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5.58KB ,
资源ID:79137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9137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1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1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docx

1、101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101.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今天我们要跟大伙儿聊的是一个历史名词,叫印巴分治,指的是1947年8月14号和8月15号这两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分头独立,建立自己的国家。那按说这是第三世界人民掌握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独立了,好事吧?英国人作为一个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他们夹着尾巴逃走了,好事吧?本来应该是欢天喜地,但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就在这段时间前后,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按照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大概是50万人死于非命,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成为难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有这么个印象:一次大屠杀都会冤有头,债有主,总得

2、有人对它负责吧!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人,日本军国主义负责;二战的时候,犹太人被屠杀,纳粹党和希特勒对它负责。可是历史上就真的有这样的咄咄怪事,你何曾听说过有人,有哪个政党对这50万冤魂负过责任呢? 在印巴分治期间发生的这场大屠杀,有谁被钉上过历史的耻辱柱,有谁被押上过战犯的审判台呢?没有。好奇怪吧?对,可是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此一件,事实上,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还看见过这样的惨剧。到90年代的时候,我们罗辑思维绝大多数观众都已经出生了,几乎就是近在眼前。比如说1994年,在非洲的卢旺达,两个世代为邻居的民族,一个叫胡图族,一个叫图西族,互相之间在两个月期间砍杀,死了100万

3、人。你能想象那种血流成河的样子吗?就在1998年,这个时间就更近,印尼的一些当地的土著砍杀华人,两三天的功夫杀了1000多人,而且这个数字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一个严重缩水的数字,5000家华人商店被洗劫掉,你不觉得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奇怪吗?为什么没人对它负责啊,因为它不是有组织的呀,它就是民间自然发生的。你想象那个场景,昨天还是把酒言欢的邻居,昨天还是到你商店里来打酱油的老主顾,今天就端着枪,提着刀,带着人,冲到你家里,不由分说就杀,把你的妻子和女儿强奸,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它可不是一个发生在局部的事情,因为如果发生在局部,不会死这么多人,它一定是整个城市,乃至是整个地区都陷入了这样的疯狂,才

4、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今天我们在讲印巴分治的时候,可不是在讲什么国际政治史上的一个小八卦,一个政治事件,我们想探求的是,那些普通人,那些平民,那些世代本来是友好相处的邻居和朋友们,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会凶残到这个地步呢?这是我们今天节目想探寻的一个答案。 那要说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回到1947年的8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印度的政治格局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当时的印度还不是一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包括我们今天的什么孟加拉,这都是一块,都叫印度,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它怎么就走到那个地步呢?这就得说到印度这个地方,印度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宗教品种最丰富的一个地区,什么印度教、伊斯兰

5、教、锡克教、耆那教、袄教、还有基督教和佛教,你在这个地方都能找到。而且他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叫后来者居上,这个上字呢,既指的是地图上的上下,就是南和北,也指的是政治权力上的上下。后来者权力就大,那为啥呢?这跟印度的地理结构相关。你看印度整个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大的倒三角形,深深地插入在印度洋的中心,它的左边、右边全是大海,北边是一道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它和亚洲的本部隔开。整个这个地方和外界的通道,就剩下今天巴基斯坦西北部的那些山口。所以,进入到南亚次大陆的那些新来的部落、宗教、势力往往都是从北向南发展,而且是武力征服的结果。你看今天我们讲的两大宗教之间的冲突,印度教就处于南部,北方

6、就是伊斯兰教的天下。伊斯兰教传教到印度当然很早了,但最终立定脚跟是1526年,以莫卧儿帝国建成为标志。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帝国,虽然它也从来没有统一过整个南亚次大陆,但是已经是最强大的了。它的上层就是伊斯兰教徒,它新来的嘛,而且武力强横。但是这种强横它也不能赢家通吃,它形成了一种和印度教徒之间的微妙的平衡。这个平衡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你人少,虽然你是统治阶级,因为你要传教,对于南亚次大陆的人民来说,人人都有宗教,我凭什么信你的呢?所以传教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即使到了今天,整个南亚次大陆上,印度教徒的数量也是伊斯兰教徒数量的大概三倍,所以它人数首先少。第二呢,就是它原先的那些教徒

7、的文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这为啥呢?我们在学世界历史的时候都知道,印度教徒有一个种姓制度,越到上层,就越是那些什么刹帝利、婆罗门。越到下层就越是那些吠舍、首陀罗,甚至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大家想一想,伊斯兰教有一个教义,就是只要入了教,大家都是穆斯林,穆斯林的意思就是兄弟,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这种教义,对于印度教的那些下层的种姓就非常有吸引力,往往是经济上、文化上比较差的人,加入了伊斯兰教。所以你看,一方面是掌权的,但是人少,而且经济实力比较差。一方面呢,虽然人多,但是不掌权,虽然也比较富有,也比较有文化。所以在历史上,这两族之间形成了一种大致的平衡。那你说两种宗教之间有没有矛盾和冲突呢,当然有嘛

8、,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人,都从属于小共同体,什么村庄,宗族,他没有我们今天大民族、大国家的概念,所以即使有冲突、仇杀,甚至是死人,他也不是那种大屠杀,他的水平比较低。 在日常场景下,双方仅仅是互相排斥,互相瞧不起,给你找到点恶心,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比如说后来巴基斯坦建国的国父真纳,这个人后面我们会反复提到他。他就讲过一句话,说印度教徒表面上跟我们好着呢,社交场合还能握个手,可是等我们穆斯林一转脸,他就跑去洗手,你说这是不是气死人呢?那穆斯林怎么报复呢?你印度教徒不是奉牛为神吗,那好,我们吃牛肉啊,你不能拦着我吃饭吧,当着你面,杀一头牛给你们看一看,气死你。那印度教徒怎么反报复呢?你们穆斯林不是每

9、天要祷告吗,需要安静地和真主交流啊,对不起,我跑到清真寺门口吹拉弹唱,拉个胡琴,吹个笛子,制造噪音恶心你。所以你看,当时的冲突还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那通过什么机制演化成后来的势不两立,甚至要拔刀相见呢?这笔账就要记在英国人的头上了,当然并不是说英国人故意让他们仇杀,是英国人作为殖民者从1600年来到印度之后,通过几百年,给印度这片原来安静的土地上带来了很多新东西,比如说大炮巨舰,因为他要征服,需要武力;比如说现代化的经济结构,因为人们来就是要挣钱的嘛;还有,就是现代化的政治,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现代化的精英阶层。你可以想象一下,英国人来了之后,他有很高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所以对当地的那些世家大

10、族来说,这是很有魅力的,所以大家都纷纷把自己的年轻子弟送到英国留学,像甘地、尼赫鲁、前面提到的真纳,这些人都是当年留学过英国的。等他们回到印度之后,满脑子都是现代化的政治思想,尤其从英国人手里又学会了现代化的政治博弈手段和权术斗争技巧。而这帮人呢,英国人又特别欢迎,你可想而知,英国人人数少嘛,当它要统治如汪洋大海一般的印度人口的时候,他当然希望上层精英能够参与一回,帮忙一把了。尤其是这些留学过英国的人,那当然更欢迎了。所以在1885年,就成立了国大党。国大党今天在印度政坛当中,已经不是一家独大,一家通吃了,可是在1885年的时候,那可是所有上层精英,尤其是留学过英国这些精英的大本营。 问题就来

11、了,现代化的政治一旦玩不好,就会产生一个后果,就是族群分裂,为啥?因为政治有一个总问题,就是到底谁当权,谁是老大,到底谁听谁的?这个玩意儿虽然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利禄之徒,但是这个总问题只要它在,它就会影响精英的那些细枝末节的行为,在每一个决策关头的时候,都会让他的行为要发生一点点偏转。所以你看,1921年的时候,国大党就分裂了。谁呢?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真纳,作为一个穆斯林的首领,他脱离了国大党。虽然他跟国大党之间的矛盾好像是动员群众的方式上,真纳主要讲,我们要按宪政,搞议会的博弈。而甘地呢,这帮讲我们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去动员民众。双方是政治路线不一样,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精英之间的权力斗争的产物

12、。至少不能排除这个因素。 所以你看,真纳一旦出了国大党之后,马上就成为穆斯林的首领。穆斯林联盟马上把他选为主席,很快又给了他终身主席的称号,最后甚至给了他“伟大领袖终身主席真纳”这样的称号。所以你看,两个对立,按照原来的民间宗教对立,就分成清晰的两派。而这两派之间的矛盾是怎么加深的呢?我们稍微推演一下就能明白:国大党,他一直认为,我就代表整个印度,我们是一个民族,不要搞什么宗教纷争。他们表面上这样讲,但是这个讲法是很难落地的。为啥?因为他要动员民众,很多民众又没有什么文化,你要动员他,就难免用到宗教手段,可是印度教是最大的宗教,所以你能脱离宗教,不谈宗教吗?不可能。你一旦讲到印度教的教义,穆斯

13、林看着就不爽,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政治派别,所以就诞生了穆斯林联盟。而穆斯林联盟它想代表整个印度,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人数比较少,所以他就一个冲动,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干脆分成两个国家呢?这样的一个逻辑,它的线索一旦启动之后实际上是不可逆的,所以从国大党成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我们就可以看到,双方越行越远,矛盾越来越深化的一个过程。 1931年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一个名词,就是今天的这个国名叫巴基斯坦,很多国名原来都是地名,对吧,但是巴基斯坦这个国名可不是,它是一个生造出来的词汇。是1931年,有一个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一个印度留学生,叫乔杜里,他也是一个穆斯林,他提出来,说我们能不能把那些

14、穆斯林人口占优势的那些地区,干脆把它拼成一个新的空间,用各个省、各个邦的第一个字母,从中给它拼出一个新的单词来。你比如说巴基斯坦,Pakistan,第一个字P,就是旁遮普邦,第二个字母A,就是所谓北部的边境省,第三个字母K,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等等,巴基斯坦整个这个词就是这么拼出来的。它是一个人造的国家,它不是一个原有的地名。 分裂源于对权力的欲望你看,这个矛盾就开始渐渐地演化成,一个国家要不要分裂的问题了。当然了,并不是说那些精英要处心积虑地分割这个国家,因为谁都懂,即使是一桩普通的婚姻,到了实在过不下去的地步,双方要签字离婚的时候,也是撕心裂肺的痛啊,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呢?但问题在于,

15、政治这个东西它像一个磁场,权力斗争这个东西它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生过一件事情,甘地,甘地大家知道,他是比较超脱的,而且他坚决地反对印度分裂,他无法忍受,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印度分裂,除非我死。所以他有一次就劝说尼赫鲁,尼赫鲁跟他什么关系?尼赫鲁认甘地为他的老师,他们之间的关系简直就是亲如父子。后来我们知道印度的那个最大的政治家甘地家族,不是甘地的后人,是尼赫鲁的后人。但即使是这样的关系,甘地又何尝能让尼赫鲁在权力面前退让半分呢?有一次甘地就跟尼赫鲁商量,说这样,人家真纳不就是要权力吗,咱们保持印度统一,咱们把建国之后独立之后那个总理大位让给真纳算了,咱国大党退后一步。尼赫

16、鲁当时就不干了,说这个不行,我这奋斗半辈子就为了当这个总理。所以你看,双方表面上争的是什么宗教、民族大义,但是翻开底牌一看,其实就是权力纷争。在这样的纷争面前,以甘地那样的德高望重,都不能让双方退步半分。所以话说到这儿,你就应该明白了,印巴分治,这个国家的分裂,它是双方精英一旦按照现代政治逻辑走下去的,几乎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当然你可能会问,那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有转机呢?因为以前很多次节目我们都讲过,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最后发生了伟大的妥协。为什么这个妥协在印度没有发生呢?确实,历史给过印度好几次不分裂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出现在1946年,那个时候大家知道,1945年二战结束,二战结束

17、之后英国就怂了嘛,因为已经国家打成那个样子,再也没有能力让印度留在大英帝国内部了。所以英国人当时已经基本倾向于考虑让印度自治,或者干脆就独立。但是最后一票事情得干得漂亮,所以印度在1946年就迎来了英国派来的一个叫内阁使团,其实就是跟当时印度的各派精英,我们来商量一个善后方案,一个建国的方案,就是各派,你们各地,谁占多数你们自治嘛,你们选出各地的占优势的那个宗教也好,民族也好,那个自治政府,只要把军事和外交交到中央。所以当时内阁使团拿出一个方案,就特别像一个邦联或者联邦制的一个国家的方案,其实双方的政治精英都知道,这几乎是一个最佳方案了,谁都不能在这个方案之外得到更多的东西。要想避免国家撕裂,

18、这已经是最好的一个折中方案。 但是问题是,这次历史机会被错过了。责任在谁呢?公正地讲,应该在国大党这一边。当时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7月6号英国的内阁使团好不容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让双方接受了自己提出的方案,真纳这头也同意了,国大党也通过决议同意了。但是就在第二天7月7号,尼赫鲁突然翻脸,说我们不同意这个方案,从来没有什么最终解决方案,我们还要继续讨价还价。而且这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说的。历史学家后来讲,这就是尼赫鲁一生当中犯下的最严重的一次政治错误,因为他觉得既然谈判了,讨价还价嘛,你这样容易接受了,那我干脆强马吃车,我再提点条件,没准儿你也能接受呢。但是他万没想到,真纳彻底被惹火了。耍我

19、吗?昨天说好的事,你今天就不认,那我们双方还有谈判的诚意吗?这样吧,我们彻底回到原来建国的思路上讲,不跟你玩儿了,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不玩了,分行李,散伙。就演化成了一场大屠杀。 这是印巴分治过程中的第一场大屠杀。这个屠杀一旦蔓延开来,大家发现,谁都控制不了了,所有人都傻眼了。英国人回家扒拉扒拉算盘知道,如果想在印度维持秩序,让大家平静下来,他需要投入的兵力和二战那个兵力是差不多的。而英国人现在哪有力气还打呢,二战刚刚结束嘛,所以英国人说,算了算了,收拾行李,你们不走,我走。所以印度当时的英国总督叫韦维尔,韦维尔就制订了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只有一项内容:撤侨。不玩了,而且给这个行

20、动计划起了一个名字,叫疯人院行动。就是,天哪,这简直就是个精神病院。我们现在没有精力分辨你们谁对谁错,疯子们,你们打吧,我们跑了。这个情景就有点像美国的那种僵尸大片,整个大楼里面到处都是要吃人的僵尸,我们只有一个任务,不是跟他们作战,而是赶紧跑掉。所以这是第一次机会,就这么可惜地丧失掉了。 蒙巴顿并非妄人第二次机会呢,是英国人派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叫蒙巴顿。蒙巴顿这个人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就像高晓松先生在晓说里面,曾经评价过他是一个妄人。那他是不是个妄人呢?我跟本期节目的策划人李子阳先生也商量过这件事情,也读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还真的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因为他同时代的人确实有人留

21、学记录,说他不靠谱,但也有人说他很靠谱,甚至有人评价他是那个时代很伟大的一个协调家,特别会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所以你看,这是两极的评价。那谁让我们不跟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了,我们无法亲身地感受,他到底是个什么人,但是如果从常识上判断,我倾向于相信他不是一个妄人。为啥?我的道理是两个,第一呢,英国的这套政治制度,你一旦有过研究,你会发现,它在当时的世界上确实是最先进的,不能说它产生的人一定就很伟大,但是他确实很难产生一个妄人,让他平步青云到那么高的位置。蒙巴顿在当印度总督之前,那可是东南亚盟军的总司令,二战期间的,如果是一个啥都不行,就是纨绔子弟,就是一个混账,这个英国的政治制度下会把这样重要的职

22、位交给他,这好像很难令人置信。那第二个理由呢,有人就会说,那蒙巴顿是皇室啊,他是乔治六世的表弟,对吧?可是你要知道,英国政治制度到二战期间的时候,王室没有啥权力了,所以你顶着个王室的光环,在军队里面你想升迁,其实是比平民还要难的,因为你是王室嘛,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儿嘛,所以他的上级的指挥官在升迁他的时候要反复评估。如果你没有战功,没有一定的能力的话,是很难让你坐到那个位置。至于蒙巴顿个人的一些花边,一些年轻的时候私生活的不检点,甚至是二战期间那个节节败退,打仗不太顺利,等等,这些事,那都有复杂的背景原因。 所以我倾向于建议大家,先不要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蒙巴顿这个人,说他是个妄人。因为在英国当时

23、的上层政治家当中,是有共识的,就是此时派蒙巴顿去干这个活,是最适当的人选,只有他能够收拾这个烂摊子,让大英帝国体面地从印度撤出。如果蒙巴顿是一个公认的妄人,在当时,那他怎么会承担如此重要的使命呢?当然,历史横加在蒙巴顿这个人身上的,不公平的评价可远不止这一点。我年轻的时候,读世界历史的时候,很多篇章都告诉我,说印巴分治是英国人的一个阴谋,是他的一个伎俩,它虽然不当宗主国了,印度也不是它的殖民地了,但是英国人想当老娘舅,把这一家子分成兄弟两个,让他们之间互掐,英国人好从中牟利,因为它是一个仲裁者的角色嘛。这么说,其实有理论上的道理,因为英国人向来有这种,叫平衡外交的传统,它在欧洲就经常这么干。但

24、是具体到1947年印巴分治的场景,还真就不能这么说,这么说就冤枉英国人了,也冤枉蒙巴顿了。 蒙巴顿来到印度,他清晰的使命就是保持印度的统一。而且要让印度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留在大英帝国最后的那个叫什么英联邦的内部。英联邦是啥?是大英帝国最后的遮羞布了,看在几百年交情的份上,给我一点面子。所以蒙巴顿千辛万苦,在印度就是要达成一个目标:让它不分裂。那蒙巴顿为什么能干这件事情呢?为什么英国上上下下对他寄予这样的期待呢?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他是以协调能力见长的。比如说,在英国当时的政治家当中,谁最反对印度独立?丘吉尔。丘吉尔可是大英帝国的铁杆粉丝,他称,英国人从印度撤出,这叫可耻的逃跑。但是蒙巴顿

25、找上门去,跟丘吉尔一席谈话之后,丘吉尔就被说服了。所以你看蒙巴顿这个人,说服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当1947年的3月,蒙巴顿登陆印度,这实际上是印度免于分裂的第二次机会,那蒙巴顿有没有可能成功呢? 1947年的3月,蒙巴顿和他的夫人来到了印度,作为大英帝国最后一任驻印度的总督,这个时候大英帝国的实力真的是不行了,二战期间和希特勒拼的是民穷财尽,在这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也是鉴于这本书的记载,自由与荣耀,就是讲印巴分治的。说这蒙巴顿夫人刚下榻到印度总督府,要知道那个地方是世界上最像皇宫的地方,光伺候英国派来的总督有五千个仆人,那气派!他们俩刚把行李放下,仆人们就上来问,说有什么要伺候你们的?蒙巴顿夫人

26、说,我养了条狗,能不能给它拿点吃的来?仆人说没问题呀,一会儿端来了一盘鸡胸肉,哎呀,这个蒙巴顿夫人一看这盘鸡胸肉,眼珠子都亮了,什么?让狗吃肉?我们英国人连肉都吃不上,居然你们让狗吃肉?这样,你们先退下,这个狗我自己来喂。这仆人刚转身,蒙巴顿夫人一个箭步就进了卫生间,把这盘鸡胸肉给眯了,这见于历史的记载。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至少说明,英国当时的国力真的是衰败,它不得不放弃大英帝国,国王皇冠上的这颗明珠,印度。蒙巴顿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任务,但是当他一旦下到民间去巡查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地方那种民众之间,两个教派之间,矛盾激化的程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他的想象,他甚至发现自己在巡查过程当中,自己

27、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因为大量的人一听说蒙巴顿,英国派来的印度总督来了,马上跑上前去,几万、十几万民众哄上前,要求诉苦,控诉对方的罪行,要求英国人给自己做主,要求印巴分治划界,自己多得一些利益等等。你想,十几万人一旦围在一起,稍微有一点点情绪不对头,马上就能点炸。蒙巴顿这个时候巡查一番之后,已经明白了,在民间想要平息这种情绪,已经是做不到了。只能在印度的上层那些精英当中去想办法,其中最难说服的,就是这个真纳。但是蒙巴顿不怕呀,说我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说服。所以在1947年的4月的上半个月,他见了真纳六次,那真是巧舌如簧,把所有的利弊分析,就一桩一件地摆在真纳的面前。 今天我们就讲几件,就是为什

28、么印巴真的不能分治。举个例子讲,旁遮普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被一分为二了,留在印度的叫旁遮普邦,留在巴基斯坦的叫旁遮普省,可它原来是一体的。英国人在这儿已经经营了几百年,修筑了密如蛛网的运河体系,这个地方是印度的粮仓。你可想而知那种发达的农耕社会,老百姓的田地也是犬牙交错在一起,当地那种非常丰富的,像毛细血管一样的经济协作系统,现在你一旦要用一道国境线割开,那会发生什么呢?原来双方村头递个钱就可以交易,现在变成了要交关税。所以对民生,对经济的那种打击,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其实没有人心里有数。再比如说东部的孟加拉,现在我们看到的孟加拉国,只是东孟加拉,它和西部的,像印度现在的那个加尔各答,原来都是孟加

29、拉,它是一个经济协作体,原来它们的分工是,东孟加拉种黄麻,而西孟加拉,就是加尔各答附近的那些加工厂,负责把它加工成工业品,把它变成麻袋等等。那现在如果你要用国境线给它割开,那会发生什么呢?所以英国的最后一任孟加拉省的省长就讲过一句话,说如果印巴一定要分治,那结果就是东孟加拉会变成世界上最悲惨的农村的贫民窟。 这些结果,这些精英们,你们怎么考虑的呢?还有一点,因为巴基斯坦我们前面讲过,它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国家,它很多东西没有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今天我们看到的孟加拉国这个地方,其实在印巴分治方案当中是属于巴基斯坦的。你今天翻开地图一看,它中间是隔着的,不相连,一个国家出现了一大块那么大人口存量的一块

30、飞地,中间隔着一个敌对的印度,这样的国家怎么能维持呢?所以蒙巴顿就跟真纳讲,说你信不信,只要印巴分治,孟加拉归了巴基斯坦,虽然按照宗教信仰的归属,因为它穆斯林占多数,应该这么划分,但是你信不信,25年之内,它一定会分裂出去。蒙巴顿这个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说的就那么准。你看,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划给了巴基斯坦,24年后,在1971年,东孟加拉独立了,现在就是孟加拉国。 所以所有这些问题,当蒙巴顿摊到真纳面前的时候,真纳也看得见,但是老僧入定一般,任你千言万语,我只有一定之规,我只要我的巴基斯坦。你说啥都白给,所以擅长说服人的蒙巴顿,他没有办法了只好认了。 但是我们得说,蒙巴顿这个时候其实还有

31、一次避免印巴分裂的机会,只不过他不知道,而且全世界也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谁知道?真纳自己知道。他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于尽头。刚才我们讲的事是发生在1947年,其实就在头一年,1946年的5月份,真纳有一次在家里肺病大爆发,他的家人一看就很紧张,马上就把他送上火车要到孟买去救治,而他的病情根本就等不到孟买,在中途就不得不下车,找了一个大夫给他看。大夫给他拍了一个X光片,一看,这是肺结核晚期,根本就没治了,你老人家的生命最多还有两到三年。你看,这个时候就看得出一个政治人物在生命关键时刻的选择,如果说罗胖子一听这消息,那还干什么穆斯林联盟,还搞什么巴基斯坦建国,赶紧该吃吃该喝喝该度假度假。但是人家真纳

32、是政治家,政治家想的是,我一定要利用好这两到三年,和生命一起赛跑,争取在我死之前让巴基斯坦建国。你看,这个就是人生境界不一样,所以后来为什么真纳显得那么固执,完全不听蒙巴顿的劝,我想跟这个因素也有关。但是你想想,如果蒙巴顿这个时候知道你已经快要死了,那就拖就是了,拖到你死为止呗,然后谈判不就好谈了嘛,因为在穆斯林联盟那边,唯一有号召力能够把这么多散碎的力量能够整合起来的人,只有一个真纳。如果真纳死,都别说他死,只要是他死的这个消息,快要死的这个消息传出去了,那穆斯林联盟很可能就分崩离析啦,在谈判桌上就好谈了呀!但是真纳和那个医生打成了一个攻守同盟,你一定要保守秘密,所以那一张x光片就永远地锁在

33、了那个医生的保险柜里。而蒙巴顿这个时候觉得已经山穷水尽:我再也没有办法了。 所以蒙巴顿这个时候只好转念去想另外一条路,既然统一不成,那怎么分呢?这就出现了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只不过蒙巴顿这个时候还面对一个大难关,那就是甘地,因为甘地原来讲过,如果印巴要分治,印度要分裂,除非我死。要知道,以甘地那样在印度民众当中的号召力,他只要反对,那什么蒙巴顿方案,你写多少字也是废纸一张,所以蒙巴顿最后必须说服甘地接受印巴分治。所以在1947年的6月3号晚上的7点钟,蒙巴顿和甘地谈了一个小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蒙巴顿当然是口若悬河在那儿说了,但是甘地是一言不发,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一直不说话,不表态。一直到时间到了,甘地说,我马上要参加一个公开的祷告,我得走了,然后起身就走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