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9.61KB ,
资源ID:78795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795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轼词两首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轼词两首2.docx

1、苏轼词两首26苏轼词两首从容说课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平了。仕途不顺,几度遭贬,颠沛流离,坎坷多灾。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和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一个如此旷达洒脱、乐观坚韧的苏轼。如果没有被贬的经历,我们就不可能读到如此之多的传世佳作。本课所学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要深入地品味这两首词的妙处,感受作者

2、的思想感情,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另外,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各自不同的妙处,而且这两首词都是要求背诵的,故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诵读;此外两词中作者的情感均表达得含蓄深沉,必须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中特定的人物和景物,深切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想: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创设氛围,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倾慕和同情,然后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背诵全词。第二课时,教授定

3、风波。教学设想:检测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从小序入手,通过分析作者在遇雨这件小事中的言行心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背诵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异同。教学重点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3.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

4、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新课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悲戚,“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今天我们来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品豪放之味。 推进新课【创设氛围,

5、合作学习】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苏轼,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我在布置大家预习时也特地叫大家去找一下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下面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宋代的旷世大文豪。(学生一边展示多媒体资料,一边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22岁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

6、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7、。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学生热烈鼓掌)师看来你的预习非常认真,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他们对你的介绍非常满意。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念奴娇”这个词牌名。多媒体课件展示:1.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苏轼“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这首词大概是这期

8、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2.关于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师好,了解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和词牌之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词。(学生朗读课文,展示诵读节奏)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师读得很不错,不过有几个字音要

9、注意。“羽扇纶巾”中“纶”这个字不念“ln”,念“gun”;“早生华发”的“发”(f)读第四声,跟上面“雄姿英发”的“发”(f)不一样;最后,“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还”,读“hun”,不读“hi”。(幻灯片放映重要字音)故垒(li) 羽扇纶巾(gun) 樯橹(qing l)早生华发(f) 还酹江月(hun li )师读音解决了,接下来我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如能背出来更好,注意,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一女生自告奋勇,读得不错)师看得出她是用了心在读的,读得很不错。这首词是豪放词,本来更适合男生读的,却让女生占了先,可有点说不过去哦,下面哪位男生愿意为我们班的男同胞们争口气?(一男生也要求朗读

10、,是背出来的,男生热烈鼓掌)【深入探讨】师背得非常好,节奏和情感都把握得很不错,没有辜负男生对你的厚望。好,读过课文,我们开始解读这首词,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大家找一找,词中都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观?生大江、故垒、乱石、惊涛、雪。师很好,但有一点要搞清楚,“雪”是不是词中所写的景观,作者看到雪了吗?生没有看到雪,“雪”指的是惊涛拍岸后溅散开的水花,并不是真的雪。师对了,作者是用雪来比喻水花,突出惊涛的气势。“大江”“故垒”“乱石”“惊涛”,词的上阕写了这么多景,大家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何处?生我最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师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好在何处?生开篇就劈头一句“

11、大江东去”,若万丈高楼忽起平地,先声夺人。写江而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只这一句,就足以名垂词史,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师说得很好。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鼻祖,其开创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改词靡靡之风,开豪放之气的第一句,就是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开篇就震撼人心的诗句很少有人能够写得出来,但也不是没有,大家能不能想一句出来?生我想到一句,写黄河的,李

12、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很好,二者都大气磅礴。还有没有? 生我也想了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师不错,这一句也是写长江的。好像还是歌曲哦。(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生热烈鼓掌)生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师对,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不是很相似?生是,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师真的一样吗?好,那么我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改写苏轼这两句,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生可以!师为

13、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学生热烈讨论并争论起来)生我同意!“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为什么不干脆写作“英雄人物”呢?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生都是第一声和第二声。师对了,音律上完全一样,可见苏轼不用“英雄人物”而用“风流人物”不是出于音律的考虑,而是另有原因。生(急切地)什么原因?师(笑)原因迟早会出来的,我们不必急着回答,学完整首词后自然就会明白了。先回到刚才的问题

14、,来听听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写景句的。生(很多人异口同声)最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师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一句写得最好,那么这一句究竟好在何处?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热烈讨论)生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壮观画面: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用寥寥数语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生这一句中几个动词和形容词都用得极妙:“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

15、为壮观。整句才十三字,便描绘了一幅极为壮观的画面: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师分析得极好。从题目“赤壁怀古”可知,作者游赤壁的目的并非看景,而是怀古。那么面对如此磅礴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生看着如此壮美的景象,词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回到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三国时代的英雄纷纷在脑中涌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所以,他情不自禁地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师说得很好。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作者从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16、,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慨。那么你能不能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后面,隐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他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生隐含着一种失落和伤感。他是通过集中笔墨塑造周瑜,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壮怀难酬的伤感。师哦,作者是借周瑜来反衬自己,那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生风流倜傥,英姿勃发。生儒雅、潇洒,年轻有为。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可看出来。“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

17、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卓异不凡的年轻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战船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师如此儒将,难怪让苏轼倾慕不已。作者在塑造周瑜时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生小乔刚刚嫁给周瑜,是想突出强调周瑜的年轻。师当时周瑜多少岁了?生24岁。师(笑)小乔刚刚嫁给周瑜时他确实只有24岁,但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那时他已经结婚十年了,都34岁了,小乔也不小了,快成老乔了。(学生听罢愕然)师大家想想,是不是苏轼搞错了,不知道小乔已经嫁

18、给周瑜十年了。生有可能。这年龄的问题,要完全搞清楚不容易。生可能是小乔天生丽质,保养有方,做周瑜媳妇十年了看起来还像个初嫁女子,所以作者这么写吧。(学生大笑)生都不是。应该是苏轼明知其错而故意为之,以此突出周瑜的年轻。师说得很好,苏轼是明知其错而故意为之,以此突出周瑜的年轻。其实词中着意表现周瑜年轻的地方不止一处,大家能不能找出来?生“羽扇纶巾”可见出周瑜的年轻。师是吗?为什么这么说?生年轻才有这种雅兴搞这种装扮嘛。生不对,“羽扇纶巾”是突出周瑜的儒雅,而不是他的年轻。我觉得“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句才是有意突出周瑜的年轻。师哦,为什么?能否解释一下?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作者特意用

19、“周郎赤壁”而不用“周瑜赤壁”就是突出他的年轻。“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而用“周瑜”就没有这个效果。师对了,用“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极力突出周瑜的年轻?生以此反衬自己一把年纪还功业无成。后面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回想起当年周瑜的丰功伟绩,对比自己,四十好几,早已过了周瑜当时立功的年龄,白发都一大把了,还一事无成,所以特别伤感。师很好,但我要补充的是,作者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不单单是为了突出周瑜的年轻,还另有目的。生(惊奇)什么目的?师还记不记得刚才我们悬留的问题: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现在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吧!生

20、哦,我明白了。“英雄人物”一般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韧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的:“雄姿英发”。但“风流人物”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儿女情长,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所以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就是为了表现周瑜“风流”的一面。生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作者用“羽扇纶巾”来形容周瑜的外表,我刚才还纳闷,这是文臣的装扮,怎么用来形容周瑜了,现在我明白了,作者是想突出周瑜翩翩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是为了表现周瑜卓异不凡的智慧与聪明,谈笑自若的胆略与气度。这才是风流人物。师说得很好,苏轼心目中所仰慕的,就是像周

21、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度翩翩、气度不凡的“风流人物”!现在我们已经把历史遗留问题“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还有问题没解决呢。三国时代的英雄非常多,比如:孙权、刘备、曹操、诸葛亮。为什么作者偏偏只塑造周瑜一个人呢?生因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将,作者又是在赤壁怀古,选他当然最合适不过了。生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曹操在小说中被塑造成反角,形象不好。都不适合表现作者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孙权虽也是英雄,同时还是周瑜的上司,但赤壁之战的主将是周瑜,所以用周瑜更合适。生我觉得这个原因很重要:周瑜能够少年得志,成就功名是因为能遇到孙权这个明主。苏轼借这个人物曲折地表达了自己不遇明主、怀才不遇的失

22、望和不满。他认为,如果像周瑜一样遇到明主,自己也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来。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我还想再加问一句,为什么不选诸葛亮呢?他也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啊,而且当时他比周瑜还年轻呢。(学生很有兴趣,热烈讨论)生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师就这个原因?生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不能体现“风流”一面。师(点头)这是个不错的解释。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生诸葛亮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要用来反衬作者的怀才不遇就没多大力量了。师答得越来越深刻有理,很好。你刚才提到反衬,其

23、实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塑造周瑜,就是为了反衬自己,浇洗心中块垒,表达深沉情感,那么作者在词中何处透漏了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又是怎样的?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里的“故国神游”和“多情应笑我”都是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讲苏轼神游故国,想象周瑜当年大破曹军时的勃发英姿和绝代风华,不禁黯然神伤,笑自己多愁善感,自作多情,不知顶上头发早已斑白了。说不尽的伤感惆怅。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按这种说法,神游故国者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笑自己多情。但我认为神游故国的应该是周瑜,是周瑜笑苏轼。生是苏轼笑自己多情,书上也是这么说的。生我不同意课本上的解释。我

24、认为神游故国的就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而上文写的正是周瑜,且“故国”意为曾经的国土,这里的“故国”只能是周瑜的故国,不可能是苏轼的故国,若是苏轼,写成“古国”更为合适。所以其意应该是: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自作多情,早生华发。生老师,你下个结论吧,哪种说法才对?师我不想下结论,也不能下结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况且学术界至今都还没有定论,我怎么能下结论呢?所以我不下结论,你们持哪种理解都行。但我觉得,你们争论是有益的,敢于质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读书就应该这样子。好了,我们回到词本身吧,不管神游者是周瑜还是苏轼,有一点是没有疑义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表达了时光消逝、年华已

25、老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怅惘伤感。那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该怎么理解?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生我认为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看到这千古不变的江月,不禁感慨月之永恒、生之短暂,然后他就把自己杯中的酒敬给这亘古不变的江月。师那么你觉得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生我觉得作者的人生态度有些消极,充满了怅惘和伤感。生我不认为作者是消极的,虽然诗人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但他并未想到隐退或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情绪。诗人只是以“人生如梦”自慰,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正表现了他不忘世情的用世精神。师说得都有

26、道理。关于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的。但有一点,纵观苏东坡的全部经历以及他所有的创作,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仅仅停留在怅惘和伤感里面的话,就不是苏东坡了。词的最后,他还是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走出来,表达了自己特有的旷达洒脱。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他始终笑对人生,所以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认为基本上捕捉到了这首诗的脉搏。课堂小结那么,现在我们来看,整首词作皆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心情,我认为这就是这

27、首词的主旨所在。这首词通过缅怀英雄表达了他追求功业的壮心,当追求功业一旦不得成功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豪情寄情于大自然,这么一种巧妙的、缜密的构思,做得非常漂亮。这是第一点。同时大家也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人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反前人创作的委靡之气,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这种豪放的风格。这一点表现出他相当大胆的创新意识。要知道在他之前像周瑜这样的英雄进入词里面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导致了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在新的理解

28、基础上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以深情的诵读结束今天的学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布置作业师今天的作业是熟读并背诵全词,另外做好对定风波的预习。第二课时定风波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信惊涛拍岸的声音还在耳畔回响,人生如梦的慨叹还在心头震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同作于被贬黄州期间而风格迥异的词定风波,看看是否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都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般旷达洒脱,豪壮奔放,但他的婉约词一样写得风流别致、清新隽永,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别具风味的苏氏婉约词。好,事不宜迟,先

29、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读课文)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师读得还算不错。不知大家读后有什么感觉?跟上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什么不同?生感觉完全不同。师怎么不同?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生念奴娇赤壁怀古适合男人读,定风波适合女人读。(笑声)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壮美,声调激越,大气磅礴,动人心魄,起首就有一种横空而来的气势,横贯心胸。定风波写景秀美,声调悠缓,淡雅别致,清新隽永,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味道。打个比喻,念奴娇赤壁怀古若大江怒涛

30、,定风波如小桥流水。(学生鼓掌)师真是精彩!学得诗词多,都快成出口成章的诗人了。他说得很好,念奴娇赤壁怀古若大江怒涛,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如虹;定风波如小桥流水,读时应舒缓自然,“吟啸且徐行”,刚才大家在这一点上把握得还不是很好,下面我们把握好节奏和情感,把它再读一遍。(学生再读课文)师这次读得好多了。这首词和我们前面学的几首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读过两遍后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生它最短,字数最少。生不是,这首词的正文前面还有一个小序。师对了,正文前面还有一个小序。那么大家看看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生从序言的最后一句的“故作此”可知,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解

31、释为什么要写这首词。我认为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很有用,因为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师哦?什么有用的信息?生“沙湖道中遇雨”,告诉我们这首词是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而作者去沙湖看田是因为想在沙湖终老。从他想在此买田终老的行为可以看出,苏轼被贬黄州后,已经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希望,不再争取改变现状,不再谋求洗冤复职,一心只图过个安稳晚年,了此残生。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多少有点消极的味道。生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苏轼想在此买田终老的想法恰好反映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现状已经如此,洗冤复职不是自己想了、争取了就能实现的,自己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再去改变这个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再怨天尤人、悲观消沉,而是“既来之,则安之”,安家置业,筹划生活,这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师第一位同学说“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多少有点消极的味道”,可见她是理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