无限地或者任意地靠近.但是这个任意靠近的假设,在现实中总是受到具体物理行为的限制.事实上,任何现实的世界总是有限的,总是离散集合. 因为均衡的存在性定理是基于连续性假设上的,因为我们确实是通过一系列的均衡状态而生存下来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因为现实世界的有限性而放弃连续性假设,所以我们应当在各种社会科学的具体环境中定义和阐释连续性假设从而能够通过均衡及其传统来理解现实世界.每一门科学都可以定义对它自身而言有意义的连续性.例如人口学在研究人口自然增长率时不认为区分任何一个新生儿的连续的生长

9、过程是有意义的.但是公共卫生学却肯定认为区分新生儿最初几年甚至胚胎时期的生长过程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换句话说,在人口增长率的研究中,人口变量取值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人,当变量在任意小的两个时刻之间只相差几个人时,就可以认为是连续变量.而在婴儿死亡率的研究中,新生儿发育的前一个星期,前一个月,前三个月,和前十二个月,都应当被看成是不同的阶段,并且在阶段之间存在着不连续(这是因为人体内部生命力量变与质变的转换.同样,在宏观经济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分辨几千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差别,我们就不妨认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时间的连续变量.但是在家庭收入与开支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必须分辨几十元的收入和开

10、支差别,并且把这种差别看成不连续的,分属不同收入组别的差别. 对均衡状态的不同阐释,在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比在自然科学中来的重要得多.这是因为在自然科学中,研究者们对可操作概念的度量以及度量结果的均衡状态的理解,很少发生巨大差异(巨大差异在这里通常会引起科学革命.也许因为这个特点,自然科学被波普(K. Popper称为精确科学.在社会科学中,度量方面的差异往往成为理论标新立异的根据.凯恩斯(J.M. Keynes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它侧重于研究市场运行的间断性.而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运行的阐释总是以连续性假设为基础.具体而言,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六的失业率应当看成是自然的也就是连续性的市场调整呢?

11、还是应当看成是间断性的市场失灵?不同的阐释以及不同阐释之间的对话推动着经济学的发展. 连续性假设是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基本假设.用数学语言定义连续性,可以在欧几里德空间里给出,也可以在一般的拓朴空间里给出(例如开集的原象是开集就是映射连续性的一个定义.不过,后者往往不能保证均衡的存在(取决于拓朴空间的连续性质.连续性是一种函数依赖关系,即因变量对自变量所发生的变动的连续依赖关系.在欧几里德空间里,首先定义函数或者映射在一个点上的连续性:一个因变量y(x在它所依赖的自变量x变动范围内的一点x=a处连续,当且仅当对于给定的(任意小的一个数值e,存在着点a的一个q-邻域,只要x进入这个q-邻域,y就进入

12、a的映象y(a的e-邻域.其次,定义函数或者映射在集合上的连续性:因变量y(x在自变量x的值域的某个子集A上连续,当且仅当y(x在A的任意一点x=a处是连续的. 关于均衡存在性的一个最常见的定理是:从一个紧集到这个紧集自身的连续映射必有不动点.一个集合是紧的,当且仅当它满足有限覆盖原则.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覆盖了这个集合的开集族中总有一组有限个开集同样覆盖了这个集合.自变量的一个取值x=a是连续映射y(x在紧集A上的不动点,当且仅当点a属於映象y(a.在应用于社会科学时,一群相互作用着的人的选择总是互相依赖的.如果他们在下一时刻的选择y连续地依赖于他们在前一时刻行为x的结果,就是y=y(a,那

13、么点a成为连续映射的不动点就意味着在这一点处形成了这群人行为的一个模式-反复出现的行为选择,也就是y(a=a,y(y(a=y(a=a,.,也就是出现了一个均衡.这一不动点定理将是这篇文章所讨论的内容的一个直观的(跳跃式推理过程的出发点.在最后一节里,我将给出一个更普适的不动点定理. 巴门尼德(Parmenides说:思与存在是一回事(thought and being are the same,又说:人应当说和思那存在着的具体存在(One should both say and think that Being is,此处中译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增加了具体一词,同时忽略了相当重要的介词both.

14、学术语言的传统必定是从普通话语传统中发生并且以普通话语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语言首先追求准确,也就是通过反复实验确认一个概念的边界.作为立法者的理性的我,只能通过对话把逻各斯从一个特定角度展示给我的具体存在告诉他人(我的对话者.可是当我说的时候,我说出来的已经不是具体的这一个而是抽象的这一类了.这就要求我的对话者在和我对话的同时,思这同一件事情(不仅在他的位置上而且在我的位置上感受此事,详见下面第二节后半部分,否则就会如同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公诸于众的思想所能够抓住的,仅仅是那些不思考的人的思想.换句话说,如果我的对话者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一个类来理解另一个类,那么对他而言,我说出来的必定不是我

15、要告诉他的,可道之道非常道.所以思应当和说同时发生,才可以有真正的对话从而达到逻各斯,所以连续性假设必须同时包含在思的模式和说的模式当中,科学才能达到自己的逻各斯. 在下面的第一节中,我讨论说所包含的连续性假设.在第二节中,我讨论思所包含的连续性假设.最后一节讨论连续性假设在社会科学中的也许是最重要的应用-均衡.一. A=A所包含的连续性假设 首先,我把等式A=A形而上学地解释为一件事情就是它自身.那是一种自返性(self-reflexivity,它表明一件事情的同一性(identity,表明此事意味着的存在一般(Being of beings,它表明事物自身的统一性(unity,也就是我所意

16、识到的此事的各种性质的持同性(holding together.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这个等式相当于废话(taotology,因为完全没有必要把同一件事重复说两遍.这样,为了从形而上的理解过渡到存在论的理解(参见下面第三节和结语,我至少应当在黑格尔(G.W.F. Hegel讨论过的逻辑的意义上来说明这个等式,也就是说,我充分地意识到此事(它发生在我的意识中,只有我的意识能够意识到它,因而成为这一件,成为此,虽然是独一无二的,但为了在逻辑语言中得到表述,它必须被归入于它所属的那个类,并且只能用这个类的名称来指称和表述它自己(注1.另一方面,这个类的名称恰恰可以由对此事的理解或干脆可以用此事来命名.于

17、是,等式中的这两个项,前一个是特指的,后一个是类别的,在代数学群论中,前一项也称为它所在的类的代表元,而后一项则是这个代表元所指称的类.海德格尔对这个等式的讨论则着重于那个=符号的互相包含,互相属於的涵义(注2.当这个涵义被用于社会科学概念时,概念与它所包含的个体之间便产生了存在论意义. 如果我在这篇文章里要讨论的是存在一般(Being,我就不可避免地必须讨论海德格尔所说的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中心主题-存在.这虽然与本文的主旨密切相关(注3,却不是我目前要讨论的.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在使科学成为科学的诸条件中,我认为,那个最基本的条件是现象的可分类性.如果物无类聚,意识必定

18、无法界定概念(黑格尔,理性必定无法为自然立法(康德.聚类分析,前提是物的同一性.姑且借公孙龙离坚白说为例(稍许转换其原意.我触摸到那块石头的坚,同时我看到那块石头的白,但是如果坚与白在我的感觉中时而相关,时而分离,那么坚白石的存在或同一性必定在我的意识中成为疑问. 我如何在我的意识中确定这种同一性呢?休谟(D. Hume相信,正是意识中的因果性联想-一种思维习惯,把经常地不断地在各种场合下始终相互联系着的一组现象想象成为具有同一性的整体.叔本华(A. Schopenhauer在康德哲学批判里指出,能够把真实与虚幻分开的唯一基础,正是因果性关系(注4.意识发现了诸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意识通过进一

19、步体认不断地确认这种联系,意识自我认定了这种联系的必然性(例如统计学里的极高可信度.同一性正体现在这种联系中,因为在休谟对笛卡尔(R. Descartes的批评之后,康德和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承认,意识不可能通过经验来断定互相联系的诸现象中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所以在先验范畴所确定的因果层次中,那些同属於一个层次的作为结果的现象之间,只能存在互相持执(holding-to-each-other的关系,这体现着同一层次上的这些现象作为一个整体的同一性. 靠了同一性,意识中的现象就被划分成经验事件,其中每一个事件都是表现出某种同一性的一组互相联系着的现象.所谓物以类聚,就是意识把体认到的表现出类似

20、性质的事件归聚到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科学由是而生.但是科学的演进意味着类概念的不断分细,这是下一节讨论的主题. 同一性,归根结底建立在意识对事件的不断体认之上.但是,什么冲动让我们不断地体认经验事件呢?首先是生存冲动.任何生物在生存竞争环境下都有扩张其活动范围的冲动.而活动范围的扩展总是伴随着新的体验.这是下一节讨论的内容.其次,诺兹克(R. Nozick在其近著中论证,价值就是对分歧现象做一定程度的整合,使之表现出同一性(注5.这里当然涉及建立同一性的不同标准,也就是说,此在对此在世界的思考路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世界构造,以及从不同角度参与对话.但是我引述诺兹克的观点是要说明,我们意志的冲动,

21、之所以要不断体认事物的同一性,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美学意义上的或神学意义上的价值. 当科学进入本土化(或私己化,或局部化过程时,理性追求同一性的彻底程度必然因为本土的与西洋的(或个人之间的价值体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中国的认识论大师庄子,实用主义地认为:彼是以应无穷,辩论和探讨应当以适得为准.适得而几矣,因是已.于是六合以外,可以存而不论了.而苏格拉底则对同一性穷追不舍,直至献出生命. 诺兹克在另一部著作中论述过自我(self建立其的同一性的过程和各种因素,其中连续性是一个重要因素(注6.休谟指出过类似的例子,当我在睡眠中,我对自我的意识是否会中断?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一觉醒来,完全意识

22、不到以前的自我,那么睡眠应当等同于死亡.我之所以不害怕睡眠,是因为我意识到并且反复确认过(从而建立了因果性联想,睡眠之后,我仍然接续着同一个自我及其意识. 任何一件事情,在我的意识里,它的自我或它的同一性必定是通过同样的连续性建立起来的.例如当我走出房间,感觉到脸上落了小滴的凉且湿的无色液体,这些特性的结合,到底是雨水呢?还是有人在楼上窗台上浇花时落下来的水?如果没有连续的体验,我将难以确认或难以作出分类.如果连续的体验竟然是一会儿像是雨水,一会儿又像是浇花水,那么我仍然难以确切地作出分类,也就是说,我关于这种液体的经验事件之间没有什么同一性可言. 当我说一件事情是它自身(A=A的时候,我像黑

23、格尔那样,实际上首先传达了另一句话:那件事情不是它自身以外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我对这件事情的界定-我的理性对这件事情的边界的规划(立法.至于我对事物的界定是否与我的对话者的界定一致或者说在我们各自对世界分类的基础上规划的对此事概念的界定是否是完全重合的集合,这是对话和演进理性所要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关心的首先是任何界定能够被我的理性接受的前提-连续性.仍然以公孙龙离坚白说为例.如果我感觉中的这块白色坚硬的石头,它的白与坚的结合转瞬即逝,那么我当然怀疑这石头是否真实,亦或只是我的幻觉.如果我确认那是幻觉,我对那个石头的界定就无法发生,因为它的各种被感觉到的特性都分别属於其它的类别,例如与雪结合着

24、的白和与铁结合着的硬(假设我已经界定了雪和铁.如果我从来无法确认任何一块石头的同一性,我于是根本就不知道石头为何物了.为了确认我对这块石头的同一性的信念,我必须有把握在我闭上眼睛和不再接触它的时候,确信它仍然会在我再度张开眼睛并且触摸它的时候,让我感觉到同样的白和坚. 因果性联想,这是休谟对理性建构主义批判的起点和终点.它也是康德哲学的出发点.不仅如此,在康德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终点,我看到的是海德格尔对休谟和康德的综合,而且这个新的综合,这个海德格尔同一性问题所依赖的连续性假设,又是以因果性联想为出发点的,不过这个新的综合融合了上述的叔本华对康德的批判和对休谟因果关系的阐释. 现在回到本节开始提

25、到的海德格尔对A=A的普通解释的批评.海氏批评说:说这株植物是一株植物,等于同义反复.说某事等于自身,说一次就够了,说两次是不必要的(参见注2索引,页23-24.但是如果我从黑格尔逻辑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并非同义反复.我说,这株植物是一株植物,意味着在我的意识里对植物这个类别已经有了一个界定,并且我确认眼下的这件事是属於这个类别的,是植物概念的殊相(注7.因此,就科学之为科学而言,我坚持黑格尔对同一性的解释. 分类,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分类就是从泛泛的没有界定的事物中建立概念以及对概念给予界说.黑格尔说东方哲学没有进入科学,他所依据的唯一理由就是东方哲学那种泛泛地谈论宇宙之道的态度.

26、他认为东方哲学(中国与印度的哲学从来没有超出泛泛论道的态度,没有界定过道的各种具体形式(注8.黑格尔的这个批评当然成立,从无限的道或者道的无限变化,你可以解释万物,最终如同庄子那样: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但在科学家看来你什么都没有解释.科学理论的解释力在于理论的具体性.你必须界定概念,才可能判断每一次观察到的事件是否属於这个概念所定义的事件集合.把这个道理讲明白的人,或者把这个道理解释得最明白的人,首先是波普,其次是罗素(B. Russell(注9. 分类就是科学家对世界的建构.不同的科学家建构不尽相同的世界.在科学所做的各种分类中,如果一个分类在拓朴意义上比另一

27、个分类细(注10,那么可以认为科学得到了发展.科学的发展是通过分类的不断加细来实现的.而分类的不断加细是伴随着新的经验事件的发生而实现的.这正是演进认识论的内容.二. 演进认识论所包含的连续性假设 演进认识论首先强调人的认知传统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语言,当然是认知传统的最重要的部分.在语言规定了视界的意义上,你用什么语言说,你就用什么语言思. 除了语言之外,人的感觉器官也是演进的结果,也是人的认知传统的重要部分.哈耶克(A.F. Hayek认为,感官的感觉能力是人体内部分工的结果,是习惯了的认识活动物化在感官中的结果(所以不必进入意识(注11.认知,在原始意义上就是活动范围的扩展.当范围扩展时

28、,意识(一切生物的意识意识到新的事件,并试图理解新的事件对生存的意义.生物体的结构为争取活动范围的扩张和适应新的事件对生存的挑战而改变,生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分工就是一种结构变迁.神经元在两个端点之间发展出来,外界事件刺激其中一个端点,会立刻使另一个端点感受到或有所反应.那些不能发展出这个神经元的同类生物体可能会因此而降低了应付新事件的能力.演进的结果是所有同类生物体都具有这类神经元.再进一步,从神经元发展出专门的感觉器官,进而发展出专事协调的中枢神经和大脑,仍然是活动范围扩张和物体各个部分参与生存分工的结果.这个演进的过程(传统被缩入遗传基因中,在每一个新生儿的胚胎阶段和成长阶段快速重演,从而每

29、个新生的人在健康的情况下都比他的前辈有更大的认知能力和更悠久的认知传统. 生物演化过程的传统,其时间单位是最长的,常以几十代人为变化的时间单位.而包括语言在内的社会演化过程的传统,就有短得多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几代人的尺度上变化.最后,哈耶克指出,个人经历及其认知传统的时间尺度是以年为单位的,有时甚至短至几个月.当然,个人认知的传统必定是在文化的和生物的认知传统的限制下发生和演化的. 认知,就是意识对知识的体认(注12.知识的基本构成要件是陈述句而不是词(注13.波普论证,知识的基本陈述方式是全称命题,即形式任意的x,如果x具有性质P,那么x必定具有性质Q.这里包含了两个分类.第一个是用性质P对

30、世界分类,例如所有天鹅的性质构成P,对世界分类得到天鹅的集合.第二个是用性质Q对世界分类,例如所有白色的东西的集合.于是这个命题的全称形式是:所有的天鹅必定是白色的.这里也表现出科学的发展过程.在第一个分类里,世界是比较粗糙的,只有属於天鹅和不属於天鹅之分.在第二个分类里,世界被分细了,因为在属於天鹅的事物中有了白色和不是白色之分. 波普认为,只有以全称命题表述的假设才是可证伪的.但是从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注14,即便我发现了一个反例证明了一个全称命题的伪性,我也不能轻易否定这个命题的真理性.因为肯定一个命题的真理性,这包含着统计学意义上的第二类误差的可能.否定一个命题的真理性,则包含着第一类误差的可能.肯定或否定,应当取决于这两类误差所造成的损失,两害相权取其轻.真理性于是实用主义地依赖于具体场合下具体的决策目标.即便考虑到实用主义对波普哲学的这种修正,我仍然可以断言:只有以全称命题表述的知识才是可以确认的知识.一个非全称的命题,存在着x,当x具有性质P时,它必定具有性质Q(注意:这里没有说明在多大概率上存在着,怎样体认这个命题的真理性呢?如果我在一个场合体验到了事件x,发现它在具有性质P的同时,并不具有性质Q,那么我对这次事件的体验不能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