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4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35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docx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年月版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年1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报告摘要3

第一章调查介绍5

一、调查背景5

二、报告术语界定6

三、调查方法8

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11

一、网民规模11

(一)总体网民规模11

(二)宽带网民规模12

(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13

(四)农村网民规模14

(五)分省网民规模15

二、网民结构特征16

(一)性别结构16

(二)年龄结构16

(三)学历结构17

(四)职业结构18

(五)收入结构19

(六)城乡结构19

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20

一、基础资源概述20

二、IP地址20

三、域名21

四、网站22

五、网页23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24

第四章网络接入26

一、上网时间26

二、上网地点27

三、上网设备27

四、接入方式29

第五章网民网络应用30

一、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30

二、重点人群网络应用行为34

(一)几个重点人群说明34

(二)重点群体中互联网应用普及率35

(三)重点群体在互联网上的活跃性36

三、网民网络应用行为分群37

第六章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41

一、总体分析41

二、不同应用群体网民在生活形态上的对比41

三、不同应用深度网民在生活形态上的对比42

附录1香港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44

附录2澳门互联网使用状况统计报告68

附录3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111

附录4调查支持单位124

报告摘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

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

¯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

¯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5.6%)。

¯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

¯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但增长不均衡。

IPv4地址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网民的增速,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持续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速,未来将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发展的瓶颈因素。

¯

¯CN域名和CN域名下网站增速均超过域名总体和网站总体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中国互联网资源增长的重要力量。

¯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

¯

¯网络游戏在各个应用中排在第六位。

在中小学生的应用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

¯

¯大学生使用的前三种网络应用是:

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和总体相比,网络新闻在大学生的使用序列中下降了一个位次,而网络视频则较总体提升了一个位次,排在各个应用的第四位。

¯

¯根据网民使用的网络应用,结合他们的网络应用数量、在互联网的时间花费,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三大序列、七大群体:

¯

Ø重度用户序列:

他们无论在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还是在上网时长上都远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

Ø

✧网络依赖群:

此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近11%,他们在各种网络应用上的群体特征值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他们使用的网络应用最多,每周上网时间也最长。

他们是互联网的最忠实的用户。

✧网络商务群:

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6.7%,是网民中最小的一个群体。

此群体与网络依赖群比较接近,但是在上网时长、网络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网络依赖群,在应用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此群体几乎不访问论坛。

同时他们在电子商务、在线炒股、旅行预订等应用上的特征明显强于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基础应用。

✧网络社交群:

此群体占网民总体的12.3%。

他们在具有社交特征的应用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他们在即时通信、博客、论坛/BBS、交友网站等社区类网络应用上的渗透率明显偏高。

Ø中度用户序列:

中度用户的网络应用数量和上网时长与总体水平接近。

从使用的网络应用判断,他们可能是轻度用户向重度用户的过渡群体。

Ø

✧基础应用群:

此群体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21.5%,是最大的一个群体。

此群体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互联网基础应用上的比例远高于总体水平,而在其他应用上的使用率却明显偏低。

Ø轻度用户序列:

他们在上网时间和应用数量上都远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小的用户。

Ø

✧自我展示群:

此群体占总体的12.6%。

此群体中的用户100%拥有博客,而在其他应用上他们的使用率明显低于总体。

此群体平均使用5.3个应用,每周上网12.27个小时。

✧非主流网游群:

此群体中的网民100%玩网络游戏,他们占总网民规模的近18%,此群体除了游戏之外,在其他应用上的指数都低于总体。

✧网络浅尝者:

此群体占总体的18.2%,是规模仅次于基础应用群的一个群体。

此群体在各个应用上的群体特征都不突出,他们上网时间最少,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最少,同时他们也是网龄最短的群体,但是他们却是年龄最大的群体,平均年龄达到32岁。

此群体显示了互联网向高年龄群体的扩张。

¯网民生活形态研究发现:

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作为生活助手的价值认可度越高,同时他们对互联网的信任与安全性认可度也较高;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

越是重度用户,对互联网可能产生的社会隔离认同度越高。

第一章调查介绍

一、调查背景

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23次调查。

该项工作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此,谨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

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宽带包括:

xDSL、CABLE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等。

◇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

◇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

◇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

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

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

◇静态网页

指URL中不含“?

”和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

*.htm、*.html、*.shtml、*.txt、*.xml等。

◇动态网页

指URL中含“?

”或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ASP、PHP、PERL、CGI等在Server方进行处理的网页。

◇网页的更新周期

指搜索网页时的日期与该网页的最后更新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调查范围

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三、调查方法

(一)电话调查

3.1调查内容

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

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城乡、收入等;

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3.2样本规模

调查总体样本66000个,其中,固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3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3调查方式

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

3.4调查总体细分

A

B

C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

子总体A:

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

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用a代表来自子总体A的样本;

子总体B:

手机覆盖人群,用b代表来自子总体B的样本;

子总体C:

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用c代表来自子总体C的样本。

3.5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电话无法覆盖人群

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此群体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

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二)网上调查

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2月9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

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

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

网上问卷调查得到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

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81,488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处理得到有效答卷72,152份。

(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IP地址总数

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

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

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

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

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

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

这些数据包括:

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网页数

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对抽取的网站从其首页(WWW+域名)开始搜索,通过网页上的层层链接,抓取所有属于该网站的网页特征及其文本内容。

将由网页搜索所获得的所有中国网站的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分别相加,得到中国网页总数及网页字节数。

该总数不含内容相同的重复网页。

4.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图1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

中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

第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年均GDP增长9.8%的背景下,积累了相当的实力。

随着全民整体收入的增加,人们在信息需求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

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促使产业内的并购和商业模式升级,最终使更多的人成为网民并更好的服务于网民群体。

第二、为保证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制订并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落实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

城市化进程为更多大众接触互联网创造了条件。

这里的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乡村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的集群化。

前者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生产生活等硬件设施的升级,后者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地域空间差距的缩小。

第三、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主流。

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

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

第四、互联网具有高粘性和高传播性。

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

第五、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

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价值不断膨胀。

将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创造的内容,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

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

下图是中国和一些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图2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

(二)宽带网民规模

调查显示,2008年下半年,90.6%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即2.7亿中国网民使用了宽带访问互联网,较2007年增长超过一个亿。

图32007-2008中国宽带网民规模对比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互联网长途电路达到8,935,811个2M,比2007年末增长了近一倍(94%),全国光缆线路长度比2007年末新增61.8万公里,达到639.5万公里。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0,372.1万个,其中xDSL端口数8,672.7万个,比2007年末增长了22%。

2008年我国电信网的通信能力快速提升,带动了我国宽带互联网的发展。

宽带的快速普及推动了各项网络应用的发展,但我国宽带上网的速度仍落后于世界上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

(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一倍多。

手机上网网民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运营商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

作为产业链核心的运营商,一方面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下调用户手机上网资费。

第二、占手机用户规模最大的神州行品牌用户,成长为最大的手机上网群体。

手机上网用户达到较高的数量基础,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带动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

图42007-2008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

第三、无牌照手机(一般称“山寨机”)在2008年发展迅速,对于移动上网的支持与低廉的购买价格,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

2009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会有更快速的发展。

(四)农村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

图52007-200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因素的助推:

首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推广,建设了一大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这些站点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

其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农民上网提供了终端设备与场所;

第三,配合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电信运营商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资费优惠政策,客观上能够推动这些地区的互联网使用。

(五)分省网民规模

表12007-2008各个省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2007年底

2008年底

增长率

网民数

(万人)

普及率

网民数

(万人)

普及率

全国

21000

15.9%

29800

22.6%

41.9%

北京

737

46.6%

980

60.0%

32.9%

天津

287

26.7%

485

43.5%

69.1%

河北

762

11.1%

1334

19.2%

75.0%

山西

536

15.9%

819

24.1%

52.8%

内蒙古

322

13.4%

385

16.0%

19.7%

辽宁

783

18.3%

1138

26.5%

45.3%

吉林

434

15.9%

520

19.0%

19.8%

黑龙江

476

12.5%

620

16.2%

30.2%

上海

830

45.8%

1110

59.7%

33.7%

江苏

1757

23.3%

2084

27.3%

18.6%

浙江

1509

30.3%

2108

41.7%

39.7%

安徽

587

9.6%

723

11.8%

23.1%

福建

866

24.3%

1379

38.5%

59.3%

江西

511

11.8%

610

14.0%

19.5%

山东

1256

13.5%

1983

21.2%

57.9%

河南

956

10.2%

1283

13.7%

34.2%

湖北

706

12.4%

1050

18.4%

48.7%

湖南

690

10.9%

999

15.7%

44.7%

广东

3344

35.9%

4554

48.2%

36.2%

广西

560

11.9%

734

15.4%

31.1%

海南

144

17.2%

216

25.6%

49.9%

重庆

356

12.7%

598

21.2%

67.9%

四川

809

9.9%

1103

13.6%

36.4%

贵州

224

6.0%

433

11.5%

93.4%

云南

303

6.8%

548

12.1%

81.0%

西藏

36

12.7%

47

16.4%

29.5%

陕西

517

13.9%

790

21.1%

52.8%

甘肃

219

8.4%

327

12.5%

49.5%

青海

60

11.0%

130

23.6%

117.4%

宁夏

61

10.1%

102

16.6%

66.4%

新疆

363

17.7%

625

27.1%

72.1%

在各个省份中,西部地区网民数增长最快。

其中增长率在60%以上的8个省份中,6个在西部,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

二、网民结构特征

(一)性别结构

《中国统计年鉴(2008)》显示:

2007年底,中国居民的男女性别比为51.5:

48.5。

与2007年相比,中国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网民性别结构趋近于总人口中的性别结构。

图62007-2008年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虽然网民总体的性别结构较为接近,但是城乡之间的网民性别结构差别仍然较大。

城镇网民中性别结构几无差异,而农村网民中,男性仍然高出女性约15个百分点。

图7城乡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二)年龄结构

与2007年相比,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该群体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

首先,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建设“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目前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第二,互联网的娱乐特性加大了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渗透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2008年40岁及以上网民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

近年来网民中高龄群体比例不断上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网民总体的增长速度,显现了我国网民结构在年龄上不断优化的趋势。

图82007-2008年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三)学历结构

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进一步下降,高中、初中学历所占比重继续提升。

互联网日益向低学历人口普及。

图92007-2008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图10非学生网民的学历结构

在非学生网民中,初中及以下网民的比例明显低于网民总体,而高中及以上比例都高于总体。

在此群体中,互联网向低学历人群的渗透速度明显低于学生群体。

(四)职业结构

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

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业人群从11.9%下降到5.5%。

图11网民职业结构

(五)收入结构

与2007年相比,网民中无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从4.4%下降到1.5%,降幅明显,这与职业中无业人群的比重下降形成对应。

其他收入段变化较小。

图12网民收入结构

(六)城乡结构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

图132007-2008年网民城乡结构对比

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一、基础资源概述

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IPv4之外,其他资源的增速基本与网民增长等速或超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