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42KB ,
资源ID:77975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797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静止的流水阿姜查.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静止的流水阿姜查.docx

1、静止的流水阿姜查静止的流水阿姜查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知和思考的则是心。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nAma)和色(rUpa)。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的蕴(khandha),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相混淆

2、了。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有些人认为,禅坐的意思是以某些特殊的方法坐著,可是,事实上站著、走著和卧著都是禅修的工具,你可以在一切时中修习。三摩地(samAdhi,定),字面上的意思是稳固地建立起心。要增长三摩地,并不必要去压抑心。有些人试图以静静地坐著,完全不让任何事物干扰他们,来得到平静,但是,这就如死了一般。修习三摩地是为了增长智慧和理解。三摩地是坚固的心心一境性。它专住在那一境上呢?它专住在平衡的一境上,那就是它的境。但人们试图以安静他们的心来修习禅坐。他们说:我试图禅坐,可

3、是我的心连一分钟都无法静下来;一下子飞到这儿,一下子又飞到其他地方去.,我怎样才能使它停止下来呢?你不必去停止它,重点也并不在这里。有移动的地方就是理解生起的地方。有些人抱怨说: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来;它又跑掉,我就再一次把它拉回来.因此它们就坐在那儿拉来拉去。他们以为自己的心在到处乱跑,实际上,它只是看起来好像在四处乱跑。举个例子,看看这间讲堂.,你会说:噢,好大啊!事实上它根本不算大。它看起来是大或小,都是凭著你对它的感觉。实际上,这间讲堂的大小只是它的大小,非大也非小,但人们总是跟随他们的感觉跑。以打坐来寻找平静.,你必须了解平静是什么。如果你不了解,就无法寻获它。例如:你带枝非常昂贵的

4、笔到寺院来,而在你来这儿的途中,你将笔摆在前面的口袋,但你拿出来后,却将它放在后面的口袋罢!现在,当你伸进前面的口袋时.笔不在那儿了!你吓了一跳。你会吓一跳是因为你的误解,你没见倒事情的真相,所以结果是苦。不论站、行、来和去,就是不能停止对遗失笔而产生的苦恼。你错误的理解因而造成你受苦。理解错误会造成苦.真是太可惜了!我几天前才买了那枝笔,现在遗失了。但后来你想起:噢,当然啦!我去洗澡的时候,将笔放在后面的口袋了。当你一记起这事时,即使还没看到笔,便已经觉得好多了。你了解吗?你快乐了,也可以停止对你的笔的耽忧。现在,你已经确定了,因此当走路时,会将你的手伸进后面的口袋,而笔就在那儿。你的心一直

5、在欺骗你,而忧虑来自你的无知。现在,看到笔,疑惑也就消失了,忧虑也平息了下来了。这种平静来自于看见问题的起因苦的起因(samudaya,集谛);在你记忆中,笔就在你后面的口袋,那一刹那,就有了苦的息灭(nirodha,灭谛)。所以,你必须思惟,为的是要找到平静。一般人通常以为平静就是指单单地使心平静下来,而不是使烦恼也一起平静下来。烦恼只是暂时地被压抑著而已,如同被一块石头压著的小草,三、四天之后,你将小草上的石头移开,不久之后,它就会再长回来。小草并没有真的死去,它只是被压制住而已。这跟禅坐时一样:心是平静的,然而,烦恼并没有真的平定下来。因此,三摩地并不是很确定的。要找到真正的平静,就必须

6、增长智慧。三摩地是一种平静,就如石头压著小草般.,几天之后,将石头移开,小草就会再长回来,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平静。智慧的平静就好像将石头放下后,就不去移开它,而让它在原处。小草不可能再长回来时,这才是真正的平静烦恼的平息,来自于智慧的稳定平静。我们说智慧(般若,pannA和三摩地是分开来的东西。但是,本质上,它们是同一的,相同的。智慧是三摩地活动的作用,三摩地是智慧不动的相貌,它们从同一个地方生起,可是有不同的趋向、不同的功用。就如同此处这棵芒果树一样,小的芒果会愈长愈大,直到成熟;虽然它们同是一个芒果,但却有不同的情况。小芒果,大芒果和熟透的芒果都是同一颗芒果,只是它的状况改变而已。在佛法的修

7、行里,有一种情况称做三摩地,而稍后的情况称做般若。但是,实际上,尸罗(sla,戒)、三摩地(定)和般若(慧)都是一样,就如芒果一般。任何情况下,在我们的修行中,不论你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说,都必须从心开始。你知道这颗心是什么吗?心是什么样子?它是什么?它在那里?没有人知晓。我们只知道我们想去这里或那里,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我们觉得好或不好.,可是心本身似乎不可能知道。心是什么?心没有任何形相。那个领受善和恶的法尘的,我们称做心。如同一间房子的主人,主人待在家里,当客人来访时,它就是接待客人的人。是谁领受法尘的呢?那个知觉的是什么呢?是谁放下法尘的呢?那就是我们所谓的心。但是人们看不到,他们反覆地

8、打转:心是什么?心是什么?别把问题给搞混淆了。那个领受法尘的是什么?心喜欢某些法尘,而有些则不喜欢。那是谁?有一个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吗?当然有,但是你看不到,那就是我们所谓的心。在我们的修行中,并没有必要谈奢摩他(samatha,止)或毗婆奢那(vipassanA,观)只要称它做佛法的修习就够了,然后从你的心著手。什么是心?心就是那个领受和觉知法尘的。有些法尘有喜欢的反应,有些法尘的反应则会是不喜欢的。那个接受法尘的人带领我们进入快乐、痛苦、对与错之中。可是它没有任何形相。我们认为它是我,但它实在只是名法(nAmadhamma)而已。善有任何形相吗?恶呢?乐与苦有任何形相吗?这些都是名法,不能拿

9、来跟物质的东西比较,它们是没有形相的.可是我们知道它们存在。因此,我们说:要由平定心来开始修行。将觉醒放在心中,如果心是觉醒的话,它将安住于平静之中,有些人不去觉醒,而只想要平静一种空白,所以他们永远学不到任何东西。假使我们没有这个觉知者,我们的修行要以什么做为根基呢?如果没有长,就不会有短;如果没有对,就不会有错。现代人一直在学息,寻求善和恶,但他们对超越善和恶之外的,却一无所知。他们知道的只是善和恶:我只要取善的。关于恶的,我都不想知道,我何必呢?假如你只取善的,在短时间内,它会再犯错。对会导致错,人们只是不断地在对与错之间寻找,而不试图去寻求非对也非错。他们学习对和错,他们寻求功德,但对

10、于超越善、恶之外的,却一无所知,他们学习长和短,可是对于非长亦非短的,他们什么也不知道。这把刀子有刀锋、刀背和刀柄。你可以只拿起刀锋吗?或只拿起刀背或刀柄?刀柄、刀背和刀锋这些部位都在同一把刀上;当你拿起刀时,这三个部份都同时被一齐拿起。同样的道理,你拿起善的,恶的就必定相随。人们寻求善而试图将恶给扔掉,可是他们却不学习非善与非恶,如果你不学习这点的话,就不会有圆满。如果你取善,恶便随至;如果你取乐,苦必随至。执取善而拒绝恶的修行,是小孩子的佛法,有如玩具一样;肯定的,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假使你握持善,恶将会随至,这条路的尾端是混淆不清的,并不很好。拿个简单的比喻来说:现在,假使你有小孩子

11、,而你只是希望去爱他们,却永远不经历憎恶,这是不懂的人性的人的想法。如果你握持爱,憎恶就会追随。同样的道理,人们要有决心要学习佛法以增长智慧,就会尽可能地仔细学习善与恶。现在,认识善与恶了,他们做什么呢?他们试图去执著善,而苦亦随至,他们不去学习超越善与恶之外的,而这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我要成为这样子、我要成为那样子.,但是他们从不说:我什么都不做,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我.,他们不学习这点,而只扛想要善。如果他们达到善,他们就迷失在其中。如果事物太美好了,它们就会开始败坏。所以,他们最后就这样反反覆覆地下去。为了平定心和清楚知道领受法尘的人,我们必须去观察,追随觉知者,训练心直到它清净为止。你应

12、该使它清净到什么程度呢?假如是真正清净的话,心应该超越善与恶,甚至超越清净,这就结束了,这就是修行结束的时后。人们所谓的坐禅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平静。可是,即使在这种的平静之中仍是会有经验产生的。如果一个经验生起,就必须要有人去觉知它,有人去洞查它、质问它和审视它;如果心只是空白一片,那是没什么用处的。你也许会见到有些人看起来非常严谨,以至于会认为他们很平静,但是,真正的平静并不只是心平静而已,也并不是说:愿我快乐而绝不经验任何痛苦的那种平静。这种的平静,最后连达到的喜悦都会变成不满足苦的结果。唯有当你能够使你的心超越乐与苦时,才会寻找到真实的平静,那才是真正的平静。这是绝大多数的人所不学习的学科

13、,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一点。训练心的正确方法,是使心光明、增长智慧。别认为只是静静地坐著就是训练心,那就有如石头压住草一般。人们迷醉在这里面,认为三摩地就是坐。那只是三摩地的一个名词,但实际上,假使心有三摩地,那么行就是三摩地,坐也是三摩地.。坐有三摩地、行有三摩地、住有三摩地、卧也有三摩地,这些都是修行。有些人抱怨说:我无法禅坐,因为我太烦躁了,我只要一坐下来,就想这想那.,我办不到。我的恶业太重了,应该先消完我的恶业后,再回来禅坐。没问题,去试试看,去试图消完你的恶业.。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他们为何这么认为呢?这些所谓障碍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研究的。只要我们一坐下来,心就立即向外跑。我们

14、也去追随它,试图将它带回来,再做审察.,然而,它又跑走了;这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绝大多数人都拒绝从自然中去学习.,就如同一位拒绝作功课的顽皮学生。他们不希望看到心的变迁,这样你怎能增长智慧呢?你必须和变迁同住。当我们知道心就是如此不断地变迁,一旦认识这是它的本性,我们就会明了。我们必须知道那时候心在想善和那时候在想恶,它一直在变迁,我们必须认识这些事情。假如我们了解这点,那么,即使我们在想的时候,一样能安住于平静中。譬如说:假设你家有只小宠物猴子。猴子无法长时间静止不动,它们喜欢到处乱跑乱跳、抓东抓西的,猴子就是这样的。现在,你到寺院里来,看见这里的猴子,这只猴子一样静不下来,一样到处乱跑。可

15、是它干扰不到你,对不对?它为何干扰不到你呢?因为你以前也养过猴子,所以了解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假使你认识一只猴子,无论你走过多少省分、看过多少猴子,都不会被它们所干扰,对不对?这就是一位了解猴子的人。如果你了解猴子,那么,你就不会变成一只猴子;假使你不了解猴子,你自己可能就会变成一只猴子!了解吗?当你看到它伸手抓这抓那时,会喊:嘿!你很生气.,那只该死的猴子!这是一位不了解猴子的人,知道家里的猴子和寺院里的猴子都是一样的,你为何要受它们干扰呢?一旦认识猴子是如何的时候,那就够了,你便可以安住于平静。平静就像这样。我们必须去认识感觉,有些感觉是愉快的,有是不愉快的,但那样不重要,那是它们的事,就如

16、猴子一样,所有的猴子都是一样的。我们明了感觉有时是愉快的,有时则否那是它们的本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并知道如何放下它们。感觉是不稳定的,它们是变异(无常)、不圆满(苦)和无主(无我)的。一切我们所知觉的,都是如此。当眼、耳、鼻、舌、身和意(心)领受感觉时,我们知道它们,亦如认识猴子一般。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安住于平静。当感觉生起时,觉知它们。你为何去追逐它们呢?感觉是不稳定的,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它们是依赖变异而存在的。我们这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依赖变异而存在。气呼出之后就必然会再吸进,它势必要有这样的改变。试著只吸,你做得到吗?或者只试著呼出而没有吸进.,你办得到吗?假使没有这样的变更,

17、你可以活多久?吸进与呼出必须一定都有。感觉也是一样。这些东西都必定要有。如果没有感觉,你就无法增长智慧;如果没有错,也就没有对可言了,在你可以看见什么是错的时候,你必须要先看见正确的;你要正确之前,必须先了解错,事情就是如此。对一位真诚修行的学生而言,感觉越多越好。但有很多禅修者却逃避感觉,不想要解决它们,这就好像不去上学、不听老师的话的顽皮学生。这些感觉正在教导我们,当我们认识感觉的时候,我们才算是在修习佛法。在感觉中能保持平静就如同了解这里的猴子一样一旦你了解猴子是如何时,你便不会再被它们所烦恼了。佛法的修习也是如此。佛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同在的。佛法不是关于天上的天使或这类东西,而

18、只是很单纯地关系著我们,关系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观照你自己,有时快乐,有时痛苦,有时舒适,有时悲痛,有时爱,有时恨.,这就是佛法。你看到了吗?你应该认识这个法,你们必须阅读自己的经验。在你能够放下感觉之前,你必须先认识它们才行。当你看清感觉都是无常的时候,就不会被它们所干扰。只要感觉一生起,只需告诉自己:嗯.不稳定。你可以与这些感觉在一起,而住于平静,就如同看见猴子,就不被它所干扰一样。假如你知道感觉的真相,那就是知道佛法。你放下感觉,并且看清它们都绝对是不稳定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稳定,就是佛陀。佛即是法,法即是无常性。不论谁见到事物的无常,就是见到它们不变的真理。这就是法,而这也就是佛。如

19、果你见到了法,你就见到了佛;见到了佛,你就见到了法。如果你见到无常(aniccam),就会去放下事物,而不去执著它们。你说:别打破我的杯子!你能够阻止会破碎的东西不破吗?如果它现在没有破,它未来也会破;如果你不去打破它,别人也许会;如果别人不打破它的话,也许鸡会啊!佛陀说,去接受这个事实,他洞澈了这些事物的真相,视这个杯子如已破碎了。不论你何时使用这个杯子,都应该反观它已经破碎了。你了解这点吗?佛陀所了解是:他在尚未破碎的杯子中,看见已破碎的杯子,一旦它的时间到了,就会破碎。增长这种的了解,利用这个杯子,好好照顾它,直到有一天它从你手中脱掉.碎了,没事。为什么没事呢?因为在它还没破碎之前,你已

20、看到它碎了。可是,通常人们会说:我很喜欢这个杯子,希望它永远不会破。后来狗把它打破了,我要杀了那只疯狗!你恨那只狗打碎你的杯子。如果你的小孩打碎了它,你也会憎恨他。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你将自己给堵起来了,所以水无法流出去。你建了一个没有疏水道的堤,堤只会暴裂开来,对不对?当你筑堤的同时,也要造一个疏水道,当水涨得过高时,水才能安全地流出去。当水涨到边缘的时候,就打开你的疏水道,你必须要有一道类似这种的安全措施。无常就是圣者们的安全措施,如果你有这道安全措施,你就能安住于平静。行、住、坐、卧,不断地修行,以念来观照和守护心,这就是三摩地和智慧。它们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可是却有不同的相貌。如果我们

21、真正清楚地洞察无常,就会见到所谓的常。所谓的常是事物不可避免的,都必定会如此,不可能有例外,你了解吗?只要知道这么多,你就能够认识佛,就能够真诚地恭敬他。只要你不要将佛陀抛掉,就不会痛苦。一旦你抛掉佛陀之后,你就会经验到苦;一旦你丢弃对无常、苦和无我的反观,就会有苦。假使你能够修行这么多,那就够了,苦就不会生起;或者,如果它升起,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平定它,并且,它将是在未来不会升起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终点苦不会再升起的境地。而为何苦不再升起呢?因为我们已经找出苦因了(samudaya,集)。比方说,如果这个杯子破了,通常你会经验到苦。我们知道这个杯子将会是苦的起因,所以我们要从因中解脱出来

22、。所有的法(此指六尘中的法尘)的生起,是因为因的原故,而它们也必定会因为因而消灭。现在,假使苦是因为这个杯子的缘故,我们就应该放下这个因。如果我们事前就能反观这个杯子已经破了,即使它还没破,因已经熄灭了。一旦不再有任何因时,苦也就不能再生存,因为它熄灭了。这就是灭。你不需要再超越这点,只要这样就够了,在你自己的心理思惟这点。基本上你们都应该持五戒,以做为一个行为的基础。首先不必要去研究三藏,只要先专心在五戒上就可以了。刚开始你会犯戒,但当你觉察到时,马上停止,再回来建立起你的戒,也许你又会脱离轨道,以致于再犯另一个错。当你觉察到时,将自己从新再建立起来。修行是这样子的:你的念会增进而变得更持续

23、,就如同壶里滴出来的水滴一样。如果我们将水壶倾斜一点点,水滴会慢慢地滴出来,.滴!.滴!.滴!如果我们将水壶再倾斜一点,水滴会滴得更快,滴!滴!滴!如果将水壶再倾斜的话,水滴消失了,而水会像稳定的河水般流出。水滴到那里去了?它们那里也没去,只是改变成为一条稳定的流水罢了。我们必须藉由譬喻来谈佛法,因为佛法没有任何形相。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你说不上来,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譬喻来说明。不要以为佛法离你很远,它到处都与你同在。仔细看.,一下子快乐,一下子悲伤,一下子又生气.,这都是佛法,去观察和理解它。无论是什么造成苦你都应该去对治,如果苦还存在的话,就是因为你还没清楚地了解它,所以再观察一下。如果你能

24、够清楚地了解,就不会痛苦,因为因不再存在了。如果苦还存在,如果你还必须忍耐,那么,那么,你还没有上轨道。不论你卡在那里,不论你那时候有多么痛苦,当下你就错了;不论你何时多快乐,你飘浮在云端.,你看.,又错了。如果你如此修行的话,在任何时间、任何姿势里,你都有念。有了正念和正知,你会知道对和错,乐和苦。知道这些以后,你就会知道该如何去对治它们了。我是这样教坐禅的:是坐禅的时候,就去坐。这并没有错,你也应该修习坐禅,可是,禅坐并非只是坐而已,你必须允许你的心去经验感觉,随它们去流动并思考它们的本然。你应该如何去看待它们呢?视它们如无常、苦和无我,一切都是不稳定的。这好美啊!我一定要拥有它。那是不稳

25、定的东西。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当下就告诉自己:不问定。这是真的吗?完全正确,毫无疑问。但是试试将事物拿来当真.。我一定要得到这个东西。你已经脱离正轨了,别这么做。无论你有多喜欢某件东西,你都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有某些食物看起来似乎很可口,但是,你依然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事。也许能确定,它很好吃,可是你仍然必须告诉自己:不稳定!假使你想测验一下确定与否,尝试每天去吃你最喜爱的食物。每天吃,想想看,最后你会抱怨说:这道食物不再那么好吃了!最后你会认为:实际上,我比较喜欢那道食物。那也是不稳定的啊!你必须让事物随它去,就如出入息一样,吸入与呼出一定都要有,呼吸依赖于交替;而一切的事物也依赖于这样

26、的交替变化。这些事物就与我们同在,没别的地方了。如果,无论行、住、坐或卧,我们都不再疑惑,我们将会安住于平静中。三摩地不是只坐著,有些人坐到他们掉进昏迷的状态中,分不清南和北,倒不如死了算了。别这么极端!如果你觉得昏昏欲睡,就经行,改变一下你的姿势。增长一些智慧吧!如果你真的很累,那就去休息一下,只要你一起床,就继续修行。别使自己掉进昏沉里。你必须这样修行,有理性、智慧、谨慎。修行,从你自己的心和身开始,视它们如无常,其他的一切事物也都如此。当你认为食物可口时,就记住这点,你必须告诉自己:不稳定的事!你必须先打击它才行。可是,通常每次都是它打击你,是不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你会因此受苦,事物

27、就是这样来打击你的。如果她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它们又再次打击我们,我们从来没机会反击回去。你必须这样来看待它:不论你何时喜欢任何东西,只要告诉你自己:这不是稳定的事!为了真正地见到佛法,你必须违反自己的意愿。在一切的姿势中修行。行、住、坐、卧.。你在任何姿势中都可以经验到嗔怒,对不对?你在走的时候、坐的时候、卧的时候,都可以生气;在任何姿势中都可以经验欲望。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扩大到所有的姿势行、住、坐和卧,而且必须定期的做。别光做表面工夫,真实地去做!坐禅的时候,有些事物可能会生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论这些东西何时升起,只需告诉自己:不是确实的,不是确定的。在它抓著机会打击你之前,先打击它。现在,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你的一切思想,就会逐渐清晰,当你反观一切流失的事物的不稳定时,你会明了一切事物都是一样的。无论任何东西何时升起,你只需要说:噢!又来了一个!你曾看过流动的水吗?你曾看过静止的水吗?如果你的心是平静的,它会犹如静止的流水。你曾经看过静止的流水吗?你看!你只见过流动的水和静止的水,对不对?可是,你从未见过静止的流水。它就在那儿,就在你的思想无法带你到达的地方;即使心是平静的,你仍然可以增长智慧。你的心将如流动的水,但却是静止的。心几乎完全静止,不过却依然在流动。因此,我称它做静止的流水。智慧可由此生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