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0.69KB ,
资源ID:79208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20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星期一阅读111之三总1169白马湖畔的小屋档.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星期一阅读111之三总1169白马湖畔的小屋档.docx

1、星期一阅读111之三总1169白马湖畔的小屋档白马湖畔的小屋郑休白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5日24版:副刊 )上世纪20年代初,教育家经亨颐一眼看中了家乡上虞的白马湖,动员同乡富商陈春澜出资,在湖畔创办了一所中学,定名春晖,自任校长。从此,白马湖畔相继走来了一批名人: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李叔同、蔡元培、叶圣陶他们或入住执教,或走马讲学。这些从四面八方走来的名人,同怀着一颗纯真的心,用“一种扣动人类心弦和生命息息相击的东西”将白马湖营造得一片清幽、遐远,深沉、恬淡。从此,白马湖畔多了红柱雨廊,多了八角屋顶,多了百叶柳窗,多了一排又一排木屋。经亨颐的“长松山房”、夏丏尊的“平

2、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的“晚晴山房”、朱自清的“小平屋”把一个白马湖点缀得诗意盎然。这些木屋虽低矮,却很难度量它们的精神高度,这些木屋虽平淡,却很难探测它们的思想深度。那“长松山房”里,挥笔疾书的豪迈,那“平屋”中,饮酒论文的壮怀,那“小平屋”里,秉烛长谈的肆意,那“小杨柳屋”外,切磋雄辩的热烈,那“晚晴山房”前,望霞吟诵的情怀,一一集聚在白马湖畔,经年不散。1922年,身材高大,脸色黄黑,白布短衫的夏丏尊来了。他一来,就想将春晖中学打造成一座全国一流的学校。在那座“平屋”里译爱的教育,写平屋杂文,被当时春晖师生誉为“真学先生”,那“平屋”也被誉为“笃学之宅”。“平屋”赋予夏丏尊物

3、质贫困的同时,也馈赠他精神的富足。松涛、霜月、饥鼠、积雪,装饰了平屋,平屋则将它们一一镌入唐诗宋词的意境中了,在这样的意境中工作,哪还有一个冷字!朗朗的笑声从“平屋”传来,那是夏丏尊与朱自清在院子里把酒论文。“平屋”的房门是开着的,看得见那盘文竹,疏影映壁,静宁清隽;那盘棕竹,清癯瘦削,丰神俊朗。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泻到他们的窗前,桌上。院子里,紫薇花开得正旺,月季花暗香浮动。“平屋”的大门从来都是敞开的,就连过往的陌生人也可以进去喝茶聊天。敞开的“平屋”广纳百言,成了一条联系当地百姓与春晖学生的情感通道。这条通道一经打开,就背负了一种责任和义务:散播爱的教育。深夜工作也罢,饮酒论文也罢

4、,开门沟通也罢,“平屋”实在是太平凡、太平淡了。但站在“平屋”前,感动却一丝一丝渗入心底。眼前的“平屋”被葡萄藤遮得严严实实,片片新绿把“平屋”撑得生气盎然。夏丏尊当年手植的梅树,依然傲立在“平屋”一侧,老枝遒劲,嫩绿点点。忽然想起夏丏尊在一篇随笔中的话,高山不如平地大。平的东西都有大的涵义。是的,“平屋” 没有幽州台的高峻,没有岳阳楼的雄伟,但谁又能说它不高峻,不雄伟呢?今年,刚好是夏丏尊诞辰一百三十周年,逝世七十周年。遥望“平屋”后通往象山腰的那条小道,夏丏尊与他夫人的墓隐约可见,这个低平的墓,从1946年到现在,整整七十年,一直对望着“平屋”书房的窗轩。叶圣陶的碑文,马叙伦的墓志铭在苍松

5、掩映下,闪闪烁烁。于是就有诗句跳上心头:“江南祭酒今属谁?域外名贤苦见寻。东莞高风留梵宇,香山雅望重鸡林。翻经事业推能手?疾世襟怀见素心。留取艰贞傲岁晚,松姿未许雪霜侵。”1922年,丰子恺从上海来了。他一到白马湖,就向人讨了一小株柳,种在寓屋的墙角里。从此那间被朱自清称为“一颗骰子似的客厅”,成了文化沙龙中心。油灯下,他们切磋宏论。朗月高照,微风吹拂的晚上,住在白马湖的一批“布衣先生”总喜欢到“小杨柳屋”院内的那株柳树下,摆上一张八仙桌,打开一个老酒甏,端一碗炒螺蛳,边吃边谈。“谈文学与艺术,谈东洋与西洋。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们个个才气横溢,彼此意气相投,共同追求真善美。中国现代散文中的

6、一脉白马湖派,就在这样的气氛下诞生了。一个美好的月夜,丰子恺一人漫步白马湖边。一钩初夏的新月高挂中天,近看,白马湖微风细波,万木扶疏,远望,“小杨柳屋”帘卷西风,高朋雅坐。他一下来了灵感,快步回到“小杨柳屋”,嗖嗖几笔就画出了那幅传世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如宋元小令般意境悠远的水墨漫画,用疏朗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廊上是卷上的竹帘,廊下有木桌茶具,画面大片留白,一弯浅浅的月牙高挂。清幽的夜色,清雅的房舍,清静的心境,如泠泠的古琴声在画幅间流淌。很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从此,那间“小杨柳屋”的客厅互相垂直的两壁上,常常贴满了丰子恺的漫画稿,微风过处,可以听见飒飒的声响,很有一

7、种诗意和韵味。丰子恺早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小杨柳散文犹在,他的小杨柳书法还在,他的白马湖春天还在,他的子恺漫画还在,它们一一挂在中国现代文化的长廊上,与“小杨柳屋”与白马湖一起,熠熠生辉。如今,“小杨柳屋”东边的居室已辟为纪念室,纪念室的一角放着一架钢琴,掀开琴盖,高高低低的琴键已是破损不堪,用力击键,敲出几个音符来,不成调,但回旋在“小杨柳屋”上空,自有一种清幽高远的余音。那是游子吟校歌,还是城南旧事插曲,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1924年,潇洒倜傥的朱自清从宁波来了。三天前,他还在宁波第四中学书房枯坐,独对孤灯,听屋外淅沥苦雨,想国事家事,风声、雨声、心声交汇一起,“万千风雨逼人来,世事都成劫

8、里灰。秋老干戈人老病,中天皓月几时回?”三天后,他便接到夏丏尊的来信,要他立即到白马湖春晖中学执教。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噪音,给人多少清新的趣味这是一个阴天。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仿佛淡妆的姑娘。但三面映照起来,也就青得可以了,映在湖里,白马湖里,接着水光,却另有一番妙景。”朱自清走着,“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水很满,仿佛要漫到他的脚下。“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山水之美,真诚之美,闲适之美。这是白马湖给朱自清的三件礼物。

9、他常常聚三五知己,烫一壶老酒,看月缺月圆,听潮起潮落。或发思古之幽情,或作邈远之遐想。朱自清十分喜欢白马湖,说,那里春天也好,夏天也好,黄昏也好,始终氤氲着一种诗意。“青山绿水为伴,良朋益友为邻”,白马湖畔的幽远,小平屋的温馨,把多愁善感的朱自清从茕独凄苦中解脱出来。他的灵魂在白马湖畔欢悦地高叫着,他的思想在小平屋里自由地驰骋着。春晖的一月白马湖等一篇篇佳作呱呱坠地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璀璨一页就要揭开,传世名作荷塘月色正在孕育之中。一种柔情一旦被真善美所激发,就有不可阻挡的力量。难以想象,当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这位柔弱的文人在那小平屋中拍案而起,一口气写下那急雨战鼓式的长诗血歌和给死者

10、的心情,更难猜测,他在茕茕灯火下,运用理智利刃,剖析国情时的那种焦虑。但可以肯定,这时的朱自清成熟了,成熟于白马湖爱的救赎,成熟于小平屋情的慰护。望着朱自清屋子厅正中挂着的那幅照片,那炯炯的目光似乎还在寻觅那从门里、从墙头透进来的湖光山色。桌上椅上旧物依旧,一尘不染,竟让人疑心他只是去了对面的学校授课,片刻就会回来。老常的铃声(遇见)赵华伟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5日 24 版)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

11、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

12、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正当大家以为风浪已经平息时,老常却把几名学生叫到了值班室,江湖道理一摆,点住脑门挨个骂了一通看来,老常还有一副快意恩仇的脾气。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老

13、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

14、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他在各个班级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了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

15、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我们只是听,不愿去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大埂古村小记叶延滨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5日 24 版)五月的浙西,烟雨蒙蒙,一座座青山隐现于缥缈的云雾间,洗出满目青翠。此时出行,

16、是种享受,呼吸那大山密林间透出的清新,忘情于青山绿水,任绵绵细雨一阵阵洗去都市生活积在胸中的尘埃。我们一行前去常山县的大埂村。大埂古村位于严谷山麓,东边是三衢石林风景区,西北毗邻开化国家地质公园。古村的两位“邻居”皆是有名头的风景区,古村让人羡慕的生态环境,自然也是不用多说,一句“青山绿水怀抱中”,足矣。前些日子,大埂古村被当地政府列入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重点村”,这次是文化部门的领导邀我们一行前往,一是想让我们感受一下大埂村尚没有进行“开发保护”、完全原生态的古村魅力;二是希望我们能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为古村的保护开发提供一些建议。在村子里走了半天。村头村尾,花草林木,房前屋后,窄巷宽

17、池,拐角遇见乡情,抬头就有惊喜,撞见许多让我心跳的场景,记下许多让我眼热的风情。怕它们今后消失了,消失如擦身而过的老朋友,只剩下隐于雨帘的背影。写此小记,留下二三履迹,不虚此行。会所。会所是现在大家都能理解的名称。古村有两处岁月遗留下来的会所。一间是吴氏宗祠。最早建此古村的是安徽迁居的吴氏,定居后在此开矿经商,成为古村大姓。吴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四年。岁月蹉跎,风雨侵蚀。高墙石柱大门面的祠堂,已经残破得塌了一半屋顶。不过那些残存的高墙,那些依然屹立的红砂石柱,那些精细雕刻的木刻配饰,足以让我们想到当年家族兴旺的气势。另一间会所是半个世纪前,人民公社修建的礼堂。现在这个礼堂依然是间公用场所,破旧

18、的大门口,挂着几个木牌:“文化活动室”“村邮站”“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室”。人民公社对于年轻一代,已然成了过去的故事。当年在这个礼堂里开会的年轻人,今天成了这所“老年活动中心”的常客。墙上残留着过去岁月的印迹:“人民公社好!”“战无不胜的”迎面在礼堂最醒目的舞台右墙上,是一幅新挂上的大标语:“老有所养。要支持老人,不要讨厌老人。”每个字都有一尺见方,让这个礼堂平添了几分沧桑。两间“老会所”,曾是古村的政治文化中心,现虽残破,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一路上,我总说一句:破的修,旧的留啊!古树。古村有资格叫古村,最可信的依据正是守着村庄的那些古树。村里三百年以上树龄的樟树和柏树有十多棵,它们骄傲地站立

19、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吴氏家谱记载的家训称,这些树木“护抱阳基,镇守水口”,“子孙永远不许盗砍”。浓荫之下,子孙之福。它们是古村最有资格的历史见证者,见证岁月的变迁,也见证好的村风民约如何荫泽后人。我对同行的村干部说:这些年,到处都说自己是老庙古迹。我就把定一点,老庙新庙,不看菩萨,看庙里的树。他笑了。老宅。老百姓各家过各家的日子,各家盖各家的房子。大埂村星罗棋布的民宅,让我想起“二八月,乱穿衣”的景象。早先的低矮民房,变成了水泥小楼。穷怕了的老百姓兜里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盖新房。这种事不需要村干部和政府太操心。让人操心的是散落在古村里的旧日豪宅。全村有十几处清末民初的老宅。这些宅第多是徽派建筑风

20、格,四围青砖高墙,马头翘角,与外界相通的高墙下的门窗,皆石砌石雕。进门后是四合天井,室内是木结构的两层居室。外围高墙石门窗,坚固结实,防火防盗。内室木结构家居,宜居舒适,贵气典雅。经过百年风雨之后,坚实的外墙残留几分豪门气度,内室的木头居室早已朽蚀。走进一户人家,只剩老妪在这空旷的残楼里留居,同样恋着旧家的是檐上的燕子。新巢刚刚筑好,小燕已伸头张望。在新巢的左右,横梁上有一排老巢留下的旧巢痕迹,让人的眼睛一下子潮润了。我说,老宅改造后,若是燕子还回来筑巢,那就真好!方塘。古村能聚百户千人,是因为有一眼清泉。泉涌如注,筑塘蓄之。大概是早年的秀才,给方塘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毓秀塘”。方塘值得一记,

21、是因为此塘由四个水塘合而为一。第一塘是泉塘,蓄积饮用之水。第二塘,洗菜蔬水果之水。第三塘,洗衣清洁用水。第四塘,清洗家具农具用水。泉水依次流经四个水塘,最后流进灌溉渠道。规矩方圆,环保生态,尽在不言之中。古村风水好,青山在后,清水过门。在家同饮一泉,是天赐的缘分,出门各奔东西,是一生的乡愁。高兴的是古村将有机会“保护开发”,担心的是万一像有的地方新农村“万象更新”,新房新路后面只剩一张抹去记忆的白纸。于是,写此短文,记大埂古村岁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指纹”。写长还是写短(大地漫笔编辑丛谈)马 涌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5日 24 版)来谈谈写文章的长与短。写长文章更难,还是写短文章更难

22、?严格地讲,这算不上一个问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单纯只靠字数长短来划分,更谈不上孰难孰易。但是如果非要说的话,直觉上讲,似乎是长文章更难一些毕竟,诸如“驾驭不了这么大的题材”“驾驭不了这么长的篇幅”之类的评语,还是不罕见的,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长文难写”的第一印象。不过回到编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平时对稿子的编辑处理,绝大多数时候却是在做减法删。这里面固然有版面有限的原因,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对于具备一定写作水平的创作者而言,对文字的“控制力”是比纯粹的文字“生产力”更亟须打磨的能力:写作者在自己“写不出来”时往往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却少有人能主动意识到自己“写多了”。可见,能把长文

23、写短,能把短文写好,也都不是一件简单事。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番老生常谈呢?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喜欢写“短文”的来稿者似乎是越来越多了。譬如写两三句诗,自称是“截句”的;或者写个百十字的小故事,冠以“微小说”“绝句小说”的。诗歌是门玄奥学问,“绝句小说”等我也无甚造诣,对其文体本身没什么发言权,但直接的工作经验和间接的经典阅读告诉我:短文不好写,想要在几行或者百十字里传递思想、讲述故事,而且还经得起品鉴,那简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样的绝技了;反之,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沦为抖机灵、讲段子。大道至简,是要在落尽繁华之后的,倘若把短章当做文学创作的捷径,恐怕是行不通的。文不嫌短,只怕短而不精;文不惧长,只恐长

24、而无趣。写长还是写短,不应去赶什么“时尚”,当长则长,该短则短,这样才好。 丙申抒怀陈特安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5日 24 版)长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旗红,万里行程,记忆永恒。忆艰难险阻,豺狼凶顽;前轰后炸,血雨腥风。革命将士,凌云壮志,摩顶苍鹰亮翅腾。饥寒迫,历千辛万苦,依旧雄风。破围追战堵截,看赤水娄山奇兵成。过雪山草地,铁流堤决;雄关踏破,足响声声。华夏豪杰,志坚骨硬,何惧风高彻骨冷。开天举,有长征旗帜,紫气东升。神州长荣镰锤托起朝阳红,南国枪响春雷动。井冈星火燎原势,万里长征缚苍龙。士志凌云霄汉冲,乾坤浩荡家国隆。九五华章复兴梦,七彩神州景长荣。玉镯扣栏 日期:201

25、6-08-15 作者:介子平 来源:文汇报介子平才子情史,自古两个版本,一正史,一野史。后人津津乐道者,定在野史,时过境迁,真假不再重要,一样的论世知人。据说表妹纳喇惠儿进府,情窦初开的纳兰性德与之一见倾心,继而两心相许,海誓山盟,进而神魂颠倒,不能自拔。然好景不长,哀乐无常,惠儿应召入宫,此乃旗籍女子必过的一关,心存侥幸,却还是一选即中。纳兰遭此变故,从此一蹶不振。惠儿入宫,起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升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为康熙育二子,死后葬景陵之妃园寝。文学作品中的演义,便精彩多了。据无名氏赁庑笔记云:“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

26、,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传奇故事,妙就妙在离奇而能自圆。纳兰为能与表妹谋得一面,竟趁国丧之际,假扮喇嘛进宫。天遂人愿,二人果见于回廊。梁祝楼台相会,祝英台唱道:“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使英台面红耳赤口难开;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我是一片真心吐出来;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可记得,井中双双来照影;可记得,观音堂前把堂拜。”然宫禁森严,惠儿已非民间女子祝英台,哪敢有这般大段唱词,吱一声都不可能,

27、遂以玉镯扣栏,传递心声。玉声细微而清脆,无意者不闻,有情人自知。“她临去秋波那一转,铁石人,情意牵”,此时的纳兰,盘腿蒲团,不能起身,两眼远注,无限惆怅,先前说过的话,皆可当作承诺。这个手印打给你,愿你平安过冬夏。好事者推论,其昭君怨便是为惠儿所作:“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此一面,终成生离永隔。之后的两年间,痴情纳兰借公务之便,时常探访回廊之处,始终未得再见一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理性提醒,无济于事,虽如此,不死心,企盼御沟流叶、破镜重圆式的奇迹再现。一样情怀,两处相思,痴心惠儿不堪情感折磨,吞金自尽

28、,一命归阴。纳兰悲痛欲绝,为之披麻戴孝,并于闺房题壁:“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此词为谁而作,待考,却是情感热烈到了十二分,刻画到了十二分。一读兴叹嗟,世人争唱饮水词;再吟垂涕泗,纳兰心事谁人知?打动他人者,必是打动自己在先,好诗好词大致如此。曹植与甄宓也两情相悦一双,然有小人暗中施计,以桃代李,终使甄宓嫁曹丕。才高八斗的曹植陷入痛苦泥淖,昔时恋人成叔嫂,再有相见,无言以对。数年后,曹丕称帝,逼曹植七步成诗,之后贬出京城。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空遗满腔悲愤的曹植,过洛水,对河悲吟洛神赋。千古传诵之文,起

29、初也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的独白。几十年后,乾隆帝读石头记,只见其同,不见其异,遂惊叹“这写的是明珠他们家的事儿”。纳兰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逝,撇下钟鸣鼎食、肥马轻裘,毅然追情而去,年三十有一。做饺子馅的小龙虾 日期:2016-08-15 作者:王忠范 来源:文汇报王忠范又回到北国老爷岭下的农村老家,写作写累了就下河蹚水捞喇蛄,仿佛回到孩提时代,多趣多乐,悠悠然,妙也。这种东北人称为喇蛄的甲壳节肢动物,山里山外的河中都有。查老字典才知道,喇蛄的学名叫红螯虾,是一种淡水小龙虾。小时候,我和小伙伴每每下河洗澡时,都会捕捉到一些喇蛄。这小巧玲珑的喇蛄一身青黑青黑的硬壳,两根细细的长须,两只能开能合像钳子

30、一样的趾角。一不小心,手或脚被趾角夹住,疼得很,有时疼出眼泪。但上岸后,架起干柴一只只烧着吃,又香得连蹦带跳。最有趣的是跟大人晚间去打捞喇蛄。天彻底黑下来时,我们这些孩子或拿带油脂的松枝或捆一把麻秆,点燃当作火把,沿着河岸慢慢往前走。火焰一照,喇蛄就纷纷爬出水面,大人们便抬着片网打捞,用不了多长时间,桶和筐就装满了。喇蛄多,就煮熟拍碎,包喇蛄饺子做喇蛄豆腐,既鲜亮又好吃,常常吃得我满脑袋是汗。如今尽管人老了,河里的喇蛄也少了,然而捕捞中却有新的发现,更能品到生活的乐趣与滋味。码完文字,心情好,便顶着烈日来到小河。树荫里看花听鸟之后,光着膀子穿着短裤走进河水,顿觉凉快爽悦。捞喇蛄不用往深水里去,

31、因为喇蛄大多藏在河边的卵石中和水草里,很隐蔽。我手拿筛子底的矮沿柳条筐,来来回回地蹚水,惊扰得那些喇蛄悄悄地拱出来。我发现喇蛄眼睛尖,挺机灵的,当看你要去捉它时,便突然倒退躲逃,或仰起身很快顺水漂去。可我迎着水流用筐打捞,它就难逃罗网了。捞上来的喇蛄装进肚子大脖子细的鱼篓,还要封盖,不然它们会爬出来偷偷溜走,顷刻无影无踪。看来不管什么动物都是有办法对付人类的,但总也没有人类的办法多。随着时光的变化,喇蛄的做法也多了起来。除了以前包喇蛄饺子做喇蛄豆腐以外,可先用植物油、料酒、老醋浸泡,接着炭火烧烤。这夏秋间的喇蛄熟了后不但红出了亮光,而且黄满肉肥,蘸着葱花、蒜末吃,厚实嫩润,别有味道。若加上油、盐、姜片、酱油、味精等佐料,爆炒或者清蒸,吃一口满嘴生香。就着这美味佳肴,喝几口小酒,安然自得,心神悠悠。我时而邀几位老友来同品共饮,更觉痛快,意味无穷。自己的样子 日期:2016-08-15 作者:陶文瑜 来源:文汇报陶文瑜一开始我想到的题目是笑傲江湖,“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我心目中的王锡麒老师,有点这个意思。他是自学成才的人物画名家,似乎无师自通,却在水墨画创作上,开辟了一番别致而新颖的境界。我想把他比作金庸小说中的那些英雄人物,郭靖、杨过、令狐冲、张无忌,他们全不是出自少林武当南拳北腿,因为特殊的机缘和自己的聪颖,努力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