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2 ,大小:359.56KB ,
资源ID:78714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71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摘要 3第一章 调查介绍 5一、调查背景 5二、报告术语界定 6三、调查方法 8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宽带网民规模 12(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13(四)农村网民规模 14(五)分省网民规模 15二、网民结构特征 16(一)性别结构 16(二)年龄结构 16(三)学历结构 17(四)职业结构 18(五)收入结构 19(六)城乡结构 19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0一、基础资源概述 20二、IP地址 20三、域名 21四、网站 22五

2、、网页 23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4第四章 网络接入 26一、上网时间 26二、上网地点 27三、上网设备 27四、接入方式 29第五章 网民网络应用 30一、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 30二、重点人群网络应用行为 34(一)几个重点人群说明 34(二)重点群体中互联网应用普及率 35(三)重点群体在互联网上的活跃性 36三、网民网络应用行为分群 37第六章 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 41一、总体分析 41二、不同应用群体网民在生活形态上的对比 41三、不同应用深度网民在生活形态上的对比 42附录1 香港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44附录2 澳门互联网使用状况统计报告 68附录3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3、111附录4 调查支持单位 124报告摘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5.6%)。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 中国互联网基础

4、资源增长迅速,但增长不均衡。IPv4地址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网民的增速,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持续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速,未来将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发展的瓶颈因素。 CN域名和CN域名下网站增速均超过域名总体和网站总体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中国互联网资源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 网络游戏在各个应用中排在第六位。在中小学生的应

5、用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 大学生使用的前三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和总体相比,网络新闻在大学生的使用序列中下降了一个位次,而网络视频则较总体提升了一个位次,排在各个应用的第四位。 根据网民使用的网络应用,结合他们的网络应用数量、在互联网的时间花费,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三大序列、七大群体: 重度用户序列:他们无论在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还是在上网时长上都远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 网络依赖群:此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近11%,他们在各种网络应用上的群体特征值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他们使用的网络应用最多,每周上网时间也最长。他们是互联网的最忠实的用户。 网

6、络商务群: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6.7%,是网民中最小的一个群体。此群体与网络依赖群比较接近,但是在上网时长、网络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网络依赖群,在应用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此群体几乎不访问论坛。同时他们在电子商务、在线炒股、旅行预订等应用上的特征明显强于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基础应用。 网络社交群: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12.3%。他们在具有社交特征的应用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他们在即时通信、博客、论坛/BBS、交友网站等社区类网络应用上的渗透率明显偏高。 中度用户序列:中度用户的网络应用数量和上网时长与总体水平接近。从使用的网络应用判断,他们可能是轻度用户向重度用户的过渡群体。 基础应用

7、群:此群体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21.5%,是最大的一个群体。此群体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互联网基础应用上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而在其他应用上的使用率却明显偏低。 轻度用户序列:他们在上网时间和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小的用户。 自我展示群:此群体占总体的12.6%。此群体中的用户100%拥有博客,而在其他应用上他们的使用率明显低于总体。此群体平均使用5.3个应用,每周上网12.27个小时。 非主流网游群:此群体中的网民100%玩网络游戏,他们占总网民规模的近18%,此群体除了游戏之外,在其他应用上的指数都低于总体。 网络浅尝者:此群体占总体的18.2%,是规

8、模仅次于基础应用群的一个群体。此群体在各个应用上的群体特征都不突出,他们上网时间最少,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最少,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短的群体,但是他们却是年龄最大的群体,平均年龄达到32岁。此群体显示了互联网向高年龄群体的扩张。 网民生活形态研究发现: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作为生活助手的价值认可度越高,同时他们对互联网的信任与安全性认可度也较高;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可能产生的社会隔离认同度越高。第一章 调查介绍一、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经国家主

9、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本次为第23次调查。该项工作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谨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 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10、。宽带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等。 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 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 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

11、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 静态网页 指URL中不含“?”和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htm、*.html、*.shtml、*.txt、*.xml等。 动态网页 指URL中含“?”或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ASP、PHP、PERL、CGI等在Server方进行处理的网页。 网页的更新周期 指搜索网页时的日期与该网页的最后更新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调查范围

12、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三、调查方法(一)电话调查3.1 调查内容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城乡、收入等;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3.2 样本规模调查总体样本66000个,其中,固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3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 调查方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3.4 调查总体细分ABC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

13、电话覆盖用户】,用a代表来自子总体A的样本;子总体B:手机覆盖人群,用b代表来自子总体B的样本;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用c代表来自子总体C的样本。3.5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电话无法覆盖人群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此群体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2月9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

14、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网上问卷调查得到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81,488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处理得到有效答卷72,152份。(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1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

15、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

16、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3网页数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对抽取的网站从其首页(WWW+域名)开始搜索,通过网页上的层层链接,抓取所有属于该网站的网页特征及其文本内容。将由网页搜索所获得的所有中国网站的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分别相加,得到中国网页总数及网页字节数。该总数不含内容相同的重复网页。4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

17、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图 1 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中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第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年均GDP增长9.8%的背景下,积累了相当的实力。随着

18、全民整体收入的增加,人们在信息需求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促使产业内的并购和商业模式升级,最终使更多的人成为网民并更好的服务于网民群体。第二、为保证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制订并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落实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

19、通宽带工程。城市化进程为更多大众接触互联网创造了条件。这里的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的集群化。前者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生产生活等硬件设施的升级,后者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地域空间差距的缩小。第三、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主流。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第四、互联网具有高粘性和高传播性。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

20、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第五、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价值不断膨胀。将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创造的内容,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下图是中国和一些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对比。图 2 部分国

21、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二)宽带网民规模调查显示,2008年下半年,90.6%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即2.7亿中国网民使用了宽带访问互联网,较2007年增长超过一个亿。图 3 2007-2008中国宽带网民规模对比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互联网长途电路达到8,935,811个2M,比2007年末增长了近一倍(94%),全国光缆线路长度比2007年末新增61.8万公里,达到639.5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0,372.1万个,其中xDSL端口数8,672.7万个,比2007年末增长了22%。2008年我国电信网的通信能力快速提升,带动了我国宽带互联网的

22、发展。宽带的快速普及推动了各项网络应用的发展,但我国宽带上网的速度仍落后于世界上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截至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一倍多。手机上网网民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运营商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作为产业链核心的运营商,一方面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下调用户手机上网资费。第二、占手机用户规模最大的神州行品牌用户,成长为最大的手机上网群体。手机上网用户达到较高的数量基础,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带动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图 4 2007-2008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第三、无牌照手机(一般称“山寨机”)在2

23、008年发展迅速,对于移动上网的支持与低廉的购买价格,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2009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会有更快速的发展。(四)农村网民规模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图 5 2007-200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对比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因素的助推:首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推广,建设了一大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这些站点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其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农民上网提供了终端设备与场所;第三,配合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电信运

24、营商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资费优惠政策,客观上能够推动这些地区的互联网使用。(五)分省网民规模表1 2007-2008各个省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对比2007年底2008年底增长率网民数(万人)普及率网民数(万人)普及率全国2100015.9%2980022.6%41.9%北京73746.6%98060.0%32.9%天津28726.7%48543.5%69.1%河北76211.1%133419.2%75.0%山西53615.9%81924.1%52.8%内蒙古32213.4%38516.0%19.7%辽宁78318.3%113826.5%45.3%吉林43415.9%52019.0%19.8%黑

25、龙江47612.5%62016.2%30.2%上海83045.8%111059.7%33.7%江苏175723.3%208427.3%18.6%浙江150930.3%210841.7%39.7%安徽5879.6%72311.8%23.1%福建86624.3%137938.5%59.3%江西51111.8%61014.0%19.5%山东125613.5%198321.2%57.9%河南95610.2%128313.7%34.2%湖北70612.4%105018.4%48.7%湖南69010.9%99915.7%44.7%广东334435.9%455448.2%36.2%广西56011.9%734

26、15.4%31.1%海南14417.2%21625.6%49.9%重庆35612.7%59821.2%67.9%四川8099.9%110313.6%36.4%贵州2246.0%43311.5%93.4%云南3036.8%54812.1%81.0%西藏3612.7%4716.4%29.5%陕西51713.9%79021.1%52.8%甘肃2198.4%32712.5%49.5%青海6011.0%13023.6%117.4%宁夏6110.1%10216.6%66.4%新疆36317.7%62527.1%72.1%在各个省份中,西部地区网民数增长最快。其中增长率在60%以上的8个省份中,6个在西部,

27、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二、网民结构特征(一)性别结构中国统计年鉴(2008)显示:2007年底,中国居民的男女性别比为51.5:48.5。与2007年相比,中国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网民性别结构趋近于总人口中的性别结构。图 6 2007-2008年网民性别结构对比虽然网民总体的性别结构较为接近,但是城乡之间的网民性别结构差别仍然较大。城镇网民中性别结构几无差异,而农村网民中,男性仍然高出女性约15个百分点。图 7 城乡网民性别结构对比(二)年龄结构与2007年相比,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该群体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首先,教育部自

28、2000年开始建设“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目前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第二,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2008年40岁及以上网民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近年来网民中高龄群体比例不断上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网民总体的增长速度,显现了我国网民结构在年龄上不断优化的趋势。图 8 2007-2008年网民年龄结构对比(三)学历结构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进一步下降,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互联网日益向低学历

29、人口普及。图 9 2007-2008网民学历结构对比图 10 非学生网民的学历结构在非学生网民中,初中及以下网民的比例明显低于网民总体,而高中及以上比例都高于总体。在此群体中,互联网向低学历人群的渗透速度明显低于学生群体。(四)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业人群从11.9%下降到5.5%。图 11 网民职业结构(五)收入结构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从4.4%下降到1.5%,降幅明显,这与职业中无业人群的比重下降形成对应。其他收入段变化较小。图 12 网民收入结构(六)城乡结构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图 13 2007-2008年网民城乡结构对比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一、基础资源概述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IPv4之外,其他资源的增速基本与网民增长等速或超过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