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63KB ,
资源ID:78696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8696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李娟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去过庐山吗?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庐山的风景或是景点的名称。1. 庐山的瀑布气势磅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这首诗中有一句特别有名的经典:【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2、天。指导朗读2. 庐山不仅瀑布有名,山也特别有名气。李白以庐山的山为背景还写过一首另一首诗【课件出示】望庐山五老峰:其中有一句是:【课件出示】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唐李白 指导朗读这首诗让你感觉到庐山的山在李白的眼中又是怎么样的呢?(削出耸立 金芙蓉金莲)庐山的五老峰就像是漂浮在云层里的芙蓉。3.庐山的景美呀!远在1600多年的东晋,庐山便成为山水诗的讴歌对象,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首先关注庐山的是山水诗的先驱人物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的谢灵运来到庐山,登上绝顶,放眼四顾,灵感飞来,题写了【课件出示】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他在诗中写道:【课件出示】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指导朗读在谢灵运的

3、眼中,庐山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4. 同样是庐山的景观,不同的景色就有不同的美感。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们古代,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我们熟悉的张九龄、杜牧、苏轼、孟浩然、白居易、元稹等也曾经游览庐山,写下了很多赞美庐山壮美景观的诗篇。其中苏轼就曾经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还将最后一首题于西林寺的墙壁之上。这首诗就是【课件出示】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当时题壁诗盛行,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5.结合老师刚才的介绍有谁知

4、道“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二、读题西林壁1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2指名读题西林壁,其余同学注意听,听他诗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有没有读准确。3评价,齐读。4.读古诗,不仅要的的准确,还要读得有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字,师读后三字。交换角儿色再度。5.齐读。6. 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示范,学生评价怎样读才是读出味道来了。7. 学生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8.指名读,其余学生注意

5、听,看看听出了什么味道来。9.齐读。三、解题西林壁:1读了这么多遍,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这首诗一共只有28个字,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2.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懂了吗?老师提三个问题,如果都能答出来,就说明你读懂了。(1)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谁能找出来。板:横 侧 远 近 高 低(2)作者欣赏庐山是不是就真的就是横着看了看,侧着看了看,远处看了看,近处看了看,高处看了看,低处看了看呢?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板:角度不同 角度不同,景色就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远近高低各不同)板:

6、景色不同结合开始读的古诗,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明这个道理?【课件出示】站在 看到的是 站在壶口瀑布前,看到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站在五老峰,看到的是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站在庐山绝顶,看到的是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结合你对庐山的了解,谁还能用事实说明这个道理?这一句是概括的写,还有一句具体的写出了角度不同,景色就不一样。赏析:横看成岭侧成峰大文豪到底是大文豪啊!寥寥几句,区区14字,既有概括地写,又有具体地写。这样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请你结合你对庐山的了解,结合前面几个大诗人的描写,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了庐山,你站在庐山的某一个角

7、度,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课件出示】图片欣赏(老师也到庐山去过,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了一些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3)看完以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件出示】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面。3.有一个人一天晚上下班,在等车时无聊向自己上班的工厂望去,忽然发觉那是另一番的美景,白色的楼房在绿绿的大树的衬托下,加上夕阳的映衬显得十分壮观。他就想,我来到这二年有余,一直没有这样远望过,更没有如此欣赏过。也就从来没有觉得电厂这么壮观、漂亮过。于是,他轻轻地吟诵了一句诗,这句诗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中间的两个山是不是

8、指的是真正的庐山?这个庐山可以是指一样东西,也可以是指一件事情,更可以是指一个人。譬如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呢?举个例子说一说。小结: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4.齐读古诗。四、悟题西林壁(1)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写庐山的几句诗,看看这几句诗和题西林壁在内容上有些什么不同?(2)小结:别的诗人写庐山,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赞美庐山的美景,作者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得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身哲理。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的妙招。让我们一起

9、来背诵诗的最后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五、巩固练习1背诵题西林壁2抄写题西林壁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侧远近高低 角度(不同) 景观(不同) 2009-9-16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008-08-15 21:44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之情。)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

10、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三、按上节课三步方法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

11、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quot;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

12、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 了解诗句的意思。3 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教学重难点:1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2 背诵并默写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2 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具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

13、教学设计:一、 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 苏轼)1、 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3、 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

14、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二、 学习古诗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设计意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2) 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3) 全班齐读古诗。2、 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小组要说明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2) 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

15、汇报,告诉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指名各小组代表说,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及时表扬、推荐好的方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 岭 峰(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出示小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 在近处_,在高处_,在低处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此项练习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意,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又落实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 指名

16、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理解“缘”并指导写法。 纟 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 横折)师:此山是指哪儿?作者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生: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所以视力受限,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生:因为他离庐山太近了(2)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3、 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1)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 (有了前面的例子作铺垫,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

17、,多角度观察。)(2)出示练习2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因此,我们要_就要_。(悟出的道理)(设计意图:强化难点的突破,变深奥的道理为学生的内化动力。(3) 指导朗读。4、 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5、 小结。 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 岭 峰 侧各不同 远近高低 全面地、客观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简案)胡子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意思。2、懂得要全面地看问题,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学会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看老师二、 课前游戏看茶壶三、 情境导入看风景四、 自主合作看古诗五、 交流探究看问题六、 拓展

18、延伸看人生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见过面吗? 生:没有。 师:初次见面,要是以后同学们在街上碰到能认出我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和我班很像。 师:是吗?一定请这位同学上来看看。(请学生上台)嗯,是有点像,不过老师没他这么帅,(众笑)为了避免大家忘记我,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含情脉脉地看我1分钟。 (师正面、侧面、反面,各转一回,走模特步,众笑) 师:现在不会认错了吧,下面我们先来个游戏,猜猜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从上往下看茶壶的图片) 生:小鸟的头。 生:指南针。 师: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再看下面的。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从侧面看茶壶的图片)生:钥匙

19、孔、闹钟、鸟蛋。 师:很好,再看下面一个,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从正面看茶壶的图片)生(齐):茶壶。师:现在谁知道前面两个是什么(一齐出示三张图片) 生:(恍然大悟)也是茶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个是从上往下看到的,第二个是侧面的茶壶,最后是正面看到的。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惯有的角度去看一个东西,如果换一个角度会看到的样子往往不同。二、情境导入 师:真聪明,同学们这么善于思考,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庐山玩一玩,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 (课件出示精美的庐山风光图片)师配乐导语: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迷蒙,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

20、,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我们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首诗题西林壁(课件出示古诗)。三、初读 师:哦!原来是宋代大诗人苏轼路过庐山写下的一首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生读,师指名读一齐读。 师:多好的一首诗啊,谁能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朗读背诵,师指名背。 师:真厉害,不用一两分钟就背下来了,今后我们学习古诗不要管它三七二十一,先背下来再说,以后自然会有用的,古诗背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干什么?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师:同学们平时都怎样理解。生:查字典 生:先理解一个字的意思再理解词、句,最后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四、自学古诗 师:很好,俗话

21、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碰到不理解的可以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 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五、理解古诗 师:学好了吗?好,现在我们不检查哪个字、词或哪句诗什么意思,只要讨论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生:作者横看庐山。师:(歪头)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 生:不对横着看就是正面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 生:作者还站在侧面看,是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底处看。 师:说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样吗?从哪个高看出来。 生: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指名读) 师:刚才我们讲的横、侧、远近高低总的来说是按什么顺序看。生:

22、方位顺序(师教书:方位) 师:还可按哪些不同的顺序去看庐山。 生:早上、中午、晚上。 师:这是一天中不同的生:时间去看。生:春夏秋冬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对,季节不同,景色不同。 生:还有天气不同,晴天、阴天、雨天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同。 (课件出示各个角度、各个季节不同时间的图片)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

23、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 生: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请庐山的真面目。 师:读到这里大家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师: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师:这叫做当 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应站哪看? 生:太空。 师:对,10月15日,也就是前天中国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 生:神州5号航天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 师:杨利伟就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真是不识 生: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众笑)。六、吟诗师

24、:现在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想想古人吟诗的样子,自己吟诵这首诗。生吟诗,指名吟诵。 七、感悟(出示录音故事盲人摸象)师:谁能告诉这些盲人大象的样子。八、升华主题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看人生,其实这是一门很深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究,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大庐山之巅,看着眼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配乐齐诵。)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观察的角度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观效果察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2009-04-07 13:58:30)转载标签:杂谈 一、激情导入师:(配乐欣赏庐山风光片)欣赏了这些

25、这些风景感觉怎么样?生:美师:是啊,这里山高水常,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年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齐备)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二、交流资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生:苏轼是宋代大诗人,写过很多诗,可查找的有3000多首。生: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是写在墙壁上的。生:我知道庐山很美,有很多的旅游景点。三、听录音,模仿读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古诗(放配乐诗朗诵题西林壁)师:读得怎么样?生:美师:你们能不能也读得这么美,和录音来

26、比一比。 学生练习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生:很响亮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生:读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生:很有感情。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四、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生:我看见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还有许多的草。许多的鸟在树上唱歌。师:你真是用心的去读了。生:我看见庐山横

27、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横 岭 侧 峰)师:(出示岭峰的图片)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看到的是岭一会看到的又是峰呢?(生沉默)师:诗人从横 侧 远 近 高 低去看庐山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生: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生:不同的时间,早、中、晚。生:不同的天气,晴天、雨天。生:不同的心情,高兴、伤心。师: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心情、天气、心情来看庐山,所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所以作者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28、在此山中。师: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生:不相同师: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个道理在我们以前所学的课文当中也出现过,谁知道是哪一篇课文吗?生:画杨桃师:庐山真美啊,作者来到庐山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清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面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出俯瞰,深沟幽壑;在低处抬头仰望,重峦叠障。庐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看到的壑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生读古诗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时候说了苏

29、轼现存的诗就有三千多首,谁能读读你收集的苏轼的诗。生展示。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3-4学年段目标对古诗的要求是: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古人也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朗读在古诗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朗读中,古诗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别诗的语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受到古诗情感的熏陶并与之产生共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的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明理,以读悟情。朗读贯穿始终。 上课伊始,播放古诗录音感知诗韵和情感基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地模仿读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